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感情好的兄弟會拜把子,居然有五不拜?懂得這個規矩的人不多

2021-01-09 大咖說史

古時人們情義達到了一定的地步,便會結為異姓兄弟或是義結金蘭,這些人大多是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或者是深厚的情義。一生中真正遇到個知心人是不容易的,多數都是會結義成兄弟姐妹,這樣關係更親一些。古時流傳了許多拜把子的故事下來,至今依舊廣為人知,深得人們喜愛。所以說,義結金蘭通俗地說就是拜把子的意思,在古時候,人們都是非常注重習俗規則的,有許多的講究。古時的「拜把子」也是非常糾結形式的,你們知道有哪些嗎?而且這規矩還有五不拜,你們知道分別是什麼嗎?

一般來說,在古時拜把子需要互換譜帖,也可以稱之為換帖子。那這個有什麼講究呢?這譜帖之中寫著的是什麼內容呢?其實,這譜帖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一張普通紅紙,紙上寫著本人的姓名和生辰八字,此外還有籍貫等信息。譜帖準備好之後,需要在天地排位之前,按照年紀的大小來排位,年紀最大的便是大哥了,以此類推。焚香拜祭過後,還要同飲血酒,喝完之後一起宣讀誓言。如此,這個結義過程就大致結束了。在那個年代,結拜還是有許多的忌諱的,共有五不拜。這第一個便是宗族兄弟不能結拜;第二個則是有姻親關係的人也不能拜;第三個便是輩分不同者也不能拜;第四個需要看八字,不合的也不能拜;最後一個則是破壞宗族規矩的不能拜。舊社會就有這五點不能拜,雖然內容少,但是非常的重要。

通過各種影視劇或是書本,我們不難發現,男性之間的結拜是非常爽快的,有一種瀟灑的暢快之感,讓人感到酣暢淋漓。而反觀女性的結拜,就要收斂許多,非常的含蓄。她們之間會互相贈與一些信物,或是自己喜愛之物,或是日常所用的佩飾。例如首飾、香包等物。古時候,就有很多結義的典範。如史上流傳下來的杵臼之交,就是用來指那種不含任何利益的情誼,是純粹的感情,沒有任何非分之想。還有一種管鮑之交,也是一種令人嚮往不已的真感情。此外,還有一些令人稱道的感情,例如忘年之交、患難之交等等。都是用來形容關係十分要好的,不摻雜金錢的純真感情。

一提起結拜,可能大部分人都會率先想到三國時期,蜀漢三兄弟的結義故事,桃園之下,三人結為異性兄弟,這感情豪邁直衝雲霄。三人都有著相同的目標,幹一番轟烈的大事業。讓這亂世能夠平息下來,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也是因這一情節,人們對蜀漢的好感倍增。蜀漢並不是那時期最強盛的,但卻是最為人稱道的,也許就因這些人的純粹感情吧,能夠觸及人心。在那個亂世,這種情誼實在是太稀少了,以至於得到如此的敬意。說了豪邁沖天的情感,我們再來說一個委婉含蓄的情感。例如紅樓之中的黛玉與寶釵。這兩人雖不是結義關係,但是她們的關係比結了義的還要親。

她們之間若是有什麼心事,必會互相分享和安慰,絕不會在心間藏著掖著。如果雙方有著什麼誤解,也絕不會暗自鬥氣,而是及時消除誤解。要知道,那個時代這種女性間的關係也是很少的。所以我們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得以銘記下來。不過,這些故事也只是存在於小說之中,所以刻畫得更加細膩一些。因為現實之中是很難看到的,所以我們只好寄託於作品之中,希望這種關係他日自己也能夠得以實現。又如還珠裡面那群姐妹們的互相關愛,都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當然了,要結拜也是有許多前提的,不過有一個是共同點就是大家都是自願的,不存在什麼逼迫。如果有逼迫存在,那這感情就變味了。壯族人民是很看重這結義關係的,所以在民間還保留得有一個特別的節日,就是特地用來結拜的。依照舊時的規矩來,人們在少年之時便可以有權結拜了,不必要等到成年之後。那天之時,如果有人要結拜,那就要請一位資歷老的人來主持這個儀式。然後結拜之人互相說出自己年齡,然後喝一口雞血,再稟明先祖,接著起個誓言。儀式完成之後,雙方便成為了好兄弟或是姐妹了。有一些人是因雙方志趣相同,或是關係深厚想要結拜,也有一些是出於某些利益才想要結拜。但這些人都會說結拜之後要互幫互助,難同當福同享,這句話是必不可少的。說的時候雖然張嘴就可以完成了,但是真正要實行起來卻是很困難的,能真正做到的人其實很少。

