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拜把兄弟」的少了?因為社會進步了

2020-12-24 蓮心看世界

拜「把兄弟」並不是新鮮事物,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三個人在亂世之中結為異性兄弟,共同創下了一番大業,成為後世很多「拜把兄弟」者羨慕的「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拜把兄弟」也曾經是很流行的一種事情。雖然本來毫無血緣關係,但是一旦拜了「把兄弟」,似乎頓時就親如兄弟了。在很多地方,「把兄弟」的父母一旦去世,其他「把兄弟」還常常要披麻戴孝,「待遇」和親兒子幾乎沒有區別。

但是,為什麼現在拜「把兄弟」的越來越少了呢?推究其原因,最關鍵的還是社會進步了,拜「把兄弟」的社會基礎漸漸不存在了。

關於朋友,有一句話描述得很深刻:「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按常規來看,「把兄弟」是在朋友基礎上更深了一層,是關係更好的朋友。但關係再好,實質也離不開「利益」二字,很多拜「把兄弟」的人,表明上說是為了「哥們義氣」,實質上是為了「碰到事兒」能相互照應,是一種在社會上沒有安全感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治安狀況越來越好,各種黑惡勢力被不斷剷除,每一個人的人身安全都可以通過社會治安力量來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那種靠拜「把兄弟」來尋求安全感的社會基礎就不存在了。

另一個方面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獨立意識增強了,不願再受「把兄弟」這種關係的束縛了。因為「把兄弟」這種「哥們義氣」並不是任憑索取不需回報的,相反拜了「把兄弟」有時候會把自己陷進各種恩怨是非和人情禮往的泥潭。

「把兄弟」遇到了糾紛,其他「把兄弟」必須「出頭」,無論你願不願意,不「出頭」就不夠「義氣」,甚至會遭到報復和懲罰。此外,「把兄弟」結婚生子、孩子升學、父母過壽等等,都要相互「隨禮」,這種人情債常常能把一個家庭拖垮。

久而久之,拜「把兄弟」的弊端不斷顯現,不拜「把兄弟」的多數人過得逍遙自在,拜了「把兄弟」的過得水深火熱。當然,「拜把兄弟」這種不合時宜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見了。

