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三年,大明王朝氣數已盡,細說皇太極,與大明的決死之戰

2020-12-22 旅遊小沫沫

大明王朝似乎距離我們的時代並不遠,可以說我們是非常熟悉的了。大明的東廠和 西廠很有名,大明的有幾代皇帝也很「有名」。有的甚至是創新了我國歷史上皇帝的某項紀錄。大明王朝到了其統治末期,已經是千瘡百孔了。

不斷爆發的農民起義持續的衝擊著大明的統治高額的軍費支出使得這個王朝上下不安,同時還有背面少數民族的崛起,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的了。

終於在崇禎十三年也就是清崇德5年,皇太極向崇禎帝發出了最後的通牒。這一戰使得大明王朝的氣數全部消失殆盡,可以說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皇太極與崇禎的這最後一戰的全過程,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

歷史的車輪無人能夠阻擋,這一戰大明徹底失敗,再難崛起。同時也向歷史宣告了從此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王朝—大清。

當時雖然明王朝已經是奄奄一息了,但我們或許聽過一句老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歷史是需要一個支點去完成的,當時大明朝的滅亡也是。

皇太極當時想要快速的控制山海關一代,其實力還是不可以的,因此這次大戰主要經歷了這麼三個階段。

皇太極提出「議和」,蓄勢待發

當時皇太極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還不允許其在山海關一帶和明軍抗衡,因此其決定先用議和拖延時間。

當時已經稱帝的皇太極比較謹慎,因為一當出現任何錯誤,都有可能導致功虧一簣。其一方面繞過山海關,從長城的喜峰口,牆子嶺等處入關攻打明朝的京畿地區。

一方面向明朝發出了議和的邀請。但議和僅僅是其拖延的藉口。皇太極想通過議和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畢竟當時大清也是剛剛建立不久,其要借著議和來鞏固和完善大清的政權。其次集結自己的軍事力量,準備向大明發起總攻。但是大明接受其議和邀請了嗎?

大明是漢人的「天下」,怎麼能允許這些「蠻夷」來控制自己呢?當時別說是大明不答應,天下的百姓和仕子們好像也是不能答應的。

事實證明也是這樣,以崇禎皇帝為核心的大明朝雖然已經到了決死關頭,但議和仍然是其接受不了的。

從中國幾千年的禮法上講,大明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當作自己的叛徒。大明又怎麼能夠承認「叛徒」的合法統治地位呢?這樣的話恐怕崇禎也無法向其老祖宗交代。

皇太極構建「寧錦防線」

大明拒絕了議和,這使得皇太極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準備。明崇禎十三年,皇太極開始了自己的軍事部署。