要是你能在有生之年,遇到一個志趣相同的夥伴,而且你們還有著非同尋常的情誼,這著實是讓人羨慕了。雖然現在不再那麼講究形式了,但是關係卻依然在。一生之時會遇到很多好友,但是真正願意為你付出的其實很少。如果你有幸遇到了一位,那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一段深厚的感情了!要知道,現在這個時代太過與注重利益了,因此導致的是情感的淡薄,一些人在很多時候談感情,只是為了下一步榨取你的利益。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農村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去世,要不要戴孝?
    農村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去世,要不要戴孝帽?一是風俗 在農村給去世的人戴孝,一般講究有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在這一原則下,去世者的下一輩人,如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侄女女婿,外甥女婿、旁支同姓氏的基本上都在戴孝的範圍之內。 當然乾兒子,乾女兒,乾兒媳和幹女婿也在戴孝範圍之內。 但是我們仔細一捋,發現裡面並沒有提及拜把子的兄弟這一支脈需要戴孝的。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導言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那麼當下的人拜把子拜關公,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他們三個拜的到底是誰?
  • 古人總愛拜把子,為何卻不敢輕易結「八拜之交「?你瞧瞧是哪八拜
    在混亂的古代,抱團取暖自然很重要。此外,江湖上也講究義氣,所以古人一直喜歡結交朋友,此後可以很好地作為兄弟相處。但是,雖然喊兄弟的人很多,但古代很少有人能結成「八拜之交」的。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與八拜之交一詞中包含的深刻含義有關,它包含八種交際方式。1.知音之交。伯牙絕弦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已經聽過了。相傳,在戰國時代,俞伯牙以彈琴技藝高超而聞名。
  • 已經變成天天拜把子的兄弟情,《陳情令》憑什麼還讓人念念不忘?
    《魔道祖師》這部作品在還是小說的時候就已經備受關注,在它的衍生產品出現的時候,關注度是只增不減,迅速成為了大家心中一個又一個的心頭愛。能夠出現這樣一部出什麼火什麼的作品,也堪稱經典了。而前不久電視劇熱度上,《陳情令》再一次被推向了大家的視野,明明已經完結了將近一年多,把感情戲改成「天天拜把子」的《陳情令》又為什麼讓人念念不忘呢?今天就讓小編來和大家一起一探究竟吧!
  • 古代拜大將軍有哪些步驟?
    大將軍是我國古代常用的武將封號,始於戰國,直至清朝,但不同的時期的大將軍職權相差極大,有的只是高級武職後綴,有的卻是軍隊最高統帥甚至軍政一手抓,拜大將軍的步驟也有典型的時代特徵。漢朝以前:莊嚴隆重「將軍」一詞的意思就是統軍者,春秋時期列國常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說明他們一軍之帥的身份,並不是正式官名。
  • 兄弟結拜拜關公,那麼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是誰?
    時至今日,人們在結拜的時候也是拜關老爺,那麼問題來了,當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拜的又是什麼人呢?見證人又是誰呢? 如今好兄弟義結金蘭拜的是關老爺,而在漢朝以前,人們拜的忠義神是比幹。
  • 冷知識:劉關張「桃園結義」,不拜關公能拜誰?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結拜拜關公是後世才有的習俗,那在當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的時候,又能拜誰呢?「桃園三結義」出自名著《三國演義》,名著是藝術加工產物,雖然有史實做背景,但也免不了會有很多虛構的,對的,老倌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冷知識便是「桃園三結義」是假歷史。有沒有覺得很詫異,自己聽了這麼多年的「歷史」,居然是假的?
  • 我的姥爺:一生不拜聖人,不識一丁,卻會吟詩作對
    我的姥爺會寫詩姥爺生前最大的心願是能夠正式出版這本《詩聯小集》,但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之所以有現在這本小冊子,還多虧了小舅舅。我的姥爺會寫詩看著摞成小山一樣的《詩聯小集》,姥爺很是開心。每次去集市他都會揣上幾本,遇到學問好的、與他志趣相投的人,他會非常大方地送上一本。
  • 為什麼現在「拜把兄弟」的少了?因為社會進步了
    但是,為什麼現在拜「把兄弟」的越來越少了呢?推究其原因,最關鍵的還是社會進步了,拜「把兄弟」的社會基礎漸漸不存在了。關於朋友,有一句話描述得很深刻:「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按常規來看,「把兄弟」是在朋友基礎上更深了一層,是關係更好的朋友。
  • 「八拜」又是哪八拜?
