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政策的重要信號:修訂國防法,突出三個「重大安全領域」

2021-01-11 軍院34號

2020年12月31日,國防部介紹最新版-修訂版國防法,本次新修訂的國防法除了傳統的邊防、海防、空防和重大安全領域防衛外,還專門增加了太空、電磁和網絡三個「重大安全領域」的防衛政策。可以說,這是中國國防政策發生變化的重要信號。

以往對我們而言,國防最直觀的概念的就是「國土防衛」,也就是中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的防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衛領土、領海和領空就是國防的全部概念。不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很多概念確實要進行修正了。

在當今世界,太空已經不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當前很多國家都發射有自己的人造衛星,而太空安全也開始成為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著名的GPS全球導航係為例,這套系統依靠24顆在軌衛星提供全球精確導航定位信息,以確保飛機、輪船、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正常運行。這種高精度定位系統在平時用於民用生產生活,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而在戰時則可以作為軍隊精確打擊的坐標導引裝置。

我國在GPS系統方面曾經吃過很大的虧。據傳在汶川地震救災時,GPS系統「意外」導引錯誤。正是由於有了慘痛的教訓,我國開始立項開發自主引導的「北鬥」導航系統。目前,我國主要的導航系統大部分已經使用北鬥內核,這對於保障我國的國家安全有重大意義。

同樣,由於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網際網路世界的安全也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裡那種某一黑客憑藉一己之力,滲透進入大型網絡系統並進行重大破壞的情節,絕非只是電影橋段。年長一些的網友可能還記得,十多年前,中國曾經大範圍流傳一種被稱為「熊貓燒香」的電腦病毒,該病毒傳播範圍之大,影響面積之廣,在當時堪稱第一。

這僅僅是我國本土的民間黑客自己摸索的病毒模型,在國與國的對抗中,很多國家已經組建了自己的所謂「網軍」部隊,這些部隊是有組織、有領導的黑客組織,其任務就是依靠電腦對抗手段,滲透其他國家的網絡系統,並對其進行破壞。

根據國家網絡安全中心的統計可知,外國有組織的網軍每年入侵中國本土電腦多達300萬臺,很多人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國外黑客利用並滲透的途徑。西方,特別是美國和日本的黑客們利用中國本土被入侵的電腦不僅僅是散發各種電腦病毒,更會散發各種反華言論。

我們在網絡空間看到的很多所謂用戶根本就是「殭屍用戶」,這些帳號大多受境外勢力控制,在國內的網絡上興風作浪、混淆視聽。因此,網絡空間安全,不僅僅涉及個人隱私,同時也是國家層面長治久安所必須關注的。

電磁安全,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5G技術標準的爭奪。美國之所以不惜舉全國之力來打壓中國一個企業,核心原因就是爭奪通信權。因為誰控制了5G的技術標準權,就可以出口大量的5G相關設備,從而在這些設備中安插「後門」。

從斯諾登叛逃俄羅斯後所公布的「稜鏡」計劃不難看出,美國通過掌控4G技術,不但利用出口設備的辦法監聽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甚至連北約的歐洲盟國也不放過。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國家而言,電信安全已經涉及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必須嚴肅對待。

