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M3D列印模型的表面處理方法

2020-12-14 砂型列印及技術支持

1. 3D列印表面粗糙的原因

熔融沉積式3D列印的原理是將三維模型數據切成若干層 0.05mm以上的薄片後交由 FDM3D 印表機將薄片一層一層的列印出來形成三維實體模型。正因如此,FDM3D 列印製品表面普遍存在一層一層的紋路,稱為層紋。有時需要縮短3D列印時間,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增加切片層厚的厚度,但層紋會隨著切片層厚的增加而越發明顯,這也會直接導致列印製品的表面較為粗糙。其次,在三維實體成型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擠出機存在控制誤差導致「拉絲」的情況發生,這也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了列印製品的表面粗糙度。[2]另一方面,FDM 式 3D 列印的過程中,受 3D 印表機結構的限制,在某些層中存在著一些接縫處,各層的接縫處在成型後的實體表面會表現為小的凹坑或凸起,這也是 FDM 式 3D 列印製品表面粗糙的原因之一。最後,有些三維實體的上部截面大於下部截面,又因 FDM3D列印成型方式是由底層向頂層按順序列印,所以必須要預先列印好用於支撐具有較大截面部分的支撐模塊,同時又要保證支撐模塊在列印完畢後容易摘除,就必須要控制支撐模塊的密度不能太密且在 Z 軸方向上與需要列印的實體之間間距大於一定數值,這就導致了在摘除支撐模塊後列印製品與支撐模塊的接觸面會凹凸不平。綜上所述,熔融沉積式3D 列印製品表面不可能自然的光滑,故只有經過表面處理後,FDM 式 3D列印製品的表面才能夠變得光滑甚至達到鏡面效果。

2. 表面處理方法

以下將提出四種適用於 FDM3D列印製品的表面處理方法,分別是手工打磨加噴砂處理、化學製劑處理、噴漆處理以及上膠處理。

2.1 噴砂處理

噴砂處理是利用高速砂流的衝擊作用清理和粗化被處理 3D 列印製品表面的過程。具體過程是在一個封閉且可視的空間內,採用壓縮空氣為動力以形成高速噴射束將磨料(石英砂、金剛砂等)高速噴射到需要處理的 3D 列印製品表面,使 3D 列印製品的外表面發生變化,一般設定氣泵的氣壓為 120psi,採用 0.2 到 0.5 毫米的磨料。由於磨料對 3D 列印製品表面的衝擊和切削作用,使其表面獲得一定的清潔度和不同的粗糙程度,採用越細的磨料,表面越光滑細膩。這樣的處理還可以使 3D 列印製品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其抗疲勞性,也增加了它和後續塗層之間的附著力,有利於塗料的流平和裝飾。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快速的打磨3D列印製品,對於厚重的3D列印製品效果非常好;但是對於輕薄的 3D列印製品而言,噴砂處理容易直接損壞被處理的物件,另外,這種處理方法要求配備專業的設備,例如氣泵與噴砂箱。

2.2 化學製劑處理

針對以ABS為材料 3D列印成型的製品,可使用丙酮對其進行燻蒸處理。一般操作流程是將少量丙酮放置於一個可以密閉的容器中,再將ABS 製品放入容器中懸掛或者使用支架撐起,保證 ABS 製品不與丙酮直接接觸,然後將該容器蓋好密封並放置於加熱盤上進行加熱,待一定時間後將 ABS 製品取出晾乾即可。本方法利用丙酮的腐蝕特性和受熱汽化特性,使丙酮受熱汽化後均勻的附著於 3D 列印製品上將其表面層紋及不平整處腐蝕融化,從而形成光潔表面。此種方法的優勢是處理速度快,可得到非常均勻的鏡面效果,且保證了 3D 列印製品的原色不變。而劣勢在於,因為此種方法建立在腐蝕製品表面的基礎上,所以3D列印製品的表面若有細節特徵存在,該特徵將在丙酮燻蒸後丟失,且此種方法中的丙酮是有毒液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2.3 手工打磨加噴漆處理

