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仁藏品:仇英《四老遊春圖》賞析

2020-12-05 財經直播間

春遊的民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它是人們嚮往自然、寄情山水的一種方式。先秦時就已有之,唐宋元明時盛行,體育娛樂項目逐步增多,郊遊踏青、蕩舟觀景、鞦韆蹴鞠、飲酒賽詩,不亦樂乎。白居易曾在《春遊》詩中說:「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誕生於文人雅士相聚遊樂之中。畫家也把春遊作為繪畫題材,留下許多遊春畫作,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是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李成仁先生收藏的「明四家」之一仇英《四老遊春圖》就是一幅遊春題材的繪畫佳作。

仇英(約1497-1552)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後移居蘇州。其雖出身寒門,但天賦異稟,勤奮好學,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少有的平民畫家,與滿腹經綸的沈周、儒家風範的文徵明、風流才子唐寅齊名,並稱畫史上"明四家"。仇英畫技多得臨摹宋人畫跡,幾乎可以亂真。山水畫師從周臣,而工整過之。人物畫尤善仕女,擅長界畫。有院派之畫技,亦有文人畫之靈氣。存世畫作有《漢宮春曉圖》、《桃源仙境圖》、《玉洞仙源圖》、《桃花源圖》、《蓮溪漁隱圖》、《劍閣圖》等。

從仇英這幅《四老遊春圖》的畫風和筆法以及量子年代檢測為1522年所作的鑑定結果看,是其早年的畫作。作品表現出了仇英博採眾家之長,師古不守舊,創新不越矩,既保持了工整精豔的古典傳統,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整個畫面嫻靜而明快,青山綠水,花草樹木,都充滿了清明的勃勃朝氣和活力。景物安排的十分得體,青山雄偉壯麗,層次分明,春水逶迤恬靜,岸石小橋茅舍添趣。河邊楊柳枝條飄逸灑脫,盡顯出春風得意,漫山桃花豔麗嫵媚,渲染著盎然春意,清新的芳草染綠山野,散發出特有的清香和誘人的無限生機,誰人能不為這春光明媚、秀色可餐的奇景所動呢?即使是歸隱山居不常出門的悠閒老人們,也嚮往著「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的美好,相約結伴策杖遊春。畫中四位老翁鶴髮童顏,慈眉善目,仙風道骨,神採奕奕,興致勃勃地四面張望,欣賞著眼前醉人的美景。其中走在前面的老者身著暗紅色長袍,手中拐杖上繫著寶葫蘆,富態安詳;身穿淡藍色長袍的老者一手策杖,一手背後,顯得十分瀟灑,仿佛是在與另一雙手袖在背後的老者交談;中間位置的老翁動作有些誇張,傾身向河對岸凝望著,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流露出深深的眷戀。四位老翁雖形態各異,又以品味春色而相合,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稀疏的束髮,飄逸的衣紋,痴迷的神態,都在寥寥數筆流暢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好一幅山水花木呼應、人物形神兼備的《四老遊春圖》啊!自然的春色與人物的「春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讓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美妙!

《四老遊春圖》構思巧妙,畫法蒼秀,筆墨俊雅,色彩清麗,得益於仇英文人畫所崇尚的意境和筆墨情趣。後人評價仇英為「追求藝術境界的仙人」,其畫作可謂繪事之絕境,藝林之勝事。畫面左上方題寫著宋代秦觀的詩:「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就意境而言,我以為還是與畫面有些差距。郴江曲折繞郴山卻又下瀟湘,多少帶有詞人自己心中的迷茫、哀怨意味。仇英出身卑微,文化修養不博,幾乎沒有留下書法、詩詞作品,在此也是用了宋代秦觀的詞了表意境。落款「仇英」二字下面有兩枚私印,加蓋於1522年(明嘉靖元年)。

李成仁先生說:「在『明四家』裡,仇英看似草根畫家,恰恰是平民出身的『異才』,好似偉岸的大樹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汲取豐富營養而富於濃厚生活氣息和文人畫豪放風採的表達。用筆自然流暢,刻畫精細,形成了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藝術風格,成為了我國繪畫史上為數不多的平民畫家。鑑於此,我很喜歡仇英畫作」。

