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之紅燒蛋皮,彈牙爽脆,百吃不厭,老人孩子最喜歡
古法蛋皮,做法獨特,香脆嫩滑,吃過都回來尋味
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好奇,古代的人是怎麼吃雞蛋的。翻查了許多資料,發現古人和我們一樣,也是吃貨很多,而且古人不但會吃,更是把做法記錄下來,編輯成食譜。例如《山家清供》,《隨園食單》等等,裡面記載著多種雞蛋做法,例如「糟蛋」,「皮蠶」,「醃蛋」,等等。
在《食憲鴻秘》中,有一道「蛋腐」:「凡頓雞蛋須用箸打算百轉為妙。勿用水,只以酒漿,醬油及提清鮮汁或醬燒肉美汁調和代水,則味自妙。」
「入香薰,蝦米,鮮筍諸粉,更妙。」
「頓時,架起碗底,底入水止三四分。上蓋淺盆,則不作蜂窠。」
這道菜就是蒸蛋羹。翻譯過來就是:(燉)蒸雞蛋,一定要用筷子先把雞蛋打上數百轉方為好。不要使用清水,只用酒漿及提清鮮汁,或者是醬燒肉的美汁調和代替清水,則雞蛋的味道自然美妙。
加入香菇,蝦米,鮮筍等各種食物的粉末,味道更妙。
蒸雞蛋羹的時候,把碗底架起來,碗底沒入水只有三四分即可。上面蓋上盤子,則蛋羹不會起蜂窩狀的孔洞。
這個是古代的做法,相當講究。不能加清水,其他食材好理解,只是「酒漿」為何物,作者沒有說,我們就只能猜,可能是糯米甜酒,果汁,極淡的濁酒之類。
《食憲鴻秘》還記載了蛋皮的做法,今天我就按照古法,力求還原出古代的美味。
紅燒蛋皮
所需食材:雞蛋9個,小蔥50克,料酒1克,生粉15克(原著用菱角粉,現在找不到了,只有用生粉代替)鹽2克,生抽20克,芝麻油10克。
製作方法
(1)碗裡放入生粉,加入少量清水攪拌成糊狀,打入雞蛋,沿著一個方向打散。小蔥洗乾淨切段。
(2)取平底鍋,燒乾水分後轉小火,倒入一勺蛋液,轉勻鍋,倒出多餘蛋液,看到蛋液凝固後,輕輕揭開裝盤。
(3)全部完成後,把蛋皮切段裝盤。其實形狀不講究,喜歡切成什麼都可以。
(4)燒鍋倒入芝麻油,放入蔥段炒香,加入蛋皮,加入生抽炒上色,加入少量清水,加入鹽,料酒,燒3分鐘。
(5)收汁至濃稠,也可以收幹汁,按自己的習慣,最後出鍋。
這道菜是按照古法製作。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辣椒,花椒,豆瓣醬,洋蔥,薑片,蒜苗等同燒。
小貼士:這道菜的重點是煎蛋皮。最好是用平底鍋,把鍋燒熱,也就是看到水分全部揮發後,轉小火,舀一勺蛋液倒入鍋裡,然後轉動鍋,讓蛋液鋪滿鍋底,接著倒出多餘的蛋液,繼續煎至轉色,凝固。用手提起蛋皮,放入盤裡,繼續下一張操作,直到全部完成。
怎麼保存雞蛋。雞蛋買回家後,先檢查一下,把雞蛋的大頭朝上,直立放好。由於蛋黃比蛋清輕,這樣存放,就不會發生蛋黃貼殼現象。另外,還要注意隔離,雞蛋是有生命的,一些刺激性食物,例如洋蔥,大蒜等,不要和雞蛋一起存放。
還有就是不能密封,有的朋友把雞蛋密封起來保存,以為這樣效果更好,其實剛好相反。雞蛋是要呼吸的,在密封的環境,就會窒息,保存時間更短。最後,雞蛋不能清洗。很多朋友看到雞蛋上面粘上汙物,灰塵等,喜歡清洗後再保存,這個方法是錯誤的,會把表面的保護膜也一同洗去,反而縮短雞蛋的保鮮時間。
圖文原創,百家號獨家發表,抄襲全網追究維權!
創作不易,喜歡請關注,點讚,評論,收藏,轉發。你伸出的手指,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