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出國旅行,在全世界各國幾乎都能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旅行除了品味不同的風景人情之外,作為一個吃貨帝國,更重要的就是品嘗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品嘗美食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部分國人對於美食的誘惑都是難以抗拒的,很多國人甚至以「吃貨」自居。
大家都知道,因為我國烹飪手段多種多樣,很多在其他國家無人問津的食材,在我國卻變成了一道道的美食。所以,在不少國家因為缺少烹飪手段導致物種泛濫的時候,都會考慮出臺一些優惠政策,請中國遊客來消滅這些泛濫成災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辦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有不少中國遊客心動,前往該國旅行。不過,凡事都有意外,例如湄公河當中的大蝦多到泛濫,中國吃客卻選擇敬而遠之。
湄公河是起源於我國青海省的一條河流,在我國境內又被叫作瀾滄江,流入東南亞之後被稱作湄公河。湄公河因為流經東南亞多國,所以也是我國遊客非常喜歡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這裡風景秀麗,還生長著眾多我國不多見的熱帶水果,河內水產眾多,這裡也成為了垂釣愛好者的天堂。
在湄公河的水產中,有一種平均重達一斤的大蝦多到成災,這種蝦學名叫做羅氏蝦,最大的特點就是體型大,隨便抓上來一隻就有接近一米長,最長的甚至相當於人類手臂的長度!這種蝦在我國也是非常常見的,按理說來應該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美味,但為何,在當地卻無人食用,多到成災,甚至連中國吃貨也敬而遠之?
湄公河大蝦也就是羅氏蝦,原產於厄瓜多,因為具有容易養殖,出肉率高的特點,目前世界上養殖規模最大的蝦類之一,在全世界的超市當中都能看到羅氏蝦的身影,並且因為羅氏蝦體型巨大,肉質鮮美,在全世界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食材。但是因為湄公河內的大蝦全都是野生的,並且湄公河的汙染情況也是比較嚴重的的,所以湄公河的大蝦基本沒人敢食用,就連中國吃貨也敬而遠之。
對於湄公河大蝦多到泛濫,平均重達一斤,為何中國吃貨卻敬而遠之,這個話題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