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詩山鎮山一村:「村」風化雨 唱響鄉村振興「和諧音」

2020-12-19 東南網泉州頻道

東南網12月18日訊(通訊員 黃國明)「作為學生,我們能做的,除了好好學習外,日常生活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也是一種感恩的方式。」近日,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校長陳雅玲在「慈善一日捐」捐出愛心款時,對學生們說。

感恩捐助、舉行光碟行動、評比節水小能手、搜集勤儉美德故事、沿街發放倡議書……連日來,南安市詩山鎮山一村結合「慈善一日捐」,颳起了一場「厲行節約」小旋風。

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新建起的3500多平方米綜合樓,便是通過政府撥款、村民捐助100多萬元建立起來的。「我們有這麼寬敞完備的閱覽室、舞蹈室、科學室等功能室、活動空間,都得感恩他們。」陳雅玲告訴記者,所有的捐助是村民日常節省下來的錢,學生們在生活中節約節儉也是一種很好的感恩和回應。為此,學校開展了「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搜集勤儉節約美德名人小故事、開展手抄報主題展評、實施「光碟行動」等,讓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節儉美德。

在「全國蒲公英農村兒童文化園」燕山僑鄉兒童文化園裡,詩山第一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勤儉知識,當光碟的踐行者和推動者。老師錄製的視頻《我是一粒米》,從一粒米的成長、來源和變化,結合動畫,讓孩子懂得珍惜糧食。

此外,山一村委會也積極組織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走街串巷發放倡議書,鼓勵和倡導厲行節約。據山一村委會主任黃國明介紹,村裡一直有勤儉節約的傳統。山一村是個華僑村,全村5000多人,僑親卻有1萬多人,僑親們在外勤儉節約打拼,回鄉捐助各項公益事業,讓村民們懂得了勤儉節約和做慈善的重要性。僅今年以來,就有5名村民響應移風易俗簡辦紅白喜事,捐出21萬多元支持村裡各項建設。在村民的支持下,村裡今年打通了3條斷頭路,完成了2個自然村1公裡道路的水泥硬化。「節儉和感恩,讓我們這個村更和諧,大家能凝心聚力共同建設和諧村,促進鄉村振興。」黃國明說道。

