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分享就是「小氣鬼」?我從不讓孩子分享,卻養出高情商孩子

2021-01-09 欣媽育兒經

生活中,經常聽見家長跟孩子說:

「別那麼小氣,把草莓多分給弟弟一點」

「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要不下次不給你買了」

「你真是個小氣鬼,一點都不懂得分享」

……

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分享」時,還會跟孩子商量,有些家長直接就是強迫,弄的孩子一臉茫然,或者是大哭大鬧。

這些家長還信誓旦旦地說:從小就得教會孩子分享,不然以後會變成小氣鬼。

不勉強孩子「分享」,才是大智慧

女兒小的時候,經常帶她去公園玩,裡面有一個沙坑遊樂場,女兒特別喜歡。

有一次帶女兒去玩沙子,裡面有幾個鏟子,一旁的兩個小男孩因為一把鏟子爭吵了起來,這時其中一個媽媽過來制止,對自己的兒子說:「你要學會分享,這樣才顯得有禮貌,不然別人會叫你小氣鬼。」

這位媽媽的話,讓另一個小男孩更有底氣了,開始用大喊大叫來抗議。這時女兒悄悄地對我說:「他不一定非要分享,這是大家的玩具,誰先拿到誰先玩,等人家不玩了他才能玩」。

沒想到,話音剛落,另一個小男孩的媽媽跑過來,對自己兒子說:「你可以不勉強自己分享,但大家要輪流著玩」。於是,這場紛爭才平息了,孩子們玩的越來越融洽。

這位提倡「不分享」的媽媽,原來是幼兒園園長。她們幼兒園經常有孩子,為了爭搶玩具發生衝突,她們從來不勉強孩子去「分享」。但是,這些孩子在期末結束後,似乎處理衝突的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很大進步。

幫助孩子理解「你的、我的、大家的」

孩子在2歲時,開始有自我意識,她們會非常清楚劃清自己的領地,總是把「這是我的」掛嘴邊,這是非常可喜的認知發展,說明孩子開始越來越清晰的認識界限。

這時,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及時回應孩子「是的,這是你的」。當你要拿孩子東西時,需要跟孩子說一句:「寶寶,我用一下你的XX可以嗎?」

當然,這時候也要讓孩子開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界限。當孩子動他家裡人東西時,及時提醒孩子「這是我的,如果你想用的話,需要詢問媽媽。」在公眾場合,也要強化這個觀念,比如公園裡的健身器材,可以告訴孩子「這些健身器材是大家的,誰都可以來玩。」

這種提醒,不僅可以防止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還能擴大孩子的認知詞彙。

不勉強孩子「分享」,但鼓勵輪流玩

「分享」和「輪流玩」,看似意思相近,但給孩子的感覺完全不同。

「分享」有一種勉強的感覺,很多孩子並不願意這樣做,很多時候都是「被逼無奈」。「輪流玩」就屬於自願,我不想玩了,才會給別人玩,不至於壓抑孩子最真實的想法。

大家其實也能感覺到,你越是要求孩子去「分享」,孩子越是不願意。或者說,即便孩子主動分享了,也不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他們自己會非常委屈。而你提倡「輪流玩」的時候,孩子慢慢就學會了主動退讓,因為他越主動去「退讓」,越是能得到更多的好朋友。

當孩子實踐多了「輪流玩」後,就會開始主動分享,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他能感受到「輪流玩」帶給自己的好處。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有了二胎後,千萬不能勉強老大去「分享」,這樣老大會越來越不喜歡弟弟(妹妹)。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次買回來的東西,全部交給老大,什麼也不說,讓老大自己選擇要不要分享。

也許剛開始老大不會選擇「分享」,但經過幾次以後,老大就會想「媽媽每次都把東西給我,我是哥哥(姐姐),我不能虧待弟弟(妹妹)。」這種教育方式,才會讓兩個孩子的關係更好。

主動「分享」的人,並不是「高情商」

我小時候,經常被父母要求「主動分享」,因為我只有這樣做,別人才會誇我情商高。但說實話,我那時候並不快樂,因為很多時候這並非我的本意。

進入職場以後,我的經理跟我說,你是個老好人,但沒有一個界限,你這樣的人看似情商高,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為別人會習慣你的「分享」。

