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個月,終於又更新文章了...讓催更來得更猛烈些吧...
今天咱們聊聊柏林,我對這座城市的詮釋是:厚重歷史下的尊重和重生。
photo by CC iPhone (柏林大教堂登頂俯拍)
今天文章的音頻
2019年8月,我在柏林呆了三天,我是從科隆坐晚航班抵達柏林的,一下飛機就開始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司機應該是那種典型的德國人,只要你不跟他說話,他絕對不跟你多說一句話。透過車窗,柏林城區的夜景霓虹閃爍,可就是跟其他歐洲大城市夜晚的氛圍不太一樣,可是卻說不出來有什麼不同,更多就是一種感受。司機大爺必須要精準的把車停到酒店停車場指定位置,再遞給我行李箱的同時我跟他說了聲:Vielen Dank(德語謝謝),他只是禮貌的點點頭,然後頭也不回的開車走了。我想起了有朋友說,德國人對不熟悉的人總是會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但是一旦成為朋友,他們就會百分之百對你忠誠和熱情。
photo by Wikipedia
大家可能覺得我在歐洲的旅行一定豐富多彩,但其實我的旅行對於很多人來講是蠻枯燥甚至難以忍受,因為我只對宗教、歷史、藝術相關的地方感興趣,看教堂、博物館、美術館基本佔據了80%的時間,很多博物館休息區的咖啡館就成了我解決午飯的地點,這些地方除了三明治就是涼沙拉,味同嚼蠟...(我在威爾斯卡迪夫的一家美術館吃到了有史以來最難吃的三明治...)所以家人朋友可能很難跟著我長時間在歐洲旅行,美食我雖然也喜歡,但是沒有精力去研究...
photo by CC iPhone (柏林大教堂)
我在柏林的三天時間有兩天是在博物館和美術館渡過的...因為柏林真的是博物館愛好者的天堂,不過咱今天就先不講博物館,今後有機會我準備出一個歐洲博物館系列,好好給大家講講...
可能有朋友會問,為啥柏林博物館那麼多,那我告訴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柏林除了博物館裡的東西有悠久歷史之外,其他全是新的...在二戰尾聲,柏林基本被盟軍的炮火夷為平地,因此你見到的柏林所有建築都是在二戰後重建的,不像在希臘,義大利這種地方,你隨便摸個柱子都是千年歷史。
當時盟軍對柏林的轟炸到什麼程度呢,就連布蘭登堡門上的青銅女神像都被炸成了碎片...布蘭登堡門之於柏林,相當於凱旋門之於巴黎,而且這倆地方確實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撕逼情仇。
布蘭登堡門建成於1788年-1791年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布蘭登堡門是普魯士統治下的柏林走向現代的標誌。最初被命名為和平之門,因此在勃萊登堡門之上最早是和平女神青銅雕像。從建築風格來看,勃萊登堡門是仿照的希臘雅典的衛城神廟樣式,而不是以古羅馬拱形凱旋門的樣式。因此它被讚譽為施普爾河邊的第一個雅典建築,直到200多年後的今天也被德國人引以為傲。
photo by Wikipedia
與此同時,法國大革命的鐘聲敲響了,拿破崙的軍隊席捲歐洲。當他率領部隊佔領柏林後,不僅強行拿走了普魯士眾多珍貴的藝術藏品,甚至就連和平女神的雕像也給拉走了...
photo by Wikipedia
幾年後,隨著拿破崙的戰敗,普魯士人又奪回了和平女神。但是這種和平的心態一旦被打破,馬上就被復仇的精神所代替。申克爾將和平女神改為勝利女神耐克,給她的長矛加上了橡樹葉做的花圈,中間放置了象徵愛國精神的鐵十字架勳章,長槍上面還加了一個戴王冠的普魯士雄鷹。用這些驕傲的設計詮釋了普魯士人內心的吶喊:讓你丫搶,老實了吧...
photo by Wikipedia
布蘭登堡門所在的廣場叫巴黎廣場,說實話我對這個廣場的命名十分懵逼,是為了紀念反法同盟擊敗法國獲取勝利而命名的,嗯...相當於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把天安門廣場命名為東京廣場,你說腦子裡是不是有痰...
哎,反正就是不理解他們的思維,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從布蘭登堡門一直向東就是著名的菩提樹大街,一顆菩提樹也沒有全是椴樹,兩旁就是林林總總的商店,來來來王府井、南京路步行街了解一下...
