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億年前大爆炸誕生宇宙?科學家稱完全錯誤,人類全糊塗了!

2020-12-22 哏都太尉

大約138億年前,一次大爆炸產生了極其炎熱和緻密的中子和電子海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粒子開始結合在一起,最終產生了一個原子-氫原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不透明的浩瀚開始冷卻、膨脹、變得透明,成為我們今天存在的宇宙。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但是在1月8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天文學家埃裡克·勒納認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完全錯誤的。

宇宙大爆炸理論現在已經被認為是宇宙起源的權威解釋,但大多數人忘記了它仍然是一個理論,而不是被證實的事實。這不是天文學家第一次對大爆炸理論提出異議。因為這個假設很難以證實。相反,科學家只能依賴數學模型和其他理論,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這次埃裡克·勒納從6個方面來論述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錯誤。

第一個是宇宙的輕元素。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氦、氘和鋰等輕化學元素在「爆炸」的最初幾分鐘內就開始形成,而較重的元素則起源於宇宙歷史上更晚的恆星。但勒納聲稱,對輕元素的精確觀測顯示,根據大爆炸理論預測的宇宙中元素的數量與實際存在的元素數量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距。例如,大爆炸理論預測,宇宙中大約25%的質量由氦組成。但實際早期宇宙中形成的恆星的氦含量似乎不到該理論預測的一半,鋰含量不到該理論預測的十分之一。

第二個是反物質湮滅。大爆炸理論認為,強烈輻射將產生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粒子-反粒子對的相互湮滅將使倖存物質的密度降至約每立方釐米10的負17次方質子。但是實際宇宙中的物質密度被觀測到至少是每立方釐米10的負7次方質子,比大爆炸的預測高出100億倍以上。為了試圖彌補這一眾所周知的巨大鴻溝,大爆炸理論家們提出了物質和反物質之間一些未知的不對稱,這將導致更多物質的產生。但這在實驗室實驗中從未觀察到過。

第三個是星體亮度。大爆炸理論認為,在任何膨脹的宇宙中,光學錯覺都會使紅移高的星體看起來更大更暗,因為它們的表面亮度與視面積的比率,會隨著紅移而急劇下降。但是實際對數千個星系的觀測,可以發現表面亮度隨距離完全恆定,好像宇宙沒有膨脹。為此,大爆炸理論修正了預測,即假設在遙遠的過去星系要小得多,亮度不變是因為體積有很大的增長。但觀測結果也與這一結論相矛盾,表明沒有足夠的星系合併來滿足所需的亮度增長速度。

第四個是宇宙結構。在大爆炸理論中,宇宙應該是完全平滑和均勻開始。結構從小到大開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但隨著望遠鏡深入太空,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大的星繫結構,這些結構太大了,不可能是大爆炸以來形成的。

第五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遺留下來的熱輻射。但是實際觀測中,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如此大的尺度上是平滑的,以至於在大爆炸中,我們現在在天空不同部分看到的區域之間達到平衡的時間太少了,甚至沒有太多時間以光速接收彼此的能量。因此大爆炸理論使用一種名為「膨脹」的未知力量,來消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有的不對稱性。儘管宇宙大爆炸理論需要七個自由變量來符合觀測結果,但這個理論實際站不住腳。

第六是暗物質。根據大爆炸的理論,宇宙中必須存在暗物質。特別是對星系運動的觀測,表明這種暗物質並不存在。地球上各種極其敏感的實驗也從來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此外,如果暗物質存在,它將對星系產生粘性效應,這意味著許多被觀測到的長壽星系群應該根本不存在。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數宇宙學家對這一日益增多的證據的反應並不是認定大爆炸理論是錯誤的,而是增加了新的「參數」和假設,比如暗能量。

勒納是大爆炸理論的長期批評者,他認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就像皇帝的新衣,但是很多科學家不敢指出這一點。1991年,他寫了一本名為「大爆炸從未發生過」的書,在書中他批評了流行的理論,轉而提出了一個無限古老的宇宙模型。勒納的替代方案只是眾多可與「宇宙大爆炸」相媲美的理論之一,但沒有一款非常流行。例如,穩態宇宙假說表明物質仍在宇宙中創造,因此它是無限的,沒有起點和終點,而黑洞理論則認為宇宙起源於黑洞,每個黑洞中都有不同的宇宙。也有一些人認為整個宇宙都是計算機模擬的。

