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十六位皇帝

2021-01-12 歷史AB面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應該也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二十五歲時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公元1368年在應天稱帝,建立大明,結束了元朝的統治,統一了全國,朱元璋在位期間社會生產逐漸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公元1398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三十一年

明惠宗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洪武二十五年其父朱標死後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稱帝,是為建文帝,後因削藩遭到燕王朱棣的反擊,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共在位四年

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惠宗朱允炆的叔叔,早年被封為燕王,朱允炆繼位後採取削藩政策,朱棣趁機發動靖難之變,最終稱帝,並遷都北京,共在位二十二年

明仁宗朱高熾,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性端重沉靜,深得朱元璋喜愛,永樂皇帝駕崩後登基為帝,不過在位僅十個月便去世了,雖然在位時間短,但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因此後世對他評價很高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被立為皇太孫,多次追隨朱棣徵討蒙古,朱高熾去世後繼位,共在位十年,就在他和他的父親在位的這短短十一年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長子,繼位時年僅九歲,早期的國事由賢臣「三楊」代為處理,隨著三楊的相繼去位,再加上他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後來於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在此背景下他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其為太上皇,釋放回京後被軟禁於南宮,直到發動奪門之變第二次稱帝,前後共在位二十二年

明代宗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中被俘後,朱祁鈺登基稱帝,共在位八年,期間啟用于謙等賢臣,擊退了瓦剌的入侵,是明朝社會由動亂逐漸走向中興

明憲宗朱見深,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未滿兩歲時被立為太子,朱祁鈺即位後被廢為沂王,明英宗復位後又再度立為太子,繼位後共在位二十三年,期間平反了于謙冤案、任用賢明,社會經濟逐漸復甦

明孝宗朱祐樘,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在位十八年,期間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史稱「弘治中興」,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朱祐樘長子,後世史書對他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共在位十六年

明世宗朱厚璁,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因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嗣,朱厚熜得以繼承大統,在位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共在位四十五年

明穆宗朱載垕,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繼位之後在高拱、張居正等大臣的輔佐下實行隆慶新政,但因沉迷媚藥,導致荒廢政事,共在位六年

明神宗朱翊鈞,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繼位時只有十歲,共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之初的十年,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張居正去世後逐漸變得荒於政事,曾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鈞長子,在位近一個月就因病去世,被稱為「一月天子」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長子,十六歲繼位,在位七年。朱由校可以說是一個被皇位耽誤了的木工天才,在位期間導致魏忠賢專權,不斷激起民變,社會矛盾激化

明思宗朱由檢,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個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可惜生性多疑,最終無法挽救積重難返的大明王朝,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共在位十七年

