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畫面為大衛雕塑打馬賽克 意使館稱理解(圖)

2021-01-09 搜狐網

7月6日,觀眾在觀賞《大衛·阿波羅》。

7月10日,央視首播和復播大衛·阿波羅雕像時的畫面,復播時馬賽克被移除。

  前天,央視新聞頻道報導在京展出的著名裸體雕塑「大衛·阿波羅」時,以馬賽克遮住雕塑的敏感部位,引發熱議。昨天下午,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新聞官表示,央視或是為保護最敏感的觀眾群體,可以理解。至於為何考慮為雕像打馬賽克,央視未給出官方解釋。記者就此事採訪央視新聞頻道宣傳人員時,對方未對此事進行回應,「這是一個普通的新聞報導,我未得到授權對此進行回應。」  

事件回放  央視馬賽克引熱議

  7月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館慶之際,國家博物館與義大利文化遺產與活動部文物管理與開發司聯合舉辦「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展覽作品包括「文藝復興三傑作品」達·文西的木板畫《別號「亂發」的女性頭像》、拉斐爾的木板畫《自畫像》和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像《大衛·阿波羅》。

  前天中午11點49分,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播出名為《北京國博百年館慶:文藝復興名家名作亮相》的報導,雕像《大衛·阿波羅》敏感部位被打上馬賽克。報導一出,隨即引發熱議。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辛可發微博說,「裸體雕塑是西方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用來表現歷史事件、故事、思想、情緒等,也表現身體的健美、情愛和性感等,沒有淫穢的含義」。網友黃女士稱,「作為國家性媒體,如此敏感而小心翼翼地"保護"少兒,是不是一種讓人害怕的過度保護?」

  也有網友表示此舉尚可理解。李女士說,中國講究含蓄美,「在公共媒體公開播放全裸雕像似有不妥」。

  當天下午3點54分,新聞直播間復播此條新聞時,已將畫面中的馬賽克抹去。

  現場調查

  市民觀展未感不妥

  昨天中午,國家博物館北16展廳外,近40位參觀者正排隊等候進入展廳。參加完高考的天津藝術類考生小楊說,「聽說《大衛·阿波羅》展出,難得與大師作品親密接觸,就趁著暑期來京一睹為快」。對於馬賽克風波,小楊說,「難以理解,在東西方文化加速交流、融合的時代,此舉難免讓人覺得國人思想封閉」。

  《大衛·阿波羅》雕像前,張女士正給11歲的兒子介紹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是西方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看展的同時介紹作品,可以讓孩子形象地了解那段神話」。聽說央視播此雕像打上馬賽克,張女士稱,「兒子的學校也會開設兩性教育的課程,大方接受並欣賞西方雕塑美,本是件好事兒,"馬賽克"實屬多此一舉」。

  國家博物館方面表示,此次展覽不僅是迄今為止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反映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內容的專題展覽,也是義大利送往國外的高水準的「文藝復興」展,有些展品是首次離開義大利。展覽展品的保險總價高達3億歐元,是國博百年歷史上引進展覽中展品價值最高的國際交流展。

  此外,還有部分媒體誤傳央視播出的馬賽克畫面為著名雕塑《大衛》。對此,國家博物館方面表示,參展作品為《大衛·阿波羅》。  

意方回應  尊重感謝央視報導

  昨天下午,義大利駐華使館新聞官表示,雕像的隱私部位被打馬賽克,或許是中央電視臺為保護最敏感的觀眾群體所作出的選擇,「我們對此表示尊重,也很感謝他們的報導」。

  新聞官介紹,此次展覽的舉辦,經意中雙方多年準備,可讓國家博物館的各個年齡段的參觀者欣賞到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史上最高形式表達的經典之作,屬於第一個「完全義大利模式」在義大利國土之外呈現,將在國家博物館展覽整10個月。此後,位於羅馬的威尼斯宮國家博物館也將提供類似的展覽空間,以展示中國的文化作品。  

檔案·此「大衛」非彼大衛

  大衛·阿波羅:《大衛·阿波羅》是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塑作品。題材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神阿波羅。阿波羅是希臘神話十二主神之一,是主神宙斯與暗夜女神勒託所生之子,阿爾忒彌斯的孿生哥哥,全名為福玻斯·阿波羅,意思是「光明」或「光輝燦爛」。米開朗基羅的這件作品所刻畫的阿波羅嚴謹封閉,嚴守古希臘的美學觀和規範,追求完美無缺的理想美。

  大衛:《大衛》是一座立像,高5.5公尺,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刀下的大衛是一個充滿著旺盛生命力,有著必勝信念的健與美的英雄形象。1501年,米開朗基羅秋天開始創作,至1504年完成。在佛羅倫斯,這座雕塑一共有三個,原作被放在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中。  

對話專家  馬賽克或不代表央視整體立場

  京華時報:您贊同央視打馬賽克的處理方式嗎?

