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日子過得像葡萄一樣甜!」
在今年福安葡萄採摘節上,果農陳貴龍隨著三聲採摘鑼響後,拄著拐杖登上節慶臺,激動地向大家高聲說。
陳貴龍單腿殘障,原是賽岐象環村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在當地政府和鄉親們真心幫扶下,2017年他家脫貧了。此後,他心裡天天都甜滋滋的,幹活渾身都是勁!
「大暑」前後,採摘葡萄最適時,象環人忙活開了。
晨光熹微,一鉤殘月還掛在天邊。陳貴龍來到葡萄園已有一陣了,妻子比他還先到一步。他頭戴照明燈,將妻子先採摘下的葡萄從大籃裡取出,細心地挑揀分類裝筐裝箱。挑揀中,他最留神查看每粒果皮上有無白絲跡,這是蝸牛曾爬行過留下的液痕,有發現一粒,就毫不吝惜地處理掉。這種果粒自己都嫌吃,絕不能混給別人吃。這種實心眼,他是從做扶貧工作的同志身上感受到的。
太陽漸漸升高,葡萄園的大棚越來越敞亮了。葡萄架上,沉甸甸地垂下的一串串碩果,清晰可見,有的像紅瑪瑙紫釉釉的,有的似綠翡翠清蔥蔥的,有的如黑珍珠亮盈盈的,每顆果粒豐滿瑩潤,果香四溢。望一眼,令人饞涎欲滴。
陳貴龍這片果園才一畝地,卻種有白香蕉、陽光玫瑰、黃蜜、夏黑新4個品種,他望著滿園的果實,想起了鎮裡的農技站站長,現任副鎮長了。是對口幫扶他脫貧的有心人。三年前,老黃見他果園裡的品種老化,建議更新品種。他本有這個念頭,只是礙於買新苗缺資金,不敢動手。老黃忙替他爭取到低息貸款,順利地更換上新品種。隨後,老黃三天兩頭來到果園,精心指導他栽培。今年,新品種大掛果了,老黃又將他的新果送檢測。經檢測,每樣新果的糖分都達18度以上。他聽了,心裡那個甜呀。
陳貴龍忙活了一陣,坐在矮凳上,抬頭環顧敞亮的大棚,心裡又感念鎮裡的領導了。前幾年,葡萄園生產,推行現代農業避雨栽培。構建避雨設施的資金,政府給予補助,鄉親們都樂意接受。轉眼間,一座座白亮亮的金屬構架的大膜棚,拔地而起了。可是,只有陳貴龍這片果園沒動靜,他沒跟上趟,有兩個原因:一是缺少建大棚的資金,二是建了大棚,他腿腳不健全,擔心無法上棚面操作閉合。鎮領導知道了他的難處,決定以扶貧生產資金,全額資助他建個半自動的大棚。自大棚建成後,他只需站在棚下搖轉軲轆,由繩索牽動棚面閉合,科學地利用陽光雨水,有效地預防病蟲害。他的新品種,就是在這良好的生長環境中栽培成功。今天,獲得優質豐產,當然要感激鎮領導的真心幫扶。
此時,陳貴龍望著正滿頭大汗採摘葡萄的妻子。栽種葡萄有架上和架下的活,他單腿難獨立,葡萄架上疏花疏果和採摘就由妻子操勞。往年採摘葡萄有孩子們幫忙,今年這幾天,小女兒在準備高考。大女兒去照顧妹妹,妻子摘葡萄沒人當幫手,她真夠累呀。
其實,他自己也辛苦,葡萄架下的活,鋤地挖溝施肥,全是他包攬。單腿幹農活費勁又費時,他左腋下撐著一根有三腳架的拐杖,操掄著一把長柄鋤頭,站立著鋤地。每天都要比別人早下地晚收工,就這樣以勤補拙地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他幹農活找到門道,種葡萄積累了經驗,去年增租了2畝多地種葡萄,今年他大哥跟侄兒到城裡做工,他又接管了大哥的3畝葡萄園。他是個硬漢子,不怕苦不怕累。他說,脫了貧才起步,要卯足勁奔小康。
現在,他的農用電動車上,已高高地疊滿一箱箱優質葡萄,迎著朝陽,往村外駛去……
【來源:福建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