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慢下來,是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2021-01-13 冰封洋

為了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活得匆匆忙忙,人浮躁,心疲憊,為了金錢奔波忙碌,為了出人頭地日夜努力,為了功成名就急不可耐,但是往往因為太過著急而不能如願以償。

然而,人生可以走的捷徑,卻是慢慢走。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人生,凡事可以全力以赴,但是不可操之過急,真正厲害的人,從來都不著急,要知道,這世上最快的捷徑,是經得起慢,那些能沉得住氣的人,往往才是走到最後的贏家。

荀子曰:「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想要做好,就一定要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只有把腳下的路走穩了,走好了,才有機會到達詩和遠方,雖然,選擇和努力很重要,但是學會對自己有耐心比選擇和努力更重要。

慢下來,是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誰的人生成長過程,不經歷迷茫,不經歷痛苦,沒有危機感?

誰都會有焦慮,有著急,有困惑,不敢讓自己停下來,不敢讓自己慢下來,總想著走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但是我們卻忽視了,所有的開掛人生,不過是厚積薄發,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這樣厲害的背後,離不開一個人曾經走過的每一段路,讀過的每一本書,遇見過的每一個人。

雖說人生路艱難,可若是能定住心,慢慢去品,慢慢去努力,就會發現,甜有甜的味道,苦有苦的滋味,人生不怕有多少酸甜苦辣,就怕囫圇吞棗,食不知味。

人生慢點過,才能活出滋味。

該養精蓄銳時,不要著急出人頭地;該你刻苦努力時,不要企圖一鳴驚人;該你磨礪心智時,不能妄求突然的領悟。

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當你慢下來的時候,耐心對待自己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生活辜負了我們,而是我們誤解了自己。

人生慢慢來,有話,慢慢說;有理,慢慢講。

人與人之間很多矛盾與衝突都是由於說話太急的緣故。

你一句,我一句,誰也不讓,話趕話,一著急,就會惡語傷人,給彼此造成了誤會和矛盾。

事實上,很多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在遇到問題時,往往只知道大喊大叫,甚至一度失去理智,不管自己是不是有理的一方,然而,但凡懂得慢慢說的人,一般都是知道即使知道自己有理,大喊大叫也不會解決問題,不僅會把有理搞成無理,還會讓自己掉了價。

話,要慢慢說,不要急於表達,急於解釋自己,被情緒控制時,切記口不擇言,張口說話時,要在腦中過一過,防止一些敏感的話,給彼此帶來不愉快。

說話時語速放慢,不容易慌亂,也為思考留有餘地,同時要控制住聲音,給人樹立沉著,穩重和冷靜的印象。

俗話說,靜水流深,人穩不言。言語坦緩的人,往往給人一種沉穩的印象,更能贏得信任,說話慢的人,邏輯自然清晰,表達會更清楚,別人也會更樂意聽你說話。

有話慢慢說,也是一種修養。一個有修養的人,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所有,有話會慢慢說,有理懂得慢慢講!

人生過一天少一天,急不得,慢慢來。

凝望著指尖溜走的時光,那些匆匆的年華,那些經歷過的忙碌,都想證明,我們終其一生都不想辜負這人世間一趟。

人生的路上,走得越遠,漸漸的,太多的人就不見了,慢慢的,太多的事就做不了了,其實,人生的每一次成長,都是在耗費生命。

經歷的越多,越是明白,會發生的事情,終究逃不過;要錯過的人,終究留不住,所以,我們要學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不卑不亢,從容面對,量力而行,善待自己,也不虧待光陰。

因此,人生不管多忙,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節奏,放慢腳步,慢慢走,慢慢做,慢慢愛,慢慢賞,悟出人生酸甜苦辣的意義,領略紅塵千姿百態的魅力,慢慢行,緩緩悟,用心中的樂觀,腳下的從容,來一場生命的修行。

吃飯不急,慢慢吃,看到熟人寒暄幾句;走路不急,慢慢走,看到沿途的風景,用心賞賞;愛情不急,慢慢愛,接受緣分的安排!

