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母機」抱團突圍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走進廣州市敏嘉製造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敏嘉製造」)生產車間,一條給格力公司定製的壓縮機曲軸加工全自動生產線正在調試中,這也是國內第一條全自動壓縮機曲軸生產線,投產後整條產線僅需兩三名工人,預計每天產能可達7000件。

壓縮機被稱為空調「心臟」,20年前基本依賴於進口,而今以格力、美的為代表的國產壓縮機,已佔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可提供壓縮機零件粗精成套設備的企業,敏嘉製造的快速崛起正得益於此。該公司總經理趙虎認為,這是家電產業與數控工具機「基於市場自發的產業鏈相互成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廣東工具機工業能夠異軍突起的「密碼」。

工具機被譽為「工業母機」,是製造機器的機器,也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事關產業基礎高級化和製造業轉型升級。在近期出臺的《廣東省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高端數控工具機被列為重點培育的六大工程之首。

「一是響應速度快,市場需要什麼就迅速研發和生產;二是堅持創新引領,不僅能夠解決市場需求,同時提升技術創新水平,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教授王成勇總結廣東數控工具機產業的兩大特點。記者走訪發現,雖然與國際巨頭仍有差距,但廣東高端數控工具機產業堅持以質量為生命,正走出一條貼近市場謀創新的發展之路,在數控系統、電主軸、導軌等關鍵核心部件以及工具機整機方面,湧現出一批隱形冠軍和領軍企業。

自主創新

與國外巨頭同場PK

不落下風展現實力

廣東數控工具機產業起步晚,缺乏核心技術積累。從全球來看,長期落後於發達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從國內來看,受計劃經濟時期國內產業布局影響,早期國產工具機「十八羅漢」國營大廠無一落戶廣東,產業基礎較為薄弱。

在此背景下,廣東發展數控工具機產業,技術從哪裡來?

在產業起步期,企業重在謀生存,多從學習模仿國外設備入手,客觀上需要引進國外技術。但是發展進入一定階段後,核心技術卻買不來,長期以往,只能跟在國外巨頭背後亦步亦趨,被鎖死在低端工具機領域。

於是,一批廣東數控工具機企業憑藉自主創新站了起來,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下簡稱「廣州數控」)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廣州數控成立於1991年,被譽為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10萬臺(套)數控系統落地。

自成立之初,自主創新便寫入了廣州數控的企業基因,早在1999年就成功研發GSK交流伺服驅動,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迫使國外同類產品降價50%,企業近10年來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均超過14%。

在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自主創新搶佔市場的案例,在廣州數控有很多。令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朱孔鋒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則是與西門子在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高端數控工具機領域的正面PK。

數年前,國內一家著名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葉片生產廠家需要採購6臺五軸聯動高端數控工具機,此前清一色的都是進口產品。然而由於一些特殊原因,原計劃採購的日本產品被對方企業拒絕,只剩下唯一的生產廠家——德國西門子,不料卻遭遇坐地起價,採購一時陷入困局。

「關鍵時刻,該廠家找到廣州數控。我們積極響應,組建了一支近30人的科研團隊,立下『軍令狀』一定幹出來。」朱孔鋒憶起當日情景仍難掩興奮,經過持續一年艱苦攻堅,廣州數控按時交付了2臺產品。其餘4臺,該廠家採購了西門子的產品。

狹路相逢,創新者勝。「在價格不足西門子同類產品1/3的情況下,我們的產品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可靠性等關鍵指標上,與對方沒有差別。」朱孔鋒說。

同場競技更能看出長短,經此一役,廣州數控一舉打開了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高端數控工具機市場。

產業共振

國產裝備支撐美的、

格力跨入世界500強

對於發展數控工具機產業而言,缺乏早期技術積累和專業科研院所支撐,廣東的優勢在哪裡?企業如何才能借勢突圍?