其出兵包圍了錦州城,其目的就是要向明軍的「寧錦」防線發起挑戰。崇禎帝此時也是坐不住了,趕緊集結軍隊,第二年大明調兵十三萬來解錦州之圍。

此時皇太極趕來親自督戰,畢竟這是較為關鍵的決死之戰。清軍和明軍雙方在松山附近開展大決戰。

明軍全軍覆沒,徹底失敗

明軍在這次大戰中徹底失敗,全軍覆沒,當時松山被攻破,錦州城被清軍也是死死地圍困。裡面已經是彈盡糧絕,明軍的決死掙扎已經變成強弩之末了。

很快,洪承疇率領大軍投降清軍。松錦大戰結束後,此刻的大明已經是孤立無援了。大明的統治可以說到此已經可以宣告結束了。

這次會戰被稱為「松錦會戰」也被稱為繼薩爾滸大戰後大明和清軍展開的第二場大決戰。兩次大戰,大明均以失敗告終,不得不說大明的氣數真的是已經盡了。

總結:大明朝在這次戰爭失敗後,李自成也給了這個即將覆滅的王朝沉痛一擊。歷史的秋風吹過,大明王朝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但看著紫禁城我們或許還能想到些什麼,這是歷史的印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東西有很多。大明王朝幾百年的歷史最後也免不了走向覆滅,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個嶄新的王朝大清。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26位兵部尚書,陳新甲惹來的爭議是最多的,這是為何?
    哈嘍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我又來嘍,跟大家聊一下大明王朝最有爭議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事情! 他的故事很好玩,也是鮮為人知的,我相信你會喜歡。 氣得崇禎指著他的鼻子說,你身為堂堂的兵部尚書,朕問你用兵之道,你竟然說想好了再回答朕?真是廢物!你給朕下去! 陳新甲就趕忙灰溜溜的下去了! 不得不說,舉人出身之人連談論用兵之道都談不得,因為書生意氣畢竟是幼稚的,而戰場上的廝殺又是血淋淋的,有時候是書本上的理論講不清的!
  • 大明王朝:奇特的開局,正常的滅亡
    由此,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由漢族人民建立起來的大一統封建集權政權——朱明政權在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拉開序幕,一直到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死。大明王朝統治中國長達二百七十餘年。在講述大明王朝的歷史正劇《江山風雨情》中有這樣一段開幕詞: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流淌過,許許多多朝代。每個朝代的開始與結束,都是歷史最震撼的時刻。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沐王府最後主人沐天波:忠貞不二,不屈而死,一生無愧於大明王朝
    歷史上的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其對於大明王朝的忠心同樣是日月可鑑,在明朝滅亡後他依然保持著對於明朝的忠心,並且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保護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而奮戰,直至在「咒水之難」最終戰死,依舊在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其家族永葆大明江山的誓言。
  • 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文/花開無田 圖/網絡圖片有人說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以傲視群雄的姿態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成為五千年華夏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成祖朱棣的這句話真的在亡國之際應驗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至死都沒離開過京城,踉踉蹌蹌地跑到紫禁城的煤山上,最後再望了一眼火光沖天的宮城,然後在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
  • 開局一隻碗,打下大明王朝
    1370年:應昌、興州之戰,明軍大勝,俘虜北元太子、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將宋、元兩朝的玉璽金寶盡數收取,前後俘虜北元軍五萬三千人。 1381年:平定雲南之戰,明軍大破北元軍十餘萬人,俘虜二萬人,北元梁王自殺。
  • 壯哉于謙,以自己之死,成全威威大明276年的天下
    二人皆官至少保,分別為各自所在的朝代立下汗馬功勞,又含冤而死。嶽飛被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死時僅39歲;于謙則在明英宗"奪門之變"中復位後當即被逮捕入獄,死時59歲;二人死後皆葬於杭州西湖。不過,二人卻又顯著不同。
  • 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中國歷史走向會如何