後來,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態。

如今,我從女兒身上重新定義了「高情商」。所謂「高情商」,並不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去博得他人的開心,而是接納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換位思考別人的立場,努力讓大家得到共贏,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事實證明,我從不讓孩子分享,卻養出了高情商的孩子。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家裡來了小朋友,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
    在有些人看來,願意分享的就是好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就是有問題。還會有人因此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還有題主這樣,因為孩子不願分享,覺得讓自己「沒面子」的,更是讓人無語。其實,當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之後,當孩子開始有「我」「我的」這樣的概念時,就是通過對於物品的佔用來區分自己和別人。成年人討厭沒有邊界感的人,但為什麼孩子在表現出自我的邊界感時,大人又接受不了呢?
  • 媽媽要吃孩子的櫻桃,孩子生氣不給,家長這樣做孩子更懂得分享
    這是一位讀者問我的問題,她說自己孩子不知道跟誰學的,非常小氣,不僅對陌生人小氣,對家裡人也一樣。「他爸爸上次給他買櫻桃吃,讓留幾個給我,結果死活不願意,又哭又鬧,搞得跟沒吃過櫻桃似的。」因為這個事情,她把孩子狠狠教訓了一下,結果惹來老人強烈不滿,「不就是幾個櫻桃麼,你跟孩子計較什麼?」
  • 書評《高情商養育》|律己養兒,不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和認知買單
    天使問上帝為何還不懲罰長老。上帝笑著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和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是啊,不能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喜悅,該是多憋屈難受的一件事啊。這難道不算懲罰嗎?很多父母說,孩子有什麼事都不和我說。
  • 「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就隨他吧!」0-3歲孩子能分享,更有機會
    「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就隨他吧!」這是一個很大的育兒誤區。分享並不是把自己還想玩的東西,也要讓給別人,而是用暫時不想玩的玩具,「以物換物」。會不會因此有收穫呢?你們可以看一看下文。是的,我們是雙胞胎,我們的身份讓我們可能更懂得共同擁有,因為不止玩具,就連爸爸、媽媽,從在媽媽肚子裡的那一刻起,就是共有的。所以,我們樂於分享,而分享也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玩具。
  • 「你就是個小氣鬼」,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
    看到有幾位媽媽也帶著孩子在那玩耍。有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抱著籃球,另外一個孩子也想要。「給妹妹玩一會,好不好?」一位媽媽說。可是小男孩就是不肯。「給妹妹玩一下,就還給你的。」他媽媽也在勸他。他這時乾脆抱著球跑開了。「真是小氣鬼,哥哥就是個小氣鬼,不跟他玩」小男孩的媽媽這時跟小女孩說。
  • 寶寶不分享是摳門?是自我意識敏感期!強迫「大方」會傷了孩子
    鵬鵬到了2歲多,忽然變得摳門起來,什麼東西都說是「我的」「不給你」,鵬鵬媽心裡嘀咕:真不知道這孩子性格隨誰,難道真的是家有「小氣鬼」麼?別煩惱,其實這是寶寶自我意識敏感期來臨了。有寶寶的幾乎每個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煩惱,在寶寶2歲左右的時候,忽然變得「很不聽話」,大人說什麼TA都會說「不」!
  • 孩子不願意分享?那是因為你沒有做到這些!
    有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過自私,有什麼好吃的都要獨享,不願意分給爸爸媽媽吃;家裡來了客人帶著小朋友,也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小朋友一起玩……每次跟孩子說的時候,孩子都一臉倔強,如果語氣重一點,孩子就開始哭鬧撒潑,讓家長束手無策。
  • 孩子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錯,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從說不開始
    在有些家庭裡,家長習慣性的把孩子的東西當成自己的私有品,在別人的小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為了所謂的面子,強行讓孩子去和別人分享他的玩具,或者是不管孩子的意願如何自己做主把孩子的玩具送人。如果孩子不願意,就給孩子貼上一個「自私」、「小氣」的負面標籤。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導語: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或者食物分享給另外一個小朋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弄懂了背後的心理動機,正確引導,等他長大,總有一天孩子就學會分享了。023歲前不懂分享曾經有人問李玫瑾教授,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李玫瑾老師的回答是,不一定,3歲之前的孩子本來就不懂分享。
  • 【黑幼龍】做不操心的父母 養出高情商更自信的孩子 華人卡內基訓練之父50年養育價值觀
