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電視裡的人怎麼出來了?」以為孩子惡作劇,5天後發現問題

2020-12-16 小柳媽媽育兒指南

童心天真自然,童心天馬行空,孩子的心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卻又清澈見底,所以大家才要保護孩子可愛的心靈,而處於小孩子獨有的視角,孩子總會和父母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而爸爸媽媽聽了,也會開心地捧腹大笑。

但是對於孩子說的話,爸爸媽媽也不能總是不以為意,童言無忌,當你偶爾用心傾聽,也能在孩子的話語中聽出他們的世界和心理。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因為父母缺失了對孩子的關懷,而導致孩子說些奇奇怪怪的話的例子:

江江是一個五歲的小公主,天真爛漫,可愛活潑,爸爸媽媽十分愛他,對於江江的要求總是無條件滿足。但是在今年的這段時間裡,因為疫情的緣故,幼兒園無法開門,江江也就一直待在家裡,沒有去上學。

但是,雖然幼兒園不開門,爸爸媽媽卻還是要上班養家餬口的,獨自在家的江江便只能和電視機,玩偶作伴。

孩子還那麼小,卻每天只能面對空蕩蕩的家,玩著玩偶看電視,沒有人交流,也沒有什麼有趣的活動,其中孤獨可想而知,突然有一天,媽媽在下班時回到家裡,江江對媽媽說:「媽媽,電視機裡的人出來了。」

媽媽聽到之後還以為女兒在開玩笑,或者是她又不知道幻想出了什麼新奇的玩意兒,就摸摸她的頭說:「出來正好,那不是就可以和你玩了嗎?」但是出問題的是:接下來的5天,江江也對著媽媽說了這句話,還變得有些害怕看電視。

發現這一點的媽媽慌了,趕忙帶著江江去醫院檢查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醫生在調查了解和詳細檢查後得出了結論:其實是因為江江的父母白天上班沒有辦法陪他,幼兒園也沒有開學,江江在日復一日面對著電視機的時候,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是因為電視機,爸爸媽媽才不陪自己玩,才產生了這種恐懼電視機的情緒。

所以,在這裡建議大家,不要總是拿電子產品當做陪伴孩子的工具。雖然大家工作都很忙很累,但是電子產品是沒有辦法替代父母的,孩子可能會喜歡看電視,會喜歡玩手機遊戲,但其實小孩子更渴望的,是父母能夠陪自己。

做遊戲也好,出去玩也好,這些都是電子產品所不能替代的,而另外一方面使孩子的童年時期不能對電子產品有太過深度的依賴,不然的話長大以後只會形成習慣,因為這些電子產品而耽誤了學習等重要的事。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去陪伴孩子呢?下面兩點建議送給大家。

1、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想像一下,在你下班回家吃過晚飯之後,把孩子晾在一旁,自己躺在床上或者沙發上玩著手機,或者打遊戲,或者追劇,突然,角色發生了互換,你變成了孩子。

你在家早上起床吃飯,然後就一個人開著電視,看了一會兒不再想看,心不在焉地聽著電視的聲音擺弄著玩具。

終於晚上等到爸爸媽媽回家,卻還沒來及的理你就做飯吃飯然後玩手機。你渴望出去玩,門還被鎖了,外面也不安全,就這樣日復一日,怎麼會開心呢?

所以,當你每一次下班回家都能看到孩子開心的笑臉時,請為了這一捧笑臉,放下手機,陪一陪這個淘氣又可愛的小精靈吧。

2、定期選一天出去玩現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會有一個假期,或者是月假,或者是雙休,單休之類的。就可以在這些時候,不要只顧著睡覺,覺得睡覺才是休息。

其實有時候,人們的疲憊不是因為工作的繁重,而是疲憊在了工作的固定模式中,不妨帶著孩子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世界的每一處不同尋常,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是小柳媽,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小柳媽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在幫助父母們正確培養寶寶的同時,幫助孩子變得更優秀。若你喜歡小柳媽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有關於育兒方面的難題也可以私信我,我會進行回復的~小柳媽會一直在這裡等你!

