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家海軍性能最傑出的驅逐艦,「部族」級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與假想敵的同類艦一決高下,而非僅僅是在艦隊中保駕護航,該級艦共建造16艘,「哥薩克人」號便是其中之一。
1940年2月,「哥薩克人」號在挪威水域實施了一次戲劇般的營救行動,從而一舉奠定了其在海戰史中的地位。在「靜坐戰爭」延宕未止之際,這一事件在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德國艦船在突破英軍封鎖後經常躲入挪威港口尋求庇護,此舉每每令英國海軍惱怒不已,而當「阿爾特馬克」號貨船(即「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的補給船)在1940年2月14日載著約300名被德國袖珍戰艦俘虜的英國商船船員駛入特隆赫姆港時,當這艘裝滿英國戰俘的德國貨船試圖在挪威港口尋求避難時,英國海軍終於忍無可忍了。
16日夜,在尾隨確認德國貨船已駛入約辛峽灣後,「哥薩克人」號艦長P.L·維安與挪威方面負責軍官進行了交涉,維安告知對方「阿爾特馬克」號載有英國戰俘,要求登船搜查,但遭到挪威方面拒絕,挪威海軍甚至還將魚雷發射管對準了「哥薩克人」號。
▲1939—1941年「哥薩克人」號艦長為菲利普·維安,此人日後步入皇家海軍高層,最終於戰後初期就任本土艦隊司令。
面對這一複雜局面,維安只得下令英艦暫時撤出,同時請示海軍部下一步應如何行動。3小時後,第一海軍大臣溫斯頓·邱吉爾發來指示,要求維安派人登上「阿爾特馬克」號解救英國戰俘。
在勸說挪威炮艇撤離未果後,維安命令「哥薩克人」號與「阿爾特馬克」號一道駛入約辛峽灣,「阿爾特馬克」號船長海因裡希·道還試圖衝撞「哥薩克人」號,但被後者避開。維安見狀立即派出突擊分隊強行登船,當場擊斃6名德軍看守,打傷了另外6人。一陣交火過後,英國水兵突擊隊員衝到了「阿爾特馬克」號艙口,隨即詢問下面有無被關押的英國人,底下的英國俘虜見救兵已到,登時激動萬分,不禁大喊「都起來吧!海軍來了!」正是這句「海軍來了」,後來成為了英國家喻戶曉的名言,因其彰顯出英國海軍見敵必擊、勇往無前的光榮傳統。
數周后的1940年4月13日,「哥薩克人」號在與入侵挪威的德國驅逐艦交火時遭受重創。該艦重回現役後又與「阿散蒂人」號、「毛利人」號與「錫克人」號一道對埃格爾松附近的德國艦群實施了夜襲,一舉擊沉德艦2艘。
1941年5月26日,「哥薩克人」號參與了圍殲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的戰鬥。此前該艦正與其他4艘驅逐艦一道護送WS-8B運輸船隊前往中東,而在接到緊急作戰命令後,上述5艘驅逐艦迅速脫離船隊,掉頭向「俾斯麥」號出沒海域駛去,並於當天夜間至次日拂曉連續實施了數輪魚雷攻擊。儘管英國驅逐艦發射的魚雷無一命中,但「俾斯麥」號的炮手卻也因英艦的騷擾而疲憊不堪,從而嚴重影響了次日與英國戰列艦的交火。
▲「哥薩克人」號正從馬爾他大港出發奔赴地中海。馬爾他雖在1941年供給不斷,但皇家海軍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人員艦船損失均十分慘重。
1941年夏,「哥薩克人」號被調往馬爾他執行地中海護航任務,其間該艦與姊妹艦「毛利人」號還對撒丁島阿爾蓋羅港實施了炮擊。
1941年10月23日至24日,德軍U563號潛艇發現了正在為一支自直布羅陀駛往英國的船隊提供護航的「哥薩克人」號,後者旋即被前者發射的1枚魚雷命中。
翌日,一條來自直布羅陀的拖船試圖拖曳「哥薩克人」號,但因氣候惡劣未果,該艦最終在1941年10月27日帶著159名艦員沉沒於直布羅陀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