大明風華:為何說明朝滅亡,始於明宣宗朱瞻基?

2020-12-11 騰訊網

《大明風華》中,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天性灑脫,文武雙全。自幼便被朱棣、姚廣孝看好,而仁慈、韜略也在他身上顯露無疑。

這一點,與歷史上並無出入,算是契合。在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去世,他成為皇帝之後,承父遺志任用賢臣,雖然僅僅在位十年,但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後世史學家更是將他比之周之成康、漢之文景。但是事實上作為承平之君,他在位期間雖然實現了明朝極盛塑造了「仁宣之治」,卻為明朝滅亡埋下了隱患。

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的朱瞻基,據傳在出生的當晚,朱棣夢見父親朱元璋,將一個象徵權力的大圭賜給了自己,還說了一句「傳世之孫,永世其昌」。醒來,便聽聞孫子降世,自然便覺得此夢真了幾分, 待到看見孫子時,發現其臉上英氣逼人,與自己並無二樣。一句「此乃大明朝之福也」便是當時朱棣心情的反應。

這位入夢而來的孫子,也自然備受朱棣喜愛,名師大儒親身教之。1402年,靖難之役的成功,也讓朱棣搖身一變,成為了皇帝。但在冊立誰為皇太子之上,朱棣對於腰腹數圍、性格謙和的老大朱高熾並不喜歡,反倒是更加喜歡跟隨自己戰場殺伐、頗有勇武之風的二兒子朱高煦,在儲君之位上,便頗為猶豫。但當解縉的一句「好聖孫」卻讓朱棣決心已下。

此後,朱棣或者出巡或者徵伐,都將孫子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永樂九年,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死在第五次北伐的歸途,監國的朱高熾登基,朱瞻基也被冊立為太子,但明仁宗在位僅僅不足一年,便驟然而崩。於是,朱瞻基便登上了皇位,改洪熙年號為宣德。

他主政期間,作為父親朱高熾遺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出身於太子府的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以及夏原吉、蹇義等賢臣,又罷兵至戈,休養生息。

"仁宣之治,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但與他個人的短暫盛世之下,對於制度的立與廢,他的一系列舉措對王朝統治所造成的結構性損傷亦是不能被忽視的。

第一、 宦官幹政的肇事者

朱元璋,雖然是乞丐出身。但作為布衣天子,他絕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有礙於元朝外戚專權,禁止後宮與朝臣來往;而有礙於宦官幹政,他則直接鑄鐵牌「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

對於朱元璋所立的這塊鐵牌廣為人知的是,朱祁鎮朝時為宦官王振所砸。但事實上,這種情況的出現恰恰就在明宣宗時已經埋下。

明宣宗對於太祖皇帝的祖訓不以為意,為了提高辦事效率,不僅任用翰林學士教授太監識字,更是對於司禮監太監賦予了「掌印」「批紅」的權利。就根本而言,明朝的太監對於皇權的威脅並不大,但對於政權建設的損害卻是致命的。原本宦官作為皇帝與內閣的傳遞者,卻因為皇帝怠政便有了批紅的權利,更進而有了對朝臣的挾制之權。

這樣之下,近憂便是王振在昏聵的朱祁鎮「信任」之下,朝堂上的被尊為「翁父」之舉,進而土木堡之變發生。遠慮則就是在明朝末年盛行的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黨爭。

第二、 裁撤奴兒幹都司帶來的隱患

奴兒幹都司,包括了今天的庫頁島、外興安嶺等地。1411年,朱棣在原奴兒幹衛所的基礎上,將其提升為奴兒幹都司,負責總督管轄這一代的軍政等事務。就地理環境而言,該地地區邊疆,氣候寒冷,並不適合農耕,因此當地衛所民眾多以漁獵為主。

這一點在朱瞻基承位後,因為「靡費財物」,奴兒幹都司終於在設立二十餘年便被裁撤。這種裁撤帶來的後果,便是明朝政府不得不繼續實施羈縻政策。羈縻政策雖然短期內,能夠輕鬆的解決管理成本超支,但實則更是養虎遺患。而且奴兒幹都司,作為明王朝對蒙元勢力的橋頭堡的作用也消失殆盡,以天眼論,這種羈縻政策對於女真、建州女真的崛起亦是根源性的。

而對於交趾的放棄、召回大力溝通西域別失八裡和帖木兒汗國的陳誠使團、放棄對把禿孛羅和太平兩部衛拉特的支持等舉措,也讓大明王朝所謂的宗主國地位並不穩定。

第三、 無過而廢后的「示範作用」

明宣宗朱瞻基對於胡皇后、孫皇后的關係,並沒有《大明風華》中那般狗血。胡皇后、孫皇后並不是姐妹;胡皇后更不是與漢王通姦的那般骯髒不堪。若非要說錯,胡皇后就錯在太過仁慈。