答案便是珠三角巨大的應用市場優勢,包括電子信息、汽車、家電等一批萬億產業集群,在過去三十年間,都成為了廣東培育高端數控工具機工業的沃土,以敏嘉製造、廣州數控、昊志機電、凱特精機等為代表的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在此間呼嘯而起。

在趙虎看來,以美的、格力為代表的中國空調壓縮機行業所用的製造裝備,基本上是「廣東裝備」在主導。行業龍頭企業的「自主可控」與行業裝備「自主可控」就像左右腿走路,缺一不可。美的、格力實現空調壓縮機國產化的進程,背後是以廣東裝備製造企業、零部件配套企業等組成整個產業鏈在做支撐,「換句話說,就是美的、格力帶著這些小兄弟一起做到了世界500強,其實質則是市場自發的產業鏈相互成就。」

與遼寧、山東等省份以國有企業為主不同,廣東數控工具機領域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對市場的敏感度,已成為攻城奪隘的制勝法寶。

「貼近市場便是貼近用戶需求,而需求催生新技術,很多數控工具機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珠三角都是試驗田,廣東企業先做,然後一步步再傳導到外省。」昊志機電市場總監孟治國說。

抱團發展

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為各企業提供支撐

不久前,廣東省高檔數控工具機及關鍵功能部件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落戶南沙,這是數控工具機領域第一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由廣州數控、敏嘉製造、凱特精機、佳盟子工具機等10家行業龍頭企業作為發起單位,聯合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共同組建。

「在此之前,廣東數控工具機行業尚沒有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科研支撐平臺,創新基本都是依靠企業自主研發為主。」廣州數控技術總部辦公室副主任李鴻基表示,對於一些需要行業協同攻堅的共性難題,往往顯得有心無力,同時也會造成創新資源的低效利用和重複浪費。

在王成勇看來,廣東工具機企業數量很多,但質量有待提高,企業各自打拼市場,缺乏以高端產品為核心目標的協同研發,這也制約著廣東高端數據工具機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成立創新中心的初衷,就是集中大家的『智』來做共同的事,聚焦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整合資源進行攻堅,為整個工具機行業發展帶來核心技術突破,也為創新中心各企業發展提供支撐。」

因此,創新中心的成立,被工具機行業寄予厚望,這也是廣東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國際競爭表明,沒有強大的工具機產業,就沒有強大的製造業。縱觀全球,美日德等製造強國,均有較強的工具機產業技術實力和相關龍頭企業,從而為戰略產業提供支撐。

廣東堅持製造業立省,《行動計劃》將高端數控工具機,列為廣東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的六大工程之首,明確面向汽車、電子信息、航空、家電、新能源等領域,重點推動工具機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打造全國高端數控工具機重要基地。

■記者觀察

邁向高端市場 如何發力是關鍵

深調研團隊走訪發現,有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市場上一部分企業堅持傳統思想,總是認為國外工具機好,即使買國產工具機,也要在招標文件中約定,關鍵部件必須採用進口的。好產品是用出來的,沒有應用場景,又如何升級迭代?如何針對性提升?」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朱孔鋒感喟道。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由於之前國產數控工具機在高端領域實力薄弱,企業優先選用國外產品;由於缺乏應用場景,國產工具機邁向中高端之路愈發艱難。

在廣東出臺的《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指出:「國產高端裝備首試首用難度大,高端裝備研製單位、用戶單位協同創新力度不夠。」

對此,多位廣東工具機企業負責人呼籲,應加大對自主創新高端數控工具機產品的採購支持引導,打通創新產品邁向市場應用的「最後一公裡」。

早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也發布了《廣東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9年版)》,數控工具機產品明確在列,以加快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

政策引導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自身要搶抓機遇,打破應用場景壁壘。

受當前疫情影響,部分國外工具機企業在生產和物流方面存在障礙,國內市場出現空檔期。在此背景下,國內工具機行業企業應迅速補位,爭取實現部分高端領域和產品的國產化替代;與此同時,基於企業自主創新與產業鏈協同創新之合力,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攻堅突破,進而為國產工具機邁向高端市場提供更為充足的底氣。

■行動指南

《廣東省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指出:

1.高端裝備製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2.到2025年,將廣東省打造成全國高端數控工具機、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的重要基地,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達10%以上。

3.六大重點任務: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和短板、構建產業創新平臺和創新體系、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骨幹企業、深化產業開放合作、增強智慧財產權綜合實力。

