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機被譽為「工業母機」,是製造機器的機器。沒有強大的工具機產業,就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新中國成立後,曾布局國有工具機企業「十八羅漢」,創造出無數國產工具機行業第一,但這些企業卻無一落戶廣東。
相對薄弱的家底,並未阻礙廣東工具機工業的崛起。以製造業立省的工業大省廣東,如何在工具機領域成功突圍?
走進廣州市敏嘉製造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敏嘉製造」)生產車間,一條給格力公司定製的壓縮機曲軸加工全自動生產線正在調試中,這也是國內第一條全自動壓縮機曲軸生產線,投產後整條產線僅需兩三名工人,預計每天產能可達7000件。
壓縮機是空調「心臟」,20年前基本依賴於進口,而今以格力、美的為龍頭的國產壓縮機,已佔有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可提供壓縮機零件粗精成套設備的企業,敏嘉製造的快速崛起正得益於此。在總經理趙虎看來,這是家電產業與數控工具機「基於市場自發的產業鏈相互成就」。
廣州市敏嘉製造技術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可提供壓縮機零件粗精成套設備的企業。企業供圖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廣東工具機工業能夠異軍突起的「密碼」。「一是響應速度快,市場需要什麼就迅速研發和生產;二是堅持創新引領,不僅能夠解決市場需求,同時提升技術創新水平,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教授王成勇總結廣東數控工具機產業的兩大特點。
南方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雖然與國際巨頭仍有差距,但廣東高端數控工具機產業堅持以質量為生命,正走出一條貼近市場謀創新的突圍之路,在數控系統、電主軸、導軌等關鍵核心部件以及工具機整機方面,正湧現出一批隱形冠軍和領軍企業。
故事一
自主創新,與國外巨頭同場PK不落下風
廣東數控工具機產業起步晚,缺乏核心技術積累。從全球來看,長期落後於發達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從國內來看,受計劃經濟時期國內產業布局影響,產業基礎較為薄弱。
在此背景下,廣東發展數控工具機產業,技術從哪裡來?
在產業起步期,企業重在謀生存,多從學習模仿國外設備入手,客觀上需要引進國外技術。但是發展進入一定階段後,核心技術卻買不來,長此以往,只能跟在國外巨頭背後亦步亦趨,被鎖死在低端工具機領域。
於是,一批廣東數控工具機企業憑藉自主創新站了起來,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數控」)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廣州數控成立於1991年,被譽為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10萬臺(套)數控系統落地。
廣州數控
自成立之初,自主創新便寫入了廣州數控的企業基因,早在1999年就成功研發GSK交流伺服驅動,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迫使國外同類產品降價50%,企業近10年來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均超過14%。
在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自主創新搶佔市場的案例,在廣州數控有很多。令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朱孔鋒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則是與西門子在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高端數控工具機領域的正面PK。
數年前,國內一家著名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葉片生產廠家需要採購6臺五軸聯動高端數控工具機,此前清一色的都是進口產品。然而由於一些特殊原因,原計劃採購的日本產品被對方企業拒絕,只剩下唯一的生產廠家——德國西門子,不料卻遭遇坐地起價,採購一時陷入困局。
廣州數控成立於1991年,被譽為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10萬臺(套)數控系統落地。
「關鍵時刻,該廠家找到廣州數控。我們積極響應,組建了一支近30人的科研團隊,立下『軍令狀』一定幹出來。」朱孔鋒憶起當日情景仍難掩興奮,經過持續一年艱苦攻堅,廣州數控按時交付了2臺產品。其餘4臺,該企業採購了西門子的產品。
狹路相逢,創新者勝。「在價格不足西門子同類產品1/3的情況下,我們的產品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可靠性等關鍵指標上,與對方沒有差別。」朱孔鋒說。
同場競技更能看出長短,經此一役,廣州數控一舉打開了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高端數控工具機市場。
故事二
產業共振,「小兄弟」支撐美的、格力跨入世界500強
對於發展數控工具機產業而言,缺乏早期技術積累和專業科研院所支撐,廣東的優勢在哪裡?企業如何才能借勢突圍?