從布蘭登堡門一直向西就進入了一個巨大的城市公園:蒂爾加滕
Google Map 紅圈區域就是蒂爾加滕公園
這個城市綠肺佔地面積210萬平方米,也躋身全球前列了,我所知道的比如維也納普拉特公園600萬平米,慕尼黑英國花園417萬平米,紐約中央公園341萬平米,倫敦海德公園141萬平米,好像說重慶有一個城市公園150多萬平米的,不過我沒去過啊。
photo by Wikipedia (蒂爾加滕公園)
雖然蒂爾加滕面積不是最大的,但極具野性,我是親身印證了這一點。當時我騎著單車穿梭在公園內,天色已黑,我發現一個德國小夥子停在邊上舉著手機對著樹叢,好奇心驅使我也停在那(是不是有點像一個段子,一個人站在井邊向井裡看,一邊嘴裡念叨著13,13,13,另一個人好奇走過去也向下看,結果一把被推下去,然後那哥們繼續念叨14,14,14...)那個德國男孩看見我到沒喊14,只是讓我順著他手指看過去,並對我小聲的說:Fox!!
我還真就看見了狐狸,厲害了,不知道隨著天色漸晚這公園裡還能冒出個啥來。想到這,我拍了拍那個男孩的肩膀,說了句:good luck,然後騎上車繼續趕路。
在蒂爾加滕公園的西南角,有一座特別的教堂,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這座教堂同樣被戰爭摧毀,不同的是其保留了教堂鐘樓的殘跡
然後在其旁邊重新修建了一座極具現代感的新禮堂。上方的金十字架是原英國考文垂大教堂頂十字架,考文垂是個悲涼的城市,也是在二戰中受破壞最重的英國城市,幾乎被納粹空軍夷為平地,直到現在英國有句諺語:send sb. to Coventry 意思是排斥某人,將某人驅逐出社交圈。
當我走進去時瞬間被撲面而來的藍色震撼並淹沒掉,同時響起的管風琴唱詩歌聲直擊人心,那一瞬間永遠銘記在腦海裡。
當時用手機錄下的視頻
如果說世界上哪一座城市的近現代史最沉重,我想柏林應該會奪魁吧。
一座城被一個波西米亞下士(惡魔希特勒)統治,一座城被猛烈瘋狂的炮火夷為平地,一座城又被一座牆隔離兩半,從此28年2個月又28天,親人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位於柏林城區東南邊的畫廊,由 118 位藝術家創作的受保護的塗鴉藝術項目,覆蓋了柏林圍牆的一部分,旨在慶祝柏林圍牆的倒塌。正如上圖所呈現的那樣,柏林圍牆周邊荒涼如野,只留下殘垣斷壁的冰涼,唯有藝術家對政治對抗的解讀。
photo by CC iPhone 查理檢查站
歷史所帶來的厚重感瀰漫著整個城市,我騎著單車在柏林從東到西,一路之上還有大量城市基建工作尚未完工,但在城市核心區其現代化已然處於頂尖水平,給我觸動最深的是德國人對戰爭反思與悔悟。雖然之前也知道在這方面德國做得很好,比如前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的華沙之跪,但只有你身臨其境,你才能真正感受到。
比如,在恐怖地帶,這個曾經納粹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總部所在地的建築物在1945年初遭到盟軍的炸彈摧毀,戰後被德國人改建成博物館,自曝家醜一樣把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黨衛軍與蓋世太保的暴行公之於眾。
photo by Google
photo by CC iPhone 恐怖地帶博物館
在柏林另一個城市核心區,還有另一個水泥碑林:歐洲受害猶太人紀念碑。
photo by Wikipedia
對,你沒看錯,這一片水泥澆築的紀念碑林總面積超過了19000平面米,耗資超過2500萬歐元,對沒錯,就是為了悔過和警示後人。
我曾經在一本書裡看到過這樣的形容:它就像臥在柏林現代建築群中的一個凝固的休止符,一個讓人們從繁忙的現代社會停歇下來的逗號,回頭看看人類的本性,在邁步向前不遲。
同樣,你可以想像在日本東京核心地段開闢出超過19000平方米的地方作為南京大屠殺遇害者紀念碑林嗎?
photo by CC iPhone
photo by CC iPhone
最後我索性也躍上了一塊石碑,坐下來靜靜的看著夕陽下沉,並寫下了一段文字:行走在柏林,最初印象是一種反差濾鏡的冰冷感,這個城市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似乎很尷尬,不敢忘記過去又想奔向未來,城市就那麼停在了這中間。沒有科隆的歷史感也沒有杜塞的優美感,感覺尷尬到不行。可當我靜靜的坐在這片紀念碑林時,突然就明白了,德國其實是「犧牲」了一個國家的首都,來讓全世界的人更加了解德意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我是CC 我們下期再會
更多文章
CCBB 趣談 梵蒂岡
CCBB趣談比薩
佛羅倫斯循跡--從童年回憶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