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旅遊網】浴火重生譜新篇|8·8九寨溝地震兩周年重建紀實

2021-01-19 阿壩旅遊網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46秒,是所有九寨溝人都難忘的一刻。7.0級的地震,讓九寨溝景區這個美麗的童話世界飽經考驗:地震震級大,達到了7.0級;震源偏深,有20千米;諾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景觀和景區內旅遊基礎設施造成了較嚴重破壞,對景區內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也造成了較大影響。現在,距離8·8九寨地震已經2年了,在過去的2年裡,九寨溝景區重建的步伐一刻未停,探索出了一套獨有的「九寨重建模式」。

大家想了解九寨重建進度的心情小編也非常理解。因此,今天我們將給大家詳細介紹九寨溝的災後重建進度,讓大家清楚了解景區的重建狀態。

在《「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中九寨溝景區道路、綜合管溝和觀光車停車場是3個同類和同步實施項目,其中綜合管溝和停車場為景區道路的附屬工程。按照項目實施的難易程度將道路、管溝和停車場項目打捆後又解捆為三個項目,即九寨溝景區道路及配套設施恢復重建項目(溝口至長海段、荷尖路、扎如至納得路)、九寨溝景區道路及配套設施恢復重建項目(諾日朗至五花海段)和九寨溝景區道路及配套設施恢復重建項目(五花海至原始森林、黑角寨道路),並分別細化為一、二、三期工程建設項目。

    由於是在世界自然遺產地進行施工建設,所以道路施工者也必須要本著「保護九寨青山綠水」的理念,施工期間,對噪音、震動、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漂浮物等汙染物進行全面控制,將「綠色施工」的原則貫徹到工程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達到綠色重建,環保重建的要求。


   另外九寨溝地處高原,天氣變化的不確定性會給整個工程進度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為了項目的如期完工,一線的施工人員只能加班加點往前趕工。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工人們吃住都在工地,24小時日以繼夜的施工,對他們來說更是常事。

2018年9月 景區道路建設施工現場

截止7月30日

九寨溝景區道路及配套設施恢復重建項目(一期)項目

道路二期項目


景區交通道路建設完成後,不僅能給遊客帶來更為舒適的旅遊體驗,還能方便景區居民的生產生活。

2019年4月 樹正溝道路瀝青路面鋪設現場

2019年7月 已完工的景區道路 桑吉拍攝


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努力走上「國際範」。

     此次棧道的修建絕大部分是在原址上的改造升級,整體設計採取「恢復重建、局部調整、分段開放、保護培育」的方式,集安全性、舒適性、生態性、科普性、觀光性為一體。


2018年7月 建設中的生態棧道

2018年9月 建設中的生態棧道

為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改造升級棧道採用與景區自然環境相協調的H型鋼和美國南方松等環保材料和新技術;

為確保遊客使用安全,升級棧道設計首先強化棧道使用安全性、穩定性及耐久性;

為體現觀光棧道的觀賞性,棧道根據地形設計為單邊欄杆、雙邊欄杆和無欄,在棧道梯步兩側皆設置扶手,為遊客提供多樣化的景區旅遊體驗;

為提升遊客的整體遊覽品質,改造升級後的棧道在每個景點上都建有休息亭和觀景平臺,在棧道上每200—300米就設有供遊人休閒的2乘4米的休息平臺、坐椅等,欄杆扶手等,以緩解老人、兒童等體弱者旅途疲勞,使棧道使用更加人性、合理、舒適。


截止7月30日,九寨溝景區遊覽基礎設施棧道及休息亭恢復重建項目(溝口至長海段)基本完工,九寨溝景區遊覽基礎設施棧道及休息亭恢復重建項目(諾日朗至原始森林段)正在建設中。

有效緩解了管理壓力,讓遊覽更加安全。

2019年7月 鋪設完畢的全新生態棧道

2019年8月 鋪設完畢的全新生態棧道

【浴火重生譜新篇】8·8九寨溝地震兩周年重建紀實之「國際範兒的棧道篇」


2018年12月29日 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全新的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兼總建築師莊惟敏大師擔任總設計。


溝口西北向鳥瞰圖 

項目立意與九寨溝自然山水形態呼應,建築內外充分體現藏文化內涵,造型舒展流暢,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蘊、集各項管理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環境建築」,建成後將極大改善提升景區溝口的交通功能和服務功能。

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由展示中心、智慧管理中心、遊客集散中心,國際交流中心4大功能區組成,總建築面積 26600 ㎡,多為非線性異形結構,鋼結構施工量大,施工難度高。

2019年6月22日

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建設項鋼結構開弔儀式

2019年8月

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正在建設中


看了效果圖後,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非常期待這座佔地30000多平米、匯遊客集散、人防應急避難、文化科普展示、國際學術交流、景區智慧管理和景觀化、功能化等於一體的建築群落成呢?