對於較大件且無細小特徵的 3D 列印製品,手工打磨加上噴漆處理將會使被處理的物件具有非常漂亮的外表面特徵。一般情況下,手工打磨採用水砂紙一般此種方法的流程將分為幾個步驟,首先,採用 180 目以上的砂紙對 3D 列印製品進行手工打磨,打磨完畢後將 3D 列印製品清洗並擦乾;然後,使用填補底漆對打磨後的 3D 列印製品進行 2-3 次噴底漆處理,每次噴塗需保證塗層的均勻和較薄的噴塗厚度,每次噴塗之間間隔 5分鐘左右;等待最後一次底漆噴塗完畢且底漆硬化後,再次使用砂紙對其進行手工打磨處理,打磨完畢後將 3D 列印製品清洗並擦乾;最後對其進行噴漆處理,本次的噴漆為色彩漆,可噴任意顏色漆完成對 3D 列印製品的上色。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獲得一個非常自然非常光滑的表面且不損失任何表面特徵,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種方法需要手工打磨,所以會非常耗時,另外如果 3D 列印製品具有非常多且小的特徵,這種方法將變得很難實施。

2.4 上膠處理

此種方法是將環氧樹脂作為表面塗料直接塗抹到 3D 列印製品表面以掩蓋其表面的所有層紋以及凹坑,且由於環氧樹脂固化後具有很好的鏡面效果,這種方法可以是 3D 列印製品具有很光滑的表面。當被處理物品較大且細節簡單時,可直接使用毛刷將環氧樹脂刷在 3D 列印製品上,需要注意單層不能太厚。而當被處理物品較小且有較複雜特徵時,應使用膠水噴壺對其進行噴膠以確保單層的厚度不會太厚且不會堆積在複雜特徵處。此種方法的優勢是可以得到光澤度很好的表面,可以不改變 3D 列印製品原本的顏色,還能夠增加 3D 列印製品的強度,而缺點在於處理難度較大,且不宜進行二次處理,會放大凸點的誤差,同時也降低了 3D 列印製品原本的精度。

3. 總結

綜上所述,3D 列印製品的表面處理工藝需根據其尺寸大小、特徵複雜程度、材料特性等選擇,而且不同的處理方法需要不同的專業設備並匹配相應的技能才能夠完成。故假定在設備與人員技能都能夠滿足條件的前提下,本文依據上文對各種表面處理的分析結果提出一套 3D 列印製品表面處理的流程:首先,根據 3D 列印製品的尺寸大小與表面特徵複雜程度將其分為大尺寸簡單表面、大尺寸複雜表面、小尺寸簡單表面、小尺寸複雜表面四類,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大尺寸簡單表面,則採用手工打磨、上膠處理加噴漆處理的方法進行該物品的表面處理;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大尺寸複雜表面,則採用噴砂處理加噴漆處理的方法;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小尺寸簡單表面,則採用手工打磨加噴漆處理的方法;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小尺寸複雜表面,則直接採用噴膠處理的方法。

