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診所展現中醫藥大觀 沛縣民間收藏家這樣守護地方文化根脈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記者 張瑾

「在每一位藏家的心中,都會把自己收藏的東西估價是價值連城,包括我。經過30多年的摸爬滾打,我才發現,真正價值連城的東西都在你身邊,都是些不起眼的東西。」11月27日,記者驅車沛縣龍固鎮,在民間收藏家呂高群私人診所二樓的展室中看他收藏的眾多有關中醫藥和地方歷史的文獻、物件,感受他以一己之力挖掘區域歷史、弘揚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投入。

■小診所裡的中醫藥大觀

呂高群在龍固鎮開私人診所多年。本著對中醫的敬畏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他常年在鄉間搜尋古蹟,查閱古籍,走訪村民,是遠近公認的「龍固通」。本月中旬,呂高群在自家診所一樓門面新掛了兩塊牌匾:「沛縣呂高群工作室」「華佗廟中醫藥文化展藏室」。

在診所的後院,呂高群一一向記者介紹他在20多年裡搜集到的寶貝:與當地華佗廟有關的石鼓、柱礎、井圈、碑座、老和尚的墓塔等。這些物件原先散落在附近村民的院中、豬圈中,有的砌在圍牆裡,被呂高群發現後,出錢出工將這些殘碑斷石拉回來。

他說搜集這些東西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為以後重建華佗廟作準備:「華佗與中醫文化關係密切,相傳華佗的弟子樊阿是樊噲的後人,華佗死後,樊阿把他的頭顱葬在徐州,華祖廟始於徐州,後在各地興建。」

呂高群診所的二樓,陳列著他從自己眾多藏品中挑選出來的千餘件有關中醫藥文化的物品,分門別類安放在13個展廳的展櫃中。書架上成摞的古代醫書、形態各異的脈枕、不同材質的藥碾子,但凡是涉及中醫文化的,皆在此展陳。呂高群指著一個類似禮器「簋」的容器說:「這是古人服藥的器皿,圓口,雙耳,需要雙手捧著喝,以表達對藥的禮敬。」

為更廣泛地傳播文化,呂高群本月剛剛申請了快手帳號,通過現代媒介向網友介紹他的「古人生活展廳」:「我想通過歷代中醫用具的展示,帶領大家走進古老而又神秘的中醫殿堂,探索古人生活中的中醫思維,利用中醫知識提高生活質量。」

■碎磚瓦上留存的古城史

沛縣龍固鎮是古代湖陵城(也稱胡陵城)的舊址所在。參觀完呂高群尚在完善中的中醫藥文化展藏室,他又將記者帶到龍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這裡的湖陵文化展廳是他博物館夢的又一次實現。雖然這裡只開闢了兩間數十平方米的辦公室作展廳,也沒有珍貴的能稱得上文物的展品,卻依然呈現了龍固鎮從商周漢唐到近代數千年的歷史。

湖陵城位於沛縣東北微山湖岸,春秋戰國時期為宋國的湖陵邑,秦時置湖陵縣,漢代時湖陵縣屬山陽郡。2012年冬,徐州博物館對此進行全面勘探,基本探明了湖陵城址的大致情況,城址平面近方形,面積約104萬平方米。

現湖陵城周圍村莊的名稱包含很多信息,比如「前程(城)」「後程(城)」「城角王莊」「雞鳴臺」等,這些流傳在民間的地名與調查勘探結果大體吻合,成為揭開湖陵城神秘面紗的參照,也是呂高群探訪、撿寶常去的地方。

湖陵文化展廳的展櫃裡擺放著標有不同朝代的青銅器、銅鏡、陶燈,在展廳四周的牆面上,是呂高群於去年組織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戰文物展」,展示著抗戰時期載有沛縣戰事的報紙、軍事地圖、地方紙鈔等。

