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瓶獨佔一館,曾被18元賤賣,如今值數十億

2021-01-09 溜溜達達看世界

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我是溜達君,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件經歷傳奇的稀世國寶,揚州為了珍藏它專門建了一座博物館。200多平方米的偌大展廳裡只擺了這一件器物竟如此奢侈!

瓶子用一個方形玻璃罩著,四周用護欄隔開,參觀者只能隔著很遠的距離欣賞它。保護措施非常嚴密。這件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叫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名字很長但不難懂。元,即指元代,霽藍釉,是指這個瓶子的釉色。釉指覆蓋在陶瓷品表面一層玻璃質感的薄層。白龍紋是指瓶子上的紋飾是一隻白龍。梅瓶是漢族傳統瓷器的一種,指口小、脖子短、肩膀寬的瓶子。

這件國寶在民間保存約有600年歷史,竟然完好無損,可見其工藝之精湛,質地之上乘,這件元代梅瓶的命運也是非常傳奇,梅瓶曾經的主人是揚州輕工機械廠的退休工人朱立恆先生,梅瓶原本是他家祖傳的寶貝,此瓶傳到他已經是第六代了。

1945年,曾有人想用18石米向他母親收購梅瓶,18石米在當時已經是高價了,但是被他母親拒絕了。文革時為保護梅瓶不被砸壞,母親還用墨汁把瓶上的龍紋塗抹起來,用泥巴包住藏在床底下。1976年地震震情嚴峻朱立恆擔心梅瓶在地震中遭到破壞,於是瞞著媽媽和哥哥以18元的價格賣給了文物商店。當時文物商店對元代瓷器缺乏研究,梅瓶一直放在庫房裡無人問津。

後來南京博物館的一個專家偶然看到它,並鑑定出它是景德鎮生產的元代藍釉瓷器精品,是國寶級文物。之後幾經周轉這隻梅瓶最終被揚州博物館收藏。香港一位收藏家曾開價3.4億,巴黎一個收藏家甚至開出40億人民幣的天價,但是揚州博物館都沒有賣掉它。

這個梅瓶之所以價值連城,首先在於它的工藝價值,瓶身上白龍龍頭小、脖子細、而且有三隻爪子,這是元代文物的典型特色。梅瓶腹部刻劃出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其紋飾為趕珠龍紋:白龍環繞瓶身一周,龍頭上仰,雙角後翹伸展,龍眼突起,炯炯有神。輔助紋是四朵火焰形雲,展現巨龍騰飛於藍天之中氣勢。

此瓶由五節坯胎粘接而成但在口徑和近底部的兩道接痕不易被發現,製作工藝精良,屬元藍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反映了元代燒制陶瓷的高超水平。

元代的藍釉瓷器傳世十分稀少,目前全世界僅存有12件,這12件裡面,白龍紋飾的梅瓶只有3件。除了揚州博物館的這一件,另外兩件分別收藏在巴黎吉美博物館和北京頤和園。但另外兩件都有明顯的瑕疵,藏於巴黎的那一件,白龍頭部燒制的時候有黑點,不夠完美,北京的那一件,瓶身有一道明顯的裂痕。唯獨揚州博物館這件,比前兩件高出10釐米,是最大最完美的一件。

備註:圖片源自雅昌博客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揚州一農民曾將家傳瓷瓶18元賤賣,現在成鎮館之寶,價值3億美金
    揚州一農民曾將家傳瓷瓶18元賤賣,現在成鎮館之寶,價值3億美金 揚州博物館內有一間國寶館,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內僅陳列了一件鎮館之寶——一個瓷瓶,瓷瓶的全名是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其實,這個瓷瓶曾經被以18元賤賣。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ldegalerie, Berlin)  坐落於柏林西部,收藏了13—18世紀歐洲繪畫近三千幅。二戰中原博物館遭炸毀,幾百件名作燒毀、遺失。  鎮館之寶:布魯蓋爾的《尼德蘭箴言》(Netherlandish Proverbs)  姜松評寶:十六世紀西歐的鮮活歷史。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甘肅省博物館裡最具特色的便是「絲路文明」的展示。特殊時期,人們無法實地參觀,很多博物館都進行了「線上展覽」。甘肅省博物館也參與其中。並在4月份的時候,進行了一個「十大經典文物展覽」的直播活動。在官方的「文案上」,宣傳的是對「十大鎮館之寶」的展示和講解。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稱,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工程預計明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擴大一倍。
  • 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最近,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陝西最高等級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這陣容在全國沒幾個省份能媲美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達到171.795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62件,國寶級文物多達18件。陝西的博物館共有23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陝歷博佔據了接近一半的數量。前年(2018年),陝歷博也帶著三件「國寶」走入央視的《國家寶藏》欄目,一時間更是吸粉無數。陝歷博的鎮館之寶,主要是18件國寶級文物。例如「皇后之璽」玉印、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五祀衛鼎等。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你中意哪件?
    &nbsp&nbsp&nbsp&nbsp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央廣網武漢12月27日消息(記者彭照 黃炎秋 通訊員劉成璐)據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前不久,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除曾侯乙邊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的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六件文物入選。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8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 純鈞之劍尊貴無雙千年一現驚豔世人」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現珍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與曾侯乙編鐘並列為鎮館之寶。
  • 70年代,花800元買來的「蘿蔔白菜」,如今成了博物院鎮館之寶
    當時花了800塊錢從農民手裡買來的「蘿蔔白菜」,如今成了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眾所周知,臺北故宮裡有個翡翠白菜,為鎮館三寶之一,而在河南博物院,竟有一根蘿蔔,也是鎮館之寶。中國的象牙雕刻藝術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始於新石器時代。遼、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家貢品。
  • 荊州這件珍寶入選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越王勾踐劍位列其中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其中一個寶貝來自十堰
    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十大「鎮館之寶」!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廣東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獨特的嶺南文化
    廣東省博物館,1957年開始籌建,1959年國慶節展館開放。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了一次擴建。2010年新館建成,歷時六年,耗資近九億。新館坐落於珠江新城,有「月光寶盒」之稱。廣東省博物館有館藏文物16萬餘件(套)。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 近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這十大「鎮館之寶」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江蘇又新增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在蘇州、也不在揚州
    隨著城市的現代化,很多人對城市的過去以及歷史都很少去了解,而博物館的存在就彌補了這一歷史知識的缺陷。現如今國家和地方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非常的重視,慢慢地在對各城市的博物館進行有效的改善和升級。近期國家文物局就公布了一些列國家級的博物館,而今天我們走進江蘇,在這一份名單上,江蘇又新增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在蘇州,也不在揚州。
  • 中國30 個知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漲知識!
    曾聽人說,參觀博物館就是一場穿越回古代的留學。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