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把兄弟」並不是新鮮事物,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三個人在亂世之中結為異性兄弟,共同創下了一番大業,成為後世很多「拜把兄弟」者羨慕的「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拜把兄弟」也曾經是很流行的一種事情。雖然本來毫無血緣關係,但是一旦拜了「把兄弟」,似乎頓時就親如兄弟了。在很多地方,「把兄弟」的父母一旦去世,其他「把兄弟」還常常要披麻戴孝,「待遇」和親兒子幾乎沒有區別。
但是,為什麼現在拜「把兄弟」的越來越少了呢?推究其原因,最關鍵的還是社會進步了,拜「把兄弟」的社會基礎漸漸不存在了。
關於朋友,有一句話描述得很深刻:「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按常規來看,「把兄弟」是在朋友基礎上更深了一層,是關係更好的朋友。但關係再好,實質也離不開「利益」二字,很多拜「把兄弟」的人,表明上說是為了「哥們義氣」,實質上是為了「碰到事兒」能相互照應,是一種在社會上沒有安全感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治安狀況越來越好,各種黑惡勢力被不斷剷除,每一個人的人身安全都可以通過社會治安力量來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那種靠拜「把兄弟」來尋求安全感的社會基礎就不存在了。
另一個方面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獨立意識增強了,不願再受「把兄弟」這種關係的束縛了。因為「把兄弟」這種「哥們義氣」並不是任憑索取不需回報的,相反拜了「把兄弟」有時候會把自己陷進各種恩怨是非和人情禮往的泥潭。
「把兄弟」遇到了糾紛,其他「把兄弟」必須「出頭」,無論你願不願意,不「出頭」就不夠「義氣」,甚至會遭到報復和懲罰。此外,「把兄弟」結婚生子、孩子升學、父母過壽等等,都要相互「隨禮」,這種人情債常常能把一個家庭拖垮。
久而久之,拜「把兄弟」的弊端不斷顯現,不拜「把兄弟」的多數人過得逍遙自在,拜了「把兄弟」的過得水深火熱。當然,「拜把兄弟」這種不合時宜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見了。
一對戀人半裸躺斑馬線上拍婚紗照,這樣的創意令人不敢恭維
中山大學副教授「直播翻車」:有一條未讀信息耐人尋味
今年一道作文題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人間大恩: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