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戰場突然大喊9個字,將士軍心大振,關羽驚慌不已

2021-01-20 小珏說歷史

論到三國的武將,我們最先想到了的可能就是戰神呂布、武聖關羽。這兩位的武力值確實相當高,但臨陣作戰,並非靠匹夫之勇,他們的敗仗其實也不少。尤其是關羽,失敗的戰役比比皆是,不過他有一個高光時刻。

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派兵圍攻襄樊,曹操派遣于禁增援。關羽在此戰之中,水淹七軍,生擒了于禁、龐德,聲威達到頂點,史稱「威震華夏」。縱觀古代史書,這是對於一個武將的最高誇獎。由於襄樊地理位置重要,北方門戶大開,曹操甚至考慮過遷都來避開關羽的鋒芒。

不過,在司馬懿、蔣濟等人勸阻下,曹操下定決心決一死戰。他一方面聯合孫權,另一方面派出徐晃、趙儼等救援樊城,同時也準備親自徵討。

徐晃所率的士兵,都是剛剛招募不久的新兵,作戰能力不強。他也知道很難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便駐紮在樊城北部的陽陵坡,靜待增援部隊。曹操也命令徐晃:「一定要等到兵馬集結後,共同出擊。」(須兵馬集至,乃俱前)

兵力尚未到位,但徐晃並沒有乾等著不做事。關羽的一部分兵力屯守偃城,徐晃沒有派兵硬拼,而是在偃城附近修築長塹,揚言要切斷蜀軍的後路。偃城守軍人心惶惶,不明虛實,竟然丟下城池逃走。徐晃沒有花費一兵一卒,白得了一個小城。

佔據偃城後,徐晃又兩面圍營,陣線壓前,向關羽所在逼近,最近距離不過三丈。此時,曹操派給徐晃的十二營兵終於趕到,魏軍和蜀軍在戰場上的實力差距被拉近,魏軍大大提振了士氣。

當時,關羽的兵力部署分為兩部分,主力囤積於圍頭,一部分在四冢。徐晃虛張聲勢,先是在圍頭陳兵,揚言要攻城。等到關羽做好戰爭準備時,他卻聲東擊西,出其不意的攻打四冢。圍頭和四冢互為掎角之勢,如果四冢一丟,圍頭就失去了橋頭堡,完全成為孤城。

關羽只好硬著頭皮,率領五千騎兵,親自出戰。令眾將士沒有想到的是,如此緊張的戰局之時,兩位主帥竟然隔空對話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只談人生,不涉及軍事和國事,頗有英雄相惜之感。

原來,關羽是河東郡解縣人,徐晃是河東楊人,兩人是老鄉。在關羽降曹的時候,關係就非常親密。

徐晃和關羽暢聊了很久,突然,徐晃扭過頭,對著自己的軍隊大喊九個字:「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

開始還是溫言細語,突然喊出如此殺氣騰騰的話來,魏軍沒有思想準備,一個個都愣住了神。半晌之後,軍中爆發雷鳴般的歡呼聲,魏軍士氣大振。然而,關羽驚恐而又不解的說:「兄弟,你這是什麼意思?」(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

徐晃對著蜀軍,對著關羽喊道:「這是國家公事,不能與私事混為一談。」說罷,兩軍開戰,此戰非常激烈,但魏軍士氣正盛,最終將蜀軍擊潰。關羽見勢不妙,掉轉馬頭,指揮著殘兵敗將要逃進硬寨。

徐晃卻窮追不捨,一直跟到了營寨。本來關羽的治軍很嚴,外圍有深壕十重,防止騎兵突襲的巨鹿也有十重,而且營帳易守難攻,非常嚴密。但徐晃就是趁亂攻打了關羽營帳,讓關羽輸得乾乾淨淨,只好趁亂逃走。樊城,就這樣再次落入到魏國的手中。

曹操聽聞這場戰役的經過,欣喜萬分,他說:

敵人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我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

另外,曹操還認為襄樊之戰,比以往的圍城之戰都要經典,徐晃在此處的發揮,比傳說中的孫武都要高得多。實際上,這一仗不但破壞了孫劉聯盟,還讓曹魏減少了後顧之憂。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記》