4.六大重點工程:高端數控工具機工程、海工裝備工程、航空裝備工程、衛星及應用工程、軌道交通裝備工程、集成電路裝備工程。

南方日報記者 李鳳祥 張子俊

相關焦點

  • 廣東「工業母機」突圍記|產業集群深調研
    工具機被譽為「工業母機」,是製造機器的機器。沒有強大的工具機產業,就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新中國成立後,曾布局國有工具機企業「十八羅漢」,創造出無數國產工具機行業第一,但這些企業卻無一落戶廣東。相對薄弱的家底,並未阻礙廣東工具機工業的崛起。以製造業立省的工業大省廣東,如何在工具機領域成功突圍?
  • 溫嶺:「工業母機」 逆勢增長
    工具機是製造機器的機器,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誌,被喻為「工業母機
  • 我國突破技術壁壘,造出先進的工業母機,預計每年可節省300億
    但是今天我要給各位小夥伴說的是如今我國在這一方面突破了技術堡壘,製造出了先進的工業母機,預計每年可以節省300億的資金。可能有的小夥伴對於「工業母機」不是很熟悉,它其實指的是金屬切削工具機,主要是對金屬或者一些工件進行加工的一種機械製造的設備,經過這一臺設備加工,那些原材料可以獲得我們需要的外形、尺寸、概況質量。
  • 廣東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進階之路
    走進廣東汽車、電子、家電等各行業的車間,循著機械轉動的聲響,可以找到答案:工業機器人的普及。2014年被業內稱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元年,而今工業機器人這顆「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正成為廣東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 30年,從「玩」紙飛機到「造」工業母機,他做到了!
    從紙飛機到工業母機,三十年逐夢造就中國智造輝煌 ——記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李兆維「寶兒,和爺爺說說,長大以後你最想幹什麼?」「數控工具機是『工業母機』,也是機電液高度融合的產品,從畢業參加工作到現在,他始終戰鬥在高端數控工具機研發第一線,在企業中他也獲得了參與研發項目的機會,曾參與數控刀架、數控車床、複合工具機等多個攻關項目,也曾經主導了多個系列升級產品的研製工作,還曾負責國際研發項目,讓一些國外專家豎起大拇指。」
  • 背靠大市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業如何做大做強?
    走進廣東汽車、電子、家電等各行業的車間,循著機械轉動的聲響,可以找到答案:工業機器人的普及。2014年被業內稱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元年,而今工業機器人這顆「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正成為廣東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 假面騎士01:修碼基亞「母機」被玩壞,千騎變蝦餃,亡姐耳機帥爆
    當然實際劇情不會這麼誇張,而劇組倒是流出一些和修碼基亞「母機」合影的照片,可以說這次修碼基亞「母機」被玩壞,千騎也變成了蝦餃,亡姐耳機帥爆。先來看看千騎社長和修碼基亞「母機」的合影,所謂的修碼基亞「母機」實際上就是母體機型,是最原始的修碼基亞。在很多場景中都出現過這個人偶,看起來非常不錯,質感也很強。這一張照片是千騎和修碼基亞「母機」的合影,看起來超級搞笑。
  • 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
    2020 年 12 月 5 日,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高峰論壇暨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儀式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
  • 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新設計周啟幕
    南方日報訊 (記者/熊程)12月9日,佛山順德迎來一年一度的工業設計盛會。2020年「12·9中國設計活動日」暨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新設計周活動(下稱「設計日系列活動」)將在位於北滘的廣東工業設計城拉開帷幕,持續至12月14日。
  • 工業網際網路助推廣東智造揚帆起航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加速落地,是廣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道縮影。近年來,廣東高度重視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統籌謀劃加快推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廣東全力打造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先進產業集群。
  • 如何拯救「工業母機」工具機行業
    在機械圈熱火,文中指出了中國工具機發展的歷程,從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工業基礎極其薄弱。「一五」期間,由一機部二局(工具機局)直轄統御,中國構建起由18家重點國企(「十八羅漢」)、8家科研院所(「七院一所」)組成的工具機工業體系。到銷冠沈機不斷擁抱網際網路,不斷欺負供應商(要求供應商減免應付款)最後完美沒落。包括各大工具機廠商採用市場換技術,收購併購等各種姿勢都未能把中國工具機推上產業鏈的頂點。
  • 工業題材廣播劇的創作突圍:《大國工匠》
