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別認同障礙有哪些表現?巧用3個小妙招,化解孩子異裝尷尬

2020-12-05 啵啵育兒經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近幾年網絡文化越來越火熱,隨之而來的是各類小眾內容的創作者的表達者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女裝大佬」為例,過去這部分人群的存在只是少數,但隨著網絡中出現的小眾文化種類越來越多,出現次數越來越頻繁,「女裝」文化也被逐漸放大。這類文化不僅對一些成年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就連很多孩子也深陷其中。

在越來越多的短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父母喜歡將自己家中的男孩子裝扮成女孩子,並且還讓孩子凹成女孩子的造型並拍成視頻放到網絡上。原本這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娛樂行為,但時間久了,被打扮的男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喜愛「女裝」。

不僅是因為他們對性別的判斷模糊,更是因為這樣打扮可以獲得別人的喜愛和關注。這樣的行為和心理很容易導致孩子患上「性別認同障礙」的心理疾病。患有這種心理疾病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習慣性地否認自己原先的性別,努力在穿著和行為上模仿異性。

除了男生模仿女生之外,女生越來越男性化也是由於「性別認同障礙」。而這一切都與家長都影響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孩子出現性別認同障礙的原因

1.在性別認知階段沒有學會認知自我

一般的小孩子在三歲左右就開始產生對性別的認知,此時如果是女孩子就會變得非常愛美,努力模仿媽媽的打扮。

男孩子的性別認知出現得要比女孩子晚一些,但當他們出現性別認知時,就會有意識地挑選自己的服裝顏色,並且主動和同性的孩子在一起玩。三歲左右是培養孩子性別認知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期家長依舊不在意孩子的性別意識培養,那麼就會導致孩子的性別意識模糊。

2.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五十性別認知障礙的人是因為遺傳因素而導致的。而很多擁有這種症狀的人則是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比如一個男孩子身邊的玩伴都是女生,時間久了男孩子自然而然也會變得更加女性化。

或者周圍的人群總是對著一個女孩子說男孩子的好處,或者說她的父母希望她是一個男孩子一樣的性格。時間久了這個女孩子的心理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變得更加男孩子氣。

3.家長教育的缺失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比學校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重要得多。但很多父母不僅忽略了孩子的性別教育,而且還有意識地將孩子往異性的方向引導。

比如有的家庭中父母一直希望想要一個男孩子,但家中只有一個女兒的時候,父母就會將女兒往男生的方向培養。比如買的玩具比較男孩子氣,或者平時的打扮比較男孩子氣,總之就是讓女孩子變得不像女孩,男孩同理。

二、家長應該怎麼做?

1.注意平時的細節影響

很多父母在孩子開始產生認知障礙時沒有過多關注,以為只是孩子一時興趣,但當事態變得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才會發現此時孩子的認知障礙已經沒辦法再糾正。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父母要頻繁且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動向以及興趣方向。而且父母必須要區分清楚孩子的變化究竟是一時的好奇還是性別認知已經出現了偏差。

2.及時糾正孩子的思維

孩子對陌生事物感到好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們會對異性產生想要了解的好奇,但這種好奇與認知偏差還是有著很大關係。

如果此時孩子問起了關於性別的相關知識和內容,父母也不要因為羞於說出口而拒絕科普教育,這樣會讓孩子對性別產生更加模糊的意識。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也可以有意無意地講起性別差異,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

3.改變教育方式

有一些父母為了省錢省事或是好玩,經常會給孩子穿上異性的衣服,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尤其是孩子對於性別產生意識之後,這樣的行為非常容易導致孩子認知出現偏差和錯誤,不知道自己究竟屬於哪類性別中的孩子。

