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開創了明朝的黃金時代,卻壯年早逝,原因與朱棣有關?

2020-12-18 歷史有事說

近日,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及此後五帝六朝的故事。在這其中,我們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後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是少有的明君,他勵精圖治,擁有較高的治國才能,但僅僅在位十年就暴斃身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明史》的記載中,在朱瞻基駕崩的前三天,就已經感覺到身體不適,無法上早朝,朱瞻基自知自己時日不多,便命眾大臣去拜見太子,還急忙立下遺詔,讓太子朱祁鎮繼位,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朱瞻基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住了,最終駕崩於乾清宮,終年38歲。令人惋惜不已。但朱瞻基此前的身體並無大礙,而是突發疾病導致身體在短短三天之內就垮掉了,如此速度,可見他的死還是很蹊蹺的。

下面由小編猜測一下這其中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遺傳因素。雖然朱元璋和朱棣都分別到了71歲和65歲才去世的,但永樂這一系子孫卻普遍短命,朱高熾也是登基不到一年就暴斃了,終年47歲,朱祁鎮病逝時38歲,朱祁鈺病逝時30歲,朱見深去世時41歲。由此可見,很有可能是朱棣遺傳了什麼家族疾病,導致子孫後代都短命而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朱瞻基的死可能是吃丹藥導致的。朱棣在位時,他就喜歡吃各種丹藥,認為這樣可以延年益壽,但由於古代的丹藥煉製手段並不高明,導致不僅不會延年益壽,反而更容易損壞身體。而朱瞻基也很有可能是學習朱棣,經常吃一些丹藥,才導致身體越來越不好了。

此外,朱瞻基的短命原因,還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的。眾所周知,朱瞻基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當時經濟也在持續發展,朝廷和睦,並無黨派之爭,可以說各方面都很和諧。他在位時期開創了屬於明朝的黃金時代。而社會如此和諧的背後自然是朱瞻基巨大的工作壓力。他兢兢業業,一點也不敢懈怠,而如此拼命三郎般的工作,自然而然會容易搞垮他的身體。

綜上所述,朱瞻基壯年早逝的原因,可能是家族的遺傳疾病或服用丹藥中毒,還有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的。你如何認為呢?

