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人性?性者,主也

2020-12-22 敬天誠明

人性為何?古今中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西方宗教認為,上帝創造世界萬物,上帝看著所造之人是好的,人是完善的。然而,人類始祖違背了上帝的話語,背離了上帝,從而切斷了和上帝之間的原始臍帶。失去了和上帝之間直接交通的人類,開始了漫長的罪惡之路,同時伴隨自我救贖之路,由此展開了人類的歷史。基於宗教文化的原罪觀,西方主流認同性惡論。中國古代對於人性,有性惡論,也有性無善惡論和善惡兼有之論。然而代表中國主流文化的儒家,則自孟子始,一直主張性善論。

基於倫理道德之上的善惡價值判斷,是以人類自身為中心,判斷善惡,是社會性的、第二性的,而非第一性的、自然性的善惡之判斷。例如,肉食性動物捕食其他動物,說明動物本性就是利己,就是惡。然而,若食肉性動物不去捕食,維持自己和群類的生命的延續,則肉食性動物會相繼滅亡。如此草食性動物泛濫,帶來的生態破壞,最終會是整個自然的毀滅。如此,肉食性動物的捕食,維持了生態平衡和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豈不是大大的善。兩種情況下,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這豈不是自相矛盾。所以我們將不採用倫理的善惡價值觀,去判斷動物和人類本性的善惡,而是從自然性出發,拋開人類的中心主義的有色眼光。從自然性出發,判斷動物本性的善惡,就要從動物自身出發。動物的行為出自本性或本能,動物的行為就是善,如此,大自然的所有創造和造化都是善。所以自然界中沒有惡的存在,也無所謂善了。那麼人之發於本性的行為,也都是善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公孫丑》上)人「乍見」孺子入井,隨見而生怵惕惻隱之心,自發直行去救孺子。這是人的第一反應,這時根本沒有摻雜任何的思維和利害關係,是下意識的自然而然的反應,所以是本性之自發,「此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生而然也」。若稍微遲疑,為了內交於孺子之父母、要譽於鄉黨朋友或惡其聲而然,就為了利害關係去行,這就已經不是人的第一反應了。孟子由是發明本心。

所謂本心,本性感物之自發直行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人皆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四端是本性感物之自然之自發直行,見父自然能孝,見兄自然能悌,見德者自然生敬,當惻隱時自惻隱,當羞惡時自羞惡。由是可見本性感物遂通,自發自中自正,自在自主,既見全誠之性。全誠者,本性自我實現之自在也。自在自主之所以然者,性也,主也。

孟子說,「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離婁》下)由仁義行,全誠之性自然實現為仁義,如果我們為了做好事而去行仁義,這還是把仁義看作本性之外的東西,而沒有能把仁義融為生命本身,所以「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相關焦點

