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在家靠父母,外出依靠朋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近一半時間都在打仗。在混亂的古代,抱團取暖自然很重要。此外,江湖上也講究義氣,所以古人一直喜歡結交朋友,此後可以很好地作為兄弟相處。
但是,雖然喊兄弟的人很多,但古代很少有人能結成「八拜之交」的。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與八拜之交一詞中包含的深刻含義有關,它包含八種交際方式。
1.知音之交。
伯牙絕弦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已經聽過了。相傳,在戰國時代,俞伯牙以彈琴技藝高超而聞名。有一天,他乘船遇風浪被困在一座山下,看到月光美麗的山雲密布,有一段時間琴興大漲,便開始彈起琴。
而且他的鋼琴的感情被鍾子期聽到了,鍾子期表示了俞伯牙琴聲的感情後,交談很投機,從此成為了一輩子的好朋友。後來,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這輩子沒有人能知道自己的音律,他生氣地打斷了弦,從此再也沒有碰過琴。這就是知音之交,不用多說,講的是心靈相通的好朋友。
2.膠漆之交。
相傳,東漢年間,有一對品行高尚、能自我犧牲的君子,分別被稱為雷義和陳重,他們互相理解,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被舉孝廉獲得官職,共同為老百姓謀福利,共同為國為民奮鬥。
因為他們的關係像膠水和油漆一樣密不可分,所以這種交往和深厚的友誼被稱為「膠漆之交」。
3.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是指春秋時代著名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深厚友誼。雖然鮑叔牙非常富有,管仲卻很貧窮,但這種身份差異也沒能阻止兩人友誼的發展,他們仍然相互信任,互相理解。因此,管鮑之交往往往是指超越金錢、身份、地位的深厚友誼。
4.忘年之交。
三國時代的大賢孔融在50多歲的時候認識了年輕有才能的禰衡。雖然當時禰衡還不到20多歲,兩人之間雖然有30多歲的年齡差異,但是可以作為兄弟相處,友誼無比強大。因此,忘年之交顧名思義就是超越年齡壁壘的友誼。
5.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更能理解。《三國演義》裡,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發誓說:「希望同年同月同日死亡,而不用同月同日生。」這是生死共同面對的友誼。因此,在關羽戰敗於麥城後,劉備才失去理智,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勸告,執意攻擊東吳,但最終卻是劉關張三兄弟在黃泉中聚在一起。
6.捨命之交。
西漢時期有一對摯友,名叫左伯桃和羊角哀,他們一起在路上去見楚元王,但在路上遇到大雪天氣,被困在雪地裡。左伯桃為了救摯友羊角哀的生命,把全身的衣服都脫掉,給了羊角哀。自己躲在樹洞裡等著被風雪奪去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獻出生命的交情。
7.刎頸之交。
刎頸之交跟前面兩者的差異並不是很大。他的來源來自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嫉妒藺相如比自己功勞大,就想去羞辱他。藺相如說,他不想相位之間的糾紛引起國家不安,所以一直說生病,一直不願意見廉頗。
廉頗得知後,才知道自己是以小人之心揣摩君子之腹,於心有愧,於是赤裸上身,要到藺相如面前謝罪。從此他們成為彼此堅信的好朋友,不介意為對方自刎,也就是刎頸之。
8.雞黍之交。
範式和張邵是好朋友,但張邵比範式早去世了。當人們試圖埋葬張邵時,張邵的棺材始終不動。直到範式從夢中得知張邵的死訊,從千裡之外的地方趕來為張邵送葬。張邵的棺材才可以動起來,能用泥土埋起來。這就是雞黍之交的故事。
結語。
這八拜的8種友誼是超越身份、距離、年齡、地位、貧富、生死的友誼。八拜之交完全沒有退路,完全是驅使人心的交情。在重視誓言的古代,「八拜之交」幾乎是超越所有意識的事情。除了友誼,幾乎要拋棄一切。當然,說句開玩笑的話,很少有人行這個「八拜之交」可能是因為太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