    我們知道古代形容兩個人感情好,會有「結拜」的說法,也稱「拜把子」。用來形容雖說不是同胞兄弟,卻情同手足的朋友。那「八拜之交」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八拜」又是指什麼?他們合夥做生意,管仲因為家裡比較貧困,所以出的本錢也沒有鮑叔牙多。但是在分紅的時候,管仲拿的卻比較多。這讓鮑叔牙手下的人十分不爽。鮑叔牙解釋道:「不是他的原因,而是我覺得他家裡生活困難,主動給他的」。除此之外,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但是最終事情不僅沒有辦成,甚至還被搞砸。
  • 一窮人,一地主和一殺人犯,三人居然拜兄弟,還幹出了一番大事業
    文/某凡一窮人,一地主和一殺人犯,三人居然拜兄弟,還幹出了一番大事業在古時候有一個地方叫做河東解良,而在當時這個地方有一個當地的惡霸,這個惡霸佔著自己有錢有勢,到處欺壓當地的百姓們。而同樣在解良有一名當地的男子,他因看不下去惡霸這種猖狂的行為,於是抱著替天行道的想法,將這名惡霸給殺了。而雖然他殺的人是個惡人,但是畢竟這個人殺了人,自然也是要償命的。於是這個殺人犯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開始逃難。而這一逃就逃了五、六年,之後這個殺人犯逃到了一個叫做涿縣的地方。
  • 七同兄弟上熱搜,同年同月同日同班又同寢,這緣分不拜把子可惜了
    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大學裡的同學,基本上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每個人的脾氣秉性,成長環境等都不一樣,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互相磨合。但是武漢科技大學的大一新生中,卻出現一對七同兄弟,這兩個人上大學的時候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
  • 禮儀文化:淺談中華傳統禮儀,何為「五禮」?何為「九拜」?
    軍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軍禮之別有五,一曰大師之禮以用眾,二曰大均之禮以恤眾,均其地政,所以憂民。三曰大田之禮以簡眾,因田習閱車徒之數也,四曰大役之禮以任眾,築宮邑,所以事民力強(周禮注強下有弱字)也,五曰大封之禮以合眾,正封疆以合眾人也。
  • 一哥「俗人讀史」之——八拜之交為何是「八拜」
    關於「八拜之交」一般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是後人總結的古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八個典範,類如二十四孝等,那麼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九拜」呢?
  • 說說蘇北老家「拜把子」的那些事,這些情況你不一定知道……
    凡是正常的社會人,必定有人際間的交往,人與人相處久了感情達到一個程度,倘若男哥們在酒桌上喝到二八歐(盅)上有一人提出結拜之事,極有可能就會上演一場「義結金蘭」的「桃園三結義」之戲。我有一個在市場監管局工作的朋友,為人豪爽,好酒又好友,恰恰他又負責市場管理,結果呢,他結拜的仁兄弟到底有多少,在何時何地結拜的,他自己都說不清。香爐腿結拜有很多名稱,有的叫義結金蘭,有的叫桃園結義,大多的地方是叫拜把子、換帖,也有叫抈鞋底的。
  • 古代大禮中的「九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不是拜九次
    「三叩九拜」是古時候的豪禮,在一般的了解中,「九拜」就是說持續拜九次,而禮法上真正的「九拜」卻並非如此。古代真正的禮儀是什麼?禮儀知識和文明行為作為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關鍵構成部分,對中國歷史發展趨勢起著長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多彩,所涉及到的範疇十分廣泛,基本上滲入於古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古代中國的「禮」和「儀」,具體是兩個不一樣的含義。「禮」是規章制度、標準和一種社會意識;「儀」是「禮」的實際表達形式,它是根據「禮」的要求和內容,產生的一套系統而詳細的程序流程。
  • 一夢江湖:都是江湖上的兄弟,不如先來拜個把子?
    為了能給玩家們提供更豐富的玩法,網易製作出捏臉、奇遇、命格、戰鬥、師徒、幫派、結義、寵物、俠緣等超各種好玩的系統,既然兄弟們都是行走江湖的,想要一起愉快的玩耍,要不要來結義系統裡拜個把子?皇天后土,日月乾坤,你我意氣相投,今日結為金蘭,此後生死同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 權利的遊戲--拜拉席恩和蘭尼斯特
    風息堡●坦格利安家族一向自大,基本是族內通婚,但跟拜拉席恩家族是例外,畢竟也算半個親戚嘛。後來伊耿五世女兒雷蕾公主與拜拉席恩繼承人蒙德結婚,育有一子叫史蒂芬·拜拉席恩,此人就是勞勃三兄弟的父親了。蒙德夫妻倆感情挺好,可惜在冰火裡有一條鐵律就是感情好死的早,秀恩愛死得快,夫妻倆如膠似漆沒多久,死於一場海難。●海難後,長子勞勃被艾林谷的瓊恩·艾林收為養子。個人認為瓊恩·艾林是冰火裡最牛叉的人物之一,簡直就是伯樂轉世看人本領一流,除了領養了以後的國王勞勃·拜拉席恩,還領養了艾德·史塔克(所以勞勃跟艾德是髮小鐵磁,關係好是肯定的,劇中和國王各種打情罵俏,絕對的好基友。)。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八拜之交」,以此來表達朋友間深厚的感情。很多人以為「八拜之交」是相互叩首八次,義結成金蘭。根據宋朝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