相關焦點

  • 138億年前宇宙如何誕生?大爆炸理論被指錯誤,人類全糊塗了!
    大約138億年前,一次大爆炸產生了極其炎熱和緻密的中子和電子海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不透明的浩瀚開始冷卻、膨脹、變得透明,成為我們今天存在的宇宙。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但是在1月8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天文學家埃裡克·勒納認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完全錯誤的。
  • 科學家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那宇宙大爆炸前有什麼
    兩年後,美國的天文學家哈勃提出了哈勃定律,並以此推導出了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確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40億年前。現在,科學家經過精確地計算,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
  • 科學家算錯了?宇宙年齡138億年,為何直徑卻有930億光年?
    宇宙全景圖雖然人類至今不知道宇宙是怎麼來的,但是對於宇宙的起源建立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論,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從大爆炸開始的那一刻開始宇宙就誕生了,如今距離宇宙誕生已經過了138億年,也就是說宇宙已經138億歲了,除了宇宙起源之謎以外,宇宙的另一個謎團同樣激起科學家們濃厚興趣,那就是宇宙大小之謎
  • 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在宇宙誕生之前,世界是什麼樣的?
    可以說,宇宙大爆炸模型是宇宙學最重要的成果,也是如今主流的科學理論,並且獲得許多觀測證據的支撐。按照最近的探測器的觀測,以及理論模型的推算,如今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
  • 宇宙才誕生了138億年,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達到了930億光年?
    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其實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從古代科學的「天圓地方」,再到古希臘的「地心說」,最後到哥白尼的「日心說」,推翻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但事實上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現在人類已經根據理論得到,我們有著以地球為中心,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
  • 想知道138億年前宇宙什麼樣子嗎?中國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圖為宇宙大爆炸宇宙是無邊無際的空間和其中的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物質的總稱,千百年來,人類就一直想探索宇宙的起源,於是就有以大爆炸理論為主流的各種學說的興起。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其中包括了如何理解時間和空間的本質?
  • 3分鐘了解138億年宇宙簡史:從大爆炸到誕生地球
    根據現代天文理論,宇宙已經誕生了約138.2億年,但在宇宙誕生很久以後都沒有天體形成,大約在數億年後才有第一個天體的形成,宇宙在這個天體「真空」期到底幹了啥呢?第一顆恆星在哪裡?第一個星系在哪裡?第一顆行星又在哪裡?宇宙是怎麼誕生的?真空期宇宙到底幹了什麼?
  • 138億歲的宇宙卻有920億光年的直徑
    宇宙誕生至今只有138億年,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宇宙的直徑卻有920億光年,如果從宇宙誕生算起,不應該也只有138億光年的距離嗎?這又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科學家們搞錯了呢?數據的由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宇宙膨脹的關係,狹義相對論並沒有解釋膨脹的速度。而宇宙膨脹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的增加,這一點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被天文學家哈勃所證實,他通過觀測發現,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其退行速率越快,大約是每隔326萬光年,速率就會增加每秒70公裡左右。
  • 宇宙誕生才138億年,為什麼最遠的星系,現在距離地球322億光年?
    在這138.2億年間,除了大爆炸時期還有點「新活兒」,剩下的,都不過是質能在宇宙規律下的變化罷了。畢竟恆星的誕生與消亡,以及文明的誕生和消亡,在138.2億年間都不知上演過多少次了,毫無「新意」可言。對於生年不滿百,卻天生就有著求知慾的人類來說,有關宇宙的一切,總是充滿驚異與爭議的。驚異之處在於,科學家們竟然能將宇宙的年齡確認到138.2億年。爭議之處在於,科學界在承認宇宙138.2億歲的同時,還承認可觀測宇宙半徑是465億光年。
  • 宇宙歷史只有138億年,為什麼可觀測宇宙的半徑465億光年?
