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巷98號,古色古香的建築裡有不少「寶貝」:蠡殼窗、精美的木雕、還能使用的古井……
「孩兒巷就這麼一套保存比較不錯的老建築。當然現在看到的,也是2003年至2005年經過修繕的,畢竟解放後的這套老房子裡,曾住有29戶人家,窗戶、天窗破損都比較嚴重。後來,我們按照歷史建築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進行了修繕。」王其偉說。
位於上城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雪巖舊居,也在2000年經歷過一次大修。胡雪巖舊居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裡還不作為景點開放時,裡邊住有100多戶居民,文物保護狀況也參差不齊,「有些建築被當時的居民拆掉了,這些就得進行復原;像是雕花的木門紋路被磨平了,我們就根據保存完好的樣式,再造出一模一樣的來。」
2004年3月,有200多年歷史的杭州市文保單位——張同泰藥店迎來了大規模改造。「中山北路的道路在拓寬整治,為此,張同泰沿馬路的石庫門牆門、包括張同泰牆界碑要整體後移6米,當時按文保建築保護要求請來專家評審,對外牆體的 張同泰牆界 石碑、石庫門門框條石等原建築物構件嚴格編號移建,使主體建築保留原汁原味。」張同泰辦公室主任陳姝介紹。如今,張同泰現存老建築的石庫牆門、門廳和藥局部分,保留了杭城傳統藥鋪的風貌和基本布局特徵。
記者注意到,「張同泰牆界」的「界」字,有1/3嵌入了地下。陳姝說,「牆界可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被破壞掉的,但也是段歷史,所以我們儘可能地保留了原貌。」
(原標題:保留原汁原味修舊如舊 古建修繕花了大功夫)
本文來源:青年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