溝口東南向鳥瞰圖

更多詳情請點擊:

【浴火重生譜新篇】8·8九寨溝地震兩周年重建紀實之「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篇」




九寨溝景區旅遊環保廁所恢復重建項目

(溝口到長海段)

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誌,旅遊廁所是遊客出行必備的生活設施,是旅遊公共服務水平高低的直接體現,更是反映旅遊業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誌。

九寨溝景區新建的生態環保廁所非常人性化,在每個隔間裡,都有一個紅色的「緊急求助」按鈕,按下後隔間門上方的警報就會響起,一些老年遊客或遇到身體不適、難以起身的遊客,可及時獲得工作人員的幫助。

和景區常見的廁所不同,九寨的生態環保廁所還設有專門的小便間和第三衛生間。設立小便間,能夠將更多隔間提供給女性遊客使用。第三衛生間是一個多功能衛生間,設有成人和兒童兩種坐便器和大小兩種洗手臺,還配備了嬰兒護理臺、嬰兒安全座椅,方便帶有小嬰兒的遊客使用。打開洗手臺,流出的水只比體溫略低,溫熱的水流十分舒適。

每個廁所隔間門上方,還裝備了醒目的顯示器,入廁鎖好門後,衛生間的燈會自動亮起,同時顯示器上的文字會自動從綠色的「無人」變為紅色的「有人」。關門以後,還會自動計時,一旦發現有人在隔間內時間過長,可能遇到身體不適等各類問題,工作人員可以及時處理。

除了每間隔間都配有衛生紙外,廁所外部還配備有一個「刷臉」抽紙機。對著頂部的攝像頭「刷臉」,底部就會自動出紙。不過每位遊客在一臺機器上只能連續使用兩次。

除了人性化外,「生態環保」的理念也處處體現。景區的所有生態環保廁所均採用真空負壓衝洗,和飛機上衛生間的衝洗方式一樣。不僅用水量少,還能減少異味。糞便會隨著這些黑色的管道進入處理裝置,經過沉澱處理後,再進入市政管網。不僅如此,衛生間還配有實時監控系統,隨時監控這裡的溫度、溼度、氨和硫化氫濃度以及煙霧情況。

截止2019年7月30日,

九寨溝景區旅遊環保廁所恢復重建項目

(溝口至長海段)

項目已基本完工。

九寨溝景區旅遊環保廁所恢復重建項目

(諾日朗至原始森林段)

佔總投資的31.76%。

九寨溝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森林覆蓋率超過80%,藤本植物有38種,名貴中藥有冬蟲夏草、雪蓮、雪茶、川貝母、天麻等。有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18種國家保護動物。

九寨溝景區一直以來都努力保護自然環境的秀麗和純淨,最大限度保留大自然原生態資源。堅持以自然旅遊資源的科學開發為出發點,以生態旅遊為核心理念,全力向大家展現一個原始古樸、神奇夢幻的人間仙境。 

建設中的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站業務用房建設項目

建設中的九寨溝景區溝外備用汙水處理站

九寨溝景區溝外備用汙水處理站(糞汙處理)項目



2019年8月 諾日朗瀑布 川報觀察攝

由於在世界自然遺產地進行災後保護和恢復,全世界都沒有先例,因此九寨溝景區管理局遵循尊重自然、適度幹預、綠色修復的原則,突出自然修復、生態修復,並建立了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專家庫,邀請了包括7名院士在內的27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景區保護與恢復獻計獻策。

管理局擬在震後三年內,達到自然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逐步恢復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生態環境總體質量基本達到震前水平、珍稀瀕危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重新展現獨特魅力的重建目標

