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北京】12月4日報導(文/呂鑫燚)
12月3日,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之「新基建新基建新機遇新徵程「專場上,易捷行雲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發表了《雲計算構建中國特色新基建》主題演講。
王瑞琳提到,新基建一定是數字新基建。新基建是基於信息技術、科技創新來構建的,數字標籤能夠顯著區別於過往的基建。同時新基建也一定是中國特色的新基建,新基建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從企業角度要解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解決企業的業務創新;從產業角度,解決產業結構升級。
王瑞琳表示,新基建最終目的就是賦能百行百業,對於政府、企業來講,要做數位化轉型、業務創新、結構轉型,所以新基建要立足全局、統一建設。
王瑞琳認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是建立在雲平臺上面,有了雲計算這個地基,才能存數據、提供算力、承載應用,並且按照企業業務特點需求提供支持。
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於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召開,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獵雲財經、企業管家協辦。本屆峰會以「逆勢生長」為主題,開設了主論壇和九大專場,覆蓋母基金、新基建、電商、醫療等領域,近兩百名行業專家、投資人和創業者們深入探討各產業經營之道,以及行業變革中醞釀的創業與投資機遇。
以下為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實錄,由獵雲網整理: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能有機會跟在座的各位分享EasyStack對新基建的思考。在我看來,新基建有三個標籤:1、數字,新基建一定是數字新基建,新基建是基於信息技術,科技創新來構建的,數字標籤能夠顯著區別於過往的基建。2、新基建是中國特色的新基建,新基建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從企業角度它要解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解決企業的業務創新;從產業角度,解決產業結構升級。所以「新基建」很中國。3、雲計算是新基建的核心和支柱.
我接下來的演講也會圍繞這三個方向來跟大家分享。
一、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
新基建的七大方向都跟信息技術、科技創新、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相關。隨著5G、網際網路以及萬物互聯的到來,產生了很多數據。這些數據需要雲計算存儲、運營、分析,也需要人工智慧技術去洞察,所有這些都離不開雲計算。
雲就相當於人的心臟,存數據,提供算力,承載應用。數據就像人的血液一樣,它會通過分布式計算,把養分傳達到身體的各個環節,而人工智慧更像人的大腦,以5G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更像傳感,所以一雲、一數、一智、一移構建新基建的核心。
二、什麼是中國特色新基建。
所有的數據,所有的業務,所有的應用,都匯到了雲平臺上,從安全角度,這個靶子是越來越大的,安全問題突顯,很容易被打中。所以從技術手段講,「雲」對安全的要求更高。從國家層面來講,堵漏洞、關後門,這個安全性更重要,新基建不僅僅是一個行業,它跟各行各業都息息相關,從國家大安全角度,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就要提供整個技術手段的安全性在平臺上,能夠提供本質安全和過程安全,涵蓋從底層系統安全到數據安全,到業務應用安全。
新基建最終就是賦能百行百業,對於政府、企業來講要做數位化轉型,做業務創新,做結構轉型,它要立足全局、統一建設。
我自己有一個觀點,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我覺得第三個進入的是數據網際網路,因為產業網際網路是從業務從應用角度,核心點最顯著的區別是海量數據,所以我覺得它應該是數據網際網路。
跟我這個主題相關的是什麼呢?過去十幾年,大家認為數據應該跟著雲走,雲在哪數據就到哪,但實際上現在從客戶到產業,到技術趨勢上,大家普遍認為雲要跟著數據走,因為數據有它不同的實時性、安全性、合規性、延時、應用性的要求,不可能以一種形態一種位置一種屬性部署的。所以在雲時代,雲要跟著數據走,雲跟著數據走,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形態,各種各樣類型的雲出來,數據賦能也是數位化轉型的核心點。
