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這碗面】
臨洮熱涼麵
臨洮熱涼麵
臨洮熱涼麵常配滷肉
如果要臨洮人說出最喜愛的飲食,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是熱涼麵。平生最愛一碗麵,熱涼麵成為臨洮人很重要的選擇,外出會給親朋好友帶一份熱涼麵,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生活狀態。
臨洮熱涼麵是西北地區的傳統麵食,尤以洮河流域的臨洮城等地最為流行。也是古城狄道的一種特色名小吃。臨洮熱涼麵歷史悠久,大街小巷涼麵館不計其數,尤以老字號馬三涼麵、興民涼麵、凌雲涼麵最為正宗。
臨洮熱涼麵以薄、筋、光、煎、辣、香而著名,味美可口,冬熱夏涼。製作時用精粉、蓬灰,扯為寬、細兩種麵條。下熟後以芥茉油、油潑辣子、大蒜、精鹽、紅豆腐、汁湯拌勻,使麵條金黃髮亮,色香俱佳,加上少許滷肉後,吃起來麵條柔韌爽口,滑嫩,酸鹹辣齊具,味中有味。
臨洮涼麵的製作工藝和蘭州牛肉拉麵相似,比牛肉拉麵多了一道工序。做牛肉拉麵時,要在麵粉中加入蓬灰,經過和面、醒面、溜條、拉麵的過程,一碗爽滑、筋道的牛肉拉麵就出鍋了。而涼麵呢,就是將剛出鍋的拉麵攤開在面板上,為了防止麵條粘連,澆入菜籽油,待冷卻後,澆上幾勺特製的滷湯,加入少許蔬菜如菠菜、豆芽等,調入適量的油潑辣子、醋、鹽,即可食用。有趣的是,家鄉人又發明了「熱涼麵」一詞,看似極矛盾,卻是極形象、極貼切的一個詞。就是拉麵出鍋後,不往面板上攤開了,直接盛入盤子中,加入滷湯、肉菜、作料,趁熱下肚,謂之熱涼麵。按口感來講,涼麵較酥脆一些,熱涼麵較柔韌一些。
熱涼麵是隴上臨洮特有的一道麵食,儘管製作工藝並不繁雜,可在臨洮之外,卻鮮有「熱涼麵」一說。外地人品嘗時,在對這三個字的奇妙組合稱奇之餘,免不了要對其絕佳的口味嘖嘖稱讚一番。
粗略算來,我早餐吃熱涼麵,已經差不多有十多年了。早晨上班前,去麵館坐下,熱涼麵端上來,拿筷子慢慢地攪拌,等到面中有湯、湯中有面的時候,挑起一筷子,吃進口裡,爽滑、柔韌、醇香至極。地道的老麵館,凡有客人進門,除了熟面孔外,服務員會連著問:「要大盤,還是小盤?」「要熱的,還是涼的?」「要加肉、加腸子,還是加滷蛋?」「要寬的,還是細的?」等,足見涼麵品種之多了。
臨洮熱涼麵和「尕大門」「銅鐵勺」「毛襪帽子」等特殊詞彙被好事者饒有興趣地稱為「臨洮四大怪」,盛傳於坊間,不斷增添了臨洮熱涼麵的民俗背景和內涵。涼麵製作工藝為和面、揉面、滷肉滷肥腸、拉麵下鍋、調料幾大步。和面是熱涼麵製作中最關鍵的。講究冬天和面用溫水,其他季節用涼水,確保麵團溫度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始終保持在30攝氏度左右。此時麵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最高,最適宜拉伸。
做涼麵最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經過反覆的揉面、若干次的加水、加灰來提高面的筋骨,使面拉起來不會拉斷,吃起來口感筋道。揉好的面,按照顧客的要求拉成寬、細兩種,下鍋撈出,在案板上晾去熱氣,淋上清油。盛盤時,澆上幾勺特製的滷湯,再按顧客的要求加滷肉、滷蛋、肥腸,再放上油潑辣子、食醋、香油、蒜泥、湯汁。在撈麵時,如果你點的是細面,他會給你加一點寬面;如果你點的是寬面,他會給你加一點細面,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意思是搭個「旺頭」。
在臨洮,熱涼麵不但是一張桌子幾條板凳的街頭麵食,也是能夠登得上大雅之堂的酒樓宴席常設的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