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從小就有很強的想像力,還會跟父母說一些很奇怪的話,有些父母認為畢竟是小孩。因此經常把小孩說的話當成開玩笑,以為孩子惡作劇罷了。
所以通常父母選擇忽視,但對孩子所說的話,家長不能全當作是孩子在開玩笑,也不能隨便敷衍孩子幾句。有時候還得用心去聽,說不定還能聽到孩子的話裡有些不同的東西。因此,對小孩子來說,大人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直接忽視他們就更不合適了。
小孩雖然不知道顧忌,但卻很天真,說話誠實。有些話孩子既然說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許孩子的話裡藏著自己的心事,父母們不要等到發現問題後才後悔。
「媽媽,電視裡有人出來了」爸媽以為孩子惡作劇,5天後發現問題!
今年5歲的靜靜是父母的小公主,對於靜靜的要求,爸爸媽媽總是無條件的滿足,但是,由於特殊時期,幼兒園還沒有辦法開學,父母也因為上班沒辦法陪在靜靜身邊,所以電視就成了靜靜最好的「夥伴」。
靜靜每天都要在家裡看電視、玩玩具,到了晚上父母下班回到家,才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但是,由於父母上班很累,所以經常還是讓女兒自己看電視。忽然有一天,母親下班回家,靜靜對母親說了一句「媽媽,電視裡有人出來了」,母親聽了以為女兒在開玩笑,摸著女兒的頭說:出來就好了,可以陪你玩。
可是,接下來的5天,靜靜總是對媽媽說同樣的話,甚至還發現女兒開始害怕電視,這時媽媽終於覺得出了問題,急忙帶著女兒去了醫院。
經過醫生的了解及檢查得知,原來是因為父母白天工作不在家,晚上又太累沒辦法陪女兒,父母整天讓孩子待在家裡看電視,這讓孩子出現了錯覺,她認為就是因為電視,所以爸爸媽媽才不陪自己玩,所以才有了這種想法。
不要讓電子產品拖累小孩
如今很多家庭,由於父母白天工作累了,晚上回來都沒力氣帶孩子,就會把電視或其他電子產品給孩子自己玩。不過,家長要知道,電子產品是不能替代父母的陪伴,就算孩子很喜歡看動畫片,或者喜歡玩手機,但他們更希望父母能陪伴自己。
小孩子的童年生活裡,其實並不需要電子產品,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陪伴,所以不要總是拿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也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
父母怎樣才能正確地陪伴孩子呢?
1、了解兒童的心理需要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陪伴,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每個階段孩子的心裡都不一樣,他們需要父母的肯定,父母的支持,當然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父母有效的陪伴應該建立在孩子需要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使親子關係更進一步。
2、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
許多家長在下班回家吃飯後,都會把孩子放在一邊,自己躺在床上或沙發上玩手機或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但這樣做是否考慮到了孩子的感受呢?儘管孩子在一旁玩玩具,但他們更希望父母能陪伴自己,如果有心的父母能發現,每次自己下班後,孩子總是特別開心,他們雖然調皮,但特別想待在父母身邊。
3、家長注意說話的語調
一些家長在與孩子交談時,常常會使用批評的語氣,這會使孩子對你產生距離感,甚至會使孩子害怕與你交流,所以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一定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儘量溫和而平緩,不要讓孩子害怕。
4、多與兒童交流
一部分家長由於工作或自身的性格原因,與孩子溝通不多。假如工作很忙,那麼只要有機會見到孩子,一定要多陪孩子。如果是性格原因,為了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家長也是需要做出改變的。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這樣不僅可以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而且還能讓孩子自我成長。
有很多父母總是說自己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去陪伴孩子,覺得沒話說,這時候其實可以嘗試一下陪著孩子一起看書。
這樣雙方都可以成長,父母還可以就書中的內容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從小就可以從書中學到一些優秀的品質,養成良好的習慣。
「情商」是孩子們交友和將來進入社會所需的一種能力,高情商能使孩子們在今後的生活當中,可以更好地與人相處,在工作上,也能得到老闆的認可。而「情商」不高的孩子們走到哪兒都會招惹人煩,所以家長們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情商。
對此小編推薦一本《寶寶情商培育教養繪本》,這是一套10冊裝的情商培養讀本,它採用了10種不同的角度,來教會孩子情商知識,每冊都有一個獨立的故事,用故事來幫助孩子理解道理,這要比父母直接給孩子講道理有效得多。
畫冊上的圖片也很適合孩子看,孩子能夠迅速被書上的人物和圖畫所吸引,從中學到很多好習慣,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能有所幫助。
本書全套才69.9元,每本不過6塊多錢,卻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做有教養,懂禮貌的小朋友,何樂而不為呢?想要收穫「高情商」的寶寶,點擊下方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