    此後明朝與後金攻守異勢,後金(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即位後於1636年把後金改為清朝)不斷在東北向大明發動進攻,蠶食大明遼東土地,並終乘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天下大亂之際,鳩佔鵲巢,成為中國的主人,建立了統一的大清王朝,統治中國三百多年。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收視率上也證明了這一點,《雍正王朝》的收視率在央視1999年首播時達到16.7%,而《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臺2007年首播時收視率僅為0.5%。如果是在衛視播放,電視劇因為跨度時間長,需要一直有可看性元素來吸引關注,保持收視率。一旦出現《大明王朝1566》這種幾乎每處都需要深度思考的劇,自然就沒人能追下去。
  •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崇禎不殺魏忠賢,明朝會不會那麼快滅亡?
    很多人總是喜歡說,還是魏忠賢厲害,在魏公公在的時候,八旗軍哪能越過長城啊,被我大明軍隊一頓打,只能蹲在東北的老林子裡吃人參。同時表示,閹黨專權、謀害忠良已成事實,他們雖然殘忍,但他們知道保家衛國。正所謂「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 《大明王朝1566》持續熱播 優酷會員搶先看
    其所表現出的「大劇」氣質,讓無數媒體人不吝讚美之詞,毒舌電影甚至稱之為「絕對是不摻一滴水的神劇」。36Kr、新京報評論、錢江晚報等行業大V也自發當起「水軍」,向粉絲們安利這部難得一見的大劇。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王朝1566》的人均播放時長更是達到了2.5小時,遠高於一般網劇的平均值。
  • 萬曆統治分「三大階段」,為何說大明王朝的轉折點自萬曆而起?
    醉夢之期:張居正去世後,20歲的萬曆皇帝終於獲得了夢寐已久的實權。權力的膨脹使得他洩憤於前期"壓制"自己的張居正,直接抄了張家。在此後的三十年裡,他不祭天、不祭祖、甚至沒有一天去上朝,荒政行為比他的爺爺嘉靖帝還要嚴重。一時間,閹人幹政,四處斂財,朝政十分混亂,再加上沉重的賦稅,天下人苦不堪言。但在這一時期,萬曆竟然絲毫沒有察覺大明王朝的氣數正在被他消磨殆盡,而是在後宮享受著權力帶給自己的樂趣。
  • 大明王朝的「曠世悲歌」 緣起只是明英宗的荒唐懦弱嗎?
    這正是轟動歷史的「土木堡之變」事件的始末。也是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這時候,于謙發話了,他說,皇位既然已定,就不會再更改,所以理當儘快接明英宗回來。朱祁鈺見他最信任的臣子都如是說,只得說:「聽你的,聽你的。」於是,很快,明英宗被迎回了北京。可以說,「太上皇」朱祁鎮能夠重回自己的王朝,于謙的功勞功蓋千秋!
  • 大明王朝之明世宗(大明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
    世宗皇帝畫像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死於豹房,膝下並無子嗣,太子之位更是沒設。皇位傳給誰?誰來接手這大明江山呢?這是擺在群臣面前的一道難題。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過去一年,和歷史沾邊的國產劇數來數去,也只有一部《長安十二時辰》收穫了較好的口碑,其他如《大明風華》《鶴唳華亭》等,顯然都不能令人十分滿意。近幾年能看的歷史劇真沒幾部。世紀末家喻戶曉的《雍正王朝》,也就此成為七年後《大明王朝1566》的先聲。《大明王朝1566》與歷史史實相去甚遠。
  • 從《朱元璋》到《大明劫》,影視劇中大明王朝的面孔越來越清晰
    《大明王朝》立豐碑,人物傳記不留痕 一般而言,人們只記得一個王朝的創立者與亡國之君,中間的皇帝很少能留下印象。但是,《大明王朝1566》卻讓嘉靖皇帝的知名度大為提升,而陳寶國高超的演技,也讓這位深諳帝王之術的嘉靖皇帝牢牢刻在觀眾心中。
  • 黑暗中的一道光束 大明王朝的利劍——海瑞
    有明一朝,從軍事強人朱元璋奮鬥十幾年在他39歲創建歷史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無雙朝代,到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在34歲吊死煤山,大明王朝享國276年間,歷經無數風雨,無數金戈鐵馬,也產出了諸多中興名臣、顯赫名臣、無敵奸臣,但是,今天要說的這一位主人公卻是大明二百多年來第一人,也是屬於那種千載不遇型的。
  • 《人民的名義》優酷熱播 被贊現代版「大明王朝」
    《人民的名義》優酷熱播 被贊現代版「大明王朝」 2017-04-06 10:34:52來源:華聲在線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大明王朝1566》:迄今為止很少有一部電視劇有這種高度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歷史電視劇。因為其內容晦澀難懂,收視率慘澹。在中國電視劇歷史上,它是一部難以超越精品電視劇,10多萬人在豆瓣打分,評分高達9.7分。因為看過它的人都被它厚重、氣勢磅礴的歷史感打敗了。
  • 大明王朝16帝結局盤點,正說、實說或戲說
    大明王朝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創,1368年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共計276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寶座上,坐過16位皇帝,其中有有為的,有平庸的,還有胡鬧的,最終都走了。今天,只說他們的結局,有正說,有實說,也有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