相關焦點

  • 3D列印模型拋光處理方法大合集 3D列印學院
    然而現實是....現在還木有非常簡易的方法,讓你一勞永逸的就能拋光模型。只能給大家匯總一下目前常用的打磨、拋光技術了,主要針對ABS和PLA。 ▼最最簡單的方法,不需要各種設備,你只需要一隻打火機就可以對模型表面進行簡單的拋光處理,具體如何操作呢?
  • 這些3D列印模型後處理方法你知道多少?
    一些普通FDM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產品,表面通常會出現比較粗糙,有細微瑕疵的現象。使得一些本來構造看起來不錯的模型,列印出來後卻總是那麼的不盡人意,甚至因為不夠完美而作此報廢,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成本的浪費。
  • 3D列印也能韓國美容?解析模型表面工藝(全文)_3D印表機_辦公列印...
    13D列印容易產生的誤解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3D列印設備我們已經給大家展示過很多成熟的產品和方案。但是很多人還是對這一技術的認知,與客觀的事實有所差距。尤其是在模型表面的光潔度上很多網友總是頗有微詞,那麼有沒有辦法像韓國整容一樣,把這些3D列印的粗糙模型變得光滑呢?
  • 3D列印模型列印完後幾種上色方法
    3D列印手板模型、3D列印肖像、3D列印玩具等都需要後期上色。上色是一項技術性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車型的質量。那麼3D列印的後著色的處理選項是什麼?今天,讓我們向您介紹五種最常用的方法。看看這個數字,比較這五種方法(得分1-5分):1、純手工從某種意義上說,手繪是最容易學習和操作的。然而,如果期望的表面顏色效果良好,則需要塗覆一層淺色底漆(淺灰色或白色),然後施加主顏色以防止不均勻的顏色或反色現象。而上色則需要採用交叉上色的方法,即當第一層不幹時,再加上第二層新上色,第二層和第一層地刷方向變成垂直直角。
  • FDM3D列印案例
    1.骨骼模型過去,醫學專家們都是通過製作平面解剖圖和掃描圖來診斷患者的健康狀況。如今,通過3D列印,醫生們能夠通過分析患者獨特的MRI和CT掃描圖來列印骨骼的三維模型。而在整形外科中,醫生可以通過列印複雜的三維骨骼模型來進行術前實踐,同時也可以利用該模型讓患者對手術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 這些3D列印模型上色方法你知道嗎?
    目前,3D列印技術已經應用在眾多領域當中。大部分3D列印出來的模型都是單色,這個時候需更加的色彩化的話就需要後期上色處理了,那麼3D列印模型應該怎麼上色呢?純手工是一種使用的比較多的上色方法,操作比較簡單,比較適合處理複雜的細節。
  • 3D列印美容大師 從此和模型粗糙說拜拜(全文)_3D印表機_辦公列印3D...
    23D列印模型「美容方法」對比●3D列印模型「美容方法」對比    對於韓國美容技術的神奇,我們都早有耳聞,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整形美容行業中,韓國赫赫有名,無論是韓劇裡五官精緻的「人造美女」,還是號稱能神奇變臉的「整容一條街」,都給愛美的女士一種強有力的吸引。
  • SLA光固化3D列印後處理工藝
    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7894225720072895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那這種3D列印技術列印完成模型後需要進行哪些後處理工藝才能達到工業產品的效果呢。
  • UW-01清洗固化一體機,讓3D列印模型後處理簡單到極致
    在UW-01後處理機出現之前模型後處理還是會給大家帶來一些困擾1、手動後處理光固化模型流程複雜,費時費力,且最終成型效果不佳。2、手動後處理模型容易使模型破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3、由於光固化模型後處理較麻煩,導致部分用戶不敢嘗試光固化列印。
  • 如何在不使用砂紙的情況下打磨PLA3D列印模型
    但是,為了可以使列印出來的3D模型的表面有比較光滑的效果,我們只有通過一些後處理技術來消除那些令人討厭的層紋才可獲得光滑的外觀。PLA易於操作使用,是最受歡迎的耗材。在打磨PLA比較常見的方法是利用砂紙打磨,通過使用個不同尺寸的砂紙反覆來回研磨以此來獲得更光滑的表面。但是這種單一反覆的運動,容易使人產生疲憊。
