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嶽飛被害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
當時,嶽飛為奸臣所害,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打入牢中。而滿朝文武,幾乎無一人敢為其說話,唯獨有一人站出來,反問秦檜:「你這樣做,怎麼能讓天下人信服?」
此忠肝義膽之人,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宋朝名將韓世忠。
說起嶽飛之名,可能無人不知,但是,說到韓世忠,可能就有人要皺眉頭了。別急,且聽我細說。
話說,韓世忠從小就高大威猛,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年僅十八歲,就已經在軍中吃糧了。此後,他靠著自己的一身功夫,在戰場上敢打敢拼,很快就由一名小卒升為了宋軍一名不大不小的將軍。因為韓世忠是一個從底層升上來的將軍,不僅功夫是實打實的,連弓馬騎射都無所不通。
在與金人的戰爭中,他屢屢獲勝,這在以不善戰聞名的宋軍當中,是比較少見的。單從這點來看,他跟我們所熟知的嶽飛嶽將軍,還真是同一類人物。韓世忠在打仗時候,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家性命。每戰必衝在第一位,並靠著這股一往無前的銳氣,奪取戰鬥的勝利。
某年,宋朝與西北地區的西夏交戰,戰爭一開始時,雙方便呈現出相持的狀態,使得宋軍一直沒能取得什麼大的進展。而這時候的韓世忠,便發揮了他不怕犧牲、敢為人先的作風,親自領兵衝在隊伍的前頭,以迅雷之勢登上了敵人的城牆。而城上的守軍,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腦袋就已經移了位置。
韓世忠的勇猛,不僅激發了將士們的殺氣,還讓無數後繼者一擁而上,使得戰鬥一下子就結束了。
讀過《水滸》的大都知道武松這個英雄人物,書的後半段裡有一回說的是武松單臂擒方臘的事情,讓人看了很是過癮。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卻是韓世忠參加了這場剿滅方臘的戰爭,並且,在其中擔任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當時,方臘在江南一代稱雄多年,地盤跨州連郡,實力非常雄厚。而江南,恰是一個比較富饒的地段,被方臘佔了這麼些年,使得朝廷的稅收都受到了影響。為了樹立朝廷的威信,也為了收回這個富得流油的地方,朝廷決定派軍前去平定這場叛亂。而韓世忠,便在大軍之中。
剛開始的時候,方臘軍隊的來頭甚是兇猛,面對這種狀況,很多將領都束手無策,只有韓世忠迎難而上,親領一隊人馬前去伏擊賊寇。而這些賊寇看似兇猛,實則是不堪一擊。韓世忠略一出手,就將他們打得陣型大亂,沒費什麼功夫,便奪得了戰場的主動權。
當時,宋軍主將看了韓世忠這麼有膽識有能力,都感慨不迭。
而宋軍隊伍,因為有了韓世忠這號人物,很快,就將方臘的主力部隊給殲滅了,但是,方臘本人卻還帶著一些殘部堅守在山區地帶。這時候,韓世忠又出場了,他沒有浪費時間一個洞一個洞的尋找方臘的藏身之所,而是直接向當地人打聽,以最快的速度確定了方臘的具體位置。
方臘所藏身的那個洞穴幽暗險峻,平時無事時常人都不敢隨意入內,更何況,此時還有方臘和他的一些下屬在裡面嚴密防守。可韓世忠身經百戰,什麼場面沒有見過?想也沒多想就衝了進去,在親手殺死幾十名賊寇後,終於,將方臘生擒,其豪氣堪比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張翼德。
不過,這還都是小試牛刀,對於韓世忠來說,對金人作戰那會兒,才是他揚名立萬之時。面對金人南下的鐵騎,宋廷朝野一片求和之聲。而韓世忠,則是當之無愧的主戰派,並且,很受當時皇帝宋高宗趙構的看重,高宗遂賜其一面題有「忠勇」二字的戰旗,以示勉勵。
要說韓世忠的功績,那就不得不提黃天蕩大捷。
當時,金國領兵前來的乃是金國太子金兀朮,此前對宋作戰總是勝多敗少,使得宋將裡鮮有人能與之匹敵。但這次,金兀朮帶著大軍前來,是抱著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想著一仗便把宋朝滅了。駐守在長江邊上的韓世忠,聽聞金人南下的訊息,連忙向朝廷立誓:他本人願意在此地拼死固守,有進無退。
在這一役中,嶽飛的嶽家軍,也參與了進來,強強聯手,自是大有看頭。在嶽飛的指揮之下,嶽家軍斬敵將百餘員,收得各種器仗軍械幾千件。而韓世忠這邊亦是不甘落後,甚至,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親自上前線激勵將士。此戰宋軍人數雖少,但士氣旺盛,無不以一當十,始終未讓來敵佔到一點便宜。
此戰逼得在長江以北縱橫無敵的金兀朮,不得不低下臉面來與宋朝議和,情願將所侵佔之地如數奉還,並相贈良馬幾千匹。而他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韓世忠能把大路讓開,讓金軍渡江回去。但是,韓世忠的要求,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把金兀朮留下來。
金兀朮一看此計行不通,只得另施一計,那就是請來十萬援軍來策應其突圍。
面對陣容如此強大的敵人,韓世忠不硬拼,而是利用宋軍善水戰的特點,將金兵引入伏兵四布的黃天蕩。黃天蕩地處水網,任你金人之前在馬背上如何神勇,亦是無濟於事。而埋伏在此的宋軍,則利用鐵鉤、鐵索將金人的船隻逐一打翻,將入圍的金兵打的是丟盔棄甲,呼爹喚娘。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金軍大敗,在此地丟下無數屍首,也丟下了南下滅宋的念頭。要知道,當時韓世忠手裡只有八千人馬,而對付的卻是金人十萬,其戰績可謂輝煌非常。也正是因為這一仗,韓世忠之大名天下傳揚。在他死後的千年,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史冊裡,永遠都有一頁講述著他的故事。
參考資料:
【《宋史·韓世忠傳》、《韓忠武王世忠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黃天蕩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