相關焦點

  • 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誰的年號最霸氣?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把蒙古人逐出中原,光復漢人江山,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卓越,使國家富強,當之無愧的一位偉大的皇帝,明太祖還有一項政策對後世的影響很深,包括對後面的大清王朝,就是「一世一元制」,所謂一世一元制,就是一位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因此明清兩朝的皇帝我們多用年號稱呼,既然一生只用一個年號,那麼皇帝們當然會起一個很有寓意的年號,現在小編以自己的觀點,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了?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十三陵中的陵寢大部分是皇帝死後由下一任皇帝下旨修建,少數陵寢如永陵是在皇帝生前就開始動工。
  • 大明王朝各位皇帝的簡析(上)
    明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共傳十六帝,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功績與過失,接下來筆者帶各位看官了解十六帝的功績與過失。明太祖出身卑微,可謂中國封建統一王朝中最勵志的,從一介放牛娃最後成為定鼎中原的皇帝,正如明太祖自己說的一樣「朕遭時喪亂,初起鄉土,本圖自全。及渡江以來,觀群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而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士誠恃富,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清朝張廷玉編撰《明史》時評價到「帝之雄才大略,料敵制勝,率類此。
  • 大明王朝最悲催的皇帝,在位僅30天就暴斃身亡,死因成謎
    大明王朝從太祖朱元璋建立後,再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上吊自縊,享國祚共276年,這期間一共經歷了16位皇帝。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靖難之役奪了侄子江山的明成祖朱棣,勵精圖治開創弘治中興的明孝宗朱佑樘,喜歡做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等等這些皇帝的傳奇故事。
  • 大明王朝最後6個皇帝的所作所為,及其對於明朝發展走向影響
    在所有皇帝諡號裡,"世宗"往往代表著一個皇帝承前啟後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從這個皇帝開始,這個朝代又有了另外一番樣子。直接看字面意思的話,則是"文治武功一世之功"。對於大明而言,嘉靖皇帝確實是個"分水嶺"。
  • 開門見煤山:崇禎皇帝17年殫精竭慮,仍阻擋不住大明王朝走向衰亡
    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也是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最後一個年號。天啟七年(1627),明熹宗朱由校病死,因無子嗣可立,按照"兄終弟及"的傳位祖制,朱由檢作為熹宗的弟弟,幸運地成為明朝第十六代皇帝。這時的明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政治腐敗,國庫空虛,天災不斷,而各級官員仍以貪腐、搜刮為能事,農民起義的烽煙四起,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史學界普遍認為,明朝自萬曆皇帝由盛轉衰。萬曆在位近50年,有近30年萬事不理,貪酒貪色貪財貪權。而天啟皇帝在位7年,不問政事,專心做木工。使得以大太監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肆虐,禍及九州。
  • 明王朝諸帝:明朝有多少位皇帝?分別是誰?
    在1386年到1644年之間,大明王朝一共有16名在位的皇帝。算上南明時期的六位,共有22位,那麼他們的分別是誰? 13.隆慶帝朱載垕,1567年到1572年在位,廟號穆宗,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在位六年,終年三十六歲。
  • 大明王朝16帝結局盤點,正說、實說或戲說
    大明王朝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創,1368年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共計276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寶座上,坐過16位皇帝,其中有有為的,有平庸的,還有胡鬧的,最終都走了。今天,只說他們的結局,有正說,有實說,也有戲說。
  • 大明王朝之明世宗(大明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
    不走尋常路」的明武宗朱厚照荒唐去世後,並無子嗣的他,該傳位給誰呢?誰來接手這大明江山呢?那今天的主角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便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啟了他以「道」治天下的帝王生涯。 世宗皇帝畫像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死於豹房,膝下並無子嗣,太子之位更是沒設。皇位傳給誰?誰來接手這大明江山呢?這是擺在群臣面前的一道難題。
  • 《大明王朝》:修仙皇帝30年不上朝,他是如何總攬大權