相關焦點

  • 關羽被殺,狂喊4個字,普淨和尚的一席話,讓他羞愧而走
    而東漢末年,經過民間演義小說的傳唱,很多歷史人物被刻畫的更加鮮活,例如關羽,不僅被流傳為忠勇的將才,而且他義薄雲天的氣勢,更為後世欽服。據《三國志》裡說,關羽被東吳圍困,敵眾我寡,不得不退守麥城,最後被呂蒙所弒。他死後,到後山上狂喊了4個字,其他人都懼怕,百姓不堪其擾,唯有普淨和尚敢去搭言,和尚一席話,讓關二爺安然而去。
  • 身長9尺的武聖關羽,放現在有姚明高嗎?1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答案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被選入初中教材之中,許多人詫異不已,鄒忌竟然如此高?古代文學作品中,其他人的身高同樣震驚國人,比如說《三國演義》中曾經記載:「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按照我們的固定觀念進行換算,關羽身高將近3米,宛若行走的大樹,那麼關羽真的有這麼高嗎?
  •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翼德,為啥關羽自報家門卻只用2字?
    導語: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翼德,為啥關羽自報家門卻只用2字?在三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將領在單挑開始前都會報上自己的名號,比如張飛會大喊「我乃燕人張翼德」,趙雲則是自稱「常山趙子龍」,通俗的來講這些武將在打鬥開始前都會以籍貫加姓名的方式報號,這樣的描寫在演義中有很多,比如九原呂布,譙郡許褚等等,那麼同樣作為時代悍將的關羽,為什麼報名號時候只會報自己的名字呢?
  • 關羽忌憚的曹魏將軍,曾一箭射中關羽額頭,死後連曹操都痛哭不已
    關羽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一代名將,他的能力毋庸置疑。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他的勇武是公認的。他也被後世之人尊稱為武聖。這樣的關羽無疑是傲氣十足地,在得知黃忠與自己並列為「五虎上將」的時候,關羽對黃忠的表現就十分的不屑。整個三國時期能讓關羽忌憚的人物很少。龐德就是其中一個。
  • 關羽最不光彩的一次單挑,用陰招殺一猛將,此人穩進三國武將前五
    在三國故事的初期,關羽有兩場濃墨重彩的戲份,第一次是殺董卓之將華雄,第二次是殺袁紹的上將顏良。尤其是殺顏良的時候,作者把關羽的驍勇善戰刻畫的栩栩如生,關羽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顏良之頭斬於馬下。那麼真實戰場上的顏良真的是那麼弱嗎?
  • 一八〇師首戰告捷,全師軍心大振,副師長:插得太深了!果不其然
    擔任前衛的第三營在團副參謀長杜崗的直接指揮下,很快就進佔了新店裡附近的幾個重要高地。杜崗滿身汗水,還未來得及喘口氣時,前衛七連指導員賀永國就跑來向他報告,尖兵班在山腳下發現黑壓壓一群坦克。 杜崗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傳無後坐力炮上來!"部隊出發前,團裡就將無後坐力炮連二排配屬三營,隨機炮連行軍,沒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 關羽肯為劉備過五關斬六將,為何關羽死後三年,劉備才為他報仇?
    但是,讓人十分不解的是,關羽為了劉備可以過五關斬六將,劉備卻在關羽死後沒有第一時間為他報仇,這是為何呢?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派人向關羽為自己的兒子求親,得到的是關羽的無情拒絕以及謾罵,這使得孫權怒火中燒,當即派呂蒙偷襲荊州。在此一戰中,運送糧草的糜芳、士仁不服關羽,不願全力支援關羽,關羽知道後大怒,揚言要嚴懲二人。
  • 周六005:岡山綠雉開始發力 群馬溫泉軍心大振
    值得一提的是,岡山綠雉主場成績要好於客場,最近主場更是連克水戶蜀葵和新瀉天鵝兩大強敵。但是球隊陣容不整,隊內多達7人因傷不能出戰。群馬溫泉近況群馬溫泉上輪聯賽坐鎮主場迎戰山口雷諾法,憑藉最後10分鐘大前元紀和加藤潤也的進球,球隊2-1爆冷贏球,終結了聯賽主場7連敗的同時也拿到了賽季主場首勝,極大地振奮了軍心。
  • 關羽之所以能夠水淹七軍,究竟有何原因呢?原來是在於這三點因素
    自從劉備奪取了益州後,穩定了當時的局面,他便自立為漢中王。為此,他將關羽封為前將軍,隨後,關羽便趁著曹操在漢中失敗和士氣的低落之時,準備進攻襄陽和樊城。關羽在南郡後方布置好防務後,便發兵攻打襄樊之地。然關羽的軍隊也很快地渡過了襄江,還將樊城圍得水洩不通,並且每天都在城下叫戰。如此一看,關羽的軍隊勢必會士氣大增。雖說樊城內的兵馬只有寥寥不過幾千人,但是駐紮在城北的七路軍馬,聲勢浩大。
  • 希特勒用史達林兒子交換德軍元帥,史達林大喊9個字,字字戳心
    朱可夫是蘇聯大元帥,是二戰蘇聯戰神,被蘇聯人民稱為「蘇德戰場上的救火隊長,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朱可夫。」史達林則是精神領袖,在關鍵時刻,號召起了蘇聯人民的抗德勇氣。 看一個領袖是否稱職,就要看他是否能夠公私分明,能否為了國家利益而捨棄個人利益。史達林有一個大兒子叫雅科夫,出生於1907,蘇德戰爭爆發時,史達林讓雅科夫上前線參加戰鬥。