答案便是珠三角巨大的應用市場優勢,包括電子信息、汽車、家電等一批萬億產業集群,在過去三十年間,都成為了廣東培育高端數控工具機工業的沃土,以敏嘉製造、廣州數控、昊志機電、凱特精機等為代表的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在此間呼嘯而起。
在業界看來,趙虎掌舵的敏嘉製造是一家很特別的工具機企業,規模不大但很有個性,通過貼近市場持續創新,為用戶提供定製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來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而這也折射出廣東高端數控工具機產業發展路徑。
在空調壓縮機國產化進程中,敏嘉製造迅速搶抓市場機遇,從2002年開始迎來「黃金十年」。企業供圖
雖已入行35年,但只要一談起工具機市場和產品創新,趙虎仍然激情滿懷。「在空調壓縮機國產化進程中,敏嘉製造迅速搶抓市場機遇,從2002年開始迎來『黃金十年』,產值基本每年翻一番。」趙虎說。
在他看來,以美的、格力為代表的中國空調壓縮機行業所用的製造裝備,基本上是「廣東裝備」在主導,行業龍頭企業的「自主可控」與行業裝備「自主可控」就像左右腿走路,缺一不可。
美的、格力實現空調壓縮機國產化的進程,背後是以廣東裝備製造企業、零部件配套企業等組成整個產業鏈在做支撐。「換句話說,就是美的、格力帶著這些小兄弟一起做到了世界500強,其實質則是市場自發的產業鏈相互成就。」
與遼寧、山東等省份以國有企業為主不同,廣東數控工具機領域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對市場的敏感度,已成為攻城拔寨的制勝法寶。
昊志機電
「貼近市場便是貼近用戶需求,而需求催生新技術,很多數控工具機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珠三角都是試驗田,廣東企業先做,然後一步步再傳導到外省。」昊志機電市場總監孟治國說。
電主軸是高端數控工具機的核心部件,作為全球電主軸行業龍頭企業,昊志機電在電主軸市場佔有率方面全球第三、國內第一,憑藉其性能與價格優勢超越歐美同類企業,實現了國產替代。
作為全球電主軸行業龍頭企業,昊志機電在電主軸市場佔有率方面全球第三、國內第一。
對市場的敏感度也反映在專業展會上。9月初,2020ITES深圳工業展舉行,受海外疫情影響,一些國外裝備製造企業產品進不來,形成一定空檔期,「市場機遇凸顯,國內企業藉此實現了部分環節的國產替代,其中廣東民營裝備製造企業表現突出,它們求生欲望和科技能力最強,響應速度也最快。」ITES深圳工業展創始人姚紀廣說。
故事三
抱團突圍,是時候針對產業鏈關鍵技術「組團打怪」了
不久前,廣東省高檔數控工具機及關鍵功能部件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落戶南沙,這是數控工具機領域第一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由廣州數控、敏嘉製造、凱特精機、佳盟子工具機等10家行業龍頭企業作為發起單位,聯合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共同組建。
「在此之前,廣東數控工具機行業尚無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科研支撐平臺,創新基本都是依靠企業自主研發為主。」廣州數控技術總部辦公室副主任李鴻基表示,對於一些需要行業協同攻堅的共性難題,往往顯得有心無力,同時也會造成創新資源的低效利用和重複浪費。
在王成勇看來,廣東工具機企業數量很多,但質量有待提高,企業各自打拼市場,缺乏以高端產品為核心目標的協同研發,這也制約著廣東高端數據工具機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成立創新中心的初衷,就是集中大家的『智』來做共同的事,聚焦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整合資源進行攻堅,為整個工具機行業發展帶來核心技術突破,也為創新中心各企業發展提供支撐。」
因此,創新中心的成立,被工具機行業寄予厚望,這也是廣東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接下來,創新中心將以「公司+聯盟」的模式運營,面向數控工具機及關鍵功能部件、關鍵零部件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技術發展趨勢等信息服務和產學研合作,持續提高數控工具機質量與關鍵核心技術水平。
國際競爭表明,沒有強大的工具機產業,就沒有強大的製造業。縱觀全球,美日德等製造強國,均有較強的工具機產業技術實力和相關龍頭企業,從而為戰略產業提供支撐。
廣東堅持製造業立省,近期出臺的《廣東省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下簡稱《行動計劃》)將高端數控工具機列為廣東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的六大工程之首,明確面向汽車、電子信息、航空、家電、新能源等領域,重點推動工具機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打造全國高端數控工具機重要基地。
「作為『工作母機』的工具機工具不可替代,不管你搞什麼新技術,都需要高端數控工具機產業做支撐,因此廣東要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維度來看待工具機產業,從而營造科學穩定的政策環境支持。」王成勇表示。
記者觀察
搶抓機遇,打破應用場景壁壘
深調研團隊走訪發現,有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市場上一部分企業堅持傳統思想,總是認為國外工具機好,即使買國產工具機,也要在招標文件中約定,關鍵部件必須採用進口的。好產品是用出來的,沒有應用場景,又如何升級迭代?如何針對性提升?」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朱孔鋒感喟道。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由於之前國產數控工具機在高端領域實力薄弱,企業優先選用國外產品;由於缺乏應用場景,國產工具機邁向中高端之路越發艱難。
在廣東出臺的《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指出:「國產高端裝備首試首用難度大,高端裝備研製單位、用戶單位協同創新力度不夠。」
對此,多位廣東工具機企業負責人呼籲,應加大對自主創新高端數控工具機產品的採購支持引導力度,打通創新產品邁向市場應用的「最後一公裡」。
早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也發布了《廣東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9年版)》,數控工具機產品明確在列,以加快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
政策引導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自身要搶抓機遇,打破應用場景壁壘。
當前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外工具機企業在生產和物流方面存在障礙,國內市場出現空檔期。在此背景下,國內工具機行業企業應迅速補位,爭取實現部分高端領域和產品的國產化替代;與此同時,基於企業自主創新與產業鏈協同創新之合力,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攻堅突破,進而為國產工具機邁向高端市場提供更為充足的底氣。
行動指南
《廣東省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指出:
●高端裝備製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到2025年,將廣東省打造成全國高端數控工具機、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的重要基地,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達10%以上。
●六大重點任務: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和短板、構建產業創新平臺和創新體系、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骨幹企業、深化產業開放合作、增強智慧財產權綜合實力。
●六大重點工程:高端數控工具機工程、海工裝備工程、航空裝備工程、衛星及應用工程、軌道交通裝備工程、集成電路裝備工程。
【主筆】李鳳祥 張子俊
【海報】鄭煒良
【攝影/攝像】金鏑(除署名外)
【出品】南方經濟智庫 南方產業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