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能否實現「江湖救急」?
整理 | 鄒帥
「卡門內參」是未來汽車日報的周更欄目,為您梳理出行領域本周值得關注的商業新聞。以下是本周9月7日-9月11日)值得關注的公司和商業新聞:
大眾中國CEO炮轟增程式,李想隔空喊話
一場關於增程式電動車的技術路線「大論戰」,再度被推向臺前。近日,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一改往日風格,公開點名「增程式」,他認為站在環保的角度,增程式電動車並不是好的解決方案。雖然馮思翰並未直接點名,但以增程式為代表的新造車公司理想不可避免的成為其暗指的對象。 面對又一次突如其來的質疑,9月9日,李想在朋友圈和微博直接回應馮思瀚的判斷,並隔空喊話,願意和同級別的奧迪Q7 PHEV對比能耗,「用數據說話」。
毋庸置疑,對於車企而言,口舌爭論並不是判定勝負的關鍵。對於大眾來說,大象轉身仍需面對各種考驗。當裡程不再讓用戶焦慮,增程式還能否成為理想ONE的護城河,仍有待市場的驗證。
延伸閱讀:大眾中國CEO炮轟增程式,李想隔空喊話:願意和奧迪Q7比能耗
一則傳聞「燒掉」寧德時代400億市值
一則市場傳言,讓巨頭寧德時代在兩天時間內,市值蒸發超過400億元。9月7日,關於「寧德時代即將放棄811電池,將內部研發重心轉向523體系」的傳聞在業界掀起軒然大波。而高鎳的811電池與生俱來的不穩定標籤則成為其放棄811電池的有力「證據」。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的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手握最硬核的動力電池技術和供給無疑是其核心競爭力,而關於這個市場的爭奪正變得愈發激烈。在傳聞與真相的裹挾中,寧德時代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延伸閱讀:一則傳聞「燒掉」400億市值,寧德時代的軟肋出現了?
「摩託之王」力帆夢碎汽車圈
「鴛鴦工廠是力帆之前的乘用車生產基地,年產能10萬輛,力帆X70等車型便在這裡生產。去年2月,為緩解危機,力帆把這塊地賣了。」前力帆員工劉滿陽接受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採訪時感慨,「今年3-4月,鴛鴦工廠被拆除,如今到處都是廢墟,令人唏噓。」
如同鴛鴦工廠最後的宿命,力帆如今「命懸一線」。官方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力帆淨虧損同比擴大173.99%至25.95億元;傳統乘用車銷量僅978輛,同比暴跌95.29%。因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今年8月,力帆控股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並表示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延伸閱讀:「摩託之王」夢碎汽車圈:尹明善終究不是李書福
保時捷為什麼不走國產化?
同樣都是在中國「國產化」,特斯拉這邊高歌猛進,它的對手之一、盈利能力超強的保時捷卻三番兩次極力否認。 8月底有消息稱,保時捷將考慮在海南進行本土化生產,原因傳得有鼻子有眼:在海南自貿區組裝售賣可以免稅,保時捷可能選擇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進行國產。
不過,官方依舊以那個冰冷的答案回應:沒有國產計劃。保時捷「被國產」,這不是第一次,想必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押注電動化的保時捷,未來或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國產化,或許並非全無可能。
延伸閱讀:保時捷真的不想「國產化」嗎?
蔚來總裁秦力洪:高端電動車配備單電機就是耍流氓
9月10日,秦力洪在蔚來汽車南京XPT工廠的XPT電驅動分享會上,闡述了自己關於高端電動車電機的見解。南京XPT工廠被蔚來第54號員工、XPT CEO曾澍湘稱為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電機工廠」。
「高端電動車配備單電機就是耍流氓。」在蔚來總裁秦力洪眼中,高端電動車的動力總成至少要滿足三個標準:雙電機、永磁+感應組合以及不斷兼容前沿科技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蔚來總裁秦力洪:同年齡的蔚來比特斯拉更優秀
軟體付費才是車企的未來?
