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傑出金融學教授、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Raghuram Rajan
Raghuram Rajan表示,當前令人擔心的問題是進一步封鎖會對經濟活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當前的封鎖並不像春天的封鎖那些那樣一刀切。目前政府已經學會了一方面保持企業正常運營,一面讓人們減少移動。但是,確實經濟活動還是受到了一些幹擾,美國明年第一季度可能會是增長很低、甚至是負增長的一個季度。大量儲蓄有待釋放,今年的可支配收入非常高,因為政府的轉移支付將一步步成為開支。因此,無需擔心總需求,關鍵是讓經濟重回正軌。
當然,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即:西方國家的公共債務是否過高?發達國家的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接近二戰後水平,也就是二十世紀的最高水平。這一次的不同之處在於,利息支付,或者說利息支付佔GDP的比率非常低,事實上,即使債務上升,利息還在下降。而且自2000年初以來,政府債務的期限在延長。
「這難道意味著政府繼續增大開支無需引起人們的擔心嗎?不,這意味著政府確實有一些開支的餘地,意味著本來應該居高不下的債務佔GDP的水平現在因為低利率水平而僅是略微升高了一些,但同樣,債務可持續性取決於人們對市場的信心。」他說。
債務最終需要償還,為了允許市場繼續為債務提供融資,債務真的不能超過某個水平。這個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這是因為利率降低了。究竟這個水平在何高度?這是一個你不想去測試的問題。因為許多新興市場都知道,當你企圖測試債務的最高水平時,你會遇到麻煩。
在美國會看到更多的私人部門陷入困境嗎?Raghuram Rajan指出,今年美國企業的破產申請已經是去年的兩倍,但是美國小企業的破產申請卻有所下降。這是因為這些企業獲得了一些基本保護,比如暫停付款。房東不可以因為房客暫停支付房租而驅逐房客,但是,可能在年底,付款開始恢復,監管寬容消失,小公司不得不尋找出路。此時你可能會看到破產申請增加。
更寬泛的問題是,由於政府對企業和家庭都給予了巨大支持,目前很難知道企業和家庭真正的受傷程度。很可能公司的槓桿水平以及受傷程度都很高,並將在中期表現出來。隨著經濟復甦,這可能是傷痕出現的最好時機,因為隨著經濟復甦,可能會比較容易處理傷痕,但同樣,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此時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實體經濟的傷痕是否會蔓延到金融部門,因為對於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而言,金融部門的崩潰加上疫情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問題將真正是雪上加霜。
Raghuram Rajan稱,到目前為止,美國銀行業看起來資本充足,特別是大型貨幣中心銀行,地區性銀行可能會隨著中小企業陷入困境而承擔更多的貸款損失,但是,最近幾天真正令人擔憂的更多的是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尤其是股票市場,但是,其他金融市場,包括信貸市場最近一直非常活躍。在某種程度上下波動相當大。實際上市場近期一直是向上波動,而不是向下波動,在某種程度上,令人擔憂的是集中頭寸的槓桿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這些問題在影子金融系統中不斷加劇。當然,中期而言,美國以外的地區也會出現問題。同樣,銀行系統對這些問題的風險敞口相對較小,但有人擔心,從中期來看,這些金融部門的問題可能會更大。
關於如何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公平的增長?Raghuram Rajan指出,眾所周知,經濟增長在過去的20年裡是通過大量的貨幣和財政刺激來實現的。如何才能恢復可持續增長?有一些問題無法真正遏制。一個就是老齡化。西方經濟體正在經歷老齡化,美國的老齡化程度低於其他國家,但這一點很難改變。
不平等正在加劇,事實上,這場疫情加劇了這種不平等。窮人的消費傾向要高得多,而他們的收入跟不上消費,而且富人的收入增長更快時,整體消費傾向就會下降,因此,更高的不平等意味著更少的可持續需求。這時更多需求就需要通過給入不敷出的人提供放貸來支撐,這就造成了自身的脆弱性。因此,為了獲得可持續的增長,美國真的必須把重點放在提升落後人群的能力上。
「美國的第三個增長來源是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當然,擺脫疫情的中國正在經歷強勁增長,但是,許多其他新興市場,像拉美、南亞,如印度一樣,增長速度會大大放緩,疫情之後增長也會更慢,因為這些國家也是傷痕累累、負債重重。全球化、去全球化也給這些國家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他說。
他表示,增長的一個源泉是生產力。更大的困境和更多的監管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生產力,但是疫情也帶來了一系列重要的反向作用。為了應對疫情,許多公司重新配置了工作流程,努力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例如:在疫情中,餐廳會增加外賣業務,為此,就不需要那麼多服務員。這可能是餐廳服務更加高效的方式。同樣,越來越多的人會使用網購,會在家工作。如今,人們完全在家工作。
而且還利用技術在全國範圍內將業務推廣到經濟活動很少的地區,從而減少不平等現象。有效地利用技術可以有多種方法,必須把重點放在做好這件事上。
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一點,也許復甦可以更強勁,這就引出了最後一個問題,鑑於美國經濟將傷痕累累,為什麼美國股市會創歷史新高?
他表示,美國有幾個季度增長不佳,但由於利率水平較低,這應該會影響股價的貼現值,因此股價可以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這是最顯而易見的觀點。
第二種觀點是最大的版塊,也就是那些在股票市場上有代表性的板塊,例如科技和醫療等成長型板塊將會表現良好。最近成長型股票和價值股之間出現巨大差異,成長型股票的漲幅相當大,而價值股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漲幅。這反映出,這些板塊的成長型公司,特別是大型公司,將會非常有利可圖,而股票市場正是如此貼現的。
與前兩個因素相關的第三個因素是,央行不僅承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低利率,而且一旦市場受到驚嚇,央行還表現出救市的意願。
這三個因素基本上把所有投資者都推入了市場。
Raghuram Rajan指出,市場有一種錯失良機的恐懼。特別是作為一名基金經理,如果你不入市,你的表現會看起來很糟糕。有一種感覺是,每當股市大幅下挫時,央行都會回來幫忙。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們應該在股市下跌時買入。第三,除了美國股票,其他你還有什麼可以買的。除了美國股市,你還能去哪裡呢?再一次,相對表現評估使人們認為除了投資美國股市,他們也別無選擇。現在,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口袋裡有錢。一些投資者試圖進行投機。所有這些都產生了一定的泡沫。因此,如果有一個重大擔憂的話,那就是市場現在有一些泡沫。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都是央行利用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後果。未來必須小心股市泡沫給市場造成更大的脆弱性和破壞。
最後,Raghuram Rajan稱,疫苗上市暗示著我們走到隧道的盡頭,進入疫情之後的世界。奔向隧道盡頭的旅程上仍然充滿了重大的不確定性,包括疫苗推出的速度和過程,以及公司的生死存亡。在此之前,貨幣政策更有可能傾向於寬鬆,財政政策更有可能傾向於支持,但金融風險可能會在政策逆轉的時候增大,所以美國仍然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