  • 何為人性?人性本「貪」!
    古今中外,很多人都已經闡述過了人性到底是什麼,最讓大家熟知的就是三字經裡邊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最初的本性,就是善良,但,真的是這個樣子麼?在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一書中,提到了一個新的詞就做「文化屬性」,那什麼是文化屬性呢?
  • 歐陽修:沒必要刻意裝君子,因為哥更清楚何為「人性」
    一、寫詩的真君子那麼,何為君子?「君子」一語,廣見於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地位的崇高。而後「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歷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自勉作為行為規範。
  • 《漢江怪物》:這不是災難,而是人性
    「電影,不過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你總能看到人性的另一面」。 這句話,用在韓國電影裡,再合適不過了。 從《殺人回憶》到《素媛》,再到《釜山行》,經典的韓國電影,無一例外,都離開現實與人性。
  • 何為人性與真實?
    原以為的醜惡,到頭來卻是赤裸裸的現實……很小的時候,最渴望長大擁有的超能力就是變成超人,可以救死扶傷,可以劫富濟貧,可以解除世間所有人的痛苦與煩惱……時間在長河中流逝,父母的慢慢老去使得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成長,本以為,兒時的夢仍舊可以在某一天實現,可以做一個救死扶傷的超人,也可以做一個劫富濟貧的超人,以為自己能憑藉一己之力為世間接觸萬難
  • 不要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犯錯誤,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
    不要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犯錯誤,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這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這一點很重要:自己決定好的事,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輕易改變主意。為什麼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人,也只有糊裡糊塗地犯了錯誤,馬上才會恍然大悟,這就是因為聽了某某人的話,才會導致有這樣一個糟糕的結果,但是從根本上來講,你就怨不得別人了,因為別人本身就不會周全地去考慮其他人的問題,而只會周詳地為自己考慮,要怨也只能怨你相信了一個你不該相信的人。
  • 何為陽光?
    ;「何為不甘?」「大海星辰皆不得。」 「可否具體?」「夢想遠方不可及。」「可否再具體?」 「曾有你。」;「何為心痛?」;「何為孤寂?」「清風豔日無笑意」「可否具體?」「左擁右抱無情慾」「可否再具體」「不得你」;「何為歡喜?」
  • 卡耐基《人性的弱點》:若你悟透這4句話,何愁過不好這一輩子?
    《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的經典勵志著作,自1937年以來已被翻譯成近60種語言,暢銷全球。書中有許多經典語錄,指點了很多迷茫的人,比如下面的這四句話。如果你能讀懂、能踐行,那麼這一輩子還何愁過不好呢?1、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一個人最在意的地方往往是他最自卑的地方,就像胖子不想聽到減肥的一樣,矮個子不想抬頭看人。
  • 阿衰漫畫:何為「人渣」?何為「老拌」?
    何為「人渣」?何為「老拌」?
  • 人性PK《天官賜福》為你所向披靡《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而所謂的朋友不落井下石就已經很好了,談何讓他們來幫你一把?畢竟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物種,沒有一個人願意陪同一個深陷泥淖中的人。所以,當我讀完墨香銅臭的作品《天官賜福》以後,才感觸良深,而我也想起了另外一部關於人性的作品,即:卡德勒.胡塞尼的作品《追風箏的人》。
  • 澳警官為救中國公民犧牲 外交部:人性的善良在嚴酷寒冬裡也閃耀光芒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黃鈺欽)針對澳大利亞一名警官為營救在當地遭遇險情的中國公民而不幸犧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人性的善良和真誠即使在嚴酷寒冬裡,也會閃耀光芒。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 以夢為馬,用人性中的善意與美好,去對抗人性中的惡意與黑暗
    夢到底是從何而來呢?紐伯瑞(Newbery)的兩次獲獎者洛伊絲·勞裡(Lois Lowry)憑藉她豐富的想像力,把這些問題一一個奇幻故事的形式呈現,這個故事就是她的《織夢人》(英文名《gossamer》)。這是一個充滿溫暖、希望、勇氣和愛的故事。
  • 何為「單板」吉他,何為「合板」吉他?
    何為「單板」吉他,何為「合板」吉他?吉他有很多種,有木吉他,電吉他,貝斯,尤克裡裡等等。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木吉他中的「民謠吉他」。不知大家在購買吉他的時候看到最多的就是「單板」「合板」這兩個詞。內心在想,這是個啥?
  • 科技與人性的結局難以調和?看《攻殼機動隊》怎麼說
    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同樣滋生了以此為手段的高科技犯罪,所謂「公安9課」便應運而生。主角草薙素子全身都被了,也就是所有的肉體都被高科技製造出的肢體、器官所替代。一次,他們為了解決傳說中的黑客「傀儡師」的犯罪事件,不得不與該黑客展開了多次纏鬥,最後以素子徹底信息化遊蕩在網絡為結局。在這個世界中,人的大腦雖然保持著生物組織,但已經被電子化,也就是同時具有機器與生物雙重特性。
  • 科技與人性的結局難以調和?看《攻殼機動隊》怎麼說
    某種意義上來說,《攻殼機動隊》已經超脫了動畫的範疇:它將人類命運的存在與毀滅、科技與人性、生命的價值等等極具哲學意義的問題通通構架進了這一近未來世界裡,主題深沉而宏遠,是每一位動漫愛好者都應該仔細品味的作品。
  • 何為本?何為人的本來?何為萬物的本來?何為宇宙的本來
    01何為本我們修道是通過各種入靜之法,連接之法找回本真,回歸大道。那麼何為本?何為人的本來?萬物的本來?宇宙的本來?這種相對應可以舉出許多陰陽的例子:生為陽,死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懂中醫的人都知道,內外,表裡,前後,左右,背腹,這些空間概念都是一陽一陰。更廣義說,遠近,高低,南北,東西,也都是一陽一陰。就時間而言,生與滅,順與逆,此時與彼時,現在與未來,都是一陽一陰。
  • 何為櫻桃木,何為黑胡桃,何為櫸木,相信很多人只是一知半解
    何為櫻桃木,何為黑胡桃,何為櫸木,相信很多人只是一知半解,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些生活中可能會碰到的美木吧。櫻桃木櫻桃木是高級木料,木紋是直木紋。 櫻桃木主要分布於美國東部各地區。櫻桃木的心材顏色由豔紅色至棕紅色,邊材呈奶白色。木材的彎曲性能十分好,抗彎強度與衝擊強度中等,耐衝擊強度中等,但硬度較低。力學強度與橡木相當。
  • 澳女警為救中國公民犧牲,外交部:人性在嚴酷寒冬裡閃耀光芒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1月2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高級警官弗斯特女士為營救一名在當地遭遇險情的中國公民而不幸犧牲,該中國公民亦不幸遇難。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我們從新聞報導中也注意到了這個令人悲傷的消息,我們對弗斯特警官的英勇行為表示欽佩和感謝,對她不幸遇難深感悲痛,向她的家屬表示深切慰問。我們也對有關中國公民不幸遇難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