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一場肆虐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大多數線下實體經濟業態一夜間按下「暫停鍵」,線下實體企業被動閉店損失慘重。這其中,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的餐飲領域被最快劃入了「重災區」。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顯示,2020年1~3月,全國餐飲收入6026億元,同比2019年大幅下跌44.3%;3月份,全國餐飲收入1832億元,同比大幅下跌46.8%。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家線下企業「仙堡」卻在疫情下逆勢快速成長,不僅獲得了吃貨大陸和優貝迪資本集團的千萬元級別戰略融資,甚至還實現了全面盈利。透過光鮮成績,其背後的商業模式和運維打法,值得思考和借鑑。
「仙堡」成立於2019年11月,定位中式漢堡品牌,致力於打造國潮現烤漢堡、炸雞及複合式餐飲。
其創始團隊是擁有20年餐飲從業經驗的行業老兵,曾憑藉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對餐飲文化的獨到見解,於2016年創辦連鎖外賣餐飲品牌「叫了只炸雞」。
截至目前,「叫了只炸雞」品牌直營以及加盟門店已覆蓋全國21個省內的100多個城市,全國運營規模超2000家,其中90%以上門店均處於盈利狀態。其聯合創始人朱偉群也因在炸雞屆小有名氣,被業內人稱為「雞哥」。
他告訴創業邦,「仙堡」延續了「叫了只炸雞」的炸雞產品優勢,還分析並整合了國內外各大頭部西式快餐品牌的選址、定品、裝修、門店管理、經營模式等體系,打造了一套獨特的差異化商業模式。
區別於純外賣模式的「叫了只炸雞」,「仙堡」選擇了線下門店堂食+外賣模式。雞哥介紹,外賣的配送半徑是三公裡,由於布點過密,店與店之間很容易產生競爭。從對立面來看,布點過少,又很難形成品牌認知和品牌勢能。
於是,為了平衡這兩點,「仙堡」加入了堂食服務,不僅讓現烤堡胚充分釋放鮮香的風味,滿足了消費者第一時間享受的味蕾需求,還提供了可用於聊天、休息的休閒空間。與此同時,堂食模式還減輕了品牌對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的依賴性,依託會員系統、社群管理等體系,「仙堡」可以更快速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增加消費者粘性。
由此,堂食的毛利可比外賣高出20~25%。而通過這樣的品牌露出,還將大幅增加復購率和訂單額。
考慮到「叫了只炸雞」全加盟形式對加盟商管控力度不足,此次「仙堡」從根源上選擇「直營+聯營」的管控方式,其中聯盟模式主要從「仙堡」總店調配店長和管理員,保證門店產品品控和標準化運轉。
「採用這一模式,似乎會使得「仙堡」在前期落地過程中的步伐稍顯緩慢,但在幾個月形成標準化規模後,則能快速完成統一管理,減輕公司負重,實現規模化營收。」雞哥表示。
從商業打法來看,「仙堡」選擇與行業頭部品牌錯峰布局,重點拓展三線及以下城市,據他透露,這主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頭部企業在一、二線城市分布廣大,市場增量有限,「仙堡」品牌還未形成品牌勢能,不適合正面競爭,而三線城市門店房租及人工成本更低,消費水平卻與一、二線城市相差無幾,「仙堡」這樣性價比更高的品牌可以快速順應城市發展;
其二,疫情下,現有大量優質商鋪可以以無轉讓費、較低租金租賃(這一點,在三線城市更是尤為明顯),是迅速開設店鋪的好機會,加上團隊擅長線上運營與招商加盟,可以有效縮短養店時間,提高門店存活率。
基於上述邏輯,「仙堡」門店已迅速落地,即使在疫情影響下,依然在武漢、南京兩個城市新開兩家門店,且均已實現微盈利。
其中,仙堡一店(位於湖北)已於4月3號開業,開業以來,4月營業額超8萬元,總訂單數為4243筆;7月營業額為126824.71元,訂單數為7125筆,營收月增長50%以上。門店客單價為20~30元,目標用戶年齡覆蓋15~30歲,男女比例為4:6,復購率可達45%以上。
現階段,仙堡單店模型雛形為40~100㎡,可分為人流密集的街邊店、商場店、路口外營店等多種落地形式,單店需配備8~10人,用於設備、裝修等開店成本為20~30萬,最短10個月可收回投入成本。
雞哥表示,「如果沒有疫情,仙堡自建直營店可達20家以上。不過,也正因為疫情這一不可控因素,我們開店更謹慎了。希望能藉此機遇,增強團隊抗風險能力。」
在他看來,中國西式快餐行業擁有千億級別體量,消費群體足夠大,承載著幾千個做炸雞漢堡的品牌。與網際網路行業不同,餐飲業頭部再強大,也會有小品牌的生存空間。這將是「仙堡」的機會。
文章圖片來源於仙堡,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