過去雲計算的建設有一個說法,建成即落後。因為雲太複雜了,複雜的規劃、設計、落地,建完了,技術基礎變化了。過去十幾年,國內企業,不管是央企還是大型企業,都面臨一個問題,升不了級。五六年新的技術、新的能力、新的場景、沒辦法滿足,今年大家看到很多雲計算企業做自己的雲架構和雲技術升級迭代,因為過去不是一個產品,過去是一個項目,過去沒有考慮到升級的問題。因為雲太複雜太龐大了,上億代碼上萬個模塊,確實很難。所以中國特色新基建要解決中國的問題。
三、雲計算是數字城市新基建的綜合載體
雲計算是數字城市新基建的綜合載體,從企業也好,政府也好,雲的部署形態不是一種公有雲能解決的,因為它的數據屬性和要求決定了它需要有不同的部署形態,也就是多態部署。
從一個企業角度講,需要有總部的全國雲節點,也需要有外部公有雲節點,同時有分支機構的節點。舉一個例子,電網,一個城市裡面的配電網,智能配電站,它也都需要邊緣節點。從軍隊角度,全軍的雲,也有戰區的雲,也有建載車載的雲,從實時性到業務場景,到環境的差異,它有很多種部署形態,那就要求我們的雲要支持多態部署。支持多態部署第一個難題就是它需要產品化。第二個難題是需要同一個架構,不同形態部署出來的雲如果架構不一樣就很難聯通,就成為孤島,成為以前IT建設的現狀。
作為數字城市的基座,雲計算核心是解決多態部署的問題。數據對於國家來講,尤其很多涉及國計民生的數據,比如稅務的數據,電力的數據等等,安全要求很高,我們需要提供從底層晶片到作業系統、到雲平臺,整體立體的全棧安全,需要具備這種能力。
要解決它的升級,我們的雲平臺建成以後就能夠升級,把新的技術、新的算力、新的能力不斷賦予到雲平臺上,而不是建完就停在這個時間點,這樣的話,新基建的能力它是體會不到,也感受不到的。
四、雲計算是數字企業新基建的數字底座
企業數位化轉型大廈是建立在雲平臺上面,有了這個地基,它是心臟,我們才能存數據,才能提供算力,才能承載應用,按照企業業務特點需求才能提供支持。
五、新一代企業雲構建中國特色新基建
新基建是工具手段,我們要解決業務場景,解決國家政府、企業、產業的實際問題。新時代,對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企業雲才能夠解決新基建時代百行百業提出來的對雲平臺共性的更高的要求。從芯到雲自主安全的新基建,一個複雜的系統,很多數據,很多業務應用都聚集在一起的系統,如果沒有安全的保障,這是一個災難,越大、匯聚的越多風險越高。從芯到雲構建自主安全的新基建,需要具備全棧的安全屬性,我們幫助中國電子建立中國電子云,從晶片開始,全部是國產化,已經有大型央企在上面跑自己的應用,這是安全的特點。多雲異構,以後的算力是越來越場景化的,比如有適合性能的,提供高性能的,還有提供GPU的,還有提供低功耗的ARM,多種類型算力都有,從企業和客戶角度講,希望雲平臺底層晶片和計算能力有各種各樣的晶片,各種各樣的伺服器,各種各樣的場景,都能夠兼容支持,這就要求雲平臺的中立性,要求雲平臺的廣泛兼容性,要求雲平臺異構兼容能力。
雲是基礎軟體,體量龐大,上億行代碼,同時這個龐大的代碼、龐大的產品希望它能夠升級,為什麼呢?雲計算競爭很激烈,核心原因是對企業很重要,對廠商也很重要。
建一個平臺希望以後十年二十年這個架構就不變了,它是地基,對企業是核心架構,面向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這個平臺要具備可進化的能力、自己的內核、自己的能力、引入新的技術、能夠不斷擴充。承載核心應用和業務,希望進化過程中應用不停,業務不中斷,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大部分的央企、政務雲,這幾個能力不具備的,這也是他們面臨新的升級轉型和新的架構選型的訴求。
六、可進化的新一代企業雲加速國計民生行業新基建進程
一方面它要能夠承載新一代企業級運用,同時希望它是極簡交付、輕運維、平滑升級實現「交鑰匙工程」。首先要解決產品化的問題,這是toB企業必須解決。
解決了產品化問題才能夠規模化複製,很多大型公有雲這十年一直很難解決的問題就是產品化。產品化以後要低運維,解決它的成本問題,比如在打仗的艦載機上,坦克的邊緣節點,還要安排我的人跑到那去運維,不太現實,需要雲平臺自我恢復能力很強。產品化、可升級、低運維,這也是我們提出的新架構,這也是toB客戶真正正需要的東西。
七、EasyStack為1000+行業用戶構建新基建
經過七年多發展,EasyStack在很多行業都有應用,甚至有些海外,比如安哥拉、東南亞、新加坡、印尼都有我們自己的客戶,好玩的是我們在東南亞、安哥拉一個運維人員都沒有,我們在整個東南亞就一個BD,在疫情期間,他自己就可以升級完成。
八、EasyStack是中立的企業級雲產品及服務提供商
大家會發現,不管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不管是國外的雲還是國內的雲,大家都是基於開源技術構建的,EasyStack也是以開源為核心的企業,過去這麼多年,包括我們創業之初就在參與國際開源社區的貢獻,也在貢獻我們的力量,也在引領。此外,產品化方面,新基建對於新一代企業雲的訴求,低運維的能力,多態部署的能力,異構兼容的能力,中立性等等,這都是EasyStack新一代企業雲的特色。同時,在市場端百行百業我們都有廣泛應用,現在已經有上千家大中型企業將近十萬節點部署,各行各業都有廣泛的應用。
最後總結一下,新基建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支撐中國在新基建時代從政府到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解決業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