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非訴律師,今天給大家揭曉一下紅圈所包括其他Top內所和一些Top外資所他們的薪資水平到底是什麼樣的?
既然今天要跟大家聊賺錢這個非常接地氣的話題,那我們就接地氣到底所以一上來我就給大家直接列出薪酬數字,在列數字之前我主要講的是入門級的薪資水平,也就是一年級律師可以拿到的薪資。然後我最後也會提一下實習生的工資和其他的一些福利的問題。
至於高年級的律師收入,其實就是在起薪的基礎上每年都有所遞增,然後增長率也會有所增加的這樣一個過程。
那至於合伙人的收入,也不是我可以隨便講的。另外我今天講的所有的收入都是一個稅前的收入,然後代表的是北京和上海的律師收入。那其他的城市因為本身物價、房價這些都是有差異的,所以其他城市的收入可能會比北京上海的要稍微低一點。
下面就讓我們來直接列數字吧。那首先在紅圈所裡比較中等的一個起薪大概是多少呢?就是每個月20000元人民幣。那接下來我們在紅圈所裡橫向比較一下,那紅圈所裡比較高的起薪水平是怎麼樣的呢?
那紅圈所目前看下來迄今最高的就應該是方達律師所了,每次說起方達,大家都說方達是內所中的外所。其實一方面是因為它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整體的氛圍會更偏向外資所一點,那還有一方面就是因為他的薪資基本上是內資所非常高的一個水平。
然後紅圈所裡的漲薪大潮很多也是方達去帶動的。那方達起薪到底是多少呢?我現在了解到的方達薪水應該是在25000左右,那金、君、方、海、中五家律所裡,除了方達另外四家他們在不同團隊之間應該起薪是會有所差異,像君合和中倫可能部分團隊可以到達25000,那其他團隊基本還是在20000—22000左右。
那上海也基本上是這個情況。基本的話目前最高的起薪就是在20000,然後其他的團隊可能是在17000這樣。那紅圈所裡剩下的三家,也就是環球、通商和競天公誠,他們的起薪可能沒有前面那5家這麼高。但是也是不同的團隊之間會有所差異,然後最高的團隊應該也是到了20000的。然後其他的話可能還是在15000左右徘徊。
那接下來我們跳出紅圈所範圍,看一下其他Top內資所的情況。其實我在之前也說過,其實有一些內資所特別是一些精品所,他們的薪資水平是跟紅圈所不相上下的,或者說甚至是超過紅圈所的。
那比如說像漢坤,漢坤其實可能是很多律師跳槽的一個首選吧,就是因為它的薪資確實比較好一點,那他現在的情形應該是跟方達差不多,在25000這樣的一個水平。那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比較新成立的律所雖然成立不久,但是他們的薪資待遇都是比較好的。
比如說像世輝、達輝應該都是跟漢坤差不多,或者說接近漢坤薪資的一個水平。還有一些其他的所謂加入了2萬元俱樂部的一線律所,比如說像通力有些團隊的起薪水平也是可以達到20000以上的。
那除了紅圈所和我上面提到一些薪資水平在業內都比較出名的精品律所,或者一線律所之外。那其他一些比較知名的律所,目前的起薪水平可能還是在10000—15000這樣。
但我之前在上海一個比較知名律所實習的時候,我所在那個團隊他們當時開給應屆生的起薪是好像是8000多塊錢,雖然這個是三四年前的一個情況,現在可能已經有所上漲了吧,但是漲完薪以後應該也就是在10000出頭這樣一個情況。
那山外有山,所外有所,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令大家都非常嚮往的外資所的一個薪資水平。
那首先要澄清一點,就是外資所並不能拿global Pay,很多人可能覺得我進外資所就可以拿global Pay。我在中國辦公室拿跟美國辦公室一樣的薪資,一年16萬美元、18萬美元。這個真的是不太可能,就不要做夢了好嗎?