是啊!在漫長的中國繪畫史上,如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樣,人們在傳承優秀傳統繪畫精神和技藝的同時,始終沒有停止思索創新發展的腳步。也正是在求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才有今天中國繪畫藝術的絢麗多彩和碩果纍纍。

相關焦點

  • 漢宮春曉圖,仇英的繪畫密碼
    人物簡介仇英(約1494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中國明代畫家,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擅畫人物,尤長仕女。與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並稱為「明四家」。 不久前,兩岸博物館似乎心有靈犀,不約而同發起了對明代畫家仇英的紀念。蘇州博物館推出「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展出了國內外31件仇英珍品,內容涵蓋山水、人物、歷史等不同主題。臺北故宮則推出「明四大家(即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特展之仇英作品展」,拿出仇英的30多幅作品參展。其中,便有其傳世名作《漢宮春曉圖》。
  • 古作賞析:仇英《畫連昌宮詞軸》,觀之令人興味盎然
    明·仇英《畫連昌宮詞軸》(傳),絹本設色,縱 66.8 公分 橫37.6 公分,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以著名的隋唐宮殿連昌宮為主題的詩畫軸,詩塘上都附有所謂文徵明書寫的宮詞二十五首。此幅與院藏《畫長信宮詞圖》的書法與畫風相當近似,當屬同一組四幅對。當時的作坊,喜歡繪製以仇英畫、文徵明題詩的合璧之作來吸引買者。重青綠描金的山水,配上樓閣人物,四幅齊掛妝點廳堂時,肯定是相當富麗華貴。此幅詩畫軸可能是以仇英繪圖、陸師道題詩的〈仙山樓閣〉為模仿對象,連左前方松林與其間宮殿都有相似處,只是少了原作的典雅含蓄,更強調色彩繽紛與繁複細節。
  • 唐代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畫家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恰恰表現了宮廷婦女遊春時的歡悅情緒和美好氣氛。紫色百合香為您解讀這幅經典傳世畫作,通過簡單明了的藝術鑑賞,使您更加理解畫家張萱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一、《虢國夫人遊春圖》-畫家基本簡介《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由盛唐時期著名畫家-張萱所作。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魔法覺醒藏品賞析
    本期魔法覺醒藏品賞析將為大家介紹「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的角色藏品,一起回顧這些魔法物品背後的故事。
  • 傳世名畫 第2幅|仇英·《漢宮春曉圖》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仇英出生於江蘇太倉縣的一個平民家庭,由於家境窮困,少年的仇英就開始獨立謀生,自此仇英開始了正規系統的學畫生涯。雖然這一點讓藝術圈」毒舌「董其昌多少有點看不上,他覺得仇英學識不夠,但董其昌對仇英的青綠山水卻表達卻說:「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伯驌,精工之極而又有士氣
  • 木匠出身的畫家仇英,為何被文徵明讚賞為「當代絕技」?
    他的重要性,經過後代所認為的「明四家」的努力,在有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這一段時間裡,更顯得突出。仇英,字實父,號十洲,蘇州太倉人。其生卒年不詳,木匠出身。人們根據其畫作的題款推測,他約生於明弘治十一年,死於嘉靖三十年(1552)。曾徙家蘇州吳門,以擅畫美人著稱。與沈周、唐伯虎等人以詩、書、畫著稱不同,仇英之引起人們的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精妙的畫作。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仇英《漢宮春曉圖》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仇英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並稱「明四家」。仇英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屌絲」完美逆襲的一生。那仇英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油漆工逆襲成與三大文豪齊名的大畫家呢?我認為主要是這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仇英個人的品質,第二是貴人的賞識與幫助,第三是歷史的公平性,概括起來也正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 從上古紅黑陶繪到仇英的青綠盛世:一口氣弄懂中國青綠山水畫史