    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養,可以讓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都是考試考不出來的回顧子女們走過的彎路,黑幼龍不勝感慨:「其實,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我們都願意給孩子最好的。
  • 小布溜爸育兒學習分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書心得
    分享這篇育兒學習心得時,已經聽了樊登老師演講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音頻17遍。樊老師說「這本書是我覺得特別幸運能夠遇到的一本書。」我覺得這本書真是一本優秀的育兒SOP手冊。實操性很強。聽了13遍後,也在公司讀書會上分享了這本好書。和樊老師一樣,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到更多的父母和準父母。
  • 想培養高情商孩子,家長別只會呵斥孩子,需要抓住這四點
    情商高的人處處受歡迎,而情商低的人處處碰壁,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情商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情商的話題。案例分析去朋友家裡做客,她的女兒希希剛五歲,眉清目秀,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看到我第一眼,女孩就滿臉帶笑的喊了一聲阿姨。她看到我穿的花格裙子就開始誇獎我,那語氣完全就是一個小大人的模樣。
  • 樊登力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導教你帶出高情商孩子
    鵬鵬看玩具被搶便,便開始爭搶水槍,不小心推了豆豆一下,豆豆沒站穩便倒在地上,嚎啕大哭。豆豆的媽媽趕緊上前安撫豆豆,眼裡充滿了責怪的眼神。這時,鵬鵬的媽媽聞訊過來,了解情況後,便立馬向豆豆的媽媽道歉,說:孩子不懂禮貌,真是抱歉,我回家好好收拾他!鵬鵬的媽媽把他帶走,媽媽一邊走一邊說道:「你真是太丟人現眼了,跟你說了多少遍不能打人,就是不聽,晚上回去給我回家罰站,不許看動畫片!」
  • 「媽媽,我不願意」,嗯哼拒絕分享玩具,霍思燕的做法值得學習
    在生活中很多大人遇到了小孩子手裡拿著玩具或者糖果的時候,都會故意逗孩子兩句。比如說:「把你手裡的玩具給我玩好不好?」「把你的糖讓我吃一顆行嗎?」如果孩子不願意,大人就會說孩子太小氣。其實這種不願意分享的行為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父母此時的態度和引導非常重要。
  • 不允許孩子哭?這樣的家庭只會養出一個惡魔
    不允許孩子哭?這樣的家庭只會養出一個惡魔養孩子,你最怕的是什麼?在一個母嬰論壇的話題回覆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怕孩子生病!其次是:怕孩子哭!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就說過:「在孩子早期的成長中,『哭』這一行為,能在父母和孩子間引發依戀情緒。」孩子因為信任父母,把父母當作自己最親密的人,才會在父母面前哭,展示自己的脆弱。在我印象裡,最愛哭的男孩子就是嗯哼了。每集《爸爸去哪兒》幾乎都哭幾回。
  • 邋遢媽媽養出的孩子,大多有這些特徵,孩子長大後容易被排擠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就能夠看出來父母是什麼樣的,就能知道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一個愛乾淨、講衛生的媽媽能夠無形中影響到孩子,也會讓孩子變得講衛生,懂得收拾自己的東西。同理,一個邋遢媽媽養出來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大多數還會有下面的這些特徵。
  • 別再逼孩子分享玩具和零食了,樂於分享的孩子,父母做對了3件事
    相信不少家長和孩子都經歷過這件事,有很多家長不理解,明明幫助孩子實現了分享,孩子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差了,這是為什麼呢?說到底,強迫孩子分享的做法並不能幫助孩子學會分享,反而會讓孩子對分享更加排斥,如果家長不能做到這些,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聰明的家長在引導孩子分享之前,會先做好這些事!
  • 培養孩子雙贏思維,教會她分享玩具和零食,我是這樣做的
    發生爭執的時候,總吵老大,又擔心傷她自尊,把小的寵壞,兩個都吵,三個人都不開心。好的解決辦法看這裡,一次,我一個朋友來我家裡玩,給孩子帶了一個漂亮遙控小汽車,兩個孩子爭著要玩,誰也不讓誰,我正要發火,我朋友說我來解決,我說好吧,讓你提前體驗體驗,帶兩個娃是什麼狀態,她的方法讓我很佩服。
  • 孩子抱著玩具哭鬧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網友紛紛點讚
    有了孩子便交給自己的父母照看,在老人教育孩子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爺爺奶奶對於孫子女的教養都偏向溺愛,但是這位奶奶並不然,她的這個做法,引發了很多路人點讚。孩子抱著玩具哭鬧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網友紛紛點讚!
  • 楊絳: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01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豆瓣有個討論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多少家庭,都是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為孩子撐起一個雨淋不透、風吹不著的溫室花園。而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心安理得的享受一切,絲毫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