相關焦點

  • ...兩山」理念下的鄉村振興實踐——以何斯路村生態資源資本化為例
    「兩山」理念與鄉村振興戰略「兩山」理念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和自然關係認識的升華,為鄉村振興指明了鄉村綠色發展的道路,必須保護和改善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將鄉村的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正確處理鄉村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的保護相統一,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 三明市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 惠及110個村
    日前,福建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於下達2020年鄉村振興試點示範資金的通知》(閩財農指[2020]3號),下達2020年鄉村振興試點示範資金20000萬元,用於鄉村振興試點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等。
  • 巴南魚洞:「一村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肖玲今年24歲,大學畢業後,通過「一村一品大學生工程」回到家鄉,成為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百勝村一名工作人員。工作以來,她認真摸索科學致富之路,通過掌握信息資源優勢,熟悉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幫村民代銷農產品,努力為村民辦實事,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像肖玲這樣的本土人才和返鄉技術人才,正在成為魚洞街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 睢寧官山:村企聯手同發展 共走鄉村振興路
    不久前,在睢寧縣官山鎮統戰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官山商會成員企業負責人按照「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框架,深入各村調研合作共建,幫助村民制定生產銷售規劃。今年以來,睢寧以增加「兩個收入」為目標,以民營企業、商會為主體,在政府的牽線下,讓企業與村(社區)一對一結對,幫助當地優化產業結構、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公共事業。
  • 寧鄉雙江口唱響鄉村振興的生態和諧之歌!
    槎梓橋村人的回答是:黨建引領,以「三聯兩化」為抓手,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手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共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唱響鄉村振興的生態和諧之歌。讓綠色成為鄉村的最美底色記者近日從長沙駕車趕往槎梓橋村,由長張高速轉金朱公路,進入雙江口鎮域範圍就感覺植被茂盛空氣清新,而一到槎梓橋村,更是山清水秀滿目蒼翠。▲雙江口鎮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鎮,槎梓橋村的豐收美景令人心醉。
  • 唱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桐鄉好聲音」
    原標題:唱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桐鄉好聲音」 金秋飄香,歌聲悠揚。9月25日晚上,2020「桐鄉好聲音」鄉村振興專場海選賽在全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浙江桐鄉桃園村槜李廣場激情上演,一場「鄉村好聲音,唱響好生活」的文化盛宴完美呈現。
  • 汕頭市「六個一千」工程帶動村強民富 鄉村振興
    ,堅持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注重聯動共建,注重共享發展,全面實施「千名幹部駐村強基」「千家新型主體帶富」「千個機關支部聯村共建」「千名鄉土人才培育」「千企結對互聯幫千村」「千村全域環境整治」的「六個一千」工程,多方合力,營造共謀共建共推鄉村振興新格局。
  • 鍾三村繪就美好畫卷:變化看得見、村民得實惠 | 鄉村振興看我村
    三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在新農村得到了有力實施,這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科學指導,得益於各村「兩委」領導班子的立足實際全面貫徹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 南安「三資」整治現成效
    我們相信,只有讓基層『富口袋』,才能幫助他們進一步『富腦袋』,為鄉村振興、小城鎮建設煥發活力提供新鮮血液」。開源增收 「因村施教」鼓腰包位於南安東北部的羅東鎮,早部署、抓落實,在「三資」整治過程中搜索出新模式。成為南安「三資」專項整治成效初現的縮影。
  • 嶗山區大石社區以藝術帶動鄉村振興 從石匠村變畫家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石村抓住機遇,走上了藝術帶動休閒產業的鄉村振興之路。「我是未來的畫家」驅車從九水東路轉到嶗山景區旅遊專用路上,沿著這條老臺柳路一路向東,就可以到達位於嶗山腹地的大石社區。這裡與北九水遙遙相望,距市中心20餘公裡,社區共有居民458人、168戶,面積約5平方公裡。
  • 平度大澤山鎮響山潘家村、古峴鎮一裡村獲評省鄉村旅遊重點村
    近年來,平度市文化和旅遊局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持續培育鄉村旅遊精品項目,全面助推膠東旅遊目的地建設。經培育、推薦,並經省文化和旅遊廳專家評審驗收,平度市大澤山鎮響山潘家村和古峴鎮一裡村獲評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精品旅遊特色村)。
  • 獵神村:踐行「兩山論」 打造美麗鄉村
    近年來,位於重慶市梁平區百裡竹海景區的獵神村,拋棄原有礦產開發的經濟發展模式,踐行「兩山論」,依託優良的生態資源、以竹興村,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民宿產業,打造美麗鄉村。鄉村振興,從環境整治做起竹搖清影罩幽窗。初夏時分,位於百裡竹海深處的獵神村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
  • 銅梁西來村:一條綠道帶動鄉村振興
    「鄉村會客廳既是群眾辦事的服務大廳,也是遊客休息玩耍的接待廳。對外可以接待遊客、展示村情村貌,對內可供村民休息、辦事。」周英德說,會客廳裡衛生站、老年活動室、兒童遊樂室、平安站、圖書閱覽室、自行車驛站、四點半課堂等一應俱全,完全能夠滿足村民及遊客的需求。如今,漫步在西來村,白牆黛瓦的農舍,四通八達的道路,西郊綠道像一條玉帶環繞村落,一步一景,讓人流連忘返。
  • ——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鄉村振興試驗示範的調查
    通訊員 熊偉 攝視覺重慶5月28日,梁平區鄉村振興百裡竹海·百裡星宿特色民宿群,在竹山鎮獵神村開園迎客。梁平區相關負責人稱,百裡竹海所在的明月山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梁平區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聚焦「五個振興」,用好竹資源,建好民宿群,讓農房變客房、竹林變公園、勞作變體驗,攜手毗鄰區縣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讓百裡竹海真正成為梁平人民的「金山銀山」。
  • 美面子、實裡子、鼓錢袋子,中西溝村的鄉村振興你可以學習!
    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西溝村,看她的鄉村振興之路?一、中西溝村的鄉村振興「第一仗」1 念好「清拆建管」四字訣中西溝村位於陝西留壩火燒店鎮,距留壩縣城24公裡,全村耕地650畝。近年來,中西溝村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清、拆、建、管」四措並舉,美了環境面子,贏了文明裡子,引來遊人無數,鼓了村民「錢袋子」,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大幅提升。先後獲得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 南安市詩山鎮山二村風景秀麗 村裡還有許多名勝古蹟
    詩山鎮山二村坐落青山環抱之中,古有山頭城之稱,東有詩溪支流穿流而過,西有著名旅遊風景區鳳山寺,南連金淘鎮,北接紅星村,地理位置優越,水泥路四通八達。作為詩山鎮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近年來,山二村不斷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產業特色鮮明、鄉土文化繁榮、公共服務健全、農民生活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冬日的上午,冷風蕭瑟,好在陽光帶來不少暖意。在山二村,家住詩溪邊的黃阿伯趁著晴好,到溪邊的棧道散步。
  • 瑞安市新一屆村(社)幹部鄉村振興培訓班開班
    日前,瑞安市第二期省高級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訓班在湖州順利開班
  • 上海迎龍村是如何靠老年人就能實現鄉村振興的?
    這麼神奇的村子,還不快和地道農旅地道君來看看,今天帶你走進上海迎龍村,看她如何讓老年人再就業實現鄉村振興逆襲的?一、迎龍村概況老齡化嚴重迎龍村距離南橋城區也比較遠,這是一個位置偏遠而且人口流失比較嚴重的地方,沒有帶動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人口老齡化嚴重,甚至一度面臨被撤併的命運。
  • 我市多方合力營造鄉村振興新格局 「六個一千」工程帶動村強民富
    ,新型主體帶農民一把,企業扶鄉村一下,帶動村強民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注重聯動共建,注重共享發展,全面實施「千名幹部駐村強基」「千家新型主體帶富」「千個機關支部聯村共建」「千名鄉土人才培育」「千企結對互聯幫千村」「千村全域環境整治」的「六個一千」工程,多方合力,營造共謀共建共推鄉村振興新格局。
  • 寶頂村發掘「活化」紅色資源 助力百合鎮鄉村振興
    夏末秋初的雨後,走進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委會寶頂村,村子的廣場上,紅色資源到處可見,老人帶著小孩在玩耍,地裡有村民正在忙碌……誰曾想,這個在兩年前還很破舊落後的村莊,如今巧借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建設「紅色黨建示範村」為契機,充分發掘和「活化」紅色資源,大力實施紅色黨建引領工程,將原來道路坑窪、遺址破敗、環境凌亂的舊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