2019年8月 五花海 梁峰攝影





2018年8月9日 

世界自然遺產景觀及生態保護國家級綜合觀測站項目進行中

2018年8月9日 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項目進行中


截止2019年7月30日,

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對於頭頂無數光環的九寨溝來說,

2019年7月25日 五花海 蘭成君攝

這裡的景色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2019年8月 九寨美景 梁峰攝

九寨溝是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國家AAAAA級景區,根據九寨溝景區治理要求,在地災治理項目在保障安全的同時,必須兼顧生態保護和自然景觀完整性。一般的地災治理項目施工如同廢墟中重建,而在九寨溝景區施工則像在珍寶上雕刻。

2018年10月 工人在下季節海搭建棚洞

圖1:2018年10月老虎海樁板攔石牆施工  

圖2:2018年10月下季節海棚洞工程  

圖3:2018年10月景區施工現場 

圖4:2018年10月重建道路上的施工車輛


為保障人民財產安全,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下季節海子公路邊坡上部崩塌危害的坡腳長約700m的景區公路進行治理。下季節海子公路邊坡上部崩塌治理點主要採用「棚洞及樁板攔石牆」治理措施,棚洞工程總長為390米。

下季節海棚洞

樹正群海樁板攔石牆



累計完成投資5283.34萬元,

佔估算總投資的56.53%。

微官網:http://m.abatour.com/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

【阿壩旅遊網】是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達古冰川等景區官方旅遊電子商務平臺,面向遊客發布阿壩州旅遊資訊,提供預訂門票/觀光車/索道/酒店/晚會/租車服務,全國免費服務電話:400-088-6969。

