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9年的時間把自己的18萬令吉變成了50多億令吉(約80億人民幣)的巨額財富,一手把僅有一條生產線的小工廠打造成如今一個擁有45間工廠、700多條生產線、近兩萬名員工以及市值超過414億令吉的上市公司。
如今公司每年生產700多億隻手套,出口全球195個國家,佔全世界手套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他便是「頂級手套」的公司創辦人,2020年馬來西亞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第14,身價13.5億美元的手套大王,丹斯裡林偉才博士!
本期咱們就講一講手套大王林偉才的傳奇故事,到底他成功打造手套帝國的秘訣是什麼?
林偉才出生於1958年,在森美蘭州知知港的華人新村長大,家中經營橡膠生意。
1982年他畢業於馬來亞大學,並榮獲物理榮譽學士學位,之後便前往美國深造。
在1985年獲得薩羅斯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因為在美國找不到工作,他便回到馬來西亞。在一家曾經工作過的冷氣製造公司擔任銷售經理,一心想要創業的林偉才預見到醫用手套行業的巨大潛力,認為如今的人們越來越多地注重醫療保健,這將會使得醫用手套的需求不斷增長。
他說,手套行業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來,人們在過去的一百年都需要手套,那麼在未來的一百年甚至更久,他們更會需要手套。
因此,林偉才決定往手套領域創業。在1991年與太太董秀美利用兩人多年辛勤工作所儲蓄下來的是18萬令吉作為初始資金收購了一家已經倒閉接近一年的手套廠,這就是頂級手套的起源。
創立初期的頂級手套只有一條生產線,且面臨著資金短缺、技術缺乏以及沒有知名度等困境。再加上當時市場上有兩百多家大大小小的手套廠,競爭激烈。
因此,為了獲得訂單以及客戶的信任,林偉才開始便把重心放在進出口生意上,並親自開車在美國到處尋找客戶,最終,主打以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品質優越手套的頂級手套漸漸的獲得不少客戶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頂級手套成立一年後,林偉才以15萬令吉的價格購買了另外一家倒閉的手套,工廠價值是200萬令吉的機器與生產線,工廠的生產線因此擴張至三條。
經過多年的發展,到了2001年林偉才已經擁有了五個生產工廠,只用了短短十年便在馬來西亞的股票行上市,頂級手套更在200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橡膠手套製造商。
經過近30年來的不斷收購,擴建至今,已擁有45個生產工廠,幾百多條生產線,每年生產超過700多億隻手套,佔世界手套產量的26%左右。此外,頂級手套分別在馬來西亞、泰國、中國引入生產及運營中心,並在美國、德國與巴西等國家開設行銷辦公室,旗下產品出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
除了手套產業,如今的頂級手套更積極地開發更多領域的產品,比如保險套、牙科,橡皮用品及運動帶,滿足的醫療保健機構、醫療保健領域的需求。
頂級手套的成功使得它的股票以及公司市值水漲船高。
從2001年上市至2020年近20年間,公司市值已經漲了超過一百倍。更因為最近Y情的關係,手套需求劇增,公司獲利爆增,股票再度飆漲,讓他於今年6月10日強勢崛起,成為馬來西亞市值第六大的公司。
因此他的身家估值也從2020年初的13.5億美元爆漲至30億美元。只能說有錢人的世界就是那麼的樸實無華,短短的幾個月就賺了幾十億令吉。
頂級手套總部
回顧林偉才領導下的頂級手套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可以把他的成功歸咎於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重視人才的林偉才秉承著要學、要懂、還要教的公司哲學,認為企業要強大,除了學到老,還要教到老。一個企業如果吝嗇教導員工,企業便無法做大,尤其是傳統的中小型企業。所以在頂級手套,每位員工都被視為公司的聯營夥伴,並獲得良好的培訓與發展。
此外,他也堅信健康是一切的成功的根源,因此公司也注重職員的健康,更聘請了多位營養師、醫生、牙醫等專業人士定期給員工們做體檢,以及一些健康和營養方面的建議。
林偉才說,老闆要先把自己管理好,才能管理公司和員工。所以他堅持每周鍛鍊五天兩天打保齡球兩天打高爾夫,剩下的一天自由運動,他也為自己設定的健康的活到120歲的終極目標。
除了在生意上的成功,但這裡林偉才行善也不落人後,長期參與各種慈善活動以及捐助義行,包括捐獻醫用手套給非洲等落後國家。
他更在2009年成立頂級手套慈善基金,該基金至今為止已經捐出三千萬令吉於各種慈善用途,尤其是在教育上,這也因此讓林偉才在2017年被福布斯亞洲評選為年度亞洲慈善英雄榜的四十人之一。
儘管林偉才如今已經62歲了,但他的傳奇仍在繼續。除了定下健康的活到120歲的目標,他也計劃在今年把頂級手套的市佔率從26%提升到全球市場的30%,更定下來讓公司在2040年達到300%的成長,以及成為世界500強公司之一的偉大目標。
而這一目標的基礎便是信任!林偉才曾說,做生意讓人信任是第1義!因為誠信他才會有如今這般成就。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不管做人做事都好,信用是最為基礎的立身處世之道,以及一種高尚的品質。
請切記,「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林偉才與夫人董秀美
林偉才用30年打造了一個世界性的超級手套帝國。
如果能如願達成活到120歲的目標,如今六十多歲的他人生才過了一半,故事也才剛開始。
而我們是否該想想,自己往後餘生的日子裡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