孫氏與張太后為老鄉,因此很小便居於宮中。朱瞻基與孫氏也算是青梅竹馬,但在冊立妃嬪時,胡善祥卻被冊立為太孫妃,孫氏為太孫嬪。這也讓朱瞻基心生嫌隙,似乎胡氏第三者插足,但是胡氏無論是為妃、為皇后上,素有賢名。因此,朱瞻基似乎並無廢后理由,但待到孫氏誕下朱祁鎮後,胡皇后只誕下兩個女兒,宣宗便命胡皇后上表請辭,這樣的「無過而廢」帶來的示範作用,在其兒子時便已經顯現。明代宗廢汪皇后,孫子朱見深廢吳皇后等等不勝枚舉。

可以說,明宣宗就當時的大明而言,不失為一位承平之君。他安穩的完成了使命,但對於內政上的弊病以及軍事上對外的放棄所帶來的邊際效應,卻又決然不是一個明君的所為。以一時之快,換後世之痛是也。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中明宣宗朱瞻基的兩任皇后真的是親姐妹嗎?
    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後,明宣宗朱瞻基和胡善祥、孫若微二位皇后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歷史上後果真有這對親姐妹皇后嗎?這還得從他們小時候說起。皇太孫就意味著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將來誰嫁給他,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大明的皇后。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認為皇太孫已成年,於是開始幫他物色合適婚配的女子,這時朱高熾的嶽母,即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去了趟永城縣衙,發現孫氏膚白貌美,聽說還甚是賢德,有意讓她將來嫁給自己的外孫朱瞻基,於是將此事說與自己的女兒張氏(當時的太子妃),張氏入宮稟明了朱棣,成祖應允。
  • 大明風華: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真正意義上的守成之君
    01導讀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管理東北,實行的是羈縻統治,簡單來講,就是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實際上是半獨立王國,明朝也沒有組織大規模的移民。明宣宗時期,內遷奴兒幹都司,明朝東北邊疆線移到了遼東一代,廣大的黑龍江流域,管理越來越鬆散。為以後女真勢力的崛起創造了條件,貽害無窮啊。明成祖五徵蒙古,經常把朱瞻基帶在身邊。
  • 《大明風華》裡的朱瞻基:蟋蟀遍地走,畫作不離手
    這一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表面上是在說宮中尚此戲,而實際上卻是在說宣德年間的皇帝的個人特別的嗜好。「促織」在中國古代之中,一般用來指蟋蟀,在民間也被稱為蛐蛐。明宣宗朱瞻基畫像古往今來,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愛好,這本無可厚非。
  • 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被《大明風華》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在歷史上,宣宗孫皇后的名聲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
  • 明宣宗朱瞻基:開創大明盛世,因愛鬥蛐蛐,又被叫做「蛐蛐皇帝」
    1、大明盛世,得來不易 自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以來,擺在這個新生政權面前的難題一個比一個複雜。 經過元朝後期的高壓統治,加上元末起義軍的互相攻伐,老百姓飽受苦難,他們被迫背井離鄉,謀求一線生計。
  • 「藝術皇帝」與「大明風華」
    剛剛結束播映的《大明風華》把明朝開國以來的靖難之役、五徵漠北、土木堡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等重大事件,與皇室成員間的恩怨情仇穿插在一起,精彩紛呈,不少網友評論說「了解到不一樣的大明」。不過,影視劇畢竟有演繹成分,《大明風華》也不例外。  在劇中,朱亞文扮演的朱瞻基不但會「撩妹」,而且能徵善戰,在皇位爭奪中戰勝了兩位叔叔。
  • 明宣宗開創了明朝的黃金時代,卻壯年早逝,原因與朱棣有關?
    近日,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及此後五帝六朝的故事。在這其中,我們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後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是少有的明君,他勵精圖治,擁有較高的治國才能,但僅僅在位十年就暴斃身亡。
  • 大明風華:湯唯身穿鎧甲化身明朝花木蘭,北京保衛戰躍馬揚鞭
    最近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更新到50多集,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 土木堡之變,明朝最為精銳的京師三大營全軍覆沒,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積累下來的家底瞬間灰飛煙滅,京師只剩下老弱病殘,宛若一座空城擺在瓦剌大軍面前。
  • 明畫家傳:《大明風華》主角朱瞻基,書畫不輸徽宗,功績堪比文景
    明宣宗朱瞻基為明朝第五位皇帝(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號長春真人,1425-1435年在位。年號宣德,其後面的治國過程同年號確實是相符,以德治國。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母為誠孝昭皇后張氏。