呂高群長年關注漢文化、湖陵文化、大運河文化、泗水文化、漕運文化的收藏與研究,「野心勃勃」的他說還想建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移民文化博物館、漢字博物館等等。他在2017年被評為「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蓋有江蘇省委組織部等8個單位鮮紅印章的這一獎狀也被展示在湖陵文化展廳中,昭示著這位鄉土人才對地方文化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創新傳承方式,弘揚民間文化|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開幕
    通訊員王浩航記者程海波「臨岐鎮中醫藥文化資源豐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散落在民間的寶貝都撿起來,蓋上臨岐的章,在全國推廣,把臨岐打造成一個中醫藥文化小鎮的全國樣板,以創新思維和方式深層次挖掘中醫藥寶庫,傳承弘揚民族醫藥文化
  • 中醫傳承「艾」在民間 濟南市中醫診所聯盟成立暨首屆「艾」文化節...
    按照我國傳統,每年的五毒月是人們最需要香草、香氣守護的時間。今天,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市舉辦中醫診所聯盟成立暨首屆「艾」文化節活動。本次活動由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濟南市歷下區衛生健康局、濟南市歷下區中醫藥局主辦,歷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聯盟、北京慈惠仁中醫研究院、濟南歷下慈惠仁中醫診所、山東慈惠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300名中醫愛好者及熱心市民到場參與。活動現場為「濟南市中醫診所聯盟」揭牌,「中醫傳承·『艾』在民間」首屆「艾」文化節啟幕。
  • 2020第二屆中醫診所分會全國學術年會在昆明召開
    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會長吳剛,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張震國醫大師,「慢病防治健康行」國家示範項目講師團團長劉立,雲南中醫藥大學老教授協會會長陸衛先,雲南省中醫研究院院長和麗生,雲南省腫瘤醫院院長黃雲超,雲南省兒童醫院院長張鐵松,雲南省中醫院副院長顧海潮,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杜映榮,雲南省中醫研究院副院長田春洪,中醫大師節孟林,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中醫診所分會會長耿福能
  • 國務院正式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更方便民間...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以其獨特的特色和優勢與現代醫藥互補,共同承擔和增進人民健康的任務,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種種原因,中醫藥潛力還未釋放出來,影響著中醫藥事業的更大發展。
  • 時珍堂 │ 館藏豐富的中醫藥民間博物館
    傳承本草文化 弘揚博物精神館藏豐富的中醫藥民間博物館北京周氏時珍堂藥業創始人 周海利先生從事醫藥行業三十餘年,從小熱愛古代中醫藥文化,並酷愛藥具收藏。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他歷盡千辛萬苦不遺餘力地建起了「時珍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 上海楓涇打造中醫藥特色健康小鎮,中醫藥文化也融入小學教育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楓涇小學將成具有中醫藥文化元素的特色小學活動當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金山區教育局、楓涇鎮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框架協議》,意味著這所具有115年歷史的學校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基因中。
  •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
    第二十三條 舉辦中醫診所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備案手續,並應當符合本市產業布局的規定。  舉辦營利性中醫診所的,經所在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後,向所在區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舉辦非營利性中醫診所的,向所在區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後,依法向所在區民政部門登記。
  • 守護中華文脈,習近平這樣說
    新華網記者 張敏彥【學習進行時】春節,不僅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也承載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積澱著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精神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 習近平對守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
  • 【人文廣東】被譽為「嶺南藥祖」,佛山中醫藥歷史源遠流長