父母可以多鼓勵男孩子穿運動裝或是西服這類比較有型的服裝,而女孩子則多是要穿一些好看的裙子,培養對美的認知。

三、總結

很多父母以為對孩子的性別教育是長大之後從進行的,其實不然。性別教育一定要從小做起,才能讓孩子對此形成正確且固定的觀念。

相關焦點

  • 女裝大佬現已成潮流,父母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
    所以在女裝大佬成潮流的今天,家長們一定要警惕男孩的性別認同障礙,最好是幫男孩子們把好關。何為性別認同障礙?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孩子在長到三歲時,都會潛意識表現出自己的性別方面。男孩子會特別勇敢,也會有一種英雄的氣概,尤其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更能表現出來。而女孩子則嬌滴滴的很是柔弱,喜歡的玩具也基本上都是一些洋娃娃等等。可是也有一些家長在孩子這個年齡階段會錯誤的引導孩子的性別認同。比方說把男孩子打扮成女孩子的樣,又比方說讓男孩子經常穿女孩子的衣服,其實這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性別認同障礙。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在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ICD-11(國際疾病分類-11)中,性別認同障礙/跨性別,(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ender Dysphoria),正式更名為「性別不一致」(GenderIncongruence)。
  • 男孩喜歡芭比娃娃被孤立,反性別愛好≠性別認同障礙,別再搞混!
    有些父母在發展孩子喜歡反性別的東西時,擔心他是不是得了「性別認同障礙」,硬要把他的愛好給扭回來,生怕他們變得「男不男,女不女」。但強行扭轉回來,真的有效嗎?那樣只會讓孩子陷入更深的迷茫中,並深感痛苦,甚至有可能變得抑鬱。那麼,當孩子出現反性別愛好時,家長應該如何做?
  • 女裝大佬成潮流,家長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
    ,艾比非常的欣賞,最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自己女性的裝扮艾比只是個例,有不少男孩子也加入了女裝大佬隊伍中來,當女裝大佬成為潮流趨勢,小孩子在接收這些訊息的時候,難免會缺乏辨別能力,出現盲目崇拜,跟風模仿的情況,作為家長要警惕孩子的性別認同障礙,幫孩子把好關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 美國33歲「男子」懷二胎引熱議:性別認同障礙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
    在兩人生下女兒後,很多人呼籲兒童福利部門把孩子帶走,因為他們認為兩個怪物不會把孩子教育好,當孩子長大了會備受影響,後果不堪設想。可凱登不管這些,他和男友悉心的照顧女兒阿扎莉婭,六年過去了,小女孩慢慢長大,成為了一個樂觀、積極、勇敢的孩子,用自己最好的狀態打了眾人的臉。
  • 家長要警惕性別認知障礙,幫孩子把好關卡
    孩子還這麼小,家長不能想出一個非常妥帖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解決問題,我們就應該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性別認同障礙」?性別認知障礙,說到底也不是很大的問題,只要在孩子幼前及時引導,就能夠事半功倍。家長們多注意就好。避免孩子有「性別認同障礙」,家長該怎麼做?
  • 筆記|《變態》C12 性和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異己性別的身份認同,不僅僅是想以作為另一性別而獲得社會文化上的好處。同性戀是指指向同性的、情愛的思想和情感,伴有或不伴有性行為。(3)鼓勵正常的性關係。通過心理治療,處理那些妨礙與異性建立關係的焦慮和抑鬱情緒,逐步與異性進行接觸,並建立起正常的性關係。(4)預防復發。與病人討論,哪些場景容易引起他的異常性行為,讓病人明確這些場景,並加以迴避。可以尋找行為鏈中早期環節,例如無意識做出激怒妻子的行為,讓自己有藉口跑到一個容易產生異常性行為的地方。
  • 伊能靜兒子扮「女裝」,家長:可能是「性別認同障礙」
    看看伊能靜的兒子的眼睛,你就會感受到一個孩子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從容和篤定,這不是教育的缺失,而是父母尊重和接納所帶來的孩子的自信滿滿。但是,又有網友表示不贊同:這是因為單親產生了「性別認同障礙」嗎?單親和性別認同障礙,這兩個關鍵詞成為了大家爭論的重心。單親:很好理解,但筆者並不認為父母離異就能夠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 別讓「褲子」贏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別認同錯位,家長要這樣做
    在寶寶長大的過程中,他們開始知道穿裙子的是女孩,穿褲子的是男孩,通過這種標準來判斷身邊人的性別,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別是一致的。但是也有這麼一小部分孩子,他們的性別認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別是不一致的。