  蔡志松(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不建議媒體對作品打馬賽克。大衛·阿波羅雕像作為一件藝術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媒體播出應該尊重藝術,尊重藝術品所表達的思想。

  京華時報:打馬賽克是否會影響觀眾對大衛·阿波羅雕塑的理解?

  蔡志松:會有影響。大衛·阿波羅是最鮮明展示興盛期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特點的作品之一。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打馬賽克有礙於人們對雕塑的理解,會和此次作品展有所矛盾。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裸露只是大衛·阿波羅傳達英雄精神的藝術表現形式。

  京華時報:該新聞一出就引起了網友熱議,央視撤銷馬賽克是否意味著,對西方藝術從排斥到包容的轉變?

  蔡志松:之前打馬賽克可能僅僅是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不代表央視的整體立場,而央視將其撤銷也是受眾人熱議影響,是一種轉變,但二者仍會存在矛盾。

相關焦點

  • 大衛像打馬賽克緣於文化氣氛緊張
    央視在播出義大利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報導時,將米開朗基羅著名雕像作品大衛阿波羅的下體部位打上馬賽克。此舉迅速招致網友一片聲討。在首播3個多小時後的新聞復播中,雕像上的馬賽克已被除去。被「穿衣服」,恐怕是大衛雕像展出史上的頭一遭。對於熟悉該作品的人而言,馬賽克毫無疑問是個笑話。
  •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與《阿波羅》(高清)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與《阿波羅》(高清)  近日,一條有關央視為米開朗基羅的裸體雕塑打上馬賽克的新聞被大家廣為流傳。  【據《東方衛報》報導,昨日央視新聞頻道一則名為《北京·國博百年館慶:文藝復興名家名作亮相》的報導引發一場「馬賽克」風波。
  • 大衛雕像生殖器被遮 藝術欣賞不能只看局部
    昨天中午11點49分,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的新聞報導播出時,現場展出的米開朗基羅著名雕像大衛阿波羅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馬賽克。(2012年7月10日《武漢晨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佛家碣語早已表明,只有心存善美,才能遠離汙穢侵染。雖然這種理想化的境界放之於世俗社會有些不合時宜,但卻向我們昭示,對待藝術品的鑑賞方面,切莫只看到局部,而忽略藝術。
  • 小學美術課本裡的世界著名雕像大衛被打馬賽克:我們印象中的藝術品...
    凡是與之接壤的內容,都歸為三俗。前陣子某知名媒體在播報一則新聞時展示了一張世界知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雕像大衛,引起了很多人的嘲笑,原因是我們從小就熟知的這尊不穿衣服的藝術品竟然局部被打上了馬賽克,新聞一出一片譁然,網友紛紛吐槽,這是怕他著涼啊,也有人說,應該穿上毛褲衩兒。「三俗」是很多正人君子為了淨化口徑所慣用的一種區別高級和低級階層的詞彙。
  • 各國給動漫打馬賽克方式,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說起來馬賽克,最初的方式就是為了不讓不適宜的鏡頭被別人看到,而且各國都是有各國的風俗和習慣和自己的審核標準,所以呢每個地方的馬賽克的方式也是非常不同的了,所以呢打馬賽克也變成了一件超級有趣的事情啦,不過呢馬賽克的確是非常影響觀看的呢,不過呢主要是為了動畫可以上映,也只好是妥協一番了,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各國
  • 南昌一小區「大衛」雕塑被拆除 市政府回應稱「不雅觀」
    義大利名家米開朗基羅的裸體雕塑作品《大衛》,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塑之一,世界各地很多場合都有《大衛》的雕塑製品。在南昌市紅谷灘的濱江豪園小區北門口,也有這麼一個雕塑,不過,小區業主給《都市現場》打電話反映,前幾天,這個雕塑突然被人拆掉了。
  • 舊電視停播圓形馬賽克圖片到底是啥? 電視測試圖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舊電視停播圓形馬賽克圖片到底是啥?,很多電視都看不了了,只會展示出一個圓形的打了各種顏色馬賽克的圖片呢?其實這是因為在早期,地方電視臺無法提供豐富的電視內容,基本都是轉播央視的,而且那時候我國的電視臺播放設備較為老舊,需要進行定期設備檢修,於是播放量最少的周二下午就被固定為檢修期,在此期間將停播節目內容,並用大家現在非常熟悉的圓形彩色馬賽克圖片來代替電視畫面
  • 給人體藝術打上馬賽克,是不是矯枉過正?
    文·段宏剛我們在欣賞世界著名油畫作品或雕塑作品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跟人體藝術有關的作品,在向外介紹時,若涉及到人物隱私部位,往往會打上馬賽克,這些馬賽克猶如一塊傷疤,無形之中讓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黯然失色。給名作打上馬賽克究竟有沒有必要?