相關焦點

  • 26歲即位的明宣宗,開創大明盛世,卻被百姓戲稱為「蛐蛐皇帝」
    至此,鬥蛐蛐不僅在鄉野市井間流行,還令無數王公貴胄也痴於此道,大概很多人有所不知,明宣宗朱瞻基就因為喜好鬥蛐蛐而被民間百姓戲稱為「蛐蛐皇帝」。有人不禁要問了,「蛐蛐皇帝」朱瞻基難道是一位昏君嗎?答案是——非也!明宣宗開創大明盛世有功,還真是一位賢德的明君。
  • 大明風華:為何說明朝滅亡,始於明宣宗朱瞻基?
    《大明風華》中,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天性灑脫,文武雙全。自幼便被朱棣、姚廣孝看好,而仁慈、韜略也在他身上顯露無疑。 這一點,與歷史上並無出入,算是契合。在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去世,他成為皇帝之後,承父遺志任用賢臣,雖然僅僅在位十年,但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大明風華: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真正意義上的守成之君
    在位期間,改變了明成祖朱棣的對外擴張戰略,軍事上趨於保守。微服私訪、關愛民生、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經濟上一片繁榮,可以算得上明朝最安靜、祥和的時期,稱得上是太平盛世。明宣宗完善了內閣制度,使得這一制度最終確定下來,並且日趨完善和成熟。明宣宗允許宦官參政,設立「內書堂」,讓太監讀書認字,完全違背了朱元璋的祖訓,後患無窮。
  • 你知道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真正的死因嗎?
    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位好皇帝,在位的時候曾開創出過明朝的宣仁之治,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是大家心中公認的好皇帝。但是天公不作美,這麼優秀的好皇帝居然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史書中對朱瞻基的記載是第一天生病了,第二天病的不能上朝了,第三天就駕崩了,由於史書對朱瞻基死因的記載實在是少之又少,導致後來大家對明宣宗朱瞻基的死因說什麼的都有。
  • 明宣宗的這幅畫消減了一樁皇儲奪位血案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年)在位時開創了盛世「仁宣之治」。並且是一位精於繪畫的皇帝。今藏故宮的《松蔭蓮蒲圖》折射出明宣宗朱瞻基對其政敵皇叔朱高燧採取了妥善的處置,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中烤死?別把老虎當病貓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點,唐朝流行「玄武門兵變」,而明朝流行「叔叔幹侄子」,故事要從明成祖朱棣開始說起。靖難兵變、諸子立功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繼位,登基後實行削藩政策。次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與建文帝正面對抗,但朱棣的「造反」過程並不順利,頗有一番周折。
  • 明朝宗室身為天潢貴胄,為何淪為廢物?這事要怪朱元璋、朱棣
    在清軍、農民軍的雙重打擊,明朝的江山風雨飄搖。當年朱元璋開創明朝,分封諸王,希望後世能夠守住朱家的江山。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數量已經達到十多萬人,然而他們卻沒能保住江山,反而淪為廢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明朝到底有幾位是英明的君主?
    作為被譽為「遠邁漢唐」的永樂盛世(與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的開創者,朱棣明君之名實至名歸。在位期間,朱棣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諸多發展民生經濟的措施,繼而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
  • 明宣宗朱瞻基:開創大明盛世,因愛鬥蛐蛐,又被叫做「蛐蛐皇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為何朱元璋能夠以放牛娃的身份,奮鬥到大明朝CEO的位置,靠的就是他有一顆體貼百姓的心:從底層走出來的他深知老百姓要的是什麼。
  • 《大明風華》中明宣宗朱瞻基的兩任皇后真的是親姐妹嗎?
    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後,明宣宗朱瞻基和胡善祥、孫若微二位皇后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歷史上後果真有這對親姐妹皇后嗎?這還得從他們小時候說起。蟋蟀天子——朱瞻基宣宗朱瞻基從小就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隔代親。
  • 明朝的悲劇親王,朱棣被他救過幾次,差點當太子,被侄子皇帝烤死
    文 / 布衣如是說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此人寬仁治國公平施政,息兵養民少殺慎殺。他認為人命關天,為了減少冤假錯案,儘可能的核准覆審。在他的努力下,有數千人無辜者得以保全性命。明朝在這明仁宗、明宣宗父子統治時期出現盛世的局面,這一時期被後人稱為「仁宣之治」。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建文帝朱允炆很快就對眾藩王推行削藩政策,但是結果削藩沒削成,反而被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失去了江山,從此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登基以後,就是永樂皇帝。永樂皇帝很快就把明朝的首都遷到了他自己的大本營北京,原來的首都南京被降成了陪都。
  • 朱棣:保住此人,可以讓大明朝續命三十年
    于謙一生錚錚鐵骨,兩袖清風,無論是明成祖或者是明宣宗,無一不對他讚嘆有加。明成祖朱棣更是放言道:保住一個于謙,可以讓我大明朝再續命三十年。流傳千古的《石灰吟》于謙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科舉放榜當天,他不僅喝得醉醺醺的,在殿試面聖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想當場考一下他的才華,便讓他即興賦詩一首。
  • 某國以前就那樣:明成祖朱棣真的「活剮」了三千宮女嗎?
    明成祖永樂帝朱棣是明朝十六個皇帝中最有作為、功業最高的皇帝,一生取得了輝煌的文治武功,開創了明朝的盛世巔峰,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盛世——永宣盛世,堪稱「千古一帝」。但「譽滿天下者必毀滿天下」,明成祖是造反奪位,當皇帝後又得罪了不少利益集團。
  • 明宣宗朱瞻基-賢明君主or蛐蛐皇帝
    在他在位期間,他成功的完成了兩個重要的歷史使命:1、讓國家完成從開創到平穩發展的轉變。2、解決藩王威脅中央政權的問題。應該說,一個皇帝,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執政期間國家的情況也算安定,就算是明主了。所以說朱瞻基的評價在明朝皇帝裡,向來也比較高。但是他更為外人所熟知的卻是他的過分活潑的娛樂細胞。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君主,人稱「蟋蟀皇帝」。那時有句流傳很廣的俗語,就叫「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 朱棣一脈皇位斷在哪一代?明朝帝位三次易主是哪三次?
    說起我國歷史上的明朝,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所建立的王朝。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到亡國之君朱由檢,明朝一共是經歷了16位皇帝,共經過了276年歷史。明朝是繼漢唐以來又一次屬於漢人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哪個方面來講,明朝都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 《中國通史》分享會舉辦 探討明朝大航海時代的開創與終結
    《中國通史》分享會舉辦 探討明朝大航海時代的開創與終結 2017-04-24 13:09:3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朱棣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
  • 明朝宮廷疑案:宣宗孫皇后「盜子奪後」,明英宗的生母是誰?
    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了宣宗孫皇后的一生,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有一件疑案與孫皇后有關,這就是明英宗的生母問題。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明朝皇帝,他的生母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卻因宣宗孫皇后,產生了「盜子奪後」的歷史傳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明朝經歷多少皇帝?
    明朝皇帝順序表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 -- 明仁宗朱高熾 -- 明宣宗朱瞻基 -- 明英宗朱祁鎮 -- 明代宗朱祁鈺 -- 明憲宗朱見深 -- 明孝宗朱佑樘 -- 明武宗朱厚照 -- 明世宗朱厚熜 -- 明穆宗朱載垕 -- 明神宗朱翊鈞 -- 明光宗朱常洛 -- 明熹宗朱由校 -- 明思宗朱由檢一、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