在外資所裡並不是沒有拿global Pay的人,但是那些通常是美國的JD,然後已經在當地辦公室有工作經驗,然後再被調回來的。要麼是已經本身經驗非常豐富的人,那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會給他開global Pay。
但是雖然拿不到global Pay,外資所的起薪還是比內資所要好一點。現在比較Top的外資所的大概薪水是在30000—35000這樣一個水平。那前兩年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內資所、外資所他們的薪資差距會比較大一點。那現在經歷了幾輪漲薪潮之後,內資所和外資所這個薪水的水平其實已經是在逐漸接近。
那內資所和外資所在薪酬待遇上依然存在很大差距的一點是什麼呢?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實習生的工資。
那我還記得我第一個月實習的時候,因為那時候也沒有每天都去,然後有時候還請了半天假去上課,然後最後一個月扣完稅到手只拿了800多塊錢,但是內心是崩潰的,就800多塊錢都不夠我吃飯、車費這些支出,實習生的工資一般是按天算的。然後我當時其實是一個月2000塊,然後根據你實際出勤的天數再去幫你折算。
其實一個月2000塊的話折算下來其實一天100塊都沒有,100塊都沒有當然在當時是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那一般來說我覺得在紅圈所或者比較Top的內資所裡實習100塊/天,那還是一個比較起步的價格吧。
然後我當時在幹了幾個月之後就嘗試提漲薪,然後就漲到了4000塊。那4000塊的話差不多就是一天200塊。那一天200還是在紅圈所,或者說在Top內資所裡比較中等的一個水平。那在Top內資所裡實習工資比較高的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幾家起薪也比較高的律所,比如說像方達、漢坤,他們的實習工資可能是在300多一天這樣。但是Top的外資所它的實習工資相比之下可以說是非常高的,就直接到了內資所的實習工資。像我知道一些外資所的實習工資是在一天500、600這樣的價格。
那接下來說一下福利問題。先說一下大家可能比較關心的年終獎的情況。那律所年終獎我覺得就是比較正常,那高的話可能就是六個月甚至六個月以上這種算比較高的,不太可能出現券商那種十幾個月年終獎的情況。普遍來說比較正常的就是2到4個月這樣。
那其他的一些福利就比較細節了,我也沒有辦法一一的去了解到,那就我自己體驗到來說,基本就是報銷、補貼然後保險啊這些比較常規的,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物質上的福利。
像加班費這種東西肯定是不存在的。其實我個人覺得在律所工作最好的福利一個就是辦公環境比較好,因為律所通常是在地段比較好的地方,然後辦公樓也比較好,裝修整體的工作環境都會比較好一點。
第二個就是如果你是在一個氛圍比較好的團隊。雖然加班很辛苦,但是老闆不時的會請你們吃飯,然後給你們買點小零食,請大家喝飲料,帶大家出去唱唱歌,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大的物質上的報酬,但是這種互動還是會讓你感覺得到了一些安慰。
那最後是我的一些個人吐槽,那第一個我想吐槽的點就是要過年的時候,家裡親戚吃飯的時候就會有人來問說:『你們律師是不是按小時收錢?那你工資一定很高吧?我現在想說,就是在這種大型律所裡搬磚的人,這個時薪和他的收入真的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那我可以跟大家說一下,就是作為一個初級律師,我在律所裡的時間是多少?是在2000塊左右,那如果我真的是按2000塊左右1小時拿工資的話,那我一個月可以賺幾十萬好吧。
所以這個時間其實就是面向客戶的。如果客戶願意按照這個事件收費的話,那就按照時間去向客戶收這個項目的費用。作為底層搬磚的勞苦大眾來說,我們真的只是拿死工資。然後團隊業績好的話,就是年終的bonus會稍微高一點。那不知道大家在聽完我前面介紹的那些薪資水平之後,會覺得律師收入是否會高出你的預期?還是會讓人覺得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
就我個人而言,雖然我還是會覺得薪資水平和勞動強度並不是完全匹配,但是橫向比較來看,其實有些行業它比律師更加辛苦、更加累,但是他的薪資可能還沒有到達到這樣一個水平。所以我覺得這樣一個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之間的差距,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假設你是在上海拿每個月2萬的月薪,那麼你扣完稅和社保,你每個月到手其實只有15000不到。然後接下來如果你要租房就要交房租,交完房租可能就只剩一半不到了,可能這個還算是比較便宜的一個房租。然後你每天還要吃飯,還有交通費用這些支出。而且上班之後你剁手可能會越來越頻繁,特別是像我們女生,就是上班之後因為經常加班、熬夜,覺得自己皮膚越來越差,而且馬上到25歲,25歲就要開始抗衰老了,所以就要開始買一些比較貴婦的一些護膚品。
我當時其實也是一度陷入了這種買護膚品的狂熱之中,後來其實發現大多數都沒有什麼用。除了你平時會不停剁手買買買之外,到了假期可能就會想一年這麼辛苦,平時加班這麼累,一定要出去好好度個假。而且對律師來說,因為平時其實基本上是沒有空請假的,要請假也是在十一或者過年這樣一個本身就是連著節假日去請,那麼在節假日你知道機票和酒店都是很貴的,所以這樣的費用支出是直線上升的。
所以最後你一年下來可能也沒有存下多少錢。然後我剛上班的時候就每天都覺得為什麼可以這麼忙?是不是我進錯了地方,進了一個錢少事多的坑,然後我就幻想是不是可以跳個槽,就可以到一個錢比較多,然後每天又不用加班到12點,可以8、9點就下班的一個地方。
那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清醒了,因為我發現這種地方是不存在的。就是大多數紅圈所或者說Top的這些律所,他們的繁忙程度基本都是不相上下的。那最後就想和大家說,其實薪資只是你在選擇律所時候的一個考慮因素而已,律所的業務領域、團隊氛圍和未來職業發展的一些機會,還有律所本身的平臺這些其實都是你要考慮的。而且我覺得是比薪資更加重要的一些因素。一個更加好的平臺,一個更加適合你的業務領域,那他們帶給你的收穫可能是比你一開始一個月多拿幾千塊錢要珍貴。
以上提到所有薪資信息都是來源於個人觀察,向朋友諮詢和公開渠道的信息查詢,可能並不完全準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