  • 對人體藝術品打上馬賽克,是欲蓋彌彰嗎?
    馬賽克指現行廣為使用的一種圖像(視頻)處理手段,此手段將影像特定區域的色階細節劣化並造成色塊打亂的效果,因為這種模糊看上去有一個個的小格子組成,便形象地稱這種畫面為馬賽克。其目的通常是使之無法辨認。馬賽克在日常生活裡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在一些情況,使用馬賽克來保護一些人的隱私,這是使用馬賽克體現出利好的一面。如果,將藝術品打上馬賽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有人認為打上馬賽克,這是一種玷汙藝術的行為。給油畫作品打上馬賽克,從微觀層面來講,等於是破壞了藝術品的完整性,無視藝術家的創作成果。
  • 雪人版大衛、維納斯雕塑惟妙惟肖!寧夏大學師生堆出的雪人成網紅
    寧夏大學校園的著名人物雕塑大衛和維納斯雪人版更是因其惟妙惟肖的造型走紅網絡,引得不少師生前往「打卡」拍照。不過,你可知道,這兩個雪人版著名人物雕塑是出自寧夏大學美術學院師生之手。 雪人版大衛、維納斯雕塑走紅網絡 在你的朋友圈裡,堆出的雪人長什麼樣?
  • 馬賽克美女有救了,美國新AI算法可以還原馬賽克畫面內容
    在很多場合下,打馬賽克都是很有用也很必要的,比如出於安全和保護的初衷。不過人類就是這麼奇怪,娛樂般的好奇心總是這麼永無止境,就好像很多年輕的朋友一樣,好奇心泛濫,對馬賽克畫面深惡痛絕,看到很多模糊的照片,打馬賽克的照片,總是想一窺究竟,想還原一下馬賽克下面到底是什麼樣的畫面?
  • 羽生結弦真是「人間大衛」 冰上的雕塑
    讓人瞬間聯想到這具世界上最著名的、以人體之美著稱的雕塑:大衛。 送上雞架我自己拍攝的大衛雕像圖,鎮樓。 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館的大衛雕像,是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大理石雕塑作品。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雕塑!
    1504年首次亮相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的傑作,並與聖母憐子圖一起成為他最持久的作品之一。當時的革命者,藝術家在決定聘請歌利亞的時刻描繪了年輕的國王大衛。大理石雕像是學院美術館的標誌性景點,也是佛羅倫斯的永恆形象之一。
  • 南昌濱江豪園門口大衛像因「不雅」被剷除!剛又傳來恢復的消息!
    南昌濱江豪園業主前幾天突然發現自家門口大衛像不見了,只因為此雕塑放在市政府門口「不雅」。《大衛》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大理石雕塑,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突出了大衛作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 南昌濱江豪園門口大衛像因「不雅」被剷除!剛剛又傳來恢復的消息!
    近期熱點 南昌濱江豪園業主前幾天突然發現自家門口大衛像不見了,只因為此雕塑放在市政府門口「不雅」。 《大衛》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大理石雕塑,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突出了大衛作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大衛》—最健美的男子漢在聖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古代以色列有一位勇敢的大衛王,他少年時代是一個牧童。當外族人人侵以色列時,父兄們到前線打仗去了,大衛擔當起為前線戰士送飯的任務。在一次戰鬥中,敵方有一位兇猛漂悍的巨人衝上來了,以色列將士難以抵擋。在這關鍵時刻,大衛機智地利用放牧牲畜的甩石機,甩出石頭,殺死敵人,使戰爭取得了勝利,挽救了民族。
  • 科比社交媒體發大衛雕像圖 稱不懼流言接受挑戰
    科比instagram截屏  北京時間7月27日,科比-布萊恩特最近在義大利遊玩,今天他又在個人社交媒體instagram和推特上進行更新,科比發上一張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塑《大衛》,並且配上個人的感言,稱不要被流言蜚語困擾
  • 雕塑大衛像完成組裝 北京鳥巢首個國際藝術展將開放
    雕塑大衛像完成組裝 北京鳥巢首個國際藝術展將開放 (4/4) "← →"翻頁
  • 波格賽美術館:義大利最美、最著名的美術館,《大衛》!
    美術館中收藏了大量貝尼尼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阿波羅和達芙尼》、《攻佔普羅塞爾庇那》以及自己充當模特的《大衛》及拉斐爾等大家的作品。花園很大很美有時間一定要去看看哦!《帕奧利娜-博蓋塞》《普魯託與波茜比娜》等的作品表達出很柔軟的感覺,簡直不象石頭做的作品。 擁有大量的繪畫和雕塑藏品,尤其是貝爾尼尼的作品。
  • THE9為電影唱宣傳曲,喻言鏡頭卻被打上馬賽克,這是未火先涼?
    至於組合裡的其他成員,爭議性也非常的高,比如喻言,這位在出演mv的時候被大家發現根本沒有鏡頭,輪到她的時候就會切到遠景,就算出現了幾個人共同在一起的畫面,整個人也會被打上馬賽克,更重要的是這隻mv是在央視上播出的,難道喻言是被針對了嗎?她身上又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