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應該也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二十五歲時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公元1368年在應天稱帝,建立大明,結束了元朝的統治,統一了全國,朱元璋在位期間社會生產逐漸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公元1398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三十一年
明惠宗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洪武二十五年其父朱標死後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稱帝,是為建文帝,後因削藩遭到燕王朱棣的反擊,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共在位四年
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惠宗朱允炆的叔叔,早年被封為燕王,朱允炆繼位後採取削藩政策,朱棣趁機發動靖難之變,最終稱帝,並遷都北京,共在位二十二年
明仁宗朱高熾,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性端重沉靜,深得朱元璋喜愛,永樂皇帝駕崩後登基為帝,不過在位僅十個月便去世了,雖然在位時間短,但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因此後世對他評價很高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被立為皇太孫,多次追隨朱棣徵討蒙古,朱高熾去世後繼位,共在位十年,就在他和他的父親在位的這短短十一年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長子,繼位時年僅九歲,早期的國事由賢臣「三楊」代為處理,隨著三楊的相繼去位,再加上他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後來於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在此背景下他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其為太上皇,釋放回京後被軟禁於南宮,直到發動奪門之變第二次稱帝,前後共在位二十二年
明代宗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中被俘後,朱祁鈺登基稱帝,共在位八年,期間啟用于謙等賢臣,擊退了瓦剌的入侵,是明朝社會由動亂逐漸走向中興
明憲宗朱見深,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未滿兩歲時被立為太子,朱祁鈺即位後被廢為沂王,明英宗復位後又再度立為太子,繼位後共在位二十三年,期間平反了于謙冤案、任用賢明,社會經濟逐漸復甦
明孝宗朱祐樘,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在位十八年,期間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史稱「弘治中興」,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朱祐樘長子,後世史書對他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共在位十六年
明世宗朱厚璁,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因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嗣,朱厚熜得以繼承大統,在位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共在位四十五年
明穆宗朱載垕,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繼位之後在高拱、張居正等大臣的輔佐下實行隆慶新政,但因沉迷媚藥,導致荒廢政事,共在位六年
明神宗朱翊鈞,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繼位時只有十歲,共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之初的十年,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張居正去世後逐漸變得荒於政事,曾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鈞長子,在位近一個月就因病去世,被稱為「一月天子」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長子,十六歲繼位,在位七年。朱由校可以說是一個被皇位耽誤了的木工天才,在位期間導致魏忠賢專權,不斷激起民變,社會矛盾激化
明思宗朱由檢,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個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可惜生性多疑,最終無法挽救積重難返的大明王朝,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共在位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