相關焦點

  • 8.8九寨溝地震三周年_淨土阿壩_專題__中國網·錦繡天府
    > 專題 > 淨土阿壩 > 8.8九寨溝地震三周年 > 列表 「諾日朗瀑布顯得更加氣勢磅礴」6月18日,站在九寨溝景區諾日朗瀑布前,由二十多家中央、省、州級媒體組成的採風團目睹了這飛流直下的壯美畫面,不禁發出感嘆:「九寨溝太美了,真是人間仙境!」
  • 美麗九寨「安全」歸來——紀念2017年「8·8」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
    從2017年8月9日起,往日熱情好客的九寨溝停止了遊客接待。歷經艱苦卓絕的努力,在取得抗震救災的階段性成果之後,2017年11月8日,四川印發《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5個專項實施方案,標誌著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全面啟動,並明確提出了「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在安全評估基礎上力爭早日實現景區開放」的重建目標。
  • 四川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永久出席「8·8」九寨溝地震三...
    2020年8月7日,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應急救援處、科學技術處、監測中心、預報中心5個單位近40名黨員同志共同開展「紀念『8·8』九寨溝地震3周年」座談會暨主題黨日活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預警項目臨時黨支部書記張永久出席本次活動並講話。
  • 汶川地震12周年:遙憶悲傷 致敬堅強與重生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5-12 16:35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陳明陽 覃茜)今天是5·12汶川地震12周年,12年前的那場驚天動地的災難,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危難時刻,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 高規格重建見成效 震後兩年九寨溝「補妝歸來」美麗依舊
    地震後,當地政府迅速啟動重建工作,九寨溝內聚集了來自國內頂尖科研機構生態、遺產、地災等各專業的專家學者以及無數修路、種樹的工人。他們嘗試各種恢復重建的科學試驗,在不斷的爭議和論證中付諸實施。  時隔兩年,2019年9月27日,九寨溝重新對外開放。外界將這次九寨溝開放稱為「補妝歸來」。
  • 四川九寨溝「補新妝」: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民生保障持續加碼
    學生們在九寨溝小學寬敞明亮的教室內學習。 近日,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九寨溝小學寬敞明亮的安全體驗教室內,一堂生動的交通安全課堂正在進行。老師操控牆上的開關轉換紅綠燈,學生們則根據信號燈顏色做出反應。
  • 玉樹地震十周年,浴火重生!那一天的悲慟與感動,仍歷歷在目
    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當年,國旗為他們而降。2010年4月21日5時33分,北京天安門廣場,在人們的凝望中,國旗到達旗杆頂部後緩緩降下,人們紛紛脫帽肅立。胡鐵湘/攝轉眼十年那一天的悲慟與感動仍歷歷在目十年間新玉樹,在砥礪奮進中重生層層高樓再起一批教育醫療、文化體育
  • 震後三年 九寨溝全域旅遊的變奏曲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九寨溝景區內部分景點不同程度受損。不到3個月,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全面啟動。3年重建,對於九寨溝旅遊產業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修復,而是發展提升的重構,是快進慢遊旅遊體系的重建。
  • 紀念汶川地震12周年,這8個畫面曾讓我們淚流滿面
    央廣網5月12日消息(袁萌婷)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一個永遠無法被遺忘的時間那一刻,地動山搖,萬物灰寂到處是殘垣斷壁,滿眼是生離死別8.0救援官兵在大雨中用身體搭建人梯轉移傷員幾十個綠色的背影託舉起一副擔架為傷者搭起了「生命的階梯」官兵們在這條「階梯」上守了整整兩天兩夜
  • 把溫暖送到每一個村寨——災區群眾安置紀實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8日夜,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級地震,受災嚴重的九寨溝縣6萬多名居民徹夜未眠、
  • 四川阿壩州一八角碉樓傾斜2.3米不倒,曾經歷四次大地震
    本文圖片均來自封面新聞而在四川馬爾康縣的直波村,有一座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43米高的八角碉樓,已經傾斜2.3米,經歷4次大地震(包括汶川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稱為中國版的「比薩斜塔」。據了解,直波碉樓外呈八角形,由下往上成錐體形狀,由石塊和黃泥砌築而成,整體高43米,碉樓內部分13層。
  • 擁有九寨溝,卓克基土司官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真的太美啦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轄自治州,緊鄰成都平原。全州地表整體輪廓為典型高原,地勢高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有世界遺產-九寨溝-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歸來不看水,是對九寨溝景色的真實詮釋。
  • 九寨溝地震發生後,運營商和華為中興是怎麼做的
    九寨溝地震發生後,運營商和華為中興是怎麼做的 原標題:九寨溝地震發生後,運營商和華為中興是怎麼做的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對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商來說,晝夜難眠。
  • 餘震中「搶通」九寨溝-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一場七級地震過後,有著人間仙境美譽的九寨溝,傷痕累累。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公布的數據,過去的六天裡,九寨溝縣一共發生了31次餘震,平均震級3.4級。 已經鬆動的山體,每經歷一次餘震,大大小小的碎石都會從山坡上滑落。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浴火重生——「滅火救援英雄中隊」再...
    2015年8月12日,距天津港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核心區最近的天津市公安消防總隊開發區支隊八大街中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中,8人犧牲,18人負傷,營地在事故中損毀。此後,經過快速重建,英雄隊伍浴火重生,在轉制後走上更加專業化、現代化的道路,努力打造國家應急救援典型。
  • 被地震毀掉的九寨溝,終於回來了!網友:天上人間都不算什麼
    在中國有個景區曾經被人們稱作人間仙境,這個景區大部分人都去過,就是大家都喜歡的九寨溝。九寨溝最著名的特點就是擁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也正因此才贏得了無數遊客的喜愛。各種各樣的顏色映入眼帘讓人頭暈眼花但又不敢閉眼,生怕錯失任何一個美景。九寨溝這麼美,為什麼之後就不開放了呢?其實是因為出現了一次地震,地震將九寨溝摧毀了,可能老天爺也想欣賞一下九寨溝的美吧。
  • 唐山大地震四十四周年紀念日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員地震。
  • 汶川地震10年了,那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依舊觸目驚心!
    △ 2008年5月18日 北川縣禹裡羌族鄉中心衛生院護士杜鵑參加救援以來第一次與外界通話,她拿著借到的手機失聲痛哭,家中四位親人在地震中遇難。△ 2008年5月18日11時,直升機降落在綿竹市金華鎮三江村臨時停機坪,開始營救被困村民,這裡是災區最後一個孤島。
  • 武漢愛樂樂團交響曲《浴火重生》8月15日琴臺音樂廳首演
    8月15日,武漢愛樂樂團原創交響曲《浴火重生》將在琴臺音樂廳激情奏響。這部作品由北京、武漢兩地音樂家攜手創作,主創陣容也十分強大,集結了曾獲「推動中國音樂發展傑出貢獻獎」的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關峽,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邵恩及來自中國交響樂團的楊帆、黃凱然兩位青年作曲家共同創作,命名為《浴火重生》,寓意鳳凰經受住烈焰的炙烤,終涅槃重生翱翔天際,反映了作曲家對傷者的慰藉,對抗疫精神的禮讚,對抗疫勝利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