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幼兒園培養出來的孩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攻城拔寨型,一類是守城求穩型。這兩種孩子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精彩人生。但總的來說,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大部分是守城求穩型。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暫且留一個懸念,首先,先簡單介紹下這兩種類型的孩子。所謂攻城拔寨型的孩子是勇敢的、勇猛的、敢於嘗試和鬥爭的、總是衝在前面並且是不安分愛折騰的,這一類型的孩子往往在孩子中間有較高的威望,遇到事情總會開動腦筋,有時候的想法甚至讓大人自愧不如。當然,也有一些缺點,就是比較衝動,遇到事情就迫不及待地做,有時越做越遭,越幫越忙,好心辦了壞事。而守城求穩型的孩子做事情總是一步三看(看老師,看家長,看其他人),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有些優秀的孩子則表現出一些沉穩冷靜的品質出來,說話做事都非常嚴謹,道理都懂,甚至能把大人說得啞口無言。但更多的則是膽小怕事,一有困難就找老師,找家長。有的小孩怕陌生人,有的小孩遇到困難就哭泣,有的小孩在家裡「稱王稱霸」,在小孩群體中卻是「畏首畏尾」。這些都是守城求穩型的孩子的一些表現。
仔細思考一番,這兩種類型的孩子可以用一個界線來劃分,那就是成績。簡單分析一下,攻城拔寨型的孩子成天在想著去哪玩,去做什麼事,去外面和小朋友玩,這自然導致他的學習時間不足以及學習注意力不在書包上,進而導致成績不好;守城求穩型的孩子則是乖乖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聽身邊人的話,在認真完成學習任務,一心追求學業,學習時間自然長,所謂付出與回報成正比,成績自然也就優秀。
回到最初的話題,為什麼現在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守城求穩型的多呢?無外乎就是,幼兒老師,家長希望孩子聽話,怕孩子受到傷害,給孩子無形中「畫地為牢」。如果是隔代教育和養育,那情況更為糟糕。我們都不希望孩子偏向任何一類型,最好是二者兼得,希望是美好的,行動起來就可能變為現實,思考一下就可能永遠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