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除了七夕節的各種周邊成為爆款之外,鴨子也因為榮登處暑美食榜而備受關注。除了著名的「鴨都」南京之外,福建的廈門也是一座隱藏的吃鴨大城。雖然和每年吃一億隻鴨的南京相比,每年兩千萬隻的消費數量還有上升空間,但是廈門人吃鴨子吃得更靈活,更多樣:除了馳名中外的薑母鴨之外,鴨子還可以做成米粉,米線和粥。只要你想吃鴨,一日三餐總有一種花式吃鴨的方法對你的胃口。
記得我去廈門的時候正是十一月。在北方呼呼的寒風中登上飛機,到了廈門則完全換了人間,夏天重現。椰林海風沙灘,讓這個熱帶小城從來都不缺景色;加上街邊粉豔粉豔的三角梅肆意在陽光下綻放;不換上一條漂亮的花裙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門。飛機中午降落,到酒店辦理入住之後都已經過了午飯的時間。出門在外,不能虧了自己的胃,於是拉著小夥伴衝到街上找好吃的。小夥伴早就準備,定了一個坐標,我們徑直來到了一家在某美食網站評分4.5分的餐館。
因為過了飯點,這家飯館裡很清淨,唯一讓人感覺他們還在營業中的,是門口整整齊齊放在灶上呼呼冒著香氣的兩排砂鍋。砂鍋後面,一個阿姨不緊不慢地打開鍋蓋,把砂鍋裡的食材翻動一下。掀開鍋蓋的時候,一陣香味也蒸騰出來。我和小夥伴們湊上去問這個什麼,阿姨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回答:薑母鴨。
第一次去廈門,我和很多外地遊客一樣,對於廈門美食充滿著期待。手機備忘錄裡早就存下了花生湯,竹筍凍,薑母鴨,還有各種以生蠔為傑出代表的海鮮,這些都是在廈門必打卡的美食。在廈門的第一餐,當然不用看菜譜。掏出手機把備忘錄念了一遍,菜就點完了。不一會兒,在門口忙和著的那位阿姨把一個砂鍋端了上來,薑母鴨來了。
砂鍋裡滿眼的醬紅顏色,有鴨肉還有姜。被麻油和醬汁煨了很久的鴨塊兒緊實油亮,入口酥軟中帶著幾分韌勁。鴨肉特有的鮮香夾雜著薑片的辛辣,還有麻油的香和微微的甜味兒,連鴨骨的部分有吮指的快感,讓人回味無窮。在吃到薑母鴨之前,我和鴨子的緣分不淺:北京烤鴨,南京的桂花鴨,山西的香酥鴨,廣東的燒鴨,都是我涉獵的範圍。但是當我嘗到薑母鴨的那一刻,心微微顫動了一下,因為這個味道是我以前從沒嘗到過的。鴨子油潤但是清瘦,前味是濃濃的姜辛和甜,後味則是鴨肉的鮮味和醬油香麻油香完美融合,就連姜塊兒都好吃得可以讓我吞下一大口米飯。
懂行的人都知道,這薑母鴨的鴨子非常考究,廈門人偏愛當地出產的正番鴨。這種鴨子每天在海上放養,吃的是海草螺絲小貝殼,所以各個長得又肥又壯,而且沒有什麼鴨腥味。而薑母鴨所用的薑母是用三年以上的老薑切片曬乾做成的,這些薑母能在辣味與鹹味間為舌尖帶來一種溫潤的平衡感,所以薑母在這道菜中不是調料,算是另一個主角。把鴨子大卸八塊放進砂鍋,鴨肉會被熱力催得酥爛鮮香,鴨油也會被煲出來。加上薑母和私家料汁之後,就靠大廚們把握火候了。在香氣升騰中,大廚們對砂鍋裡的鴨子拿捏得很好,鴨肉要想酥軟而又不焦,分寸就在一兩分鐘。相信我,薑母鴨和米飯是絕配。因為鴨肉和米飯會再一次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千萬不要以減肥為藉口錯過美味。一碗米飯落肚,悄悄餵飽的不僅是你的胃,還有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