  • 3D列印模型拋光技術大全
    通過FDM桌面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樣品,都會出現一圈一圈的紋路,這是它與生俱來的特點。如果列印精度不高的話,還會出現明顯的臺階效應,這也就大大降低了樣品的美觀度,所以有人說3D列印的產品只可遠觀,不可近玩。
  • 3D列印後處理指南
    初試3D印表機的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苦惱,別人列印的作品光鮮亮麗,看上去高大上,而自己列印的模型卻毛毛糙糙,就會認為3D列印無法像傳統的製造技術那樣,製造出具有光滑拋光表面的零部件。其實在後期處理通常是有多種方式來解決這樣的顧慮。
  • 乾貨分享:FDM列印的後處理方法
    FDM 3D印表機擅長快速處理手中的物體。但是通常這些對象的顏色不正確,或者它們有點粗糙。有時候可以,因為這是非常早期的原型。其他時候,該部分需要看起來不錯,例如從投資者那裡尋求資金時。這就是後處理的地方。
  • SLA3D列印模型設計原則
    最後,將原型從樹脂中取出後,進行最終固化,再經打光、電鍍、噴漆或著色處理即得到要求的產品。優勢1、加工精度高,可以達到0.1mm;2、能夠列印形狀複雜、高精細的零件。在不影響模型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設計模型時可將懸壁與底面的角度設計成大於35°,適當時添加圓角以減少支撐結構,保證模型尺寸和表面質量。
  • 「列印小常識」3D列印模型必備的補土環節到底有什麼作用?
    3D列印製作模型,一般都少不了後處理。想要獲得無傷痕殘留且表面平滑的模型,既費時又費力!在模型加工的過程中,除了消除表面裂痕以外,為了作出某些效果,也要用到補土。可以說補土已經成為模型、手辦以及其他模具製作過程中的一個必備用品了。
  • 3D列印模型,如何修復,如何放置,如何加支撐,如何分割,如何建模
    當然,前文中的問題,多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今天李老師分享幾個主觀動作可以改變列印效果的方法。3D列印模型有後處理,所以我把這個叫做3D列印模型的前處理,它基於獲得STL模型之後和切片之前。具體操作方法可以參考前文《3D列印初學者必備工具·1》。
  • 常用表面處理方法有哪些?各種材料適用的表面處理方法都有什麼?
    一、表面機械強化工業中常採用機械處理方法來清理、強化及光整金屬表面,如噴丸處理、滾壓加工、內孔擠壓以及磨光和拋光等,其中噴丸處理、拋光處理在生產中應用很廣泛。(一)噴丸處理噴丸處理是利用高速噴射的沙丸或鐵丸,對工件表面進行強烈的衝擊,使其表面發生塑性變形,從而達到強化表面和改變表面狀態的一種工藝方法。
  • SLA 光固化3D列印後處理介紹
    SLA 3D印表機列印完物品後需要進行後處理,大致流程如下:取件→拆除支撐→清洗模型→後期固化→打磨處理→拼接修補→噴漆上色。1、取件:待模型列印完成後,帶上手套用鏟刀,將模型取下,放入託盤,用小推車運送至,後處理工作車間。2、拆除支撐:模型送入後處理車間後,第一步就需要拆除支撐,支撐拆除後才能放入酒精進行清洗。(拆除的支撐建議單獨存放一個垃圾桶)。
  • 3d列印房屋模型有什麼優勢
    傳統3D列印房屋模型的整個製作過程複雜艱巨,而且製作周期長,細節精度低,價格也非常昂貴。3d列印房屋模型有著傳統製造工藝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不僅能快速精確地製造出縮小比例的三維實體模型,還能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需求,讓3d列印房屋模型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
  • 3D列印在微縮沙盤模型中的應用
    沙盤模型的作用是希望人們能夠通過縮小後的模型,從微觀角度來了解到真實世界中的宏觀景象。微縮沙盤模型主要應用於樓盤效果展示、城市規劃展示、軍事地形模擬、道路交通、水利工程、旅遊、科技博物館等等。傳統的沙盤製作通常使用的是石膏、玻璃鋼、木頭、亞克力板或泡沫來製造模型,工藝過程要經過澆鑄、切割、拼接等等多種工序,而且模型製作完成後搬運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