    他的代表作《遊春圖》以細勁圓潤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在陽春三月、桃花盛開、山青水碧的郊野,貴族、仕女騎馬泛舟、踏青遊春的景色。他善於表現自然山水的深遠空間感,在畫面的空間處理上,一改過去繪畫中的人大於山、水下容泛那種比例失調狀況,以勻淨的線條,勾勒湖水微波。李思訓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筆力遒勁、色彩濃麗,顯現出小青綠髮展到大青綠山水畫的演進過程。
  • 中國名畫《虢國夫人遊春圖》張萱
    中國名畫《虢國夫人遊春圖》全圖畫芯虢國夫人遊春圖能入選中國名畫理由:⊙盛唐文化的一個總結;⊙工筆人物畫樣式的確立者張萱的代表作品之一張萱的真跡罕見,現只有摹本的《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武后行從圖》(傳)等作品流傳於世。名畫解讀《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中連鑣並轡者為八騎九人,構圖前疏後密,作錐形前行,整齊中帶著變化。一身著男裝的仕女手挽韁繩,閒散自在地策馬走在最前邊。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就藝術方面來說,繪畫受到重視,山水畫出現獨立畫作,展子虔的《遊春圖》即是代表。展子虔,約生於550年,604去世,渤海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河間縣人,歷經北齊、北周和隋朝三個朝代,與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為「唐前四大畫家」。
  • 2020雲南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
    今天玉溪中公教育老師為大家介紹的是:2020三支一扶考試內容公基備考人文知識: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吧!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釐米,橫572.8釐米。
  • 傳世名畫 第5幅|張萱 ·《虢國夫人遊春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目前學界對虢國夫人的身法認知分4種:有人認為虢國夫人是右四,因為其位於北鬥構圖的最中央;也有學者提出虢國夫人是最後一排懷抱公主的女子;真是腦洞大開了,不過現在學界又普遍認為這圖裡並沒有虢國夫人,可能張萱只是畫了一幅普通的貴族遊春圖,題目就是一個噱頭和暗喻而已
  • 探尋《虢國夫人遊春圖》的真相!
    ————————————————今天麓山君跟大家去探尋的是《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中女子眾多到底哪位是虢國夫人?《虢國夫人遊春圖》唐代畫家張萱的畫作 ,絹本設色。原作已佚,現存的是宋代摹本,因金章宗完顏璟判斷失誤而題為宋徽宗摹本,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這幅畫叫「遊春圖」,但畫中未見一片春色,正是畫家不著背景,只以溼筆點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瀠清新。
  • 看見文物|我國現存最古的山水畫卷 展子虔《遊春圖》
    而在筆法和色彩的運用上,《遊春圖》已然體現出早期青綠山水畫「山巒樹石皆空勾無皴,唯以色渲染」的特點。畫幅「似精而筆實草草,大抵涉於拙,未入於巧」,線條輕重頓挫、工整細膩,山石樹木有勾無皴,尤其對松樹不細寫,僅以赭石暈染取代松鱗描畫。
  • 精品賞析丨12月3日入選藏品詳析
    城投拍賣新一輪藏品徵集工作已啟動,有出手需求的藏友可以在公眾號發送聯繫方式報名參選。 在今日入選藏品中,小城為各位藏家精選了粉彩花鳥紋香筒>、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二十文>兩件珍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獨特之處吧!
  • 【名畫賞析】明·仇英-《明妃出塞圖》
    仇英 (約1497-1552) 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 中國明代繪畫大師,明四家之一。 仇英尤其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虢國夫人遊春圖
    張萱 《虢國夫人遊春圖》的作者是盛唐 畫家張萱,京兆( 長安,今西安)人,擅長人物畫,尤工仕女、嬰兒畫。有時亦畫貴公子、鞍馬屏障,對亭臺、林木、花鳥,皆窮其妙。可見張萱是一位很有才能的畫家。特別是所畫仕女,豐頤厚體的形象,開盛唐「曲眉豐頰」的畫風。
  •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虢國夫人」到底在哪裡?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一幅描繪了天寶年間虢國夫人盛裝出遊春踏青的畫作,出自唐朝張萱之手。該圖使用細勁的鐵線描和精緻典雅的設色勾勒出人馬,雖然不著背景,卻極具韻律,展現出盛唐時期的氣度風貌。那這位虢國夫人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