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文看影
《殺生》講述了一個外來醫生去一個名叫長壽鎮的地方查看疫情,發現了即將死亡的牛結實,雖然拯救牛結實生命失敗,但是他卻一步步挖掘出了牛結實死亡真相的故事。
影片上映於 2012 年 4 月 28 日,是由管虎導演執導,知名演員黃渤、任達華、蘇有朋、餘男等主演的荒誕懸疑喜劇。其豆瓣評分 7.8 分,在同類型影片中算得上不錯的成績。
影片中的長壽鎮是一個所有人都「循規蹈矩」生活的封閉山村,而牛結實恰恰是這個村子裡唯一的「異類」。在與牛結實的鬥爭失敗後,村裡人請回了留學在外的牛醫生。於是,牛醫生聯合全村人,開始了一場針對牛結實的「殺人誅心」的陰謀。在我看來,牛結實的「流氓無賴」行為,不過是想要引起大家的關注,他大咧的外表下其實潛藏著一顆脆弱的心,他需要大家的接受和認同。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需求,村子裡的人都對他吝於施捨。
這部電影雖然有很多喜劇元素,但是影片的敘事方式讓我自始至終都不曾笑過,影片開始部分牛結實奄奄一息的場景始終壓抑著我的情緒和內心。故事結束了,而影片帶給我的思考卻才剛剛開始。
下面,我將從「集體守舊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的衝突,拯救生命與漠視生命之間的衝突,影片帶給我的幾點啟迪」等三個方面進一步探究影片潛藏的深層意義以及帶給我的思考。
01、集體守舊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的衝突
影片中的牛結實在村民眼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賴流氓」,而馬寡婦則是這個村子裡與牛結實偷情,守不住寡的「爛女人」。導演以這兩個人物的視角,為影片要表達的深意埋下伏筆,影片的結尾,二人,一個走向死亡,一個迎來新生。
導演以這兩個人物的故事為線索,不斷推進劇情的發展,最終將這兩個人物形象,深深刻在觀影者的腦海裡。
1)牛結實與村裡人的碰撞
長壽鎮這個名字來自於清朝皇帝的賜封,因此,這裡的人皆以長壽為信仰和至高榮耀。這裡的所有人都要按照「祖訓、規矩」生活,誰破壞「規矩」,誰就需要「教育」,誰就是「罪人」,集體主義是這個村子最大的「規矩」。
而影片中的牛結實,對於村裡來說,是一個過分表達個人自由主義的「頑固分子」。他給即將創造壽命記錄的老祖宗喝酒,導致其提前過世。當村裡舉行重大取「聖水」儀式時,他在「聖水」丼裡洗澡,破壞了儀式。他與馬寡婦偷情,敗壞了村裡的風氣。
他的一系列行為,也招致了村民們瘋狂的打壓和報復。影片的開始,便以插敘的方式展現他在車上被眾人裝進麻袋裡一路暴打,並最終被扔下山坡的場景。導演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刻畫牛結實與村民的衝突和碰撞,引導觀影者理所當然的接受影片最終呈現的結局,同時也帶來現實的思考:集體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當如何相處?
在我看來,牛結實與村民們各種「硬核」的衝突碰撞,是推進主劇情不斷向前發展的中心脈絡,直至達到高潮。導演採用緊湊的衝突故事情節,讓觀影者不斷地猜測故事的結局,追尋故事的真相,這份深厚功力,一般的導演難以做到。
2)馬寡婦與舊社會思想的碰撞。
馬寡婦是影片中著力塑造的一個充滿魅力的啞巴女人。在與牛結實在一起以前,她在村子裡「寡婦必須潔身守寡」的固有習俗下壓抑的生活,甚至面對為老祖宗陪葬這樣的「惡劣習俗」,她也不曾做出反抗。在她沉入水底的那一刻,面對死亡,她毫不掙扎,反而像是期待著這種解脫。
但是在牛結實從水中救下她並且用自己的血來餵食貧血的她後,她漸漸變了,她開始有了活下去的勇氣。這種變化在接生婆等人對她拳打腳踢並惡狠狠地羞辱她說:別說我們狠,像你這種爛女人,早就該沉溏」時,一下子爆發了出來,她死死地盯住接生婆的雙眼,眼神裡滿是抗爭和不屈,這種突然的反轉竟然讓接生婆的氣勢瞬間弱了下去,最後只得灰溜溜的離去。
影片只用寥寥幾個場景,便完整地刻畫了馬寡婦這樣一個舊社會處於弱勢甚至毫無地位的女人從屈服到覺醒進而勇敢反抗的故事。
作為主劇情故事裡的支線故事,導演將他想要表達的女人有權利爭取生存和幸福的權利這樣一個思想表達了出來。馬寡婦的不幸遭遇是封建思想下女性的悲哀,而她的覺醒和抗爭,又恰恰反映出女性追求生存和幸福權利的不斷進步。
02、拯救生命與漠視生命之間的衝突
《殺生》作為一部蘊含多種現實意義的電影,其對生命的探討從開始展現到結尾,從戲裡延伸到戲外。
導演用極為鮮明的對比手法,來呈現不同人物對生命的理解差異,進而讓觀影者內心產生深深的思考:生命,當如何生?生命,又當如何死?