  • 中國有座山竟以關羽的兒子命名,但是,他的後代不是被殺絕了嗎?
    有民間傳言,「關索嶺」這一名字是由關索將軍而得名,因為,他當年駐軍於此。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關索是誰?說起關索,許多人對他的印象並不深刻。關索是關羽的第三個兒子,當荊州被敵軍攻佔後,他逃到了鮑家莊養病。
  • 關羽為何敢單刀赴會?
    關羽之所以敢單刀直入,說明了他比較理性。就個人而言,關羽文武雙全,不是一味的胡作非為,也不是一味的胡作非為,而是經過仔細考慮的。蜀吳盟約尚未被正式撕毀,東吳方面也不會輕易冒「天下大不為」的險來做這件事。魯肅與關羽的私交還是不錯的,再加上魯肅自身也是東吳方面聯蜀抗曹的堅定擁護者。魯肅性情剛直而又講信用,借約會要挾關羽出馬,並非大丈夫。
  • 三國人物中,關羽之死最讓人心碎!
    牢虎關溫酒斬華雄,對敵袁紹斬顏良、誅文丑,關羽幾次完美出場,都是取得驕人的戰績,讓人感覺到關羽是戰無不勝。關羽駐守荊州時,受箭傷刮骨療毒,談笑自如;單刀赴會,獨闖魯肅鴻門宴,無人能敵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加上關羽千裡走單騎,不忘舊主,尋找劉備;華容道義釋曹操,以報曹操知遇之恩,關羽為人忠義躍然紙上。
  • 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早有安排還是突發奇想?結果他預想到了嗎
    ,劉備穩住孫權後,籌謀著怎樣收回漢中之事,在劉備打敗了曹操,而邊境的名將關羽卻突然發動了戰役,這就是有名的襄樊之戰?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還有其實關二爺確實已經暗示了張飛,可惜張飛沒懂關羽的苦心,具體事情且看下文。
  • 關羽身長「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答案
    而這其中,除去相貌惹人注目之外,最讓人們羨慕以及疑惑的還是他「九尺」的身高。按照明朝嘉靖牙尺進行換算的話,一尺32釐米的長度算下來,他足足有2.88米,這個身高比姚明還要高上不少。雖說身高是男生一大加分項,但兩米多的身高畢竟還是太過高大了一些。
  • 張飛讓鐵匠打造一把武器,上面刻有三個字,諸葛亮看後笑而不語!
    這要從張飛命屬下鐵匠給自己打造的兵器來說了,話說張飛打造好兵器之後在上面刻了三個字:新亭侯。諸葛亮看了後暗笑不止:真是孩童心性,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聽我一一道來。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一章就是桃園三結義結拜之前,關羽和張飛還鬧了點小矛盾被劉備化解。這三人劉備最為年長像是父親一樣對待關羽張飛,而關羽也是早已成熟像是鄰家大哥哥一樣為兄解憂照顧著弟弟,只有張飛像是個小孩一樣凡事都有著性子來,不管張飛並沒有壞心眼,所以劉備關羽處處讓著張飛。但是如果仔細挖掘的話就看得出來,有時候張飛的胡鬧往往都是為得到劉備的關心,或者說是得到劉備的「寵幸」。
  • 關羽打襄樊,如果孫權不偷襲,關羽北伐能成功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劉備拿下漢中,稱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隨即率軍北伐,攻打樊城。在戰役前期,關羽大獲全勝,曹仁不敵關羽,閉門堅守,曹操派于禁督七軍三萬多人救援樊城,大將龐德出戰,一箭射中關羽前額,但是,並未改變當時的戰局。
  • 後漢三國五篇史料能作證:一個字讓關羽背負兩千年汙名,他是戰歿而...
    無論是《三國演義》原著還是電視劇,都說關羽敗走麥城之後,在臨沮小路上被潘璋部將馬忠生擒活捉,甚至還被押送到孫權面前。很多人因此質疑關羽對劉備的忠誠,甚至說他有點貪生怕死,因為如果關羽視死如歸,他就至少有三次機會慷慨就義:臨沮被圍時橫刀自刎、押解路上不食而亡、怒罵孫權以頭觸柱。
  • 張郃不怕關羽、張飛等名將,一生之中唯有這個人是他最懼怕的
    張郃不怕關羽、張飛等名將,一生之中唯有這個人是他最懼怕的便是——趙雲,被劉備稱讚為「渾身都是膽」,他先隨公孫瓚、後投劉備。其實,他只是出於不服而已!關羽曾經對曹操講,說張飛比自己更加勇猛,「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也」,曹操連忙讓身後將士們記在衣襟底下,又多次在諸將面前說起這句話。這話叫張郃聽了實在刺耳,你張飛傳的再猛,我張郃可沒親眼見過,你也沒和我交過手,你姓張我也姓張,你叫張飛我叫張郃,誰怕誰!所以在張飛攻打瓦口關時,曹洪害怕張飛勇猛不敢出戰,張郃卻主動請纓,還不耐煩的說「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
  •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讓他死
    無論是在正史還是演義小說中,關羽都是驕傲的,除了劉備,似乎任何人都不放他的眼裡。 但是我們細看後漢三國史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關羽其實是很孤獨的,他一生最尊敬並想結交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還有一個居然想置他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