當人們擔心「蘋果顛覆諾基亞」的故事在智能汽車領域上演,面對這場汽車圈的大變革,各家都爭當成為下一個蘋果。2020年2月,特斯拉股價即將突破1000美元,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公開寫道,十年內,智能汽車會有多家市值在100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以上的公司,特斯拉、蘋果都是非常有力的選手,小鵬汽車也會努力早日到達。
8月27日,根據財新報導,小鵬汽車成功登陸紐交所後,何小鵬曾表示,明年將探索軟體收費。一邊是特斯拉憑藉付費軟體賺得盆滿缽滿,另一邊對於車企們來說,當賣車的毛利率不斷下降,尋找新的盈利空間已迫在眉睫。
延伸閱讀:「賣車」不如「賣軟體」,軟體付費才是未來?
電池日馬斯克可能曝光的底牌與大招
幾經周折的電池日即將來臨,從馬斯克近期不斷透露的消息來看,特斯拉似乎已經做好準備「放大招」。 全生命周期續航裡程達到160萬公裡(100萬英裡)的「百萬英裡電池」、新型鋰離子電池、官方邀請函上出現的神秘符號等,每一項都足夠重磅。
在不按常理出牌、極具顛覆性的馬斯克的世界裡,其口中「最激動人心」的內容應不止於此,不過這些猜想和底牌將也在不久後的電池日上得到滿足。
延伸閱讀:電池日一波三折即將開幕,馬斯克可能曝光的底牌與大招
昔日新能源汽車銷冠今日「最慘」?
近日,北汽新能源公布了8月份的產銷快報,其中8月銷量僅為2132輛,去年同期則達到了10705輛,1-8月累計銷量同比下滑達78.68%至18841輛。銷量跌幅近8成的北汽新能源,被市場遠遠地甩在身後。
經歷了早期的野蠻生長後,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後半程。對於北汽新能源來說,轉型之路顯然並不好走,擺脫B端出行市場縮水的桎梏,尋求私人用戶市場的增長,能夠避免起大早趕晚集的尷尬嗎?
延伸閱讀:北汽新能源:2019年銷冠,2020年「最慘」?
莊莉對話奧迪前CTO,特斯拉是新的阿里巴巴?
「軟體定義汽車」這一記響鞭打在了每一個身處汽車產業鏈的企業身上。特斯拉用10年的時間完成了市值超越,德國車企不得不承認「錯失良機,落後於人」已成既定事實。
血色將至,未來5年大眾計劃投入600億歐元,寶馬計劃投入300億歐元,傳統巨頭開始組建萬人以上的軟體工程師團隊,以期跟上汽車軟體發展的步伐。但奧迪前首席技術官、天使投資人Peter Mertens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軟體開發不在人數而在人才質量」,扁平化團隊才足夠靈活敏捷。
延伸閱讀:莊莉對話奧迪前CTO:特斯拉像汽車業阿里巴巴,軟體開發不用搞人海戰術
品牌上下齊飛,為了走量,吉利拼了?
9月7日,吉利汽車披露銷量公告,今年8月,吉利汽車銷量為11.34萬輛(包含領克品牌銷量),同比增長約12%,環比增長約8%。今年前8個月,吉利汽車的總銷量為74.91萬輛,同比減少11%,完成2020年全年經修訂銷量目標132萬輛的57%。
與此同時,9月6日晚,領克06正式上市。對于吉利汽車而言,攜帶沃爾沃基因的領克品牌承擔著「品牌向上」的使命,不過隨著領克家族又推出價格最低的領克06,其品牌似乎在下一盤不一樣的棋。「品牌向上十年功,向下十分鐘」,除了業界廣為流傳的這句總結,面對車市寒冬,「品牌向下」能為自主品牌的銷量向上注入新的活力嗎?
延伸閱讀:豪華車價格下探自主衝高更難,為了走量,吉利拼了?
中國製造Model 3「江湖救急」,將出口歐洲及亞洲
9月11日,彭博社報導稱,特斯拉計劃開始將中國製造的汽車運往歐洲和亞洲。今年上半年以來,特斯拉的激烈攻勢未能在歐洲奏效。據歐洲汽車新聞報導稱,今年7月,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正逐漸失去領先優勢,處於「崩潰」狀態。今年上半年,雷諾佐伊(Zoe)更是超過特斯拉的Model 3,成為歐洲最暢銷的電動汽車。
在柏林工廠投產之前,將中國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銷往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似乎是個不錯的「救急」辦法。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特斯拉8月份在中國的終端銷量達到1.18萬輛。
延伸閱讀:中國製造Model 3出口歐洲及亞洲,能否實現「江湖救急」?