相關焦點

  • 「媽媽,電視裡的人出來了」孩子的話父母沒注意,幾天後發現問題
    因此經常把小孩說的話當成開玩笑,以為孩子惡作劇罷了。所以通常父母選擇忽視,但對孩子所說的話,家長不能全當作是孩子在開玩笑,也不能隨便敷衍孩子幾句。有時候還得用心去聽,說不定還能聽到孩子的話裡有些不同的東西。因此,對小孩子來說,大人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直接忽視他們就更不合適了。
  • 「媽媽,電視裡有人出來了」爸媽以為孩子惡作劇,幾天後發現問題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有個孩子說看到電視機裡面的人物出來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個叫泡泡的孩子,爸爸媽媽經常會出差,基本沒有時間陪泡泡,在學校的時候還好說,有老師和同學,放假的時候和大多數家長的選擇一樣,會讓電視機給孩子做伴,一直到孩子說出了電視機裡面的人出來了,泡泡的家長發現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是不是出了問題。
  • 「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卻慌忙就醫
    「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卻慌忙就醫瑞瑞女兒非常喜歡洋娃娃,從小不管到哪裡必須要抱著娃娃,不然就哭鬧,由於娃娃一直被女兒抱了3年多,已經壞的不成樣子了,瑞瑞就合計給女兒買一個新的。
  • 孩子愛「惡作劇」?家長要找到其中原因,3個方法幫助他們改正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他們都會選擇打開電視機來觀看電視節目,但如果他們有一天突然跟你講,「媽媽,電視機有人跑出來了」,你會覺得這是孩子的惡作劇?還是電視裡真的會有人跑出來了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一個答案,不僅是認為這是孩子的惡作劇,還會因為孩子的撒謊而去責怪他們,孩子常鬧惡作劇,這個行為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 孩子喜歡惡作劇,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正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
    文字/寧麗編輯/寧麗最近發現同事的髮型看起來有點奇怪,詢問過後才得知,原來在睡中午覺時,她的頭髮被自己孩子拿剪刀偷偷剪了一些。原本還不知道,在出門時鄰居看見,才發現孩子的惡作劇。還有一個同事也經常唉聲嘆氣,她說自己孩子總是喜歡將樓梯裡各戶人家的地毯放在消防櫃裡,被鄰居發現後,絲毫沒有覺得自己錯,反而還有點得意。這兩件事情反映出來的性質是相同的,就是現在孩子特別喜歡惡作劇。家長都是有認知能力的人,在他們的世界中是無法去理解孩子惡作劇是想表達什麼。
  • 「媽,玩具眨眼睛了」,媽媽以為女兒開玩笑,隨後發現事情不對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大家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思維就非常活躍,他們的小腦袋裡經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這些想法的出現,離不開孩子身邊電視和玩具的影響。媽媽聽完一頭霧水,以為女兒是在開玩笑,於是笑著回應女兒:「是嗎,說明你跟她的感情很好哦!」隨後發生的事情,卻讓媽媽後悔莫及。原來,女兒對媽媽的話信以為真,於是每天都更加細心地照顧娃娃,幾乎24小時都看著娃娃。一旦娃娃不在自己的身邊,她就非常緊張。後來,欣欣的父母這才意識到可能出了問題。
  • 孩子愛模仿,常看電視好嗎?孩子看電視需要科學引導
    文|凝媽孩子經常出現一些讓大人感到不可思議的舉動,讓人歡喜讓人憂。讓人歡喜的是,孩子學啥像啥,學習能力超強,有些都超出當前年齡水平了,心中暗暗叫好,是個天才。比如前陣子一個4歲的小女孩模仿媽媽直播上數學課,引來百萬人圍觀,一時成為小網紅。
  • 不哭的孩子哭起來最傷心:盤點蠟筆小新的6次哭泣,次次感人
    不哭的孩子哭起來最傷心:盤點蠟筆小新的6次哭泣,次次感人每一個孩子都只是一個孩子而已,他們懂事只是別人教給他們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懂事了就不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在蠟筆小新的PV作品作品中有6次哭泣,每次都很讓人心疼。
  • 哈佛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巨大
    不久前我在網上見到一個視頻,一個孩子本來還在生氣地大哭,家長哄了兩句看孩子還在哭,便打開了電視,當孩子見到電視裡的動畫片,馬上就不哭了甚至還」專注「地看了起來,不時還可能會笑出聲來,見到這一幕,我對這個孩子的未來不僅擔心起來了。
