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A股提上日程,意味著東風自主重點項目——嵐圖將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儘管如此,在布局較晚、主帥尚未有成功運作自主品牌經驗之下,嵐圖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回歸A股提上日程
曾經的二汽離回歸A股更近了。12月11日,深交所披露創業板上市委2020年第55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結果:東風集團創業板IPO過會。這意味著,東風集團回到A股只剩下臨門一腳,很可能在今年末明年初正式在A股上市。
東風集團此次上市進展速度、融資額都打破創業板記錄。該集團今年7月申請所創業板上市,10月13日,創業板正式受理東風集團IPO申請;10月17日,東風集團即獲得「閃電問詢」。
創業板設立之初以便利中小企業融資為宗旨,東風集團這一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企業在當中屬於巨無霸,此次210億融資金額更是打破創業板記錄,成為創業板史上最大IPO。
回到A股屬東風2020年的重點工作。在今年的半年報中,東風集團董事長竺延風對下半年目標做了展望,其中重點目標就包括A股發行上市。儘管體量龐大,東風卻選擇過會平均用時更快、IPO通過率更高的創業板,反映出對推進A股上市之迫切。今年8月,創業板正式試點註冊制,從受理到過會平均用時約60天,審核效率明顯提升。
在估值方面,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也明顯高過主板,前者目前平均市盈率34倍,後者只有11倍,對融資企業更具吸引力。
作為曾經的第二汽車汽車製造廠,東風在民族車企中資歷僅次於一汽。而今,上汽、廣汽等後輩們早已在A股上市多年,東風集團自2005年在香港上市後,一直未回到A股。儘管近來股價有所上漲,東風集團目前市值僅有234.17億港元,遠低於上汽、廣汽等企業,少了A股這一融資渠道,令其融資能力受到限制。
除了A股發行上市,力促旗下乘用車、尤其是高端新能源「嵐圖」品牌發展,亦是竺延風為東風立下的2020年下半年重點目標。此次將募集的210億資金中,東風計劃將其中70億用於嵐圖品牌,22億用於東風全新新能源平臺項目。
百億資金髮展「嵐圖」
自主羸弱是東風長期的痛點,高端新能源品牌可以說寄託了東風自主「翻身」的期望。東風集團公布的招股書顯示「盈利能力依賴於合營企業」為公司風險因素之一,今年11月,東風自主乘用車總銷售4.51萬輛,其中,「太子品牌」風神共售7700萬輛,這一數據甚至低於部分熱銷自主車型月銷量。
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是竺延風任期內的重點戰略。早在2018年,竺延風曾提出東風公司要在未來五年內實現「三個領先」,當中包括自主事業行業領先、新興業務行業領先。
以現銷量來看,竺延風遠未實現這一目標,燃油車市場失利,東風轉而開闢其它道路,將發力點轉為新能源汽車,此次IPO,新能源業務可以說佔去近半融資額。為了發展「嵐圖」,竺延風任命來自一汽的盧放為東風H事業部CEO。
無論竺延風、還是盧放,都曾有過顯赫經歷。2000年至2007年,竺延風任一汽集團董事長,2007年,一汽銷量僅輸給上汽,仍是國內第二大汽車集團。盧放在1998年入職一汽大眾,先後做過產品設計師、主管、科長,到2014年離開,盧當時東家一汽大眾可謂銷量連續增長,是一汽集團銷量主要貢獻者。
但盧放未有過成功運作自主品牌經驗,2014年4月到2018年4月,盧放由一汽合資公司,轉向一汽自主,先後出任一汽轎車股份產品部部長助理、部長,一汽奔騰開發院項目管理部部長。但直到盧放臨近離開,奔騰銷量仍未有明顯起色,2007年共銷售11.5萬輛,未進自主品牌前15位。
轉戰新能源汽車,並不意味著東風可以避開激烈競爭,曾有汽車分析師公開指出,東風公司在三電技術、自動駕駛等領域布局較晚,技術積累等方面還有欠缺。高端新能源品牌雖結構沒有燃油車複雜,但燒錢程度並不輸後者,嵐圖此次計劃融的70億遠不足支撐其發展。與嵐圖定位接近的北汽ARCFOX,現投入已超過200億,在今年10月才正式上市量產車。
在今年7月嵐圖品牌發布會上,竺延風曾表示:「我們深知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競爭和分化淘汰賽中,一個全新的事業、全新的品牌要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plus_one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