    後來,宇宙大爆炸理論誕生,我們通過測算哈勃常數,可以知道宇宙的年齡大概是138億年。也就是說,給光傳播的時間只有138億年。 超出這個球面的天體的光應該還在路上,沒有到達地球,我們也把理論上我們能觀測的宇宙稱為可觀測宇宙。那按照這個說法,我們就知道奧伯斯佯謬其實是不成立的,宇宙縱使有無限多的天體,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光都能傳播到地球上,但問題遠遠沒有結束。 我們現在知道,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465億光年,而不是138億光年。那多出來的部分到底是咋來的呢?
  • 把宇宙138億年歷史壓縮成一年,人類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筆者-小文宇宙的歷史很漫長,而相較於宇宙,無論是地球還是人類都顯得微不足道。我們知道,宇宙現在的歲數是138億年,但如果將這138億年壓縮成一天,那麼人類又是在這一年的哪個時候出現的呢?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 簡單通俗解釋:大爆炸及宇宙的誕生
    所以按此推算,我們的宇宙開始時應該很小。實際上,科學家現在知道,不僅宇宙在膨脹,而且膨脹的速度也在增加。這種神秘的效應是由物理學家稱之為暗能量的東西引起的,但是對暗能量目前我們所知甚少。天文學家還觀察到了一種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東西。這是一種存在於整個太空中的非常低非常低的能量。
  • 在一個138億年前的宇宙中,科學家怎麼能看到461億光年遠的地方?
    圖註:在一個靜止不變的宇宙中,所有天體都會向四面八方發射光,並且光會以光速在宇宙中傳播。經過138億年的時間之後,光可以走過的最大距離將是138億光年。不幸的是,這三個假設都是錯誤的。首先,天體之間不會保持固定的距離,而是可以自由地在它們所佔據的空間中移動。
  • 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為什麼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465億光
    通過現代技術測量,人類發現地球直徑12000公裡,周長40000公裡,地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1.5億平方公裡,佔21%,海洋面積3.6億平方公裡,人類不僅測量過地球的大小,我們還知道太陽系的大小是2光年(包括奧爾特星雲),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銀河系至少有1000億恆星。
  • 如果宇宙大爆炸被推翻,人類是否還有其他理論解釋宇宙的誕生
    100年前,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通過對宇宙中各個星系的紅移,證明了宇宙正處於膨脹狀態。由此進行反演,科學家推測宇宙的誕生來自於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理論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從一個奇點誕生,最終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 宇宙誕生前有另一個宇宙嗎?
    大概是在兩百年前左右,人類才有了真正的科學覺醒,大量的科學知識在那段時間裡出現,尤其是在西方的哲學家群體之中,其中有一些哲學家其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犀利的科學家。科學理論的提出,迅速的促進了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人類社會也就是在這短短的兩百多年裡快速變化的。
  • 光速不可超越,宇宙誕生138億年,為何直徑卻達到930億光年
    宇宙誕生138億年,為何直徑930億光年? 在一些科普文章中,人們常常看到,宇宙年齡138億歲,卻有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於是很多網友質疑,這是怎麼回事呢?
  •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是怎麼回事?
    這個時間點,就是我們的宇宙誕生的時候,現在被稱為宇宙大爆炸。從那時起宇宙膨脹的體積有多大取決於它的增長時間和膨脹速度。哈勃宇宙望遠鏡和其他一些儀器收集到的精密測量數據都指向這一結果。宇宙可以追溯到137億年前,那麼它的半徑理論上是一束光經過137億光年的時間能夠到達的距離,計算結果是大約1.3萬億公裡。
  • 為何138億年前宇宙出現了?誰創造了它?科學家已找到答案!
    自從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刷新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發現宇宙實在是過於不可思議,在138億年前,宇宙形成了經過數億年的演化,才慢慢形成了太陽系和銀河系。宇宙的形成這聽起來似乎有一點不可思議,畢竟宇宙實在是過於規整,一點都不像是因為爆炸所形成的宇宙,由於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開始猜測,宇宙更像是一個精密的儀器,所有的星體都在按照規律進行運轉,人類則是機器中的一種,我們仔細回想一下,人類能在地球上出現一直延續自己的文明,如果不是幸運和巧合的話,人類根本無法在地球上誕生。
  • 宇宙誕生的「大爆炸」可能是一個超級黑洞
    當前科學家對宇宙的普遍看法是,宇宙產生於一次「大爆炸」,起始於138.2億年前的一個「奇點」。這個「奇點」的爆炸就是宇宙(我們這個宇宙)的時間和空間的起點。太陽系形成於46億年前,地球大約45億年,人類大約誕生於20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