1)外來醫生對生命的拯救與村民們對生命的漠視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部影片開始的第一個線索,便是外來醫生在去長生鎮的路上偶遇奄奄一息的牛結實,進而開始了對他生命的拯救以及對他身上發生的事情真相的探索。作為醫生,救死扶傷是其天職,他背著牛結實來到村子裡,村子裡卻無一人出來援助,唯恐避之不及。也許此刻,想要牛結實活過來的,就只有外來醫生和馬寡婦了吧。
面對獨自在村子裡拯救牛結實的外來醫生,鎮長在夜晚集合村民驅趕外來醫生將牛結實帶走。是的,他們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殺死」了牛結實,他們不想要牛結實活著,最起碼,不要在這個村子裡活著。
導演用外來醫生對生命的珍視與村民們對生命的漠視這兩種極端態度的對比,來升華影片對生命的探討。什麼樣的生命有資格活著,什麼樣的生命又必須死去?這樣的的疑問在觀影者的心中不斷迴蕩。
2)牛結實對自己孩子生命的拯救與牛醫生對孩子生命的漠視形成強烈對比。
影片中牛醫生得知馬寡婦懷孕的事情後,極力誘導村民們殺死這個孩子,他不斷的強調,斬草要除根。為了報自己的私仇,他竟然連孩子也不放過,這樣的魔鬼行徑,簡直天理難容。導演極具諷刺意味地塑造了牛醫生這個人物,對比於牛結實的惡作劇,這個村民們請回來的「高人」才是真正的「魔鬼」。而影片的結局,並沒有放過這個「魔鬼」。
影片的尾聲,牛結實發現了事情的真相,他知道自己並沒有得癌症,所有的一切都是村民們的一場陰謀。然而,這樣一個「流氓無賴」般的人物,面對自己孩子將要被殺死的境況時,無奈而又無助的選擇了孤獨地死去,只為保下孩子的一條命,一命換一命。
在我看來,導演用這樣兩個鮮明的對比向所有觀眾拋出了生命當如何存在的思考。現實世界中若發生這樣的事情,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們,又會做出怎麼樣的選擇?影片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也許那時導演心中,也陷入了同樣的困惑!
03、根據《殺生》這部電影,我分享從中得到的幾點啟示
1)生命誠可貴
每條生命都是寶貴的,不能因為大多數人「討厭」就漠視生命。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道:「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如果村裡人對待牛結實多一分寬容和理解,多一分關注和愛,那麼故事將會是另一種結局。也許牛結實的所作所為確實有些「過激」,但是他只是天真的想把他的歡樂帶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接納他。他只不過是一個孤獨的「大孩子」。
這個世界並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在黑與白之間,存在著上千種灰。大多數生命都在不同的「灰」裡努力的活著,而活著是生命最基本的權利。很多時候,殺死一條生命遠比拯救一條生命來的容易,但拯救一條生命,才是不斷向「白」進化的最崇高的行為。
2)個人自由主義才是社會進步的源泉。
個人自由主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個人自由主義與集體主義的碰撞確是幾千年裡一直存在的事實。影片中的長壽鎮殺死的不只是牛結實的生命,更是扼殺了個人追求自由的權利,扼殺了社會進步的動力。
在嚴格的集體主義裡,個人自由主義往往被打上「叛逆」的標籤,古今中外,這樣的悲劇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然而就像時間無法被按下暫停鍵一樣,人們對個人自由主義的嚮往從未止步。歷史的車輪最終會向人們證實,個人自由主義才是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真正進步的源泉。那些企圖阻擋社會進步的守舊者,終將會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用以警醒世人。
總結一下:
單從電影表達出的深層次寓意來說,《殺生》這部影片的藝術水準非常之高,甚至縱觀整個中國的電影史,能有這種水準的影片寥寥無幾。當然影片也有些不足之處,比如影片採用的插敘倒敘等展現方式容易讓注意力不集中的觀眾感覺到混亂,進而無法正確的解讀電影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給觀影者留下的思考,給這個社會留下的思考,將會一直存在。生命和個體自由,本就是這個世界永恆的話題。人們對生命和自由的嚮往,將會前赴後繼,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