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二十四:胡令能《小兒垂釣》

2020-12-10 如匪浣衣RfHy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注釋

1、蓬頭:頭髮散亂,這裡用來形容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

2、稚子:年齡小的、幼稚的孩子。

3、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4、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

5、借問:問、打聽。

6、應(yìng):回應,答應,理睬。

作者簡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詩人,河南鄭州中牟縣人。早年家貧,做過以修補鍋碗盆缸為業的手工業者,人稱「胡釘鉸」。喜歡《列子》,又受禪學影響,隱居於圃田(河南鄭州中牟莆田)。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全唐詩》存其詩四首。

作品賞析

《小兒垂釣》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天真爛漫的童心和童趣。

此詩結構可分為垂釣和問路兩部分。前兩句重在寫幼兒垂釣之形,「蓬頭」寫小孩的外貌,突出孩子的頑皮天真。「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垂釣小兒頭髮蓬亂,不加修飾,使人覺得自然可愛。「學」是這首詩的詩眼,因為是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意。而「側坐」不是安坐、穩坐,又可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地生長在陰溼地方的植物,由此可知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不強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被曬的理想的釣魚之處,描寫得興味盎然。 

後兩句重在傳神,有路人打聽道路,小兒擔心應答的聲音驚走了要上鉤之魚,故此從距離較遠之處就以招手示意,而不發出聲音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劃孩子的機警聰明。同時,小兒的動作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其後小兒怎樣悄悄站起來,走到路人面前,低聲告訴路人要去的方向道路,這都是詩人留給讀者聯想的空間,不必具體交代,詩作就此結束,韻味無窮。

這首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純真和童趣。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景之筆;後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第三句仍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筆墨。全詩從形神兩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垂釣小兒的形象,言辭流暢,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描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實在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其他詩歌作品選讀

喜韓少府見訪

唐·胡令能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秋日行村路

宋·樂雷發

兒童籬落帶斜陽,豆莢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

網絡圖片,侵權即刪

稚子弄冰

宋·楊萬裡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相關焦點

  • 《小兒垂釣》偶遇稚子趣事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兒垂釣》《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古詩釋義一個頭髮蓬亂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問路,小兒向路人招招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古詩賞析希望下面這段話由爸爸媽媽念給孩子聽。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2首:胡令能《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是一首能夠激起人們遙遠記憶的好詩。詩作通過一個小孩偷學成人垂釣的場面,生動傳神的表現了人類的童真。詩作第一句「蓬頭稚子學垂綸」起首「蓬頭」二字告訴人們,這是一個山野小孩,一早起來,連頭髮都顧不得梳理就急急忙忙的跑到小河邊像模像樣的偷著學成人釣魚了。
  • 修鍋碗瓢盆的詩人,《小兒垂釣》認真的小娃兒像極了窩沙發的你
    小兒垂釣唐代: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小兒垂釣》與普通七言絕句不同的是:絕句分兩種,剛開始是浪漫主義,發揮想像力,寫一些生活中沒有的事物。後來,詩人開始寫現實生活的事情,就叫現實主義。《小兒垂釣》寫在中唐時期,也是現實生活化的七言絕句。作者胡令能(785-826年),河南鄭州中牟縣人,唐代德宗貞元、憲宗元和年間人。隱居於中牟(今屬河南)。
  • 《小兒垂釣》入課本多年,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理由看似挺有道理
    唐代詩人胡令能就是個「半路出家」,一夜之間突然會寫詩的人。胡令能年輕時本是以修補鍋碗盆缸度日,被附近的人稱為「胡釘鉸」。傳說有一天,胡令能睡覺的時候夢到一位白髮老頭,在夢中這老頭剖開了他的胸腹,塞了一卷書進去,夢醒之後胡令能便能寫詩了。當然,這終究只是傳說,胡令能之所以能夠能夠寫詩,其實主要還是平時勤奮好學,時常在修補東西之餘讀書習字,天賦加上刻苦,寫詩對他來說自然也就不是難事了。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必背課文及古詩文釋義
    第三單元語文園地三 日積月累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賞析:《小兒垂釣》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兒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意趣盎然。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 【雙語園地】古詩賞析——《江雪》
    【雙語園地】古詩賞析——《江雪》 英文翻譯內容來自《古詩裡的核心詞》 設 計:劉 慧
  • 九首經典垂釣詩詞:人生很短,生活得有情趣
    人生很短,別讓生活沒了情趣,今天就跟小編一塊,去欣賞古人的垂釣世界吧!——唐.胡令能《小兒垂釣》蓬頭小兒 ,側坐莓苔之上,於青草遮掩之處專心垂釣 。這時 ,過路的陌生人前來問路,他連忙遠遠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神態生動,動作傳神,惟妙惟肖,意趣盎然。多像小時候河邊釣魚的自己啊!
  • 千古名句,別有洞天: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
    這份《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是我多年來一直在用的一份資料。 雖然標題有「初中」兩個字,裡面也收錄一些小學必背古詩詞裡的名句,而且非常適合基礎詩歌鑑賞薄弱的高中生。你之所以古詩詞鑑賞不會,是因為小學初中沒學紮實。
  • 小學語文4年級下古詩《清平樂 村居》講解練習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講閱讀的李老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清平樂 村居》原詩《清平樂 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原詩翻譯草屋的房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有人操著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在相互逗趣,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和老婦?
  • 古詩村居的全詩翻譯 村居古詩譯文
    描寫春天的古詩有很多,《村居》就是其中一首,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賞析  詩中第二句中的「拂」和「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將楊柳寫活了,寫出了楊柳的神韻。
  • 古詩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在賞析古詩中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時,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思路:先找出詩句中描寫的景物,再分清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然後分析二者的關係,是「以動襯靜」,還是「靜中見動」,還是「動靜結合、動靜相襯」,最後再結合整首詩的內容、主旨分析其表達效果。
  • 部編版語文六(上)古詩解析:第6首《春日》
    一(上)古詩解析:第1首《詠鵝》一(上)古詩解析:第2首《江南》一(上)古詩解析:第3首《畫》一(上)古詩解析:第4首《憫農》其二一(上)古詩解析:第5首《古朗月行》一(上)古詩解析:第6首《風》二(上)古詩解析:第1首《梅花》二(上)古詩解析:第2首《小兒垂釣》二(上)古詩解析:第3首《登鸛雀樓》二(上)古詩解析:第4首《望廬山瀑布》二(上)古詩解析:第5首《江雪》二(上)古詩解析:第6
  • 古詩《 己亥初雪》外三首,作者/劉會堅,賞析/幸福老頑童
    劉會堅佳作 古詩四首 作品賞析區 賞析劉會堅老師的作品《次馬凱先生「題中華詩詞五代會」》、《已亥初雪》和《長城頌》 賞析人:幸福老頑童 次馬凱先生《題中華詩詞五代會》:詩詞是中華的文化精髓
  • 讀古詩系列《春日》小學生必背古詩
    古詩誦讀 ----------▽▽▽▽▽▽▽▽----------- 古詩解析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