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時候很多父母養育孩子,就像在玩「消消樂」通關遊戲一樣,總是過了這關,下一關又會有新的難題出現。
比如說孩子們會忽然在某一時間,一改之前的狀態,說話變得粗魯可怕,讓父母深感陌生和震驚,其實這往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特殊敏感時期,如果父母不知道,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式,很有可能埋下禍根,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討厭媽媽,我要打死你!」孩子對媽媽大放狠話,媽媽機智回答
閨蜜小靜有一個4歲的兒子,最近一改以前乖巧懂事的樣子,動不動就「罵」家裡人,小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是有一天兒子要吃雪糕。
小靜說天氣太涼了,不給他吃,兒子立刻仰著臉蹦出一句:「不給我吃就打死你!」小靜當時就愣住了滿臉錯愕,兒子見她這樣,說得更起勁了:「臭壞蛋媽媽,我要打死你!」
小靜晚上立刻跟老公說了這件事,誰知老公一聽就笑了:「這不是我媽的口頭禪嗎?她在家就老這麼罵我爸,小寶這是聽見學會了啊。」
被老公一下子點醒的小靜若有所思,第二天兒子又鬧脾氣不想去幼兒園,小靜沒理會他,兒子故技重施,哭鬧著大喊:「我討厭你,討厭媽媽,我要打死你!」小靜冷靜地回復他一句:「我也討厭你。」兒子立刻停了哭鬧,不敢相信地看著媽媽。
小靜看著兒子說:「你總說你討厭媽媽,那媽媽也只好討厭你了,我討厭小寶。」聽了這話的兒子,忙撲到小靜身上要抱抱,嘴裡說著:「不行不行,媽媽不能討厭我。」小靜於是問他:「那你以後還說那些話嗎?」
兒子立刻搖搖頭,從此以後再沒說過討厭別人,要打死別人之類的話。
其實,像小靜兒子這種情況,在很多小朋友身上都發生過,他們會莫名開始罵人,學大人說髒話,這並不是孩子變壞了,而是他們進入了一個特殊叛逆期——詛咒敏感期,會開始模仿周圍人說話的習慣。
孩子為何到了一定階段,就會進入「叛逆期」,出口成「髒」呢?
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只會經歷「青春期」這一個叛逆時期,實際上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不同的叛逆期,家長們必須知道叛逆期發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幫孩子度過這一時期。
而孩子進入叛逆期,多半與父母家庭有關。
粗魯的語言環境有些父母或者長輩,平時說話不注意,會當著孩子的面說一些比較粗魯的話,甚至髒話隨口就來,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語言環境裡,自然會有樣學樣,甚至會覺得這是一種很「酷」的表現,慢慢就會讓孩子養成罵人、說髒話的語言習慣。
當孩子把罵人說髒話的習慣,帶到外面的時候,別人必定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這便會進一步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們推向叛逆期。
不合適的應對機制當孩子有叛逆期苗頭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覺得不適應,震驚甚至有些反感。像小孩罵人這種情況,有些父母會在孩子罵人時,面部呈現驚訝的反應;有些則會覺得長得那麼可愛的小孩卻說出罵人的話,反差還挺「萌」的,會覺得搞笑。
無論是哪一種反應,都會讓孩子以為他罵人的行為引起了你們興趣,接著就會變本加厲的持續下去,等到問題嚴重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糾正時期,孩子更大的叛逆期基礎已經打下了。
叛逆期的孩子其實是渴望愛,高情商父母應該這樣做
孩子之所以會進入叛逆期,多數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有的孩子長期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忙於工作疏於關心,孩子渴望父母的愛,很容易為了吸引父母的關心進入叛逆期,而父母必須正確應對這一時期,幫孩子順利走出叛逆期。
一、冷靜處理
像小孩罵人這種詛咒敏感期,父母可以選擇冷處理這種方式。父母聽見孩子罵人之後,如果表現得太驚訝,或者立即喝止的話,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覺得他罵人竟然引起爸媽這麼大的反應,接下來他肯定會繼續罵人,甚至越罵越狠。
相反的,父母可以選擇在孩子罵人時,冷著臉不理他,故意不看他,不給他關注度,他自然就會覺得沒意思,慢慢就自我取締了這種行為。
二、調和家庭環境
孩子不能選擇家庭,但家庭可以為孩子改變,父母和長輩的有些習慣,如果影響到了孩子,就算再根深蒂固,也要試著去改正。
家庭是孩子啟航的小船,父母是孩子的護航者,如果發現家庭內部問題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發育,那麼父母就必須去和其他長輩進行調和,不要覺得爺爺奶奶有些老習慣改不了了,就這樣吧……高情商的父母一定是及時溝通,儘快解決問題的。
三、激發同理心教育
同理心是一種能從別人角度出發,儘量理解別人感情的心理,就像看電視時,會感受劇中人物的情緒,同步憤怒或傷心一樣。
如果孩子罵人說髒話,父母可以選取相應的詞語「罵」回去,比如當孩子說:「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歡你」「你是個醜八怪」這些話時,父母也可以冷靜地回復:「我以後也不喜歡你了」「你不要我那我也不要你了」「你長的也不好看,很醜」。
孩子往往接受不了這種回復,父母在這時就可以順勢引導——「別人這麼說你不開心,那你有沒有想過,你說的那麼難聽,別人會怎麼想,你罵人就是在傷害別人的感情。」進一步利用同理心,慢慢幫孩子走出叛逆期。
孩子大叫「不要媽媽,我要打死你」,這其實是一種叛逆的信號,家長們一定要及時找到癥結所在,用正確辦法幫孩子走出叛逆期,不要留他們獨自在其中盲目碰撞。
留言板話題: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的階段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