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去年的《大明風華》大家都應該看過了。
在他在位期間,他成功的完成了兩個重要的歷史使命:
1、讓國家完成從開創到平穩發展的轉變。
2、解決藩王威脅中央政權的問題。
應該說,一個皇帝,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執政期間國家的情況也算安定,就算是明主了。所以說朱瞻基的評價在明朝皇帝裡,向來也比較高。
但是他更為外人所熟知的卻是他的過分活潑的娛樂細胞。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君主,人稱「蟋蟀皇帝」。
那時有句流傳很廣的俗語,就叫「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促織即是蟋蟀。王世貞的《弇州史料》中收錄了一道宣宗頒給蘇州知府的聖旨,裡面清楚地記載著,宣宗一次性徵蟋蟀就達一千隻之多!
而四海之內,因其廣收蟋蟀,使得價格飛漲,當時一隻品相上好的蟋蟀竟能賣到數十兩銀子。
據明代《皇明紀略》中記載,當時江南一帶,有一位糧長用一匹駿馬才換得一隻上好的蟋蟀,結果到家的時候他的妻子掀開罐子想一睹為快,沒曾想這蟋蟀從罐中一躍而起,片刻便無影無蹤。這時她想到自己的丈夫花費千金才得來這麼一隻寶貴的蟋蟀,就這麼沒了。頓時又悔又怕,於是三尺白綾,吊了脖子。
除了徵蟋蟀,說到玩蟋蟀,宣宗皇帝更是行家,一個罐子,兩隻促織,小小一番天地,便如戰場廝殺一般緊張刺激。那時宣宗皇帝下朝後便約上三五大臣一起鬥蛐蛐,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珍藏愛蛐出來比試一二,戰果通常都是擁有良種蟋蟀的宣宗大獲全勝。
對於這位好玩蟋蟀的皇帝,蒲松齡也在他的《聊齋志異·促織》一文中做了記載,此文第一句話便是: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足見這位「蟋蟀皇帝」的事跡已然流傳後世。
怎麼說呢,朱瞻基在作為明君的同時也帶動了明朝的繁華奢靡,但很多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卻十分之高。
歷史學家谷應泰在《明朝紀事本末》中評價道: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在他的眼裡,朱瞻基的統治,可以媲美西周的成康之治、先漢的文景之治,可見這評價之高。
下一期,我將為大家講述宋代的另外一位「兼職皇帝」,他是誰大家可以猜測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