  • 家裡的男孩喜歡洋娃娃,孩子的「反性別喜好」,要辯證來看待
    又或者,有些小女孩從小就不喜歡漂亮的毛絨玩具,而是喜歡打籃球,家長們又會不會覺得孩子像個"假小子"?相信大部分的家長們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做與自己性別"不相符"的行為,都應該會產生疑惑:"孩子不應該喜歡這些才對"。
  • 心理學家:性別認同障礙就一定是同性戀嗎?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問題,同性戀究竟是不是心理疾病,這個問題因為更多的涉及到社會倫理曾經飽受爭議引發了劇烈的爭論。這也包括了雙性戀,跨性別群體,通過在二戰期間破譯了納粹德國軍事密碼的數學天才計算機科學奠基人之稱的圖靈,他的親身遭遇就可以知道當時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
  • 有些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父母應該高興
    尤其是在他們形成完整的性別意識之前,都是按照個人喜歡去選玩具的,而不是按照我們大人認為的「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去選的。所以,「反性別」喜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徵,很正常。「反性別」喜好與「性別認同障礙」有什麼區別?
  • 怎麼鍛鍊孩子的膽量?五個小妙招很實用!
    那麼,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我們該如何鍛鍊孩子的膽量呢?如下五個小妙招,很有幫助!妙招一、提前預防用處大在孩子還不懂認生的時候,就經常帶寶寶接觸不一樣的人和物,比如讓不同的家庭成員給寶寶換尿布,帶寶寶去親戚好友家串門,經常帶寶寶壓馬路等等。
  • 孩子穿反鞋、左右不分,多半是空間知覺出現障礙,用3個方法矯正
    玥玥的這些表現,曾令玥玥媽很焦慮,總擔心孩子是不是智商有問題,後來,她聽從幼兒園老師的建議,去給孩子做檢查,醫生發現,孩子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是孩子的空間知覺出現障礙,醫生告訴她不必對此太過擔心,只要方法得當,及時糾正,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
  • 男孩喜歡布娃娃難道有錯?孩子的「反性別」喜好,寶媽應不應該管
    然而孩子的年紀還小,他們沒有固定的思維模式,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性別認知,也就會隨著心意去喜歡某些東西,也就是發自內心地喜歡某樣東西。「反性別」喜好對孩子有哪些好處1.當女孩子有「反性別」喜好當女孩子有「反性別」喜好時,比如喜歡玩具車、機器人、組裝玩具等等,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做事的時候更有行動力。
  • 每50個孩子裡就有3個是多動症!孩子的這些表現,再不重視就晚了
    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會不會是多動症? 孩子一寫作業,不是吃東西就是上廁所,1個小時下來連20個字都寫不出來,我真的懷疑ta是不是有多動症? 每每看到家長們擔憂又不知所措的樣子,六顆星就忍不住想說,多動症的孩子確實好動,但孩子好動≠有多動症。
  • 性別認同障礙者,如果男生背黑書包女生背紅書包,他們背什麼書包
    如果規定男生只能背黑色的書包,女生只能背紅色的書包,你會選擇哪一種,相信大部分人都會直接給出選擇,但在這個社會上還有一小部分人無法做出他們的選擇,為此,他們可能選擇拒絕背書包。東野圭吾的《單戀》就將目光瞄向了這一小部分人——性別認同障礙者。
  • 孩子頂嘴不聽話怎麼辦?3個小妙招,養成「乖寶寶」
    孩子哭鬧頂嘴不聽話,3個小妙招,孩子都是"乖寶寶"首先:冷靜解決問題當孩子犯了錯還哭鬧,甚至還頂嘴的時候,家長一定是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而且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用暴力手段,就快制止孩子。但是很多時候是適得其反的,孩子挨了打可能確實不會頂嘴了,但是哭鬧得更加厲害。另外很多家長就一個辦法,那就是妥協。但是妥協的次數多了,這就成為孩子拿捏的把柄,他知道只要一哭一鬧,家長就會妥協。那最常見的兩種辦法都不好用我們該怎麼辦呢?
  • 孩子怕生,不與人溝通!社交障礙症的表現?
    小文文(化名)是一名孤獨症患兒,嬰兒時期,當別的小寶寶開始表現出喜怒哀樂時,小文文卻始終不會對他人的逗弄和親近有絲毫反應;長大一點,身邊的小朋友都像個小影子一樣跟在父母身邊時,小文文對父母沒有依戀的感覺,與陌生人相處也沒有表現出畏縮感,更不懂得與人主動交流;等到了上學的年齡,小文文依舊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漠不關心
  • 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治理孩子拖延的3個小妙招!建議收藏
    當談到孩子的拖延症時,許多父母感到很無助。畢竟,我們需要知道,從心理上講,成人和兒童的生活節奏,有很大不同。正文那麼,拖延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1. 父母的教育有問題遇到拖延的孩子,也不能只怪孩子,也要去自己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