一對戀人半裸躺斑馬線上拍婚紗照,這樣的創意令人不敢恭維

中山大學副教授「直播翻車」:有一條未讀信息耐人尋味

今年一道作文題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人間大恩:知遇之恩

相關焦點

  • 兄弟結拜拜關公,那麼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是誰?
    時至今日,人們在結拜的時候也是拜關老爺,那麼問題來了,當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拜的又是什麼人呢?見證人又是誰呢? 如今好兄弟義結金蘭拜的是關老爺,而在漢朝以前,人們拜的忠義神是比幹。
  • 滕州人為什麼喜歡拜「仁兄弟」?
    2020-09-17 21:34:25 來源: 滕州新熱點 舉報   中國社會自古就存在結拜的習俗
  • 現在的社會不適合我們了,真的是因為我們太懷舊了嗎
    影片中最能觸動人的場景,黃毛借用周潤發的臺詞說道:「現在的社會已經不適合我們了,因為我們太懷舊了」2007年導演陳濤憑藉一部《入道》,榮獲坎城電影節「電影基石」二等獎。電影以一位農民「好人」經歷生活艱辛無奈變成扒手「壞人」的故事。
  • 為什麼山治兩年間實力進步這麼小?是因為人妖嗎?
    山治作為《草帽海賊團》的三大戰力之一,他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側重還是在做菜上,因為他的實力比起索隆和路飛就要略顯不足,尤其是頂上戰爭兩年後,他的實力已經被路飛和索隆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幾乎被從草帽團三大戰力中除名了,為什麼兩年後他的實力進步這麼小呢?
  • 古代感情好的兄弟會拜把子,居然有五不拜?懂得這個規矩的人不多
    古時人們情義達到了一定的地步,便會結為異姓兄弟或是義結金蘭,這些人大多是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或者是深厚的情義。一生中真正遇到個知心人是不容易的,多數都是會結義成兄弟姐妹,這樣關係更親一些。古時流傳了許多拜把子的故事下來,至今依舊廣為人知,深得人們喜愛。
  • 現在明明是男多女少的社會,為什麼婚戀市場上,卻出現了女多男少
    1.現在明明是男多女少的社會,為什麼婚戀市場上卻出現了女多男少?2.年齡大了就可以這麼沒素質嗎?吃飯為什麼要亂撥弄,濺人家身上那麼多汙漬3.貓咪好暖心啊,極力阻止小主人開烤箱,怕他燙到4.再顛下去,怕是要把車軲轆都給顛掉了5.原來長頸鹿才是正宮嗎?
  • 常聽說八拜之交,古人也經常結拜,為什麼現在的人卻很少呢?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劇或者文學創作中都極為推崇的,因為它是一種精神,值得人們借鑑。其中捨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無疑是最令人敬佩的。左伯桃去楚國某差事的途中,碰到羊角哀,兩人相談甚歡,且志趣相投,於是義結金蘭。結拜之後,兩人一塊兒去楚國某差事。因為二人貧困,身上的乾糧並不多,又路遇大雪,行進困難。
  • 為什麼很多人拜財神卻沒有發財?
    武財神關公很多人喜歡去寺廟拜財神(伽藍菩薩),或者在家裡、單位設置佛龕拜財神。但是有的人財務狀況並沒有改善,原因何在?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為什麼卻遲遲難以實現?我們還是從關公為何被立為財神說起。財神的起源可以說源遠流長,民間信奉的財神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關公是武財神,代表誠信。商人選擇關公當財神,是看重他的忠義精神和懲惡揚善。期望有了武財神的護佑,他們的身家性命和財產能夠安全。
  • 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啥意思?親戚常走動不好嗎?
    在我國民間有很多經典俗語流傳,這些俗語大多都是老一輩人通過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其中一部分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對於指導人們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比如說,有一句話叫做「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就非常經典。乍一聽這句話總感覺有點不對勁,為什麼兄弟之間不能共財呢?為什麼姐妹之間要少來往呢?但是仔細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聊一聊。
  • 農村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去世,要不要戴孝?
    農村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去世,要不要戴孝帽?晏子認為,農村拜把子兄弟父母去世戴不戴孝帽,主要看以下兩點: 但是我們仔細一捋,發現裡面並沒有提及拜把子的兄弟這一支脈需要戴孝的。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拜把子的兄弟並不給他的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去世之後戴孝。這當然是風俗上所沒有的。如果非要講究這個入鄉隨俗,那也是不用戴孝的。
  • 什麼是社會進步的標準?
    若能令人信服地確立關於「社會文明」先進與落後的標準,判斷「文明」的先進與落後就不成問題了。拋磚引玉,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判別公共生活形態先進或落後的簡約標準,即社會進步的標準。這既是抽象知識也是實用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政策指南。在討論社會進步的標準前,需要先澄清幾個關鍵概念的定義。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文彥博的「八拜」,便被後世用作名門望族間晚輩對長輩的禮節。流傳到江湖上,「八拜之交」變成異姓朋友結為兄弟姐妹的儀式。關於江湖中「八拜」,有人說是八個方向分別拜一次,是指:南、北、西、東、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 很奇怪,為什麼現在玩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結婚了?」「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喪?」隔三差五,我們就能在知乎首頁上接收到這樣的推送。你還真別說,看著提問下的高贊回答,還真有那麼些感同身受。但要說最觸動我們汽車圈內人士的還是這樣的一個提問:為什麼現在玩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但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出現像錢學森這樣甘於奉獻的偉大科學家呢?為什麼科學家的待遇越好,反而人才越少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我想,這麼多年之所以缺少像錢學森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現在人普遍缺乏信仰。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 為什麼會產生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而現在讀詩的人越來越少?
    為什麼會產生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而現在讀詩的人越來越少?西山逸隱詩詞,緊貼社會現實,人民生活,深刻反映人們的所思所想,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讀詩的少很正常。一網絡時代,上網為首選。二一位普通的退休的老人或其它人而不是名人。名人的言行才是崇拜的真諦。這就是現在為什麼信佛的和信天主的多。世界四大教。+碧霞青羽寫詩的基本是讀詩的,網絡發達,寫詩的人自然多起來。
  • 被至親拋棄的賭徒,作為拜把兄弟要不要幫他一把?
    前些日子有一位網友問我:他的一個拜把兄弟因為網絡賭博一年輸了十幾萬,現在他家裡人對他徹底失望了,到底該不該幫他?我說:我也是過來人,賭徒的心理我是懂的,我五年之中反覆的也是徘徊在這賭坑之中,難以自拔!「直到害得我母親住院!無錢醫治、我痛到心理,才恍然大悟」。
  • 沒拜成侯寶林皆因礙於相聲同行!王謙祥甘願為兄弟情誼放棄當大輩
    還有一種情況,兩位自幼一起學藝,長大以後因為拜的師父輩分不同,結果同窗變成了叔侄,像趙偉洲和王佩元就是如此。但也有個別的相聲藝人,為了那份兄弟情誼,自己放棄當「大輩兒」的機會,例如北京相聲名家王謙祥。王謙祥的父親在曲藝界裡廣交朋友,據說和侯寶林還拜過把兄弟。而他從小喜歡上了相聲表演,也算娃娃腿的底子。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原來這才是親戚之間的真正相處之道
    作為社會的人,起首並每每接觸的便是哺育自己的生身父母,以及情同骨肉的兄弟姐妹。正是這些血濃於水的親情,維繫著整個社會的生存與成長,才能譜寫出那麼多精彩的人生。每個親人都可以說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現在的親戚關係慢慢發生著一個微妙的變化。
  • 為什麼古時候結婚要「拜天地」?
    相信大家肯定都看過古裝電視劇,裡面的男女主角在成婚時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步驟,聽得最多的肯定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了。其實呀,這些可不是空穴來風,我國古代傳統的婚禮禮儀中,已經流傳了千百年了。解放後,拜堂的儀式在我國城鄉大部分地區仍有所保留,但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有很大改變,如已基本上沒有拜祖廟或祖宗神位、拜花燭、拜鏡臺的內容,而只有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互拜和拜親朋賓客,而且有的地方只有前三項或後三項,甚至只有後兩項。
  • 一哥「俗人讀史」之——八拜之交為何是「八拜」
    關於「八拜之交」一般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是後人總結的古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八個典範,類如二十四孝等,那麼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九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