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賞析:仇英《畫連昌宮詞軸》,觀之令人興味盎然

2020-12-24 依古軒畫廊

明·仇英《畫連昌宮詞軸》(傳),絹本設色,縱 66.8 公分 橫37.6 公分,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以著名的隋唐宮殿連昌宮為主題的詩畫軸,詩塘上都附有所謂文徵明書寫的宮詞二十五首。此幅與院藏《畫長信宮詞圖》的書法與畫風相當近似,當屬同一組四幅對。當時的作坊,喜歡繪製以仇英畫、文徵明題詩的合璧之作來吸引買者。重青綠描金的山水,配上樓閣人物,四幅齊掛妝點廳堂時,肯定是相當富麗華貴。此幅詩畫軸可能是以仇英繪圖、陸師道題詩的〈仙山樓閣〉為模仿對象,連左前方松林與其間宮殿都有相似處,只是少了原作的典雅含蓄,更強調色彩繽紛與繁複細節。活動其間的宮人,或舞蹈,或憑欄,或撫琴,或對坐閒談,觀之令人興味盎然。

註:依古軒畫廊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李成仁藏品:仇英《四老遊春圖》賞析
    先秦時就已有之,唐宋元明時盛行,體育娛樂項目逐步增多,郊遊踏青、蕩舟觀景、鞦韆蹴鞠、飲酒賽詩,不亦樂乎。白居易曾在《春遊》詩中說:「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誕生於文人雅士相聚遊樂之中。畫家也把春遊作為繪畫題材,留下許多遊春畫作,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是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李成仁先生收藏的「明四家」之一仇英《四老遊春圖》就是一幅遊春題材的繪畫佳作。
  • 漢宮春曉圖,仇英的繪畫密碼
    不久前,兩岸博物館似乎心有靈犀,不約而同發起了對明代畫家仇英的紀念。蘇州博物館推出「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展出了國內外31件仇英珍品,內容涵蓋山水、人物、歷史等不同主題。臺北故宮則推出「明四大家(即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特展之仇英作品展」,拿出仇英的30多幅作品參展。其中,便有其傳世名作《漢宮春曉圖》。
  • 傳世名畫 第2幅|仇英·《漢宮春曉圖》
    自此仇英開始了正規系統的學畫生涯。雖然這一點讓藝術圈」毒舌「董其昌多少有點看不上,他覺得仇英學識不夠,但董其昌對仇英的青綠山水卻表達卻說:「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伯驌,精工之極而又有士氣也因此畫史上評價仇英為「追求藝術境界的仙人」。
  • 木匠出身的畫家仇英,為何被文徵明讚賞為「當代絕技」?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蘇州太倉人。其生卒年不詳,木匠出身。人們根據其畫作的題款推測,他約生於明弘治十一年,死於嘉靖三十年(1552)。曾徙家蘇州吳門,以擅畫美人著稱。與沈周、唐伯虎等人以詩、書、畫著稱不同,仇英之引起人們的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精妙的畫作。《紅樓夢》提到仇英,主要是指他繪畫作品中的人物畫,尤其是仕女畫。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縱30.6釐米 橫574.1釐米)用手卷的形式展現漢宮初春時節閨中的日常瑣事,如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畫像、戲嬰、送食、揮扇。畫中有后妃、宮娥、皇子、太監以及畫師等共115人,他們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和精湛的寫實功力。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仇英《漢宮春曉圖》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仇英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屌絲」完美逆襲的一生。那仇英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油漆工逆襲成與三大文豪齊名的大畫家呢?我認為主要是這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仇英個人的品質,第二是貴人的賞識與幫助,第三是歷史的公平性,概括起來也正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四時田園雜興》《小池》《觀書有感》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四時田園雜興》《小池》《觀書有感》第一篇:《四時田園雜興》作者:「宋」範成大全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池邊的大樹將陰影映在水面上,一派令人喜愛的柔和晴朗的風光!池中,初生的荷葉剛剛露出一隻小小的尖角,就已經有蜻蜓飛到上面停留了。精彩賞析:詩題是「小池」,詩人就千方百計要扣住這「小」字,在詩中體現出那種小巧玲瓏、令人珍愛的氣息來。
  • 【名畫賞析】仇英-《漢宮春曉圖》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有一畫作,令《柯雪齋集》的作者袁中道「縱潭一夜不得眠」。這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 從上古紅黑陶繪到仇英的青綠盛世:一口氣弄懂中國青綠山水畫史
    李思訓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筆力遒勁、色彩濃麗,顯現出小青綠髮展到大青綠山水畫的演進過程。其山水主要師承隋代展子度的畫風,並加以發展創新,形成意境秀永、用筆遒勁、風骨峻峭、色澤勻淨的金綠山水兩重風格。李思訓除多描繪自然山川外,還擅長表現富麗堂皇的宮殿樓閣,創造出一種細緻典雅的山水畫境界。
  • 增廣賢文(上集):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士乃國之寶,儒為席上珍。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
  • 觀書有感其二原文拼音版 觀書有感二朱熹注音版
    提起朱熹,大家應該都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他所作的《觀書有感》,更是使我們受益匪淺。今天小編整理了《觀書有感·其二》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觀書有感·其二》  宋·朱熹  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méng chōng jù jiàn yī máo qīng
  • 清末民初畫壇大家丨馮超然《松陰觀瀑圖》賞析
    馮超然 松陰觀瀑圖 102.5×51cm 1954年   馮超然(1882-1954),江蘇武進人。少穎異,課餘即喜點染,年十八始,精究繪事,師遍摹臨歷代名跡,山水人物花鳥皆傳神。山水師諸家,工候極深,氣韻之清,用筆之妙,已臻化境,似有不食人間煙火之味。
  • 翰海2020秋拍預告作品賞析!絕了!
    尺  寸:93.5×226cm創作年代: 1827年作估  價: RMB 100,000-150,000說 明:鈐印:道光御筆之寶、斂福宜民款識:道光丁亥季夏,御筆。鑑藏印:帆景樓、寫經室主人字曰紫英、廉吳審定、金匱廉泉桐城吳芝英夫婦共欣賞之印、覃溪過眼、黃氏珍藏、南湖經眼、宮子行玉父共欣賞、蔡友氏
  • 古詩賞析二十四:胡令能《小兒垂釣》
    作品賞析《小兒垂釣》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天真爛漫的童心和童趣。此詩結構可分為垂釣和問路兩部分。前兩句重在寫幼兒垂釣之形,「蓬頭」寫小孩的外貌,突出孩子的頑皮天真。
  • 【名畫賞析】明·仇英-《明妃出塞圖》
    仇英 (約1497-1552) 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 仇英尤其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 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 朱熹《觀書有感》賞析
    他說:「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惟其根本乎道,所以發之於文皆道也。」於是,他用更通俗更直接的話說:「這文皆是從道中流出。」再換一種說法,朱熹認為文與道其實就是一回事。筆者想在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中,認真領會他的這一哲學思想,就便求教於大家。筆者這裡不講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也不是偷懶,因為朱熹先生也好像不想讓讀者知道。
  • 古代少年天才的一幅作品,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之作,可惜英年早逝
    該畫作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絹本,青綠設色,無款,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全卷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複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臺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增廣賢文》,也叫《古今賢文》《昔時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