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衝器具包括磨豆機,濾杯,分享壺,溫度計,電子秤。
磨豆機:磨豆機又分手動磨和電動磨豆機。手動磨豆機價格相對電動磨豆機來說價格比較便宜,不佔位置,外帶方便。唯一不太好的方面,就是比較費時費力,特別是木製的手動磨豆機,會較難清潔,殘留的咖啡顆粒長久之下會影響風味。
電動磨豆機磨豆機一般可分為平刀、錐刀以及鬼齒三大類。
平刀:是以削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片狀為主。
錐刀:是以碾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塊狀為主。
鬼齒:是以磨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 因此其外形以較接近圓形為主。
溫度計溫度計是必備的東西,因為溫度會影響你整杯咖啡的風味,可以買專門測水溫的,也可以買壺蓋上本身就有溫度計的手衝壺。
烘焙度不一樣採用的水溫當然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一般淺度烘焙會採用90℃-94°C左右的水溫去萃取,若是萃取中深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則採用86°C-88℃的水溫,這個只是一個參考而已,大家根據自己的豆子去選擇合適的水溫。
濾杯濾杯分很多種,比如錐形,梯形,波浪形狀,各式各樣的都有。
【錐形濾杯:以HARIO V60】為例HARIO V60很經典,他的肋骨設計就是為了排氣更加流暢,增加萃取率,底下單一大孔讓咖啡更快的流下去,不會造成堵塞。一般我們前街會用來衝煮一些淺烘的豆子。
以【前街咖啡 耶加雪菲科鍥爾】為例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水溫:92度
研磨度:BG#6S
風味描述:檸檬,紅茶,橙花,水果酸甜。
【梯形濾杯:kalita濾杯】Kalita也是重多咖啡館會用到的一個濾杯,kalita杯壁上的肋骨多,呈直線分布,肋骨間的距離一致,就是為了增加排氣和水流的速度。因為它的流速比較慢,一般採用浸泡模式萃取。
【波浪型:蛋糕杯】蛋糕杯由於接觸濾杯的面積較小,所以失溫較慢,因為是浸泡式萃取,萃取時間長,所以萃取會比較相對均勻,不容易出現萃取不足的問題。
手衝壺以下分享七點我選手衝壺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1.外觀:選自己喜愛的顏色,手拿著就很高興。
2.加熱的方式:熱水裝入手衝壺後,如果水溫不足時則需加熱。
3.材質厚度、特性:這會影響手衝壺的保溫、導熱性。材質越厚,保溫性越佳,導熱性越好,散熱也越快,但壺身與壺頸間均溫速度也會更好。
4.壺身:手衝壺多為上窄下寬的造型,壺身寬窄比例,將直接影響水壓與穩定度。
5.壺頸彎曲:出水時每經過一次轉折,就會降低注水的衝勁,讓水流更加柔順。
6.壺嘴內徑:分為細口、寬口,會影響水流量與穩定度及衝力。
7.壺嘴切口:分為平切式與鶴嘴式。
1、細口壺均為平切式,流量容易控制,較適合新手選用,但也限縮注水手法的變化
2、鶴嘴細口式流量好掌控,注水手法可多做變化,不過還是需要掌控練習
3、寬口平切式水流大且柔順,小水流則需要多練習,新手較不易掌控。
4、鶴嘴寬口式流量大且集中,適合做大水流式衝法。
濾紙濾紙主要作用是為了過濾咖啡渣,濾紙現在也許多種,有漂白的和無漂白的。
1,漂白:指咖啡過濾紙進過漂白處理,過濾紙看起來更加潔白。傳統的漂白方式無非就是氯漂白與過氧漂白,現代還有採用先進的酵素漂白,即利用生物活性酶進行漂白作用,這項技術在醫藥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的,危害的程度可以忽略不計。紙質本身的味道已經很淡。
2,無漂白:指咖啡過濾紙未經過漂白處理,過濾紙看起來接近淺褐色。所以又稱「原漿濾紙」、「原木濾紙」,相對於白色的濾紙來說,濾紙本身紙的味道加重了,需要在衝泡咖啡的時候注意充分用開水浸溼濾紙,有些至少打溼2~3次,才能減少紙的味道進入咖啡中。
分享壺分享壺其實像茶道裡的茶海,如果是一人份的就可以不用,如果多人就建議購買一個。
最後是電子秤了電子秤作用很簡單,只是為了精準的得出咖啡粉量,咖啡液重,不會造成咖啡太淡或者太濃的情況出現。建議挑選電子秤時,選擇最小刻度可達0.1克,如果還可以計時那就更方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