人生一世,心若從容了,生活一切就安然有序了,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用從容的生活,主宰自己的人生,沉得住氣,靜得下心,一切慢慢來,生活就會慢慢美好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朋友圈:享受慢生活,是一種人生智慧
    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朋友圈:享受慢生活,是一種人生智慧。生活匆忙,過於追求生活的快節奏,高效率,反而會活得匆忙,來不及細細欣賞眼前的時光,反而憑空蹉跎了許多歲月,讓人活得乏味而單調。這些真正懂得生活的美學的人們,比起追求生活的效率,她們更加注重生活的質量,享受慢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人生智慧。如圖所示,跟隨著這些美好的曬圖分享,和每位讀者朋友們一起,去追隨生活美學的腳步,尋找平淡生活中的幸福真諦,看看她們的快樂源泉,究竟來自哪裡。
  • 獨處,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更是一場修行
    有一個叫上座的和尚,他不知道在哪裡聽說獨處是一種修行,修行好了就能達到成佛的境界。於是,他就時常讚揚孤獨的生活,讚美獨處的好處,然後到處去宣傳他的修行。但是這個和尚的做法並沒有得到其他和尚的讚揚。因為他所謂的那種獨行只是一種外在的修行,是修給別人看的,沒有修到自己的心裡,自己是漂浮於修行之外的。
  • 人生需要有慢下來的能力
    本體心理學創始人梅內蓋蒂,常把一個人的生命,描述為一粒種子,將人生的成長喻為一棵成長的大樹。他認為:生命中的原生動力總是健康、智慧的,將這種生命動能稱為「本體自在」。作家周國平在《周國平論人生》中說:無論你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什麼,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閒。慢生活符合內在需求,是生命的良好狀態,在生活點滴中體現。網上有一個問題:慢生活有哪些?
  • 王國維先生說的人生三重境界,告訴你求財、升遷和戀愛的人生智慧
    或許很多人知道《人間詞話》甚至知道王國維先生都是因為他所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可是很多人只是在單純引用和背誦詩詞,你真的能夠精確理解詩詞背後的人生智慧嗎?當我們讀懂了王國維先生的用意,也就能夠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了。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1、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但智慧,僅僅通過學習,是很難獲取的。一個人的智慧,除了學習,更需要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悟?我們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反思過去,總結經驗教訓,用心去感悟,從經歷中提取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做人要明白,別人說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自己的一個領悟,自己領悟到的,才是屬於你的智慧,別人給你說的道理,那是別人的智慧。
  • 向上是一種人生態度,俯瞰是一種人生境界
    向上是一種人生態度,俯瞰是一種人生境界。在南寧,擁攬更佳視角、盡瞰邕江美景的空間,無疑是峰層嚮往的美好境遇。江水資源不可複製,一線邕江難得,主城精粹江岸更是稀貴。踞一線鳳嶺濱江資源的南寧龍湖盛天·雙瓏原著,以面江為優先原則,採取南向瞰江設計,適合南寧的氣候,夏天習習江風輕拂,清爽舒心,冬天則可以避開冷風帶來的寒冷,一年四季皆悠享濱江宜居生活情調。
  • 推己及人不僅僅是一種善良,更是一種智慧
    推己及人不僅僅是一種善良,更是一種智慧1、不要主觀地去判斷人事物,自作聰明反而被聰明誤艾麗,本來有一單快要談成的大客戶,結果跟丟了,她特別的鬱悶。他並沒有辦理移民,可是幾年下來,他為我介紹了不下七八單的業務。他的孩子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海外的身份。我並沒有僅僅為了一單業務,就昧著良心的一定要讓他辦理不合適他的業務。而是從他的角度出發,為他著想給出了我的專業判斷與意見。《論語》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有時候,學會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放棄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是一種簡單生活的智慧,唯有學會放棄,才能學會生活,才能收穫更多。學會放棄,是一種人生哲學,敢於放棄,是一種生存魄力,更是一種良好心態,正所謂有所棄,才有所取,有所棄,才有所為,有所為,才有所不為。一個會在恰當場面彎腰,放棄自己的財富或體面的人,都有出眾的事業。
  • 獨處是一種能力,更是一個人的浮世清歡!
    獨處是一種能力,更是一個人的浮世清歡!獨處是一種境界,是最真實的自由,是最好的時光!可是,後來才知道,人生中的大部分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甚至要很多年以後自己才明白。原來,那天的相見,竟然已經是最後一面。更悲哀的一種情況是,有些人明明都還活著,其實早已見完最後一次面了。世界上所有的關係,到最後也就不過是相識一場。其實,人這一輩子,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和自己相處。尼採說:「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並非他喜歡孤獨,而是在他的周圍沒有同類。」
