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遊於洞庭湖畔,觸景生情,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懷古名詩

2021-01-12 愛上唐詩宋詞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在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的馬戴,因直言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他自江北來到江南,行於洞庭湖畔,悽迷的景物令詩人觸景生情,感懷身世,寫下了《楚江懷古》三首,其中以第一首最為知名。

楚江懷古

全詩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微陽:微弱的陽光。

楚丘:楚地的山丘。

廣澤:廣闊的水澤。

楚江懷古

霧露聚集,寒氣侵人,夕陽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樹上啼叫,人乘木蘭舟在湖中泛遊。明月從廣闊的湖上升起,兩岸青山夾著滔滔亂流。看不到屈原讚美的雲中君,整晚我都在悲嘆深秋。

楚江懷古

詩人描寫了洞庭湖的風景,憑弔屈原,抒發了自已羨慕屈原的情懷,表達了自已苦悶憂傷的心境。

詩的前六句詠洞庭的景致。首聯用「微陽下楚丘」先點明薄暮時分,悽清的秋暮之景已經隱約透露出悲涼落寞的情懷。頷聯上句承接「暮」字說猿啼,下句才點出人來,上句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兩句一寫聽覺,一寫視覺;一寫物,一寫人。頸聯就山水兩方面寫夜景,「廣澤生明月」,「廣澤」即廣闊的洞庭湖面是靜的,「明月」本來也是靜的,但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以活潑潑的生命,將其冉冉升起的動感寫出來了,該句以動寫靜,描繪出了洞庭湖的闊大與靜;「蒼山夾亂流」,「蒼山」是靜的,「亂流」是動的,該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青山茫的蒼,江流的喧鬧。兩句動靜結合,描繪出了一幅闊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圖,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尾聯才寫出「懷古」 的主旨。蕭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讓詩人倍感寂寞悲涼,對景懷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來。「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雲中君」。然而,雲神無由得見,屈子也邈矣難尋,詩人自然更是感慨叢生了,隱含著自身不遇的感傷,而以悲愁作結。

全詩借景抒懷,凝練深摯,情真意切。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唐代詩人張繼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與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相比,張繼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張繼、劉長卿和顧匡的友誼。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
  • 李煜巧借杜甫一句名詩,寫一首雨後詞,流傳至今也沒有被超越
    李煜巧借杜甫一句名詩,寫一首雨後詞,流傳至今也沒有被超越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華的亡國之君。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作為一個皇帝,李煜在政治上顯然是非常失敗的。但他在文學上,李煜卻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詞有很高的造詣。
  • 四位年僅七歲作詩的詩人,皆為詩壇大家,流傳千古!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耀眼的詩壇一直是人才輩出,有許多光芒萬丈,名垂千古的偉大詩人,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那些年紀輕輕就能吟詩作賦的神童詩人。第一位:駱賓王。李賀,字長吉,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有」詩鬼「之稱。傳聞他七歲時才華驚動京師。韓愈和皇甫二人曾騎著馬到李賀家登門拜訪,讓他當場作一首詩。李賀欣然承命,援筆一揮而就,寫了一首七言古風《高軒過》。但是否為七歲所作,後世學者頗有爭議。並無確鑿的事實證據。《高軒過》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
    邑令彭嘉寅據報往驗乞丐也,於發中撿得七律一首。」 詩乞,顧名思義就是會寫詩的乞丐,這名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在其臨死之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人,為何一個乞丐有如此才學呢?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 這位唐代詩人太冷門,寫了一首梅花詩卻流傳千古,三四句最經典
    許多詩人都寫下詠梅的絕唱,如王安石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其實,在唐代,有一首詠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之手,這首詩即使在王安石和陸遊的詩作面前,也毫不遜色,這首詩就是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
  • 一首意蘊悠長的名詩《秋歌·給暖暖》送給你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麼也沒有留下只留下一個暖暖只留下一個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這是一首名詩,篇幅不長,但意境悠遠,遠到你的想像力,理解力發揮盡了,還不能挖掘完它的餘味,它印證了詩歌創作"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千古定律。
  • 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流放後創作一詩詞流傳千古,開篇首句家喻戶曉
    杜甫的詩詞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是沉鬱頓挫,每首詩的文字都很精煉,被稱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憂國憂民的杜甫能創作出這種風格的詩詞主要跟杜甫生活的社會背景有關。
  • 才女嫁人為妾,卻被悍妻吃醋,被逐後寫下一首千古名篇
    之後,她寫給了李億一首詩,表達了她的失望之情。寄李億員外魚玄機(唐)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有一天,在茶樓中,她吟出一首好詩之後,滿座皆驚。這時,坐在角落裡的一位富家公子卻只是獨自點頭微笑。他對魚玄機不止是簡單的欣賞了,眾人散去後,他特意留下來與魚玄機切磋詩文,並順便對她吐露愛意。
  • 1340年前,一位花甲老人在易水邊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氣貫古今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內容重在詠古懷今,故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觸景生情,借古之英雄事跡抒今之悲慨苦悶。首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的「此地」就是題目中的易水,也稱易河,位於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
  • 陸遊45歲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讓人擺脫迷茫和焦慮
    陸遊,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在他兩歲的時候,北宋被金國所滅,康王趙構建立南宋。一個人的思想,與所處時代的背景息息相關,同時也離不開家庭環境薰陶,父親陸宰精通詩文,而且曾在朝為官,為人正直硬氣,反對與金國議和,結果得罪主和派大臣,無奈之下辭歸故裡。
  • 張繼夜宿楓橋寫下一首詩,詩作意境唯美動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唐天寶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56年,張繼乘船經水路到達姑蘇城外時,已近黃昏,唐代規制,地方城門未時關閉,因而無法入城,只好暫行暫止,將船停泊在松江之上過夜,半夜時分,詩人被遠傳傳來的一陣鐘聲吵醒
  • 一個不知名的詩人,卻寫下流傳千古的名作,成為盛唐時代的標誌
    盛唐產生了一大批詩人,他們共同塑造了盛唐氣象。從王灣、張說、張九齡的高潔明朗,到王維、賀知章、孟浩然的恬淡輕快,再到高適、岑參邊塞詩派的雄渾豪壯,最終由偉大的詩仙李白的想出天外的浪漫定格,成為盛唐詩歌最鮮明的標誌。我們該如何描繪詩歌的盛唐時代呢?是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雄壯?還是杜甫的「憶昔開元全盛日」的富庶?
  • 有著「詩聖」之稱的杜甫,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寫下了這首名詩
    杜甫,作為唐代的著名詩人,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其中有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杜甫在創作這首詩時,當時的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國家的局勢依舊十分緊張,百姓更是因為戰亂而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
  • 蘇軾新婚夜,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成千古名句!
    蘇軾新婚夜,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成千古名句!蘇東坡給世人留下了狂放不羈、豁達樂觀的印象。那是對生活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寬恕,事實上,蘇東坡一生經歷了許多磨難,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蘇軾也是一位非常浪漫的詩人。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蘇軾最震撼的一首詞不是《念奴嬌·赤壁懷古》,而是……
    宋朝蘇軾開一代豪放詞風,最早我是從中學課本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到其豪放之氣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詩鬼」李賀歸鄉期間寫下一首詩,開篇14個字流傳千古,激勵世人
    南園是李賀家中讀書的地方,南園詩組是他歸鄉期間創作的一系列詩,共十三首,這是其中的一首。詩人身在家鄉,表面上享受著難得的清閒安逸,其實他的內心卻十分不平靜,他不斷抒發著韶華易逝的感慨,這種情況下,詩成了他訴說豪情壯志的方式。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