  • 明宣宗朱瞻基-賢明君主or蛐蛐皇帝
    朱瞻基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去年的《大明風華》大家都應該看過了。在他在位期間,他成功的完成了兩個重要的歷史使命:1、讓國家完成從開創到平穩發展的轉變。應該說,一個皇帝,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執政期間國家的情況也算安定,就算是明主了。所以說朱瞻基的評價在明朝皇帝裡,向來也比較高。但是他更為外人所熟知的卻是他的過分活潑的娛樂細胞。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君主,人稱「蟋蟀皇帝」。
  • 太平天子朱瞻基——和《大明風華》不一樣的故事
    電視劇《大明風華》朱瞻基廠公zao'x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可以說是前五位皇帝裡皇位最穩的一個。朱瞻基的性格有點痞氣,在他爹當上皇帝那短短9個月裡,有個朝鮮的太監說「皇太子輕佻」,言語中帶著很不屑的樣子。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號孫若微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孝恭章皇后),具體名字不詳。
  • 《大明風華》背後的真實歷史
    最近,一部以明朝初年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該劇故事情節、臺詞和服裝造型讓人耳目一新,但在歷史史實方面存在硬傷,有失考據。勝負顛倒的永樂親徵《大明風華》中,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親徵蒙古部落是重點劇情之一。劇中,明朝軍隊遭遇韃靼和瓦剌等部落頑強抵抗而陷入困境。然而,歷史上,朱棣一生5次親徵蒙古,一直保持輝煌戰績,從未陷入困境。
  • 26歲即位的明宣宗,開創大明盛世,卻被百姓戲稱為「蛐蛐皇帝」
    至此,鬥蛐蛐不僅在鄉野市井間流行,還令無數王公貴胄也痴於此道,大概很多人有所不知,明宣宗朱瞻基就因為喜好鬥蛐蛐而被民間百姓戲稱為「蛐蛐皇帝」。有人不禁要問了,「蛐蛐皇帝」朱瞻基難道是一位昏君嗎?答案是——非也!明宣宗開創大明盛世有功,還真是一位賢德的明君。
  • 你知道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真正的死因嗎?
    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位好皇帝,在位的時候曾開創出過明朝的宣仁之治,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是大家心中公認的好皇帝。但是天公不作美,這麼優秀的好皇帝居然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史書中對朱瞻基的記載是第一天生病了,第二天病的不能上朝了,第三天就駕崩了,由於史書對朱瞻基死因的記載實在是少之又少,導致後來大家對明宣宗朱瞻基的死因說什麼的都有。
  • 《大明風華》孫若微,當忠臣于謙被殺時,她為何不肯說句話?
    這是一部「大女主」的劇,以明宣宗孝恭孫皇后(電視劇名為孫若微)的一生為主線,再現了從明世祖朱棣到明英宗朱祁鎮,六十年間的五朝歷史。許多歷史人物相繼登場,基本還原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智勇兼備、雍容大度,她數度挽救大明王朝於危難,成為影響歷史走向的一代女主。
  • 大明風華:胡善祥受了奇恥大辱,為何還能順利嫁給朱瞻基
    《大明風華》可以說是2020年芒果臺的開年大戲之一了。這部劇在服化道方面,詳盡展示了大明朝的衣著文化。在劇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場景:胡善祥受了奇恥大辱,為何還能順利嫁給太孫,成為太孫妃?加上漢王實力強大,朱瞻基沒必要為了一個女人和漢王撕破臉。2-胡善祥和張妍的關係不錯張妍覺得胡善祥沒有什麼根基,雖然是漢王推薦的,但是自己的心腹胡尚義親自調教的。對她還算是信任,兩個人的關係不錯。
  • 《大明風華》幾位皇帝金帽子造型是錯誤的,還是劇組特意的
    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面中不論是閃現的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明宣宗朱瞻基,帶的都是金燦燦的皇帝帽,皇帝作為一國之主,似乎也只有他能戴的起這等豪華的黃金帽子。這種帽子有個好聽的名字——金絲翼善冠。也就是說金絲翼善冠應是明朝皇帝在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活動時才會使用,或者作為隨葬品冥器使用。所以明朝皇帝為了自己的健康,金絲翼善冠不可能這麼頻繁出現在明朝皇帝頭上的。特別是後來打開萬曆皇帝的棺槨,證實了這一點。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和王學圻穿的甲冑,對明朝甲冑復原度高嗎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已經過半了。熒幕上的古裝劇,以清朝的居多,難得有部明朝的戲,小院也追了一下。人物、情節方面就不去說它,這些內容我前面有專門寫文,重點談談劇中的甲冑。明朝甲冑不是自創,它承襲自元朝。
  • 大明風華:一座位於村落中的皇陵 殘垣斷壁中有種宣德之美
    這些日子,《大明風華》這部劇正在熱播,我們從電視劇的角度了解了明朝的那些事。於是趁著新年元旦休息一天,我特地去了一趟北京明十三陵,親身感受了一番大明王朝給我們留下來的歷史遺蹟!景陵就在長陵村裡面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景陵的遊覽到此告一段落,最後我們再重新簡單介紹一下明宣宗朱瞻基與他的長眠之地景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