    為反映產業發展背後的時代精神,他們截取了追趕、超越、領跑這三個橫斷面,全面追溯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過程中起步的艱難、改革的陣痛以及再次崛起的輝煌。廣播劇《大國工匠》給嚴謹、機械的工業元素和冰冷、枯燥的工業術語賦以文學色彩和情感溫度,在創作上大膽突破,讓工業題材有了文化底蘊。
  • 二次衝刺IPO,37個問題纏身的青島徵和工業如何突圍?
    作為二度徵戰IPO的老將,徵和工業此次收到了證監會反饋的37個問題,這也意味著他們的A股上市之路仍然暗流湧動。在青島大力推動企業上市的風口期,徵和工業又該如何實現突圍?大體上看,徵和工業的毛利率始終高於行業均值。而值得一提的是,徵和工業2016-18年度對應的期間費用率分別為17.74%、16.80%、13.81%。對此,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徵和工業經營規模較小,而且淨利潤金額有限。因此,徵和工業有可能存在通過調節期間費用等方式來減少成本、增加公司報表淨利潤。
  • 廣東造幣廠在全國最先使用機器大規模造幣
    廣東造幣廠在全國最先使用機器大規模造幣  (南方網訊)廣東造幣廠,初名廣東錢局(為行文方便,以下概簡稱為「造幣廠」),於光緒十五年(1889)四月投入生產,先行開鑄銅錢,是我國最先使用機器大規模造幣的一家工廠,也是廣東境內最早的一家大型機械化工廠。
  • 突圍七日一畫工業設計手繪直播打卡今晚8:00開課 | 2019屆寒假設計考研基礎訓練營倒計時已經開始了
    【產品系】工業產品設計 / 信息互動設計 / 美術學1、長按二維碼,添加學長微信 2、邀請加入2019突圍【產品系】打卡&院校答疑群A|突圍設計考研目前可針對全國54所重點目標設計院校,其中包含了【江浙滬目標院校】、【華東地區目標院校】、【華中地區目標院校】、【京津冀地區目標院校】、【華南地區目標院校】和【華北、西南地區目標院校】;《突圍模式》共針對10大專業針對性設計考研方向,【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互動設計】、【環藝室內設計
  • 廣東工業大學!下一期雙一流可能穩進了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地理位置優越,實力強勁,師資力量好,學校有錢有院士,有碩士,點有博士點,有投資雙一流的經費,有進入雙一流的本錢,有進入雙一流的實力,反正就是一句話,這個學校特別好,而且這個學校最讓胖胖贊成的就是他保護一志願這個政策。很記得在2020年研究生複試過程中,有一個網上答疑的環節嗎?
  • 中國共產黨廣東工業大學第五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4日上午,中國共產黨廣東工業大學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委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廣東工業大學第四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後,在大學城校區大講堂中心報告廳勝利閉幕。大會應出席代表300名,實到代表295名。校黨委書記胡欽太主持選舉大會,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邱學青主持閉幕大會。
  • 廣東工業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乘風破浪開未來乘勢而上鑄輝煌——廣東工業大學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大家好!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們謹代表學校,向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廣大校友,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廣東工業大學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誠摯問候和新年祝福!
  • 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姚瑤 通訊員/盧迪)12月5日,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高峰論壇暨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儀式舉行。廣工微電子學院將為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培育急需人才。廣工校長邱學青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國家和廣東大力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背景下,廣工微電子學院的成立將進一步整合多方資源,凝練學科方向,促進交叉融合。希望應國家之需,打造契合國家戰略需求的新興學院;承發展之重,培養集成電路微電子領域的科技英才,為「中國芯」研製、生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與人才保障。
  • 團結、勤奮、求是、創新——廣東工業大學的校訓
    校徽人字形圖案圍合的虛形恰好構成廣州市的市花——英雄花(紅棉花),體現廣東位於南中國四季如春,素有花城美譽的地理人文環境,同時象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名牌大學的學術氛圍和文化特徵。校徽中心以書籍和矩形知識模塊表現「工」字,用學校英文縮寫「GDUT」構成圖形化的「業」字,凸顯「工業」大學的辦學性質及工業信息技術的依託背景;中心圖形象徵著學府培養健康快樂的學子猶如破土而出的人才之「苗」,成就棟梁之才的夢想過程。校徽呈現出有序自由活潑的猶如花蕊的觸角,寓意集古今中外之精粹,融學府辦學理念之智慧,體現學府中西合璧的開放思想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