  • 《天道》智慧就在內心深處,智慧產生的境界分為三個層次
    一切唯心造,般若觀照,涅槃重生的是智慧,是解脫和自在。佛也好,如來也罷,都是心中的相,如來如去,起心動念間要正心正念,而不是被帶跑偏(兩層意思,不要被真相帶跑偏,不要被假象帶跑偏,真相假象都是相,明心見性,即見因果的背後,是因果,是造化,更是我們自己心中想,很多東西說出來就沒意思了,而且語言和文字承載愛的力量實在有限。
  • 人生大境界——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並不是要你真正的糊塗,而是一種寬容,糊塗也是一種境界。這世上總有一些事是你想不明白的。人要是事事都想爭明白,那就太累了。想不明白的時候就不要再想,暫時放一放,讓心靜下來,守得雲開見日出。這世上也同樣有許多事是你改變不了的。
  • 最佳紀錄片《人生果實》:津端夫婦告訴我們慢下來的人生智慧
    看到宋老夫婦的愛情,讓我想到了日本的一部紀錄片《人生果實》,又名《積存時間的生活》,由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真實地記錄了日本現代陶淵明津端夫婦的生活。英子是特別有智慧的女人,她全心照顧修一,想讓修一每頓飯都吃的有營養,有味道。她會定時去購物,買新鮮的肉食產品,回家為修一最美味的佳餚。修一的頭不小心被樹枝掛了,英子小心地為修一塗膏藥。修一的頭髮長了,英子彎著腰為丈夫剪髮。
  • 馮友蘭:人生有四重境界,境界決定了人生格局
    活在自然境界的人,展現的更多是一種動物性。而人和其它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有思想,正如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第二重境界:功利境界馮友蘭說:「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 生活人生感悟:適可而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睿智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心不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人生的美,其實就是一邊走,一邊撿散落在路邊的花朵,那麼你的一生就是美麗而芬芳的。人生要追求,需要一種睿智的追求,一種適可而止的追求。適可而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睿智。人要奮鬥,要進步,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但適可而止會讓我明白在哪裡是需要止步的。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三種心態,三種人生境界
    境由心生,你的心能夠安靜下來,世界就會安靜下來;你的心很浮躁,世界就很浮躁;你的心感覺到幸福了,人生就幸福了。一個人,最好的境界,無非是「自由自在」。所有的煩惱,都是自找麻煩;所有的不自在,都是作繭自縛。俗話說:「心態決定命運。」你的心境,就是你的命運。
  • 麗江,談的是一種人生的感悟,更是一種源於生活境界的感悟!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有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大家好我是吹夢,講了好幾篇關於麗江的文章了,但依然擋不住對它的喜愛。我常聽去過雲南的朋友說起他們的經歷,盛讚的大部分都是瀘沽湖、以及玉龍雪山。
  • 曾國藩智慧: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慎獨自律」4字
    在2000多年前的著作《禮記·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千百年來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便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自律,是人生修行的最高最高境界。獨處時,並不僅僅是指空間上的獨處,更是指精神上的獨處,追求一種內在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底線,做到「表裡如一」,而不是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則始終如一。
  • 知足是一種智慧,知止是一種境界!
    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國哲學中獨有的一種智慧,最早見於老子的《道德經》 這幅對聯寫的不僅僅是賈府,也是世人常態:明明已經擁有很多了,卻還是不想停下來,繼續為貪念所控制,一錯再錯,直到泥足深陷,才發現已經無路可走,想回頭時但為時已晚。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斂,得寸進尺,一味爭名逐利,兇險和災禍也會隨之降臨。
  • 人生的三種境界:「無」、「空」、「靜」
    我們不妨從古代思想中獲取智慧。保持常「無」的視野,善於發現「有」之外的世界「無」是道家修心的境界,正如《道德經》上說的「故常無,欲以觀其妙」。世界之妙在「無」,自然之始也在「無」。人們總是把視野放在「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