新頒布的國防法,綜合了原先傳統的國防概念,同時又增加了全新的,涉及國家獨立的重要技術部分,可以說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國家安全,保障國家獨立的核心要務。與之相對的,我們自己的國防觀念也應該有所更新,例如在選用電子設備時,儘可能選取國產設備,這有可能會給中國的國家安全帶來負面影響。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新修訂的國防法(一圖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堅持把國防法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的基本法、「龍頭法」,對國防活動的重大方針原則、目標任務、基本制度等作出原則性規範。三是突出加強體系設計。堅持著眼構建系統配套的中國特色軍事法規制度體系,科學設計框架結構和主體內容,保持與相關法律相銜接。四是堅決貫徹問題導向。堅持把解決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問題作為修法的基本指向,填補新時代迫切需要的頂層制度。
  • 從國防法修訂到「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中國捍衛領土主權意志堅定
    其一,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修訂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從10月21日至11月19日,為期1個月的意見徵求,之後將在中國人大網上公布。草案中,最引人注目的關鍵詞是「發展利益」,共出現四次。其二,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隨即,新華社發布了6000餘字的會議公報。
  • 國防法修訂草案二審 進一步明確保障投資國防事業權益_新聞中心...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劉碩)國防法修訂草案二審稿22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二審稿進一步明確,保障國防事業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還增加了不再用於國防目的的國防資產的退出機制。今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國防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會後,修訂草案一審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全民視角下的全民國防
    今天,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參與國防建設,履行國防職責,完成國防任務,務必著眼於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真正從根本上學懂弄通新修訂的國防法。從時代變化看國防視野新修訂的國防法第四章名稱的變化十分引人注目:原題《邊防、海防和空防》作了拓展,更新為《邊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領域防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_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加強邊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領域防衛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實現國防現代化。第四條 國防活動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武裝力量。第五條 國家對國防活動實行統一的領導。
  • 《中國金融》|「十四五」規劃的政策信號
    ;「十四五」規劃對GDP目標有所淡化,更注重美好生活、文化等軟性指標;「十四五」的核心發展理念是「雙循環」戰略,主要抓手是擴內需、促消費;「十四五」改革任務依舊繁重,已然步入「深水區」,重點是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十四五」的產業政策更突出創新、更突出科技自強、更突出提升產業鏈水平、更突出國家安全。
  • 把全民精神長城築得更牢固 - 中國國防報 - 中國軍網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去年底修訂、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國防法,就加強國防教育提出了諸如「堅持全民國防」「強化憂患意識」「提高國防技能」等一系列新規定,十分必要、非常重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有關國防教育的最新法定要求,對於築牢全民精神長城乃至建設全民國防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 美國最新國防授權法案:針對中國本色不改
    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的對華政策對華政策整體而言,在基調上與過去的法案並無本質區別,但與過往相比,此次國防授權法裡涉及對華關係方面的一些條款和規定更加具體全面。事實上,該法案中有近40條涉及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條款,涵蓋軍事、技術、 經貿等各個領域。
  • 【每日普法】2020年重大立法全面梳理 | 中央立法篇
    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等8個方面的行為及其相關管理活動被納入生物安全法規範和調整的範圍。該法規定,任何國家或者地區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中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國家或者地區對等採取措施。本法包括總則,管制政策、管制清單和管制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五章,共49條。
  •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基於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把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習主席推進強國強軍的戰略決心和深遠籌謀。
  • 盤點2017年十大國防新聞
    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是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國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複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
  • 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
    要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十四五』時期開好局、起好步。」信號三:再次同提「六穩」「六保」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 提高質量效益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先進軍事理論對引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至關重要——訪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郭鳳海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與時俱進創新戰爭和戰略指導,健全新時代軍事戰略體系,發展先進作戰理論』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先進軍事理論對引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用
  • 為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2020年目標任務聚力攻堅
    著眼聯合高效應急處置重大突發事件,應建立軍地聯合指揮機構,明確指揮協調關係,構建上下貫通的組織指揮鏈路,定期組織預案對接和指揮演練;三是建立健全平戰結合的防疫力量體系。把軍隊醫療和防疫應急力量納入國家應急力量體系建設,集成編組、一體使用;四是建立健全軍地一體的戰略物資儲供體系。立足應對重大疫情等情況,突出糧食、能源和應對疫情的物資儲備,論證建立軍地聯儲模式,提高戰儲物資的儲供效益。
  • 一周重大政策立法、典型案例全面梳理(7.25-7.31) ‖ 法寶盤點
    【編者按】北大法律信息網每周準時為您奉上過去一周重大政策立法、典型案例及熱點案例梳理。帶您一起快速回顧近期重大法治事件。
  • 盤點:十八大以來我國修訂及出臺的文化領域政策法規
    為了響應習主席樹立文化自信的號召,自從十八大以來,國家修訂及出臺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和法規來促進文化發展、弘揚文化遺產。這些政策法規給傳統文化和新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一起來看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戰略。它能深化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