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是古希臘時代最著名的城邦之一,它是最早從貴族政治過渡到民主政治的城邦。提到雅典的民主政治,大部分的人第一反應都是想到梭倫、伯裡克利這一類的政治家,亦或是像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
記得在中學的教輔裡就說過:雅典民主政治打造了古希臘文明的輝煌,從"公平公正"的陶片放逐法再到雅典的民主政治核心五百人議事會都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巔峰。甚至一些現代的歷史學家都懷疑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崇人是未來的"穿越者"。但是,當我們深入了解雅典民主,將它光鮮亮麗的外殼脫去,它真的毫無缺點嗎?其實不然,雅典因民主制度而興,也因民主制度而亡。且讓我們從陶片放逐法這一民主制度,來看看雅典衰敗的真正原因。
一陶片放逐法:公民權利權力的體現,民主政治的頂梁柱提到古希臘民主政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民主政治中最典型的民主制度之一,它使人民成為了政治的主體。並且它採用了"少數服從多數制",只要大多數的人同意一項法規或者行動的進行,那麼少數人必須聽令於多數人的選擇,這樣的制度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統治,維護了城邦的和諧。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記載:每一年的6月,近6000名雅典公民將會決定今年是否要使用陶片放逐法來流放一些"罪犯"。假若大多數的人都贊同使用放逐法,那麼在三個月以內將會再舉辦一次流放哪一位"犯人"的投票。當陶片放逐法決定舉行時,雅典公民將在阿哥拉城進行投票儀式。公民將"犯人"名字寫下並投票,再由項目負責人清點。若投票超出6000票就要統計出那一位"最不受歡迎的人",並將此人逐出雅典城邦,流放大約5年到10年;但如果票數沒有超過6000票,此次投票就會被作廢。不過,被放逐的人不一定就是真正殺人放火的罪犯,也許僅僅就是一些公民不喜歡他。所以被放逐者不會被沒收財產,雅典也不會剝奪他日後再次參與政治的權利。
也就是說,被放逐者只不過在5~10年之間不能回雅典,但他可以拿著自己原有的資產在另一個城邦裡舒舒服服的過日子。當流放期限到了之後又可以再次回到原城邦生活。而在雅典的歷史中也確實有不少被流放後,還能在政治領域"呼風喚雨"的公民。
正如上文所說,陶片放逐法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所以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既保證了人民的權力又可以讓民主制度順利和平的進行。相對於先前的貴族執政,大多數公民自然更願意宣揚民主制度。而若上層精英想要實現政治方面的抱負,就一定要費盡心思"討好"公民們,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了政治精英們,讓雅典文明先進其他城邦好幾百年。所以在那個時代,以陶片放逐法為首的一系列民主制度是很特別的,而雅典也是隨著這一系列制度而一步步崛起。
二雅典民主制的泛濫:陶片放逐法弊端暴露,成為助紂為虐的劊子手每一個制度都會有利有弊,有輝煌時期也就會有衰敗時期。所以當陶片放逐法隨著時代的變遷並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時,雅典的民主便開始朝著無法掌控的方向發展。
記得曾經有一個很令人匪夷所思的雅典故事:一位公民由於沒有"讀過書"所以寫不出他想要放逐的人的姓名,於是他找到了另外一位公民幫忙代寫。但是,當代寫者詢問這位公民想要放逐誰時,這位公民的答案讓所有人都感到吃驚 —— 因為他選擇的"罪人"正是這名代寫者。可這名代寫者有勇有謀又與這位公民素不相識,為什麼這位公民就偏偏想要放逐他呢?公民的回答也很讓人疑惑:"因為大家都說他太優秀了,所以他一定是一個危險的人。"因為太優秀,所以危險;因為太優秀,所以要被趕出城邦。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已經暴露,陶片放逐法會壓制一些優秀精英的實力。正如上文所說,公民投票投出來的,不一定是殺人放火的罪犯,還有可能是有勇有謀的戰士。因為參與政治的公民太多,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品德和素質,一些人久而久之就會對優秀的執政者產生嫉妒怨恨的心理,所以作為報復,就會利用陶片放逐法,流放一些真正對雅典政治有利的人。
另外,由於公民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所以大部分的公民很容易"道聽途說",被一些"有心人"所利用。在公元前417年,這是雅典最後一次使用陶片放逐法。那時阿爾西比亞德斯與尼西阿斯準備開戰。為了和平的解決紛爭,大多數公民都同意舉行放逐法。結果當每個公民都以為阿爾西比亞德斯與尼西阿斯其中一位會被當成"犧牲品"放逐時,意外發生了。
被放逐的居然是另一位代表平民利益的希帕波魯斯政治家,對此歷史說法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阿爾西比亞德斯與尼西阿斯聯手對陶片放逐法的"陶片動了手腳;另一猜想就是,阿爾西比亞德斯與尼西阿斯鼓吹一些公民投票給希帕波魯斯。因此,雖然人民是政治的主體,但到後期陶片放逐法的弊端暴露就被有陰謀的人動手腳,或是左右公民的選擇,而公民的選擇也會隨著一些政治家的言論而改變原有決定。因此公民對被放逐人並不一定真正的了解,簡單的來說就是有一大部分公民是隨波逐流,來湊熱鬧的。所以哪怕是大多數人選擇出的流放人選,也未必是正確的。
而後的雅典民主政治末期,黨派紛爭越來越劇烈,大部分的政客開始利用"陶片放逐法",打著民主的口號,讓公民混亂打擊政敵。陶片放逐法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變得越來越不公平公正,成為了助紂為虐的劊子手,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雅典的衰亡。
結語
雖然陶片放逐法具有一系列的優點,同時它也有最致命的缺點,而這最致命的缺點也導致雅典末期出現"小國寡民"的現象,從此也導致雅典的衰亡。雅典興於民主制,又敗於民主制。所以不難看出,民主政治需要控制,不可以泛濫,不能讓一些政客有機可乘。從陶片放逐法的演變就可以看出雅典的興衰的歷程,因為除了陶片放逐法以外的一些制度幾乎都有著同樣的弊端。陶片放逐法在末期逐漸淪為一些政客的政治武器,造成暴民政治,而雅典也隨著陶片放逐法等一系列的民主制度的衰敗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