    《大明王朝》大家都應該看過把。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裡面的皇帝——嘉靖了。「嘉靖嘉靖,家家皆淨 」,講的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每家每戶都是非常的貧窮的。《大明王朝》這部電視劇是由著名演員「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等人主演的。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在如今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區天壽山麓,坐落著十三座皇帝陵墓,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裡,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陵建築群,裡面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然而,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而陵墓中僅葬有十三位,那麼還有哪三位身在何處呢?
  • 因為吃仙丹,這位皇帝一個月就駕崩了,可他差點拯救了大明王朝
    前言:要說明朝最悲慘的皇帝是誰,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都是那位吊死在歪脖樹上的崇禎皇帝,但實際上,大明王朝最不幸的帝王非明光宗朱常洛莫屬,因為他在位的時間僅有短短一個月。雖然沒能過上幾天好日子,但是明光宗上臺之後頒布的幾項政策足以看出他有救世的潛質,堪稱是一位明君,如果他沒有突然暴斃的話,或許整個大明王朝的歷史都會被改寫。
  • 大明王朝的16個奇葩皇帝,最恪盡職守的居然是崇禎皇帝
    享國276年的大明奇葩何其多,其中連皇帝都一個比一個奇葩,其實哪個朝代還沒有個奇葩皇帝?只是大明有16個,這也太多了點。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了解一下這16位奇葩帝王。 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個勵志傳說,放眼今天,連馬雲都要自愧不如。
  • 大明王朝:奇特的開局,正常的滅亡
    大明王朝:奇特的開局,正常的滅亡。公元一三六八年,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之後,在應天(今江蘇南京),登基稱帝,改元洪武,國號大明。由此,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由漢族人民建立起來的大一統封建集權政權——朱明政權在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拉開序幕,一直到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死。大明王朝統治中國長達二百七十餘年。在講述大明王朝的歷史正劇《江山風雨情》中有這樣一段開幕詞: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流淌過,許許多多朝代。每個朝代的開始與結束,都是歷史最震撼的時刻。
  • 大明王朝錦衣衛,衛道有功自封神!首發
    覲見了,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拜見道,覲見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滿臉笑容說道兩位愛卿平身!朕,此次特意邀請兩位雙雄來此!目的,有三!就在大明王朝,帝都建康城裡面設下了擂臺!實施,以武會友!以武邀請,這些108位神將!這108位天將的首領,就是送子觀音菩薩的徒弟,宋小寶的前世!他就是,天上人間的一位玉面星官!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個個都是奇葩君,看大明又個性、又奇葩的皇帝們
    大明王朝,從草根皇帝朱元璋建國,到崇禎吊死在景山上的歪脖子樹上,共十六位皇帝,要是加上南明小朝廷的四位,就是二十位。可以說,個個都是個性十足,篇幅原因,我們就先說正統大明朝的皇帝。最後江山被他四叔奪去了,朱允炆也下落不明,有說死在了皇宮的大火,有說出家了,還有說跑到海外……三、永樂帝朱棣從侄子手中奪來的皇位,總歸是名不正言不順,總覺得心虛,似乎要向世人證明,「我是好皇帝,我能帶領大家奔向康莊大道」在位22年沒放過一天假,絕對的勞模加玩命的皇帝。當然,在他的領導下,大明的GDP那是蹭蹭上漲,大明的國際形象那就是倆字「霸氣」。
  • 張居正變法挽救了大明王朝,為何萬曆皇帝在他死後非要將其清算?
    眾所周知,明朝中後期,王朝走到了末路階段,階級利益錯綜複雜,階層固化嚴重,土地兼併,農民水深火熱。為了扭轉王朝頹廢的趨勢,天才神童張居正擔負起了這個責任,實行一條鞭法,緩解了王朝的階級矛盾,解決了國家財政方面的問題,讓大明朝煥然一新,滿足了底層民眾和國家官府的需求。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世紀末家喻戶曉的《雍正王朝》,也就此成為七年後《大明王朝1566》的先聲。《大明王朝1566》與歷史史實相去甚遠。但《大明王朝1566》不是如此,簡單的黑白正邪無法劃分其中的人物,甚至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主角——貪官嚴嵩,在大多數時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虛弱的老人,嘉慶皇帝一心修道,卻在暗中把控著朝臣之間的平衡;旁白把嘉靖調侃成「大明事實上的戶部尚書」。
  • 明崇禎十三年,大明王朝氣數已盡,細說皇太極,與大明的決死之戰
    大明王朝似乎距離我們的時代並不遠,可以說我們是非常熟悉的了。大明的東廠和 西廠很有名,大明的有幾代皇帝也很「有名」。有的甚至是創新了我國歷史上皇帝的某項紀錄。大明王朝到了其統治末期,已經是千瘡百孔了。不斷爆發的農民起義持續的衝擊著大明的統治,高額的軍費支出使得這個王朝上下不安,同時還有背面少數民族的崛起,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的了。終於在崇禎十三年也就是清崇德5年,皇太極向崇禎帝發出了最後的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