  • 「媽媽,那些人沒脖子」,一句話嚇壞寶媽,孩子真能看見髒東西?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孩子在外面玩得太晚總會令做家長的擔心,尤其是很多老一輩的人,在他們眼中,孩子是有「天眼」的,「天眼」未閉合前,他們會看見許多大人看不見的東西,特別是在晚上,如果太晚回家,很有可能就被「髒東西」尾隨。
  • 趣讀丨孩子跟媽姓,就是女權?
    >畢竟在家裡爸媽基本也不會連名帶姓的喊你只有一點我爸姓張,我媽姓蘇偷偷告訴你我覺得蘇更好聽其實我也想跟我媽姓▼我媽說我跟誰姓這個問題是抓鬮抓出來的那個年代跟媽媽姓的小孩很少▼直到小學二年級前我還以為所有人都是跟媽媽姓的直到開始看我人生中第一部「成年人電視劇」——《大宅門》
  • 跟媽姓成為主流?這2個問題要有所準備,否則影響的是孩子
    老公想了想認為小於說的挺有道理,最後決定生兩個孩子,一個隨自己姓,一個隨老姓。本來這件事解決的還算不錯,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孩子未來的狀態,隨著兩個孩子慢慢長大,問題也慢慢的出現,隨媽媽姓的孩子在學校裡經常被同學嘲笑,說他是「撿回來」,回到家裡也經常悶悶不樂。
  • 走著走著孩子就「掉」出來了?關於急產,孕媽應該知道這些
    一名孕婦,在馬路上走著走著,孩子就突然掉出來了,嚇得孕婦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好在周圍的人立馬幫忙採取了措施,最後母子平安。 這種情況屬於急產,其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大多數孕媽都害怕急產,因為寶寶太急著出來,爸爸媽媽還沒有準備。特別是對於二胎、三胎的孕媽來說,發生急產的可能性更大。
  • 跟孩子共讀《重返狼群》:哭得稀裡譁啦,狼和「狼媽」結局好心酸
    來自四川的美女動物寫生畫家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寫生畫畫時,無意提到一個故事:狼王被狼夾子夾住,逃走過程被打死了剝皮,而母狼無法養活一窩子小狼,出來尋找公狼,感受到公狼已經沒了,傷心之餘吞下了原本肯定不會吃的毒肉,並在死前抓爛後背皮毛不留給人。
  • 孩子出生滿一百天後,這4個變化非常明顯,讓寶媽帶娃更輕鬆
    意指小孩滿一百天之後就好養育了,百天之後小孩就少病少災,夜裡哭鬧少,一切都正常,所以要慶祝,還有個說法是希望孩子能長命百歲。寶寶順利「降臨」到一個家庭,是值得全家高興的事,在很多地區都有一種風俗,就是出生滿一百天時,家長會大辦酒席邀請親戚、朋友們參加,參加酒席的人送上真摯祝福。
  • 順產時孩子被一把拽出來是什麼感覺?聽過來人怎麼說,別不好意思
    順產時孩子被一把拽出來是什麼感覺?聽過來人怎麼說,別不好意思茜茜媽媽表示自己生孩子時就是順產的,孩子生產之前自己情緒非常不穩定。但當孩子被拽出來的那一刻,自己心裡感受到了一瞬間的放鬆。生產前和生產後情緒落差非常大,心理變化也非常大。
  • 如何跟孩子解釋「生理期」,及「我是怎麼來的」的問題?不必刻意
    在寶寶長到兩三歲左右,就變成了「十萬個為什麼寶寶」,這時候他們會提出很多千奇百怪的問題,引發多種猝不及防的事情,而「我是怎麼來的?」是曾經每個孩子的最大疑惑。父母給出的答案是什麼呢?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垃圾桶旁邊撿來的(一度留下心理陰影)、花錢買回來的……這些答案,都是家長在慌亂尷尬之時急於跳過話題說給孩子的,殊不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給孩子做「性教育」鋪墊的機會。因為總有一天,你需要跟孩子解釋什麼是「生理期」,什麼叫「男女有別」,所以各位寶媽還不如抓住一些機緣巧合跟孩子事先做好一個鋪墊,不必刻意,這樣才有利於以後再跟他/她掰開揉碎了講。
  • 「我的孩子有問題!」用這種方式,你也會把孩子養成問題兒童
    「你家孩子淘氣嗎?」這是寶媽們坐在一起常常聊起的話題,每個媽媽都在抱怨孩子的「問題」,似乎不找出點問題好像哪裡不對。其實孩子的問題反映的大多數都是父母的問題。01、對孩子期望太高今年年初在家看電影,看到《囧媽》,裡面有段臺詞寫得很好:在你的腦子裡,有個想像的兒子。其實作為父母,在沒有成為父母之前我們一定想像過孩子的樣子,想像過跟孩子相處時那種溫馨融洽的畫面。
  • 孩子出生後有三種表現,說明在孕媽肚子裡過得很好,你家娃中了沒
    但其實,胎兒在孕媽肚子裡過得好不好,等到孩子出生之後,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就能看出來,如果新生兒出生後有這3種特徵,那就說明在娘胎裡過得很「滋潤」。案例:新生兒哭聲大,說明在娘胎裡過得「滋潤」小陳懷孕8個多月了,自從肚子裡多了個寶寶,小陳便總是擔心寶寶在娘胎裡過得不好,生怕孩子出生後健康方面存在問題,一顆心七上八下的。
  • 你的態度裡藏著孩子的性格!
    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媽媽坐在孩子身邊面無表情,一開始孩子試圖跟媽媽溝通,發現媽媽面無表情後試著逗笑媽媽,媽媽依然面無表情,孩子嘗試幾次未果之後情緒明顯變得焦慮,繼而開始大哭,母親依然保持面無表情。實驗結果令人吃驚,在母親「面無表情」的這段時間裡測試了孩子的心跳和壓力激素,結果發現孩子心跳加快、壓力激素增加,隨著實驗繼續,孩子身體的變化直接影響孩子的腦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