    &nbsp&nbsp&nbsp&nbsp2020年7月15日,佛山召開全市中醫藥大會,加強對佛山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助力佛山建設全國中醫藥強市,推動佛山中醫藥走向世界。事實上,佛山中醫藥產業源遠流長,素有「嶺南成藥發祥地」「嶺南藥祖」「廣東成藥之鄉」等美稱。
  • 《麼麼俠》衝上飆升榜,帶動中醫藥文化成熱門搜索
    以守護兒童身心健康為己任的麼麼俠,在動畫播映之前,已有繪本、話劇、兒歌等方面的兒童受眾,並且籌劃製作了三年多才半遮面式的與大家見面,可以說,《麼麼俠》在愛奇藝和愛奇藝的上映已有廣泛的受眾群體。之所以這樣千呼萬喚始出來,確實是想著贏得大家的喜愛,不過看到老友們期待的心得到滿足,主創們著實有點小激動。
  • 2021年民間收藏家們,希望是能儘快放開社會文物古董交易市場
    民間收藏家們古玩收藏要花錢,誰也不可能只進不出,只「吃」不「吐」,那要撐死。所以,要以藏養藏,也就是大家都要搞點買賣,或開店或轉讓等。「酒香不怕巷子深」,「人叫人千聲萬喚始不來,貨叫人不用吭聲自上門」,這些話說起來都對,也很順耳也確實是這樣,但是市場一直不給放開,例如高古瓷,青銅器,古玉器等都被一直限制交易不讓市場流通,最後倒至大部分流失國外,這難到是真正保護中華傳統文化嗎?2021年,收藏家們希望是能儘可能放開社會文物古董交易市場,把鑑定、評估解決好,交易就迎刃而解,進而可以打破古董交易的壟斷格局。
  • 沛縣大沙河東岸的杏花村,有一個四角稜台式的古墓,真是令人稱奇
    文:甄承民圖:來自網絡古往今來,世人死後埋葬的時候,大多建築圓型墳墓,不論是帝王將相的高大陵寢,還是平民百姓的低小土丘,概莫能外。然而讓人稱奇的是,在沛縣大沙河東岸有個叫杏花村的地方,卻有一個四角稜台式的古墓。這裡正是沛縣反清復明的義士閻爾梅的長眠之地。
  • 沛縣人物:八裡屯「柳編大王」——胡成陽
    圖文:朱迅翎前些日子,我走進沛縣八裡屯柳編村,探訪了「柳編大王」胡成陽。初見面,他給我們精明、幹練、聰慧的感覺。胡成陽1987年高中畢業,風華正茂,血氣方剛。他沒有選擇蘇南打工,闖蕩世界,而是繼承父業,把三百年悠悠歷史的柳編傳統的民間手藝,做大做強。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的重要論述。
  • 傳承中醫文化服務市民 海口這家中醫診所和傳承工作室同時開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 王燕珍)為弘揚中醫針灸,宣傳中醫文化,8月16日,海口瓊山王清山中醫診所正式揭牌,中醫傳承人王清山現場坐診。同時,還成立了青山中醫傳承工作室,將打造中醫文化交流平臺。
  • 《中醫藥文化(英文)》新刊發布 打造「全球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使者」
    《中醫藥文化(英文)》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於2014年推出試行刊,2018年國際創刊,2020年國內創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主辦,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擔任主編。
  • 激活中醫藥發展「一池春水」 江門中醫藥文化守正創新,煥發新光彩
    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的江門,湧現了眾多名中醫以及新會陳皮、王老吉涼茶、源吉林甘和茶等知名中成藥。傳承中醫藥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在健康中國戰略下,我市中醫藥文化傳播邁出新步伐:全市各類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累計接待全球各地參觀人數超450萬人次;在海外成功舉辦中醫藥專場推廣活動,以僑鄉優勢助推中醫藥海外傳播。
  • 為民間藝人立傳,為匠心文脈存志——潘魯生闡釋《中國民間工藝集成...
    技術能力、倫理觀念,其守護傳承與創新發展與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傳承發展密切相關。希望讀者透過民間工藝不僅看到文化瑰寶,而且認識其在生產生活當中展現的生活價值和藝術價值,進一步激發民間工藝創造活力,並在文化傳承、設計創新、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應該說,民間工藝不僅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重要的民間文化資源,以造福民眾為要義,在維繫地域文化認同,架構社會關係,發展多元工藝體系,促進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等方面愈加凸顯其現實意義。
  • 中醫診所開辦即來即辦
    中醫診所開辦即來即辦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11-17 20:03:1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青島市市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透露,今年1月至今,市南區共開辦中醫診所14家,並持續收到開辦中醫診所事宜的諮詢。
  • 《麼麼俠》:中醫題材熱血動漫崛起,中醫藥文化創新傳承
    中醫題材熱血動漫《麼麼俠》的問世可謂順勢而為,不僅是迎合了「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還為我國「母嬰服務+動畫原創」樹立榜樣,亦為中醫藥文化傳播提供了新方式。少年孔大仁臨危受命,繼承麼麼之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喚醒、召集十二御守組成十二生肖站隊戰勝混沌大王,守護家園免遭生靈塗炭。該片以動畫形式為傳播載體,通過將中醫五行深厚的文化內涵化為麼麼五行之力,生動形象的演繹出來